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走出信心 確立方向 引領世界觀看中國慶祝建國70周年活動有感

10/12/2019

3 Comments

 
張文基

借著參加紀念保釣50周年研討會的機會,有幸體驗了大陸社會的現狀,並透過各種媒介觀察了中國慶祝建國70周年的許多活動,整體的印象是感動、激動和震撼! 中國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展示了人民對中國理論和中國道路的信心,在西方模式遭遇許多失敗和困難的今天,中國道路必將對未來人類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歴史將證明2019年將是改變人類前進軌跡的闗鍵年!

中國自從鴉片戰爭以來,備受數萬里以外的西方列強的欺淩,此誠李鴻章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奏摺所言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之後中國知識份子積極變法求生! 從戊戌新政,五四,文革,六四,到今天的港臺憤青,在全盤西化的浪潮中,我們否定了過去。國民黨所代表的學習美英路線和共產黨所代表的共產主義路線的競爭中,精英階級大多數拋棄了中國的傳統價值,也失去了民族靈魂。 好在中華的靈魂在草根階級中保存下來了,而中國的近代史充分的顯示出草根力量的韌性,習近平的陝北插隊給了他寶貴的營養,締造了他的改革成功,而韓國瑜的草根力量也將綻放出勝利的花朵。

近代的偉大歴史學家和文化學者錢穆説歴史是一個民族全部人生的經驗,所以歴史是研究人文科學的一種最基本的學問。 中庸説:「所過者化,所存者神」,歴史精神就是就是從浩瀚的歴史事實中提煉出的主宰文明的精髓,它讓我們能「鑒古知今,究往窮來」。 中國獨特的優秀的歴史文化精神孕育出世界上最悠久的不間斷的中華文明。

清末時中國面臨被瓜分滅亡的危機,但是梁任公發表「中國不亡論」,七十年前臺灣在風雨飄渺之際,錢穆説「我認為中國不僅不會亡,甚至我堅信我們的民族,還有更偉大光明的前途...」。 他們為什麼能洞悉未來? 因為他們是偉大的歴史和文化學家。

今天,美國有許多人因擔心中國的崛起重新強調文明衝突,事實上,十七世紀以來的許多偉大西方人士,包括法國的伏爾泰,德國的萊布尼茲及近代的湯恩比都認識到中西文明的良性結合是人類的未來前進方向!
由於百餘年來長期受到強勢西方文明的洗腦,許多人迷信式的歌頌西方「普世價值」,卻以批判的態度看中國傳統文明和否定中國自己的制度。 人類的共同希望是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改善,民主是個手段,而美式民主更只是選項之一。 美式民主的最大危機是已經變成維護少數利益團體的工具,而遠離了維護全民利益的初衷,最大的問題是已經無法自我改正!

中共治下的大陸當然仍有諸多缺點,但是歴史證明他們有能力改正。 今天的許多城市高樓林立,經濟繁榮,街道整潔,民眾的守法和公德心都有長足的進步。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公車上每次都有人主動讓座,而以前飽受詬病的公共廁所如今非常乾淨。 年青的一代不僅熟知現代知識而且還保有謙遜的傳統美德,更有一顆對國家對個人前途的信心。
​
這次慶祝活動中最重要的強調就是不忘初心,也就是爲全體人民謀福利的初心。 在國際上如能切實貫徹“共建共享合作共贏”的一帶一路精神,這將與西方對弱勢國家的侵略和剝削政策形成強烈的對比,對開發中的國家而言,選擇豈不明顯? 台灣人民豈能不睜開眼睛做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
3 Comments
北狼
10/14/2019 06:32:52 pm

說的中肯,中華民族的崛起是不可阻擋的!

Reply
伊思
10/14/2019 08:57:50 pm

敘述詳盡简潔有力,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Reply
Jon
10/29/2019 06:31:52 am

讚!
中國週边有20多地區国家,至少有20多语言文字,加上自己有10多亿人口,滿足民生大計,还要维持每天社会的運转次序,万里長的邊防,挑战巨大,却也是大好的磨練机会,但唯有中國文化的底蕴才能來延续。

我小的時候,学校有教導“公民与道德”,‘修身齐家, 然後治國平天下’的大志向,四维(礼義廉耻)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大胸怀。我记得每堂课開始前和下课时,學生起立和老师鞠躬,学生輪流要檫黑板,课後每天輪流打掃教室等等,曾幾何时,海峡的兩岸仍然保留着中國文化的優良内涵嗎?还是盲目地跟着学習歐美自由的腐败呢?他们公立学校在教些啥?

我常想美国如果再增加10億人口才達到中国的人口数,50 或100年後,歐美政客们真能‘領導’和‘治国’嗎??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