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南海風雲的契機

2/20/2016

0 Comments

 
吳章銓
美國在南海再三近距離試探中國的島嶼,其目的不僅是維護在南海的“自由行”權利,更是向南海各國表示美國是他們的朋友,有能力保護他們,幫他們對抗中國,從而鞏固與東盟的關係。

日本也乘機積極與南海各國示好,將軍事力量伸進南海,表面上是履行美日軍事合作的條約義務,協助美國,實際目的是拉攏各國為日本的朋友,遏制中國。

美日的突出行動,是因為南海出現在島礁領土主權和主權權利的爭議。

中國根據歷史所有權而擁有領土(《聯合國海洋法》第15條承認歷史所有權。領土主權的本身並非《海洋法》所規定。),從而有權擁有領海和專屬經濟區。中國并根據傳統使用而擁有海域使用權(第47.6條和第51.1條),以九點線劃出其範圍,他國的“專屬經濟區”不能排除其權利;中國也不排除其他國家的權利。但在中國內部多事時期,越南等國紛紛佔據南海各地島礁,自稱擁有主權和主權權利,否認中國的主權和權利。

越南與中國本來應當是兄弟國關係,但是出於政治因素,越南對中國心存敵意,與中國面和心不和。越南佔奪南海的島嶼最多,與中國的對立最尖銳,轉向美國。

菲律賓走向法庭,引用《海洋法》不同的條款(121.3條)主張:南海島嶼都是不能自行維持生活且沒有民居的礁嶼,因此不是可以作為“領土”的島嶼,不可以擁有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權利。而菲律賓根據60.1條(a),可以全面擁有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並有權在區內建立人工島嶼,等等。美國海軍進入中國島嶼的領海,便是支持菲律賓的主張。

二.       挑戰:

中國(大陸和臺灣)在南海面臨巨大的挑戰。近年大陸高唱“大國”地位,南海各國感到威脅,大陸的任何動作都引起反彈。

馬英九一月視察太平島,證明太平島的確是自然海島,是領土,與其他中華島嶼領土,歷史上從來沒有人反對;美國也曾經同意。《海洋法》第46條(b)還承認歷史上密切相關的島嶼構成政治上的實體,即享有領土的主權和主權權利。雖然美國對馬英九的視察提出抗議,但其主要目的可能是警告其他國家不可效尤,以免危機升級。

南海的核心問題,是領土、領海、以及專屬經濟區的爭議。領海和專屬經濟區是附著在領土的主權而產生的。領土和專屬經濟區便是爭議的兩個問題。同時,南海涉及極其重要的國際政治、國家安全、海洋交通運輸、軍事霸權等等,美國便必然介入。所以,南海問題不僅是中國和南海各國的關係,也是中美關係,兩個層次的問題必須同時解決。

南海危機很深。但危機出現時,也是探索解決方案的契機。

三. 解決方案:

南海的和平與安全機制,必須中國、南海/東盟國家、美國三方適當合作。同時,必須台海兩岸合作,巧妙促其成功。

解決南海問題,首先必須決定中國在世界上定位的問題。中國是要爭霸,還是要與鄰邦以及遠方大國維持和平?是要排他性的獨享,還是願意與遠近友邦分享?

這兩個問題似乎都不是問題:中國大陸早就再三聲明,中國不稱霸,要和平、平等地與各國共同發展。中國大陸和臺灣都聲明南海島嶼將不設為軍事據點和軍事用途,期望與各國共同推進和平發展。

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如果提出具體倡議,邏輯地應當遵循兩個最高原則:一.  與東南亞國家建立一體化機制,例如參加東盟經濟共同體。在這框架中建立多種具體合作的實務機制。二:與美國保持最友好關係,不與美國爭地位。只要中美友好,東南亞和全世界就能維持和平與安全、繁榮的大局。這是中美雙方對世界的嚴肅義務。

這兩個原則應當是沒有選擇的,不可能有任何其他選項。

四. 國際合作機制:

                  中國可以提出一系列南海倡議Initiative,並推動實施。首先,中國和東盟共同設立南海合作委員會,協調各國各種實務機制的國際合作,共同研究制訂各種基本規則和規章制度。這一重要的多邊國際機構,可仿照聯合國,規定不論國家大小,一律平等;重要文、武職員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總部、分部分設在各成員國。

