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一國兩制問題的探討 (上)

5/2/2015

0 Comments

 
佟秉宇
最近一陣,和台灣一位林姓朋友(現在是某大學的教授)電郵往來時談到許多關於台灣,大陸社會制度,經濟體制的一些問題,經過一番整理,記錄如下,從林教授的言談中,我們可以發現台灣當地人民所關切的一些問題。

林教授:有些人常常將中國的統一當成一個神聖的使命,到底台灣應該與中國統一還是獨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須先將一切觀念回歸到原始的面貌:什麼叫做國家?國家是一群人所組成的,沒有這一群人,國家就是個空洞的概念。因此,統一或獨立都只是手段,最終的目的還是在人民的福祉是上升還是下跌。台灣的人民與中國統一之後,台灣人民的福祉是上升嗎?除了種族主義者之外,台灣社會從民主自由的社會再度回到獨裁政治體制,絕對是個大災難!在經濟利益上,台灣對中國投資了將近20多年,台灣人民的薪資也倒退的20年。在20多年前我已經分析過,台灣這個高薪資的小經濟體與中國這個低薪資的大經濟體整合,一定是台灣的工作者薪資下跌,中國的工作者薪資上升,這是一個簡單的國際經濟學原理 ─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學說。所以,不論從政治和經濟統一角度來看台灣的人民都是輸家!

作者:很多人一談到統一就立刻想到台灣和大陸之間變得完全沒有任何屏障,像兩個水位不同的容器,一旦底部接通,水位立刻變成相同。實際上不可能如此,大陸方面一再強調“一國兩制”,而非“一國一制”。台灣將會保留一切現有制度,唯一須要改變的大概是領導人的頭銜以及“國號”。

在過去若干年,台灣工作人的薪資不斷下跌不是一個特例,美國工作人也是一樣,中產階層薪資比25年前還差。原因大概不外乎兩個:1. 競爭全球化,資金與產品的流向似乎無視國界的存在;2. 在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裏(或雖號稱社會主義但在近年來卻有很多資本主義遊戲規則運作的體系裏)兩極分化是必然的,法國經濟學家 Thomas Piketty 在他的新書《Capital in the 21st Century》中已用大量的數據證明了這個結論。要改變(改善)台灣工作人未來的命運,只有逐漸改變現存系統的遊戲規則才有可能。如果把台灣到目前為止的發展歷史簡單的畫個延長線,的確,台灣的人民會是輸家。

自由或民主不是抽象的,必須從一個國家或地方的具體情況來分析。大陸沒有西方民主的形式,但三十多年來絕大多數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言論自由比我八十年代末期開始去大陸經商時多的多了,這些都不用我多說。兩種制度的優劣比較文章很多,教授可略為瀏覽。

再提一點,大陸並非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自己慢悠悠的改變現行的制度。西方不斷的進行兩方面的干擾,政治上從來不曾斷過搞你個顏色革命的嘗試(看看香港的佔中);金融上美國也不斷的將華爾街那套運行方式向大陸輸送。不管這兩方面那一個搞成了,都是大陸人民的災難。

林教授:台灣可以投票命令共產黨下台嗎?

作者:如果是一國兩制的話,共產黨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不會到台灣去參政,台灣人民也無需投票讓共產黨下台。將來看情勢的發展也許民進黨和國民黨可先去大陸參政,慢慢的雙方會增加相互了解。

林教授:如果是一國一制,兩岸都回歸民主制度,由人民當家作主,我就支持台灣與中共合併為一國。中共的一國兩制是對中國人民的污辱,中共一直認為中國人民知識水準低或者智商低,所以中國人民不能當家作主,只適合由中共來統治。

作者:在民主的進程上台灣與大陸有前後之分,硬性的拉到一起是不科學的。一國兩制是一過渡期的做法,以目前兩岸變化的速度來看,估計大約二十年兩邊的民主進程應該差不多了。如果十年後實現一國兩制,那麼這過渡期相信也就十年到十五年便可自然而然變為一國一制。請問現在台灣人民當家作主了嗎?也許程度上比大陸為高,但還遠遠不理想,否則也就不會出現工作人薪資每況愈下的情況。人民當家作主是大家的理想,要想達到這理想人民必須不間斷的監督政府,不斷微調法規,以確保不斷接近此目的(approaching it asymptotically) 。

林教授:請將這位法國經濟學家的推論詳細說明,讓我們明瞭他的結論是什麼?

作者:他的研究結論主要是:在資本主義系統裏,投資回報率總是比經濟增長率高,而投資者主要是高收入高資產人群,因此社會的財富會逐漸轉移到富人手裡。詳細內容可在網上查找。

林教授:投資報酬率為何總是比經濟成長率高?

作者:
這是Piketty先生 觀察分析了大量經濟數據所得到的結論。

林教授:投資者是指在金融投資還是實質生產投資者?

作者:
都包括。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