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華爲:美國圖窮匕見

2/9/2019

1 Comment

 
彭文逸

“美國必然會被中國超過的”
 
1月29日,CNN視頻的標題是“美國企圖阻止華爲的全球邁進。這可能爲時已晚”。

自從孟晚舟在溫哥華機場被逮捕以後,國際媒體多方報導。華文媒體更是緊追新聞。我們發現,華文媒體分兩類:如果它反中,那麽它就會强調,西方是法治國家,所以,既然華爲違法了,那就當然要受到法律制裁。
如果你跟我一樣,對上兩世紀中國受到外國列强在中國境内行使治外法權,也就是把它們的國内法應用到中國,非常反感的話,那麽對這種反中論調就會嗤之以鼻。因爲,譬如說,美國用它制裁伊朗的國内法來强加於世界其他國家,本身就是霸權。既然是霸權,那就談不到什麽法治不法治了。

另一類言論就是把眼光放大,認爲這是美國爲了打壓在5G領域中領先的中國企業而采取的行動。這其實也是許多西方媒體的論述重點,如上面提到的CNN的報導。

其實,《紐約時報》在孟晚舟被捕後不到一周就專文報導該事件。它說:“多年來美國一直認爲中國的電信巨人是安全風險。當它爭取到在加拿大逮捕華爲的總財務官時,它是單刀直入地(aimed straight at)攻擊了該公司的領導階層。”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新西蘭報紙曾經揭露“五眼聯盟”(美,英,奧,新,加,五個盎格魯族白人組建的國家)的情報組織頭頭去年7月曾在加拿大開會,杜魯多與他們共進龍蝦晚餐的事,說在該次聚會中達成了阻止華爲的決定。其後,這幾個國家開始禁止使用華爲製造的電信器材,而且另外一些小國也開始采取不利於華爲的政策。非常明顯,美國下達了打擊華爲的攻擊令,而很多國家已經奉命行事了。

至於華爲是否構成安全風險呢?至今查無實據。可是, 這樣的攻擊是要你華爲證明不存在的事情的確不存在。據我對理則學的粗淺瞭解,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總之,美國發動了全球性的政治,輿論和法律行動,目的是打壓華爲。孟晚舟,在照片上看是一位雍容華貴的中年婦人,成了這項行動的祭刀者。

那麽,到底華爲本身有沒有犯錯呢?我們知道,華爲是一家於1987年在深圳成立的小公司,創業之初科技成分不高。那時候,深圳有一大堆所謂的“山寨”公司,都在模仿或竊取西方科技公司的硬件和軟件技術,然後在國内熱火朝天式地推銷這些產品。它們之間的互偷互搶,惡性競爭,其激烈程度,恐怕也是世界少有的。華爲早年好像竊取了思科的技術,并且在中國境外推銷,被思科控告,隨後以賠款和付專利費解決。它可能也幹了其他一些偷竊與模仿的事。西諺說,模仿是最佳的贊美。所以,中國無數個山寨公司一直在以贊美和仰賴西方科技的成就爲生。有些公司從模仿,贊美到逐漸超越,居然也弄出自主研發的科技。華爲就是屬於這一類極爲難得的公司。

它超越了思科,後來又超越了諾基亞,愛立信,創建三十年後,成爲全世界最大的電信器材製造商。它於去年又超越了蘋果,成爲世界第二大手機公司。如果有人到今天還不瞭解什麽是華爲,那就不妨到YouTube上去查查。它的確成爲一家非常獨特的,非常了不起的公司。

廣東電視臺在2016年的一期《財經郎眼》中介紹了它,現在無數人都知道,它的創始人任正非自己衹拿公司1.4%的股權,收益除了搞研發之外,全部分給員工,所以它的員工個個都是百萬或千萬富翁。他不願意讓公司的命運受到金融市場的左右,所以拒絕上市爲股份公司。任正非曾經因爲一個人拖著行李箱在機場外打的的照片被傳出而成爲網紅。英雄勿論出生低,任正非出身於一個三餐難以爲繼的極端貧窮的家庭,而在不斷艱苦奮鬥之後,他的公司目前在5G領域擁有 的專利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家 電信 器材公司。這些就不是用偷竊和模仿所能做到的了。它靠的是研發。它的研發投資在全世界所有企業中數前幾名,遠超過思科和其他電信器材公司。

