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試談中美都應考慮設立獨立的監察機構

10/23/2021

0 Comments

 
吳章銓

      新冠疫情迅速擴大到全世界,病毒不斷變異,全球疫情居高不下。其對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政治到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影響,既深且遠。在因應疫情的過程中,各國暴露出深藏的制度性缺點。怎樣使制度更完善,因應未來的各種挑戰與危機,值得深思。

      美國在面臨新冠病毒的衝擊中,政府和人民都因應遲緩,至今無從追究責任。2019年12月下旬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發現新冠病毒,2020年1月23日開始在武漢和湖北省採取嚴厲的封城封市措施,迅速推廣到全國性的封鎖。1月30日衛生組織向全世界通告新冠病毒是“國際應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些美國全都知道,但是卻毫未在意。衛生機構和醫學界沒有注意,白宮沒有注意,政府各機構都沒有注意。參眾兩院都沒有注意;輿論界沒有注意;活躍的民間非政府組織也沒有注意。看到新聞的人卻隔岸觀火,覺得與己無關,沒有呼籲採取防範措施。疫情擴大後,對防疫工作也爭執不休,政府中的黨爭因新冠而更趨極端;民眾以各種各樣理由拒絕打防疫針,拒絕戴口罩,拒絕暫停群聚活動。宗教信仰與公民責任衝突,陷入不解的死結。美國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疫情國,病例和死亡人數世界第一。沒有一個客觀、公正、受到全國國民信任的機構發聲,調查事實,調解各種不同的意見,提出客觀、公正而權威的意見。

      中國(大陸)以中央集權的權威,因應疫情是以一刀切的封關辦法,不計代價地強力堵截病毒的傳播。短時期非常有效,但是忽視人民所受痛苦和付出的代價。中國的醫療制度是:城市居民去醫院看病要分等級,不是人人得到應有的治療。農民和外地來的打工人在城市都沒有醫療權利。新聞報導,武漢因為病人多,病床不足,有的居民病人被醫院拒收,死在家中,不列入統計。農民工和其他打工人情況更不得而知。

      武漢疫情初期有500萬人出城。其中出國的6萬,帶病的人很多,病毒迅速傳到許多國家,以至很多國家指責中國。500萬人中,約100萬是學生,400萬是打工的,大多數是農民工。他們都是集體生活和上課、工作、打工,容易感染。但他們無法求醫,他們之中的傳染情況無人知曉。他們乘擁擠的交通工具輾轉回家,到底有多少人感染,沒有信息報導。鄉下的封村很嚴厲;很可能是有實際傳染的情況。中小城市醫療條件不足,鄉村更差。那些病人怎樣治療或沒有治療,至今沒有人追究實情。疫情過後,也沒有人呼籲對疫情中遭受的失業、倒閉、或各種損失而給予補償。
​
     美國三權分立,監督政府的責任屬於立法權的議會,但對議會自身和對社會都沒有監察和提出糾正的機制。議會內的兩黨往往陷於劇烈的不顧事實,不顧國家和國民利益的死鬥,不能處理問題。

      中國不如民主國家的吵吵鬧鬧,能夠令行禁止地辦事。但卻有忽略人民的損失與痛苦的問題。更因为缺乏自我監督、自我糾正的機制,任何問題無法及早提出來公開討論和改善,直到非常嚴重才重施一刀切手段嚴整,卻衍生新的问题。歷史上,集權國家的確是效率高,能夠在短期內突出地建設國家,擴張國力。最近的如納粹德國(右傾的國家社會主義),如共產蘇聯(左傾的社會主義),都能控制民意,歡呼稱霸。但只是短期的輝煌,最後鑄成大錯。

      孫中山先生熟悉中、美的歷史和制度,明智地認識到兩者的缺點。他欣賞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但也知道中國傳統帝制中有御史約束帝權和官僚權力的優點。雖然強勢的皇帝和無道的君王不把御史當一回事,但在「正常」情況下,君臣們不得不顧忌御史們的諫言和參劾。歷史上所有各文明的偉大帝國都消失於塵埃。唯有中華文明雖經大起大落,基本屹立不墜,源遠流長。固然客觀因素甚多,但是御史之有助於維繫皇權的運作不失理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中山先生預測,中國的政治文化會有行政部門集權的趨勢。於是他融合中美制度,興起監察制度的想法。1921年提出建立監察權的主張;加上考試權,成為五權憲法學說。

      恰在同年,美國國會設立了獨立運作的政府職責監察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簡稱 GAO),負責基於事實的無黨派監督,是美國聯邦政府最高的審計和監督機構。署長(Comptroller General) 由總統提名,參議院同意而任命。可見美國議會也認識有必要提升獨立的監察權。但GAO監督行政機關,不監察議會自己。議會內黨爭激烈,多數黨濫用其多數,反對黨則凡事必反。議會與總統府對峙,難解難分。

     按照孫中山遺教,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監察院為五院之一,負責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監察權(調查權)、監試權及審計權。但是其效果顯然不如理想。理由之一是:監察委員都是執政黨黨員,不能充分履行監察執政黨的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很早也在國務院內設有監察機構,位置不高。經過多次機構改革和名稱改變,並幾次併入共產黨的紀委,成為黨的工具,失去監察黨政的功能。2018年又修改憲法,將監察權從國務院剝離,轉而在人大內設“國家監察委員會”,獨立行使監察權。但仍是有名無實,不久再被併入黨的紀委。

