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試談拜登新政府時期的中美關係(一)

3/13/2021

0 Comments

 
吳章銓

美國經過四年的特朗普內外折騰,民主黨選舉勝出,拜登競選口號就是撥亂反正,恢復 “正常”。新政府將怎樣正常?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如何?中美將如何互動?

特朗普打亂的國內、國際關係,不可能完全恢復原樣。新冠病毒短短幾個月傳播全世界,深入各國各階層男女老幼,對各國的社會、經濟、健康與生命,以及政治、外交各方面的衝擊,有革命性的影響。美國和中國怎樣認識新的全景和新的前景?做新的部署?

先談美國:拜登第一要務是恢復本國的安定,發展新經濟。他的就職演說完全是談內政。基調是尋求全國團結。在此基礎上,同時修復國際關係,恢復並增強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

拜登政府現在強力推動全民打防疫針,迅速提升疫苗研發和生產,期望全面免疫,保護國民健康和生命,預防變異病毒的傳染,也挽回美國在2020防疫治疫失敗的面子。目前美國的疫苗研發製造和打針比例達到世界前茅,是初步成績。

美國的社會隱藏許多歷史性與制度性的問題,在新冠病疫中凸顯出來。拜登政府特別重視種族問題,內閣和高層中非裔特別多。種族問題不僅是內政,也是外交。將來全球人類必須是一家,有處理種族問題能力的國家將擁有贏得最多朋友的優勢。拜登政府也恢復了回教國家的移民。

美國的社會福利制度是富庶國家中最差的,不足稱為世界領袖。拜登的主要訴求是全民防疫,全民醫保,提升基本工資,改進基層教育平等。在新冠疫情中很多民眾對禁止學生上學特別反感,不但許多母親難以照顧子女功課,而且有的學生家裡沒有電腦等設備,環境侷促,影響學習和生活,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擴大了教育和社會的嚴重不公平。拜登還主張公立大學全免費。

經濟問題是重點。穩定疫情破壞的第一步,是以巨額紓困金幫助各地方政府和中小企維持穩定,以直接發放現金維持一般民衆的購買力。然後進行長期建設。美國的經濟有其深厚實力,但是缺乏全盤計劃。美國需要有國家的產業政策,包括建立綠色能源產業、高端科技的產業鏈、扶助新興產業,增建曾經傲視全球但已經年久失修的基礎建設,保障美國未來的經濟優勢和未來型的就業與競爭力。美國必須建立為世界的榜樣,進入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即“科技滲透生活internet of things”的時代:數據化、人工智能、電子商業等,政府要幫助產業轉型,將夕陽產業轉變為新興產業(已經宣佈停止Keyston XL 油管的准證,並禁止在北極自然生態區鑽石油井),幫助勞工技術升級和轉業。

美國有民主傳統,又是移民國家,這是美國強盛的基因。但多元化的國民各種各樣,各自堅持自己的風俗習慣和信仰。先後移民之間永遠有矛盾,是美國政治上保守派根深蒂固的特色之一,與新興的進步派勢同水火。特朗普以其煽動能力,提倡白人至上,基督教至上,答允保護美國的煤、石油、汽車等老產業,贏得大量既得利益者和工人的粉絲和選票。拜登的團結訴求和新產業政策必須迅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才不會失去選票。

內政是外交的基礎。在國際關係上,新政府顯然有步驟地在恢復並擴大各種聯盟關係。一反特朗普唯我獨尊的“美獨”作風,以多重的國際聯盟關係,加強美國的實力,爭取在全球的領導地位。有人從拜登跟各國領袖打電話的先後,來窺測新政府的思路。他最初7個電話是打給加拿大、墨西哥、英、法、德、俄、日。

