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中美經貿較勁真正焦點 - 中國製造2025

9/29/2018

4 Comments

 
張一飛
 
中美關係歷史變化
中美關係自十九世紀有正式接觸以來,相較於其他西方殖民侵略國家而言,中美關係算是較好的。美國雖也是八國聯軍之一,但她對中國的態度是比較溫和帶有同情心的,這從美國把給她的庚子賠款用在建大學和供給華人留學美國來看,中國人民對美國是比對其他西方國家要好,多年來留美華人也對促進中美關係有正面的影響。二次大戰中美聯手抗日,更加強了中美合作互助的關係。 二戰后,中國內部分裂,蘇聯支持的中國共產黨最終統一大陸,而美國支持的國民黨退居台灣。美中關係因而複雜,首先中美捲入南北韓戰爭,加強美國助台以求顛覆大陸政權,繼而面對現實,承認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轉而把台灣當作抗衡中國的棋子,美其名為維護自由民主的政治理念,而實際是為保持美國二戰后建立的全球霸主地位,1990蘇聯正式解體,但國際情勢變為多頭經濟強國,美國從佔40%全球經濟降到20%,而在國際政策上屢有失誤,造成國際領導地位動搖。近三十年中國韜光養晦,極力推動經濟發展,變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有系統的開發中國成為全球製造強國。相對地美國製造工業退縮,著重金融操作服務,以致對大部分貿易伙伴入超。對中貿易逆差達1223億美元(2017)。再加上美國政府每年財政超出預算,靠舉債度日,造成巨大債款,使美國產生恐慌。在此中美當前情勢背景下, 把中國列為敵人, 美國啟動貿易戰,是不難想像的。
 
中美當前情勢分析
美國黑馬特朗普當選第45屆美國總統,以「美國第一」,「再強大美國」為競選口號。 當選后,以商人打算盤思維,來扭轉美國國運。中國的高速崛起,對美大額出超,就變成特朗普的頭號目標。他推出50, 500, 及2000億關稅加於中國輸美貨品,首輪已發動,第三波聽証會已過,即將發動最大一輪的關稅。 中國的反應非常冷靜,美國以往對其他國家的經濟戰, 譬如80年時代對日經貿戰,給了中國教訓,以目前觀察,中國的奉陪到底似乎是她的決策。可是特朗普上任總統必須面對美國歷年來的國際策略,尤其是中國政策的歷史包袱。他能不能有突出,有改變,目前還不能預料。可是他周圍的幕僚,國會的中國台灣情結,歷代政權延續的搖擺式中國政策對他自然有影響。目前特朗普不參加APEC, 想把中國推出WTO, 要各國列出中國企業對他們的損害,要使中國不再強大,都是台面上的台詞。相反的中國似乎很堅定,對付美國經貿戰很小心謹慎,不刺激美國,國際外交照既定政策進行。對台灣政策倒是有了基本的改變,把台灣做為美國棋子的情況有了明確的分析和了解。兩岸統一問題已經是從無時程表到有時程的定案,屬於國際外交,中美關係中的一環。
 
中國撐得住美國對華經貿戰嗎?
先看看最早的交峰,中國輸美貨品(硬產品) 比美國輸中的服務業(軟產品)多許多,關稅戰不對襯,美國加進口稅,中國必須要用其他法子。美國每年賣給中國大量大豆, 中國不買美大豆以對抗美貿易戰,打擊美國中西部支持特朗普的農民, 改向巴西購買, 巴西因旱產量不夠,向美國購買轉賣中國加成賺利。同時日澳表態要買美大豆, 因而美國豆農並沒有受到大的損害。相反地,天公不作美, 中國天旱小麥玉米減產,因雨而大豆生產降低。大豆不夠,也影響到豬肉生產,近日中國發生‘非洲’豬瘟事件的新聞,對民間頗有影響。中國糧食不夠囤糧會造成通貨膨脹。美國先對500億中國產品加10-25%關稅,下一波要對$2000億中國輸入貨品加稅,在貿易戰中,美國似乎佔了上風。(有估計美國得利+$3.5兆美元,中國失利-$2.1兆美元)所以在這次中美貿易衝突中, 與以前中日,中韓,民意情緒高漲的貿易衝突不一樣,沒有抗議,沒有拒買,在文宣方面,放低姿態,儘量忍耐不刺激美國,甚至有人認為像“利害了我的國”和“中國2025”是導致美國發動對中經貿戰的原因。
 
但是實際上中美貿易逆差并不是主要爭點,美國多年與許多國家都有貿易逆差。美國注重的是“國家利益”,說白了是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美國把一切國際事務與美國國家安全一起考量。美國對中國的防堵一直沒有放鬆。美國去年的國家安全白皮書,指名把中國當作國家競爭對手。最近美國把投資法與國家安全卦勾, 給與外貿委員會權力去調查,拒絕中國來美的投資,購買美國企業。同時限制美國企業向中國供應科技技術。其目的是全面對中國發動經濟戰,要打趴中國。除了發起關稅制裁,還想催毀中國(紅色)制造鏈,鼓動供應制造工廠由中國撤出搬到越南,印度和日本。并掐住關鍵技術阻止中國的科技工業制造的全面創新升級。台灣的六大代工在大陸工廠已有變遷,但要注意不要因近利而損失長遠利益。
 
