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1219日成大醫院探訪林孝信老師有感

12/26/2015

0 Comments

 
中窮
沒想到老林老師這麼快就離開我們了。一直到現在,還是無法接受這個令人難過的事實。

筆者昨天去台南成大醫院探望老林老師,從上午十點待到晚上七點。後來考量到12/20(日)早上在台北楊寧蓀(老保釣)家中有老保釣聚會,想著待在老林老師身邊也無法多做什麼,就毅然決定北上,預計參加明天的會議。而且我相信老林老師也會認同我這樣的選擇,但沒想到老師這麼快就離開我們了。雖然我在離開之前,就知道這次跟老師的碰面會是最後一次見面,要離開之前,也不忍悲從中來,以淚洗面。

一直以來,老林老師的身教和言教總是益我良多,即使是在生病的過程中,每次討論時,他還是非常耐心地詢問學生有沒有任何疑問,然後專注地傾聽,最後再熱切地回應。老林老師總是站在非常高的格局,從國際大局的角度來分析時事,但又抱持著人文主義的深切關懷,始終為了人類未來的美好社會而努力著。老林老師始終認為台灣需要新的啟蒙運動,以便讓台灣社會正在如火如荼、熱烈發展的社會運動給予一個正確的方向和遠景,也為兩岸關係以及國際局勢的未來建設一條康莊大道。為此,他在台灣孜孜不倦地持續推動科普教育、社區大學教育、通識教育以及釣魚台教育。相信受他感染號召的莘莘學子,在未來台灣政治局勢變得越來越惡劣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做為與之對抗的溫柔力量。

老林老師在病床上的樣子,感覺非常痛苦,因為血壓降低,所以心跳數很高。雖然是躺在病床上,但就像是一個疲累的長跑者,已經累到需要用嘴巴來進行呼吸,導致口乾舌燥。而不斷增加的心跳負擔,每每使得老林老師舉起他無力的手臂,試圖放在胸口以示他的艱辛。雖然他能聽到大家講的話,甚至有反應(可以點頭或眨眼),但可以感受他身體的病痛正折磨著他。

如果有親朋好友們來探訪他,他的眼睛就會立刻變得炯然有神,可是過了幾分鐘後,因為強大的疲勞感使然,老林老師便陷入半睡半醒的狀態,不過又可以從老師的表情中看出他正在對抗痛苦和睡意,試圖提起精神與訪客們做精神的交流,如此反覆。

在醫院中,見到許多朋友們來訪,令我非常感動,大家都述說會將老林老師的理念薪火香傳,甚至有一位老師唱國際歌給老林老師聽,在優美的歌聲和令人激昂的旋律下,病房儼然成了一個保釣、左派、統派、進步思想的小基地。
在探訪的人群離開後,美霞老師和小嘉(老林老師的大女兒)會緊握著老林老師的手,述說著他們彼此那些共同的美好回憶。家人之間的愛,藉由平淡的方式表達出來每每令人動容。

小嘉說著她小時候,家裡總是有一堆訪客,討論許多道理。而她總是聽到睡著,之後就由老林老師抱著她上床,被老林老師這樣抱著的她,在潛意識中總覺得很溫暖。或者她在中學時,家中一樣有許多訪客在暢談理想與抱負,而她卻在一旁假裝偷用電腦,其實是認真地在聽大家的對話,也許這是小嘉為什麼年紀輕輕,卻異常有批判性的道理所在。
美霞老師則是述說著他們在一起交往與生活的回憶,甚至提到老林老師浪漫的"求婚",老林老師求婚的說法是,如果美霞老師跟他在一起的話,這一輩子都會過得精彩可期、多采多姿。後來他們結婚當天,證婚完之後,馬上就開始進行研討會,可以想像老林老師所謂的"精彩"是什麼樣的概念。

有幾個印象深刻的畫面在我腦海中構成病房安祥的景致,美霞老師時常握著老林老師的手,甚至親吻它,訴說著,『親愛的老公,我愛妳』,在旁都可以感受到他們真摯且令人動容的情感。或是小嘉在病床旁握住老林老師的手,說著,Hi Dad,然後露出一個大大的微笑。對我而言,一個簡單的微笑背後所表達出的堅強不可言喻。或是看護阿姨耐心且細心地幫著老林老師打理病床,以防老師身體不適,其中所傳達出來的溫柔體貼。又或者是美霞老師在病床前唸著《東方主義》或小嘉唸Einstein的傳記“Subtle is the lord:the science and life of Albert Einstein。

他們平靜而又美妙的聲音,就像一首又一首的催眠曲一樣,引領著老林老師進入知識所編織的美夢之中。我可以想見老林老師必然是在哲學家的咖啡館中,與這些偉大的心靈們正在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對話,也為台灣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把脈。

在離開前想著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不禁潸然淚下。但想著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臨別終需一散。懷抱著北上開老保釣聚會,應該能更讓老林老師更加開心放心安心的想法,我踏上旅程。只是最痛苦的仍然是,轉頭離開的瞬間。

在離開後一直想著,也許這次來探望老林老師,收穫最多的其實是自己。

一直以來,始終無法接受老林老師即將離開的事實,心情一直不知道要如何調適,

也曾經想著要逃避,不想去見老林老師,甚至不知道如何面對他。但最終我還是前往了醫院。在待在病房的過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自己心情的起伏,

雖然一直是在難過的情緒中,但仍然不得不調適與接受事實。何況,最難過的應該是美霞老師和小嘉,但他們在老師面前表現出來的卻是異常堅強和樂觀,以免將悲傷的情緒感染給老林老師。那麼我又怎麼能夠自私地只想表達自己的情緒呢?

老林老師的離開意味著我們沒有依靠的對象。於是我們必須要更堅強,以便迎接未來艱難的挑戰。老林老師的理念、思想和人格典範,將會常駐在我的心靈深處。此刻的我,異常地想念老林老師。只能透過書寫來抒發我的傷痛,
​
僅以此篇文章表達我對老師的想念。
寫於2015.12.20深夜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