1. 鞏固北美區域集團是第一優先。

特朗普最無理的“美獨”出手是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開火。拜登首先便是修復與加、墨的關係,並第一時間以行政命令停止修築與墨西哥的邊牆,開放已經在美國的一千萬外國移民定期入籍(其中墨西哥人500萬,中美洲人200萬),允許闖關新移民的家庭團聚。向中美(包括加勒比海)各國示好。在未來的國際多元化並立的時代,各區域的一體化將是全球國際關係中的基本單元。過去門羅主義視南北美洲是美國的禁臠,別人不得染指。美國沒有平等對待中南美國家,協助發展,而是視為附庸,尤其長時期在中美各國扶植親美政權,壓榨剝削他們的勞工,還多次出兵武力鎮壓,與當地人民結下深仇,如古巴、委內瑞拉、危地馬拉,曾奮不顧身的反抗,造成美國的近身傷口。新政府顯然有意改弦更張,在國內提高西語系國民的地位(有三名西語裔的閣員),在國外則協助中美國家發展,使北美中美團結為一個區域經濟大集團。

美國有人高呼要調回在中國的工廠,是不切實際的。美國利用中國廉價勞工為美國生產美國產品,自己保持高端技術,最划算。在新冠疫情前,美國並沒有失業問題,沒有人會去當廉價勞工。在美國生產,產品價格高,沒有競爭力。但是美國很可以選擇性地將工廠設在中美和加勒比各地,利用那裡的廉價勞工,既發展他們的經濟,提高他們的生活,建立北、中美加勒比產業鏈,又發展友誼關係,還能緩解移民湧向美國的問題。中美7國:總人口4700 萬,面積52萬平方公里。加勒比海島國與屬地共30個,人口4600萬,土地總面積1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廣大。這將近上億的人口和廣大海陸面積,與美加墨共六、七億人口,是巨大的區域集團。將來是否出現新的區域共同體意義的拜登主義,代替歷史的門羅主義,有待觀察。

更擴大則加強與南美國家的關係。拜登曾經在奧巴馬時代負責南美事務,訪問16次,對南美有地緣政治角度的認識。新聞報導,可能與委內瑞拉重啟談判,而不是一味制裁。

2.美國傳統外交最重視的當然是英語國家和歐洲。

五目聯盟不是正式的聯盟,卻是血緣、語言、文化、歷史、制度、交往最密切牢固的英語集團,無人可以從中挑撥離間。英國與美國本來就猶如一家人,兩國國民完全是無縫交流。英國脫離歐盟後,兩國的關係會更加密切。

歐、美同屬一個西方文明,原來中心在歐洲,二戰後轉到美國。歐洲內部曾經生死纏鬥幾百年,今天他們團結起來,成為歐盟。歐、美一體,任何一方與其他方面合作而對抗另一方,都是不可想像的。歐盟27國人口4.5億,各方面實力都居世界前列。特朗普以看不起人的眼色看歐洲,歐洲人也看不起他。拜登是老外交家,將重新鞏固歐美密切聯盟,這也是歐盟國家積極歡迎的。

3.拜登隨即打電話給普京。

​俄國一向是面向西歐的歐洲文明的最東旁支,日漸強大後,自以為歐洲應該輪到他來領導了(頗似戰國時期的秦國),但沙俄-蘇聯-俄國的宗教、政治制度、社會經濟,以及蘇聯時代的意識形態,與西歐格格不入,受到西歐和中歐傳統主流的激烈抵抗,至今互相視為死敵。歐洲願意接受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領導,而不接受緊鄰的俄國領導。特朗普因為白人基督教至上主義,曾經想拉攏俄國,卻被普京玩弄,也不為其他美國人和歐洲人接受。俄國仍是美國最大的最有潛力的戰略對手。拜登不願意與俄國軍事對抗。美國擁有和平競爭的優勢,不必硬鬥。有必要與俄國保持來往,妥善處理兩國關係。在核武、中東等重要問題上達成共識,在有全球性利益關係的許多問題上也必須合作。美俄已經同意無條件延長《新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將進一步商討《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問題。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
​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