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中美南海合作 – 試談國際多邊合作(下)

12/26/2015

0 Comments

 
吳章銓
古代外國學中國,現代中國學外國。這是文明成長的自然規律。戰後世界格局由發達國家建立,不完全適合發展中國家的需要。不僅中國希望修改這“秩序”,其他發展中國家早晚也會產生相同的願望。今天美國看中國興起,不久會看到其他國家的興起;同樣,中國現在要與美國競爭,不久會看到其他國家與中國競爭。東南亞有好幾個國家比韓國的面積、人口、資源都大很多,誰敢說不會迅速發展,比韓國更強大?中國現在如果沒有開放、平等、合作、共有共享的心態,不久的將來就會面臨美國今天的頭痛。今天中國有機會安排多邊國際合作,建立有包容性的國際多邊合作機制,共同創制新規則,合作而非競爭,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共贏關係,應該是明智的。

南海合作,應當一開始就邀請臺灣參加。臺灣參加,可以立刻緩解海峽兩岸的對立關係,緩解中美關係中的一個大結,更重要的是:臺灣的參加,有助於緩解東南亞各國對中國大陸的疑慮,放心與大陸合作。臺灣的參加將是促成南海合作成敗的試金石。将来的南海是11+2共有的局面(东帝汶即将参加东盟)。
 
美國參加
鑒於美國在南海集聚的實力和影響力,以及與南海各國的長期關係,美國的參加,有助於消除南海國家的疑慮而使他們放心參加多邊合作。因此,邀請美國參加是必要的。換句話說,中美雙邊合作是南海多邊合作的基礎。

尋求合作的主動應在中國。美國是傳統的霸權國,承襲傳統國際關係思路,較難改變。美國會受到許多其他國家的要求和壓力,促其與中國對立,美國政府還必須應付國內政治因素。中國是新興國家,可以自定為未來型的國家,對未來的國際關係更有靈活主動的餘地,受其他國家的影響也較小。更重要的是,合作與不合作,對中國的利害關係更大。中國不能承受與東盟對立和與美國對立的後果。

中美關係波濤洶湧,但雙方不停地在磨合交流,期望合作而避免衝突。2014年11月,中美在北京簽署了 《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的諒解備忘錄》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 》。中美還協議取消關於技術進口的關稅。2015年6月12日,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中美陸軍交流與合作對話機制框架文件》,並決定增加上述《海空諒解備忘錄》中關於空對空的內容,以避免軍機的意外事件。中美可能將於2016年舉行陸上聯合演習。兩國陸軍還將在救災、人道主義救援、工程兵等方面展開一系列合作。海軍方面,美國已經邀請中方明年再參加環太平洋軍演。

這些多半是消極的預防性質,中國需要進一步推動中美的積極合作,即邀請美國參與和參加在南海的一系列多邊國際合作機制。中美南海合作是全面合作的一部分。

中國不宜自以為崛起,便向美國的海上霸權挑戰,既無意義,也無必要,徒然製造自我傷害。中國的上策是參加美國的海上事業,合作而不是競爭、對抗。中美在南海合作,乃是天經地義,雙方都不會“丟失”南海。

美國是世界霸權,在地球各地都需要有朋友,有幫手。中國是美國最自然最合適的朋友,如果中國擺姿勢要與美國競爭、對立,美國就必然另找幫手,防制中國;邏輯地選擇就是日本。中美關係下滑,美國便更親日、扶日。日本本來就慣於在中美之間挑撥離間,煽風點火,從中取利。日本深知,美國袒中則中勝,袒日則日勝。抓住美國,不讓中美接近,是日本上下一心遵守的基本國策。中美關係不好,正好給日本無盡的機會從中漁利。中國把東南亞各國視為小國,自詡大國,引起反彈,又給日本機會,在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之間挑撥離間,煽風點火。如中美對立,美國同樣必須在南海選擇制中的幫手,南海自然有國家願意成為美國的幫手。

南海的國際機制,應避免排他性和對立性,不含有為未來衝突佈局的意義,則成功的機會將大增。因此邀請美國參加,是必要的。美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力量早已經深入東南亞和南海,要撼動它們不但與美國發生爭執,並與東南亞南海各國發生爭執。中國越是想要排美,各國必然越盡力留住美國。美國的企業本來已經在東南亞根深蒂固,並且是世界性經貿體系的一個主要部分,中國也已經是體系的一部分,美國企業的參加各種南海多邊企業是當然而自然的,不待任何國家邀請。中國主動提出邀請,是表示願意加深中、美、東南亞的全面機制性合作,將會得到各方面的歡迎、接受這新的機制。

