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懸崖勒馬  鳴金收兵  論美中貿易戰

8/11/2018

1 Comment

 
​范湘濤
                                                                                      
美國以增加關稅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自七月六日開打以來,似乎對美中兩國都沒有什麼影響,美國股市不跌反漲,已經恢復到年初的最高峰;中國的情況也不遑多讓,人民幣己經穩定,各種經濟數據也屢傳隹音;美中兩大經濟體在貿易戰開打之後仍然不動如山,令許多人都嘖嘖稱奇。

川普宣佈要以增加關稅作為武器向全世界發動貿易戰以來,先有幾百名經濟學者專家聯名陳情勸阻,後有參議院以 88比11 通過"總統無權增加關稅"議案(無約束性),警告川普貿易戰可能帶來的悪果,現在貿易戰已經開打一個多月而世局仍然風平浪靜,難道專家學者議員們都錯了?筆者的答案是「不」;貿易戰絕對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雙輸慘局,惡果「不是不報」,而是「時間未到」;由最近市場顯現,所有肉類食品的庫存量大大上升,大豆由於滯銷而跌價20%,政府不得不緊急撥款 120 億救助農民。從這次的農民救濟已經可以看到貿易戰悪果的瑞倪,盼川普總統能夠在貿易戰政策上懸崖勒馬。

筆者對美方談判代表有以下幾點建議,雖然不是什麼錦囊妙計,但如果美方代表肯採納一二,或許有助美中貿易戰早日和平落幕:
  1. 美方代表可以心平氣和,拿貿易失衡為理由,要求中國開放更多市場,購買更多中國需要的物質,如燃油,糧食,天然氣等等,美國甚至可以要求中國,不能再享受「發展中國家」的關稅優待,要求中國實施雙方平等關稅,以解決目前巨大的貿易逆差問題;中國既然是雙方貿易的順差方,在這方面一定會向美方作出適當讓步。
  2. 美國談判代表切忌盛氣凌人,口出悪言;如庫德洛竟指責習近平是談判失敗原因,犯了兵家大忌而不自覺。在美中貿易談判如此重要的戰場上,美方竟然派出這樣一個"廖化"去當先鋒,難怪沒法順利進展。
  3. 美國談判代表不要常常發表一些企圖羞辱對方,確又是自己打自已耳光的蠢話,如指責中國「偷竊」美國的高科技情報。自已口袋裡的寶貝沒有保住,居然會落到人家手中,不好好自我檢討,還老羞成怒四處罵街,豈不是更顯得自已的低下無能?中國各大公司每年付給美國公司的智慧產權費高達兩千多億美元,真金白銀的買賣,怎能誣吿對方偷竊?
  4. 美國貿易代表千萬不要再強迫中國進口洋垃圾,要明白今天中國講究的是綠水淸山,為了環保而禁止洋垃圾進口有其正當性。今天的中國談判代表不再是清末的李鴻章和鬼子六奕欣那類官僚,他們胸中有足夠底氣,不會害怕美國的船堅炮利,他們絕不會讓英吉利強銷給中國鴉片的場景在中國重現,美國代表如果硬幹,最後肯定是自討沒趣。

最近有新聞報導,在美中貿易戰處於膠著狀態之際,美國可能會對歐盟和日本的關稅網開一面,並聯合他們一起在貿易戰上對付中國;據傳這又是庫德洛的鬼點子,但筆者認為庫德洛這個「廖化」是在說笑話,根本就是在自己的褲襠裡面拉胡琴(扯蛋);不管庫德洛樂不樂意見到,中國在2025前後就將成爲世界最大經濟體,這是大勢所趨,歐盟及日本都會看清這個事實,不可能放棄中國廣大的市場,美國想聯合他們一起抗中,根本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新中國成立以來,美國對它軍事圍堵和各類制裁從來不曾手軟,但中國卻愈來愈強大;美國想復制以經濟整垮日本和蘇俄的手段來整垮中國,恐怕也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日本有經濟實力而缺少幅員資源,蘇俄有幅員資源而沒有經濟實力,其綜合國力與美國相比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而今天的中國綜合實力與美國相比,可以說各有千秋,旗鼓相當,任何一方想以經貿手段佔到對方便宜都不是簡單的事。美國有一句名諺"Can't beat them, join them", 美中兩國應該在競爭中尋求相互合作才是創造雙贏的不二法門。

行筆至此,美國參院剛才通過對一千六百多種進口物品減低關稅,其中多半是中國產品;中國也於兩天前正式宣佈了汽車及零附件關稅降低,更開放金融服務業外質進入,雙方「眉來眼去」,己經發放出美中兩國都希望貿易戰儘早收場的信號,如果川普總統能夠體察民情,早日在貿易戰場上鳴金收兵,不但是美中人民之福,更是世界人民之福。

​

1 Comment
忠華
8/16/2018 10:25:07 am

關於(3)- 指責中國「偷竊」的看法:

美国独立後的19世纪,英國是工業革命時的世界第一,美国人到英國,不論是用什麽字眼:讨教,学习,学徒,合作或偷取等等,然後是大批歐洲移民,帶進許多技术,日本也去歐美”模倣“,再加上改進力也很强。20世纪後,经历了两次大战,美国成了世界第一,但是二战後,美俄各從德國 ”掳去“大部份軍工的高科技人员。中国只有闭门造車,挍盡腦汁,後來居上,自己幹出來的。
我以前作區域網路連接及整合,工程设计电腦根本不准接到外面網路,向外採購和IT 人员的电腦都是特别设定(configurations)并经过”交换系统“,不太可能被”外面“ 直接入侵而能來偷机密,那真是”防守太弱“了!
维基的世界智慧產權記錄(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ld_Intellectual_Property_Indicators)在2014, 中美的申請數量比 928,177/578,802,中美的批准數量比233,228/300,678 。可以看出中国的申請數量(接近百万件)大约是美國的2倍,但批准數量是美国的70%。當然這只是一個商用指标而已,其它很多国防創意發明和技术深度都是保密的。所以指名道姓讓中国/華人背上“窃取”的黑名,希望只是为贸易谈判而另有所謀,惡人先告狀?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