      綜觀中、美所顯現的弊端,設立一個獨立而位高權重的監察機關,應是迫切的需要。真正有力而公正的監察機構,須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 在美國,監察委員必須是民選產生,擁有現代意義的不可動搖的授權mandate,與總統、議會的地位平等。監察將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成為“四權分立”制度。中國(大陸)沒有選舉制度,按照現行辦法,由黨政提名,全國人大(代表也是黨所派)通過而產生監察委員。中美都需要修改憲法(美國是增加修正案),將四權鼎立定為國家制度。中國的監察院應擁有憲法規定的監察權,取代政協。政協只是對共產黨提建議的機構,沒有實權。憲法中根本沒有政協這個機構。

      2. 鑒於美國的黨爭是其政治上許多死結的根本原因,中國的一黨專政也是許多錯誤的根本原因,因此,新的監察制度有必要規定:所有的監察委員,必須在宣誓就職之前,先宣誓脫離一切政黨,以獨立身份執行職務。在美國就是脫離民主黨、共和黨、或其他政黨。在中國則是脫離共產黨等。所有聯邦、中央和地方各級監察機構內的工作人員都必須宣誓脫離任何政黨,超然於政黨之上。

      3. 監察委員的候選人,必須符合一定的客觀的高標準資格條件,包括德行的標準:德行有缺的人不得參選。每一個社會都有其理想,這種理想即使往往被有權的公、私各方扭曲,仍然存在。監察機構應該代表一種道德高度,發揮正能量。不是有本事籌錢的或在黨內地位高的便可勝任。

      4.為保持監察委員的超然地位,監察委員的任期必須較長,以便不受幾年一次的政黨選舉或黨政換屆的影響。避免經常競選(如美國)和被當政的領導人提名(如中國)的弊端。任期長能建立威望,並超然於短期間的政治風雲之上。美國GAO署長任期是15年,可供參考。美國的大法官是終身制,所以威望特別高。監察機構主要是提出建言和彈劾,應該有言論自由和獨立調查權,不受其他三權的干涉。他們代表人民,也代表國家和民族的理想。他們沒有執行權,但有崇高的影響力。

      5. 中國古代的御史完全是針對皇帝和朝廷官員的;美國議會監察權的對象也是行政機關。老百姓沒有權,沒有做壞事的能力,不必監督。但現代的政治思想是:政權屬於人民,人民是主人,人民擁有最後的政治權力:有決定國家方向的選舉權。各種民間企業和民間組織以及互聯網,各為本身利益而影響政府和社會。因此現代的“人民”也可能犯大錯,禍及國家民族。希特勒就是人民選出來的,可為殷鑑。擁有主權的“人民”或“選民”需要一種“御史”給他們進諫。新的監察機構應該有對人民的監察功能。以免人民陷入自我傷害的行為而不自知。

      社會往往有根深蒂固的一些老毛病,有待某種監察機制來提醒注意和糾正。還有一些新潮流,形成不良風氣,亟待注意。例如:社會上擁有權、錢的勢力擁有過大的影響力,為私利而操縱民意,影響政府。社交媒體氾濫,傳播假新聞和操縱炒作民意,鼓動社會分裂。青少年普遍有手機上癮問題,戕害他們的身心健康。垃圾食品泛濫,傷害國民的健康與生命,每年因此生病或死亡的人數驚人。在新冠疫情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有宿疾的人,而主要的宿疾往往是飲食造成。但從來沒有人追究責任問題。有些科學調查或民意調查,往往後面各有利益集團支持,各說各話,公眾也各憑主觀而選邊站。在新冠疫情中,關於打或不打預防針,意見紛紜。疾病防控中心CDC被視為偏向民主黨。其他例子不勝枚舉。

      在中國,由於大批農民工的家庭遭受分裂,學生、青少年身心發展受害的情況,特別嚴重;社會普遍有貶低和蔑視農民的習氣;菸酒之害是全球第一,致病率也是全球第一;996 工作製造出“中國速度”,卻逼使幾億人損失正常生活,身心健康受損;過份的拜金主義形成貪污腐化的政風和社會上的低俗文化;社交媒體內容貧乏,公民文化的素質偏低;社會經濟各方面極度不公平,等等,都顯示需要有不受政治影響的、公正的、關心公民的監察機制,做出獨立調查和提出糾正意見。

      未來的監察機關,怎樣對主權者的“人民”監察和約束,是須要鄭重研究的新議題。完整的監察權必須兼顧監察政府、政黨和人民。

       結論。中美都需要建立公正而有權威的監察機構。兩國的制度不同,監察委員的產生方式不同,監察的對象和職能也必然不同。但都必須能發揮獨立的超然的監察職能。古今中外從來沒有完全完美的制度。中、美是當今兩種不同制度的代表,也都不完美,需要在各自制度中增加一個監察機構來監察和平衡現在的權力結構。鑑於兩國都自詡偉大,自以為是,任何基本改革都很困難。但是人類總是在不斷進步,改革的空間總是存在。也許監察院的制度不完全是夢想吧!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