中國製造2025是真正中美衝突焦點

據新聞報導,中美貿易談判,最大關鍵議題就是美國要求中國停止「中國製造2025」計劃,而中國拒絕。此項計劃是中國要把製造工業的技術檔次提高,這個方向是任何開發國家必走的方向。像已開發的德國,他就有他的德國製造4.0. 就連東盟國家也提出了他們的4.0 計劃。提高技術,當然要取得技術或者研發技術。任何國家在沒有技術的時侯都會想盡方法引進技術,美抄英,日抄美,實例可循。而有了技術時就提防別人抄襲和趕上。美英歐日都是過來人,如今中國趕上來了,專利申請已耀居世界第一。她要繼續提高技術是必然的結果。美國有了警惕,感受到中國崛起的壓力,對中國開始了貿易戰,經濟戰,是可以預期的。其實近期的經貿戰最大的作用還是打醒了自己,當然更打醒了中國。美國對於中興(ZTC)的芯片禁售就完全打醒了中國半導體工業,必須要有芯片的整套原料,設計和製造的技術,才能保障中國製造業的前途,因爲半導電子電路,處理器,記憶體是所有製造技術和產品的基礎。技術不斷進步,提升,技術競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不可取消的國家政策, 也是美國擔心提防的所謂國家安全問題,從商業經濟到國防軍備。
 
美國在半導體工業一直領先,但是日本緊跟在后,先進國家盡量控制著關鍵技術,像晶片原料,紫光刻光機,大型及高功能集體電路設計, 超高速計算機, 航空技術等。另外要在新的領域裡要有創新的能力,譬如,超導技術,衛星通訊,量子計算,在中美之間已經成為競爭項目, 造成兩者為全方位的對手。貿易戰解決不了競爭的問題,軍事戰在核威下也不是選項,而是只有在競爭中找合作,找共贏。譬如在智能電話,網絡通訊上已經進入第五代(5G), 中國有近一億人用智能手機及網絡通訊。蘋果雖為手機高檔產品,通銷全球,但是不得不向市場低頭。任何技術發展出產品,最終要靠市場, 華為在5G技術上佔了先機,又有中國的龐大市場為后盾,即使美國排斥華為不讓它進入美國市場,也並不能抵擋華為成為世界龍頭老大。
 
中美經貿戰的結局
美國可以向中國打貿易戰和經濟戰,可能得近利,也可能會使中國很慘,但是也會把美國經濟拉垮。在不能有核子戰爭兩敗俱傷,世界毀滅的前題下,中美經貿戰是不會持久的,也不可能持久,一個北韓經貿制裁對抗核武開發的問題都拖了數十年, 不能解決,遲早還得以多方談判來解決。中美是兩個大國,互不有利的路是不能走太久的,不但對雙方經濟有害,而且對全球經濟有大影響,可能帶來全球經濟蕭條。任何政體都會受到壓力和打擊。中美兩國就在這種背景下不得不妥協, 經貿的較勁就變成了政治和外交的較勁。以上述歷史變化,情勢分析,及經貿戰焦點 -「 中國製造2025」 和中美全方位競爭來看,長期競爭中尋找短期的妥協是必然的結果。至於這個短期會多短,會多頻繁,那可能要看中美民間,企業間的互動,越多互動越多了解,就能產生越多妥協, 因爲真實的民意,不是假新聞,最后是會影響政治的。中美經貿戰最終是在政治外交妥協下解決!

張一飛,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來美四十餘年,現已退休,仍致力於推動中美文化及教育活動。

4 Comments
dr.engwu
10/2/2018 12:49:32 pm

Trump's final card is: close u.s. market from Chins completely.

Reply
Jon
10/4/2018 10:56:22 am

南海继續升温,讓我想起那部老电影,即二战時美日的决定性“珊瑚海争霸战”。這次的鹬蚌(兩岸)相鬥,渔夫(美日印度等国在静等候)得利!太平島大概不会太平了?美国鹰派不在乎在海外弄個局部小战場,如果美中奪那島,台海方面有台独可能相呼应而同时蠢动建国?兩個战場,中國有可能会被压下來?接着可能被逼上贸易战的谈判桌?

Reply
張玉池
10/16/2018 05:53:46 pm

拜讀大作,就對中美貿易戰,申述原由個人深有同感,中共所提"中國製造2025年"對中國人民作努力指標尚可對國際特別是川普執政以美國優先為主,資夲主義老大會被認為是挑戰故有今曰被包圍及其他反制,應速尋解救之方,從美國國會做工夫開始,爭取民意支持,以減少損失,影响民生,社會安定.不成熟意見請指正.

Reply
Janet
5/30/2019 02:46:16 am

Very interesting article!
This is not a comment but a question. What is 中國製造2025? Definitely not Chinese made Clothes!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