在全面合作的框架中,中國和東盟各國建立各種多邊國際合作機構,例如關於:海洋生態環境與氣候、海洋資源、能源的勘探、開發、管理、保護與利用;海空搜救、救災;海上後勤服務;信息網;國際海洋大學和科研機構等。經貿性的企業可以建立國際聯合航運、航空公司、物流網、各行各業的多國聯合企業等。鼓勵各國公、民營企業自行組合。這些聯合企業,由多國業者共同擁有與經營,不同於目前流行的在全世界設分公司的一國跨國企業。

由南海各國共同建立南海國際聯合海巡隊,共同維護南海航行安全。在海洋的上空,中國與各國共建 “南海多國航空識別區”。航空識別區是冷戰產物,原來含有防衛和假想敵概念,針對某“對方”。未來的多國海巡隊和多國航識區不以任何國家為假想敵,專為管理日益複雜的南海交通。

中國以開放、容納、合作為宗旨,不妨坦然邀請各國新聞記者和海事人員采訪在南海的設施。合作機構的人員可以上島常駐,參與運作。這不會妨礙中國的主權,安全,或利益,只會讓中國贏得更多的信任和朋友,贏得對中國島礁主權的確認,贏得各國共同來參與擴大設施,增加填海造島、布置浮島、進駐民營企業人員。將來南海各國所主張的島礁,都將隨著全面開放。這與在陸上建立經濟合作區同樣是約束主權而擴大合作與分享。

五. 開放性:

1.  應該邀請所有東盟國家、不論是否沿海國,都一體參加多邊合作機制,共享南海。形成中國和東盟合作中的一個有特殊功能的南海共享區。

東盟國家中比較客觀、溫和、中立的成員,將中和那些懷有防華、抗華心理的國家。全體東盟國家參與制訂行為規則,參與分配收穫,他們會感到集體力量的安全,也是中國與東盟長期合作、共同安全的意願。東盟的團結必然是逐漸鞏固的。中國與東盟的團結也必須日久彌篤,結為不可分的生命共同體。在南海建立彰顯這一特質的機制是理所當然。

2. 邀請美國參加所有各種機制的理由很明顯:只有美國參與,在國際機制內共同努力,才可以化解中美兩國間的互不信任。同時,南海各國必然要求美國參加,不可能不接受:只有美國參加,才能使顧慮中國的南海各國敢於參加,並使想參加的國家不會被懷疑是傾中疏美,遭致美國反對。美國海軍是全世界海洋的護航者,美國的經貿文化力量早已經深入東南亞。美國的參加是必然的,是不可能排除的。而美國的參加將抑制任何走極端、走衝突路線的動作。中國不必擔心美國成為南海的一員。中國將來同樣會進入其他區域的海洋空間。

3. 邀請臺灣參加南海各種機制非常重要。一則,表示大陸對臺灣將不會採取武力行動,而是坦然在國際上合作,從而兩岸關係得以穩定。二則,更重要的是,大陸對臺灣寬容,乃是向南海各國釋放明確信號:大陸對南海各國必將互相尊重,平等共享在南海的權利。這將使各國放心參加大陸的倡議。臺灣的參加是南海機制是否可行的試金石。

通過各種多邊的南海國際合作機制,中國和東盟/南海各國的人員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工作、共同學習與科研、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化解人與人間和國與國間的疑懼,促進友誼;沖淡某些雙邊關係中的摩擦和衝突,化猜忌、防範、對立為友誼合作。朋友多必然比敵人多更有利於提高國家、國民的安全、發展、幸福。在合作過程中,即使偶然小有吃虧,最後必然是贏。不是獨贏,是眾贏共贏。

六.中國的使命:

南海倡議,必須中國挺身去推動;任何其他國家辦不到。如果美國出頭倡議,中國一定不肯接受,認為是美國搶奪中國的地盤,或意圖聯合各國制中。如果南海各國提出,中國自持大國,不願意被領導。但是中國可以從高瞻遠矚的胸懷去想:只有中國做得到開放共享,別的國家才做得到。相反地,各國都死命頂著幹,誰都不讓,都會落得精疲力竭,沒有一國得到真正勝利。

中國根據自身的經驗,深知民族主義精神是不可阻擋的力量。設身處地,應當理解南海各國和中國一樣,都有民族主義的激情和衝動。中國必須首先冷靜思考,為未來長遠的大利益著想:模糊主權爭議,推進平等合作;化國家對峙為區域合作。這是世界的潮流。

古語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中國發揮主動,乃是歷史的使命。成功將是所有國家的成功;失敗也將是所有國家的失敗。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老保釣中最早對美國歸還冲繩而產生的釣魚台歸屬問題提出質疑的人之一。後來的保釣運動就是從他們的質疑開始的。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