中國的南海島礁設備開放給東盟各國共用,也邀請美國共用。美國要看島礁建設,中國可以禮請他們上島去看。從外空到海洋,美國擁有高科技偵查技術,要保密其實不可能。南海各國為了自身利益,會處處幫助美國偵查中國,中國何必辛辛苦苦去保護本來不必是秘密的秘密?開放最終必然是相互的,開放會獲得較多的善意機會,去了解南海和美國。這些相互了解,不是情報戰,是增進友誼。

中國需要的海洋安全不僅限於南海。如果只能在南海“維權”,但是出不了南海,則更沒有海洋安全。中國想出南海,走進两样,需要東南亞國家和美國的合作。中國參加美國主導的國際索馬里防盜合作,得益不少;美國也獲得可貴的海軍朋友。在南海,中國主動“邀請”美國參加,不是示弱,是前瞻性地將現實優化為融洽環境,有利於出海。

合作能夠使中國以較小的代價而獲得海域安全,獲得遠洋通道安全,獲得東南亞各國的友誼,獲得美國的友誼。總的結果是提高中國的威望和實際利益。競爭不但代價太大,而且兩敗俱傷。

對美國而言,獲得中國的合作將能夠以較少代價維持南海的通道安全,維持全球海洋霸主地位;維持東南亞國家的友誼,更獲得中國的堅定友誼,從而集中力量應付其他區域的問題,鞏固在全球的地位。這是1+1>2對美國的意義。
 
結論
未來世界最可能的格局,是多邊、多群共存而聯合合作的平衡,不大可能是兩大、兩群競爭的危險平衡。中國與東盟各國是友非敵,與美國也是友非敵。中國不與任何國家競爭,合作是唯一的理性選擇。無論對美國對東南亞,中國不妨自居協助的地位:協助美國維持東亞/東南亞和平發展與共同繁榮;協助東南亞各國平等成長,不卑不亢地屹立於國際舞臺上。南海與東南亞的和平安全繁榮,是全世界和平安全繁榮的一部分,美國的參與將完善這一佈局。

美國最好的選擇也是接受中國的合作,取代日本,維護西太平洋和東亞的和平與安全。

中國能在亞投行上采取主動,為什麽不能在建立南海的國際多邊合作機構上采取主動?建立任何國際機構,都會遭遇許多挑戰,許多困難,付出許多代價,但是總的一定是利大於弊。不妨以美國為例。美國是二十世紀新興國家,有新的理想。美國政治家推動成立一戰後的國際聯盟和二戰後的聯合國,歷經一個世紀,多邊國際組織有巨大貢獻,已經成為國際關係中的主流之一,雖然美國現在對聯合國不大滿意,然而無論怎麽總結,直到今天,美國世紀與國際組織時代是分不開的。中國值得嘗試以開放、平等、合作、共有共享為宗旨,引領一種新的國際組織關係。

南海合作如果獲得相當成績,將來可能出現東海合作委員會和東海合作:包括兩岸、兩韓、日本、美國、菲律賓(如琉球獨立,加琉球)。重複架設國際多邊合作框架,效果勢必更好。

美國以全局為重,能勸阻南海國家不走極端。這對中國特別重要。在南海,東盟國家沒有侵略中國的居心,和日本之不改其侵略國心態是根本不同的。中國理應放下身段,理智對待。對東盟各國不願被“大國”欺壓的反抗心理,應當理解。凡事從大化小,從小化無。中國近三四十年喪失海上領土,是自己的疏失,只能以創造合作共贏的新天地來挽救,而不宜為收回失土而與任何東盟國家對立。

可以想象,中國如果想要在南海建立明顯是中國獨大的局面,即使部分成功,美國或其他國家很可能另建国际機制,以為對抗。南海從此多事。為了避免產生惡性對抗,中國必須取得美國和南海國家的共識:新的架構實事求是,不涉及任何政治考慮,共同解決問題,共謀利益。
​
期望未來世界是多邊合作的平衡,不是霸權對立的平衡;發展多邊合作的前景開闊,得道多助,穩當安全,各國人民不是走向戰爭,而是走向共存共贏的大同格局。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老保釣中最早對美國歸還冲繩而產生的釣魚台歸屬問題提出質疑的人之一。後來的保釣運動就是從他們的質疑開始的。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