CNN認爲,今天才想阻止華爲,爲時已晚。它的記者說,據一些專家指出,華爲已經簽訂了30 份合同,這是跟國家簽訂的大規模承建電訊網系統的合同,并且跟50家無綫電訊公司達成了商業協議。別處資料也顯示,華爲已經著手建設5G的網絡建設。華爲在4G 時代參與了176個國家和地區的網絡建設,中國的三大電信 運營商在國内建立了350萬個網絡基點,是世界上任何電信公司的十倍以上,在5G時代也會有同樣的優勢。也就是説,即使美國拉攏幾個盟友抵制華爲,華爲在亞非拉三洲的業務也不會受阻。并且,華爲不但擁有很多專利,它的價格也比所有對手都低。這就是人們評論說,華爲有“狼性”。

實際上,美國早已經開始抵制華爲。我的華爲手機就是從亞馬遜網買的,因爲幾個大運營商,如ATT,Verizon,T-Mobile等,都不提供華爲手機,雖然華爲20  Pro 被專家們認定爲全世界性能最好的手機之一。

專家分析說,華爲 手機中自主的零配件占三分之二,所以不會像中興和其他幾個國產手機公司那樣受制於人,美國拒絕提供產品就會崩盤。但是,如果特朗普真的想往死裏打擊華爲,華爲也會受到極爲沉重的傷害。但是,那就成爲國與國之間的鬥爭了。回頭想想,它其實就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鬥爭。

譬如說,如果特朗普不准華爲使用安卓,而谷歌居然遵守禁令,那麽華爲手機顯然就受到致命打擊。可是,這就不單單是華爲一家公司的事了。中國可以禁止蘋果手機在中國銷售,甚至關閉富士康。總之,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生活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幾乎所有稍微複雜些的製品都是由很長的生產鏈完成的,而生產鏈都跨越了好幾個國家和地區,禁止名義上屬於某一國的產品,實際上是打斷了一條生產鏈,影響的範圍極廣。這個道理似乎衹有特朗普不懂。

也就是説,在二十一世紀,我們的政治領袖必須也進入二十一世紀。什麽民主制,威權制,如果選出的領袖跟不上時代,都會失去意義。他的國家將無法避免被淘汰的命運。且不要以爲抵制華爲衹是小事一件,它的深刻意義在於一個即將逝去的時代的縮影。美國要抵制華爲是因爲中國的確要超越它了。現在是美國圖窮匕見的時刻。可是,抵制是消極的,沒有用的,美國必然會被中國超越的。希望大家能夠深刻體會這裏面的含義。
 

1 Comment
John
2/11/2019 05:45:47 am

過去五十年裡那些公司的大事很多:美国IBM/360主机生意作的太大,被歐洲嫉妒而打“独佔市场”的官司数年,但是它却能轉变到其它領域,不断创新,專利数量最多,百年老店,仍存活下來。英特尔早期的x86 晶片也被告“壟断市场”,对手‘超微’就趁勢兴起来瓜分那塊肥肉。日本汽车在80年代,物美价廉,在美也受到打压,日車被暴徒砸烂后再燒毁,甚至有華裔陈果仁被误認为日本人而被活活打死。日本全部大車厂被迫到美设廠或合作经营,其中的秘密可能慢慢地被看光光(美国三大车厂也在“模仿觀模”一翻,買日本車,拆开來大大研究,并作逆向分析)。相对地,美国的微软,谷歌,等不是也受到中国市场的限制。
近20年,另外看看韩国日本台湾的記忆晶片和面板廠,被美方控告“串通抬价”“壟断市场”等等,数家外国銀行也被控“違反爱国法”“洗钱”,不只是民事案件赔钱,而且加上刑法的懲罰,有数十位外國高階VP/CEO 都被關進美国的大牢裡。
华为可能也是树大招風,VP 竟在美国国土之外被逮,“未審先定罪就逮人”,国内法即世界法?其中大有悉竅,我看美方盤算,利用上游的晶片來掌控中下游的外国公司,先掳人质,才能逼上談判桌,以得到“分吃大餅”,或許達到“皆大歡喜”,化危机為轉机,也算正面。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