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印太聯盟戰略框架的軟肋與節點

6/5/2021

0 Comments

 
馬康莊
 
    2017年10月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倡議以美、日本、澳洲、印度四國,以包圍之勢,對抗中國的崛起。以印太聯盟對中國進行圍堵,已成為美國對抗中國的主要戰略架構。
 
    《孫子兵法.兵勢篇》「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意思是說,在對敵時對方有長於我的地方,必毀其所長。至於如何毀呢?要用「節」,利用節骨眼。「節」是鳥飛之機。「節」是鳥振翅高飛的關鍵之處。印太聯盟諸國的長處,正是中國要對付的「節」點,反者道之動,此時長處就成為將受打擊的弱點。
 
    先看澳洲,自2020年中澳爆發貿易戰爭以來,澳洲對中出口的大宗木材、煤礦、大麥、紅酒、龍蝦、銅等,或因被課高額關稅,或因行政程序受到貿易阻礙,造成出口額大幅滑落。在2018年到2019年間,原本中國佔澳洲出口總額的32.6%,大約是1,532億澳幣,其中最大的出口項目是鐵礦石。澳大利亞佔了2019年中國海外鐵礦石進口的67%,巴西則佔了19%。中、澳之間雖然出現貿易摩擦,但中國對澳洲鐵礦砂的進口並未停止,自2020年初鐵礦砂進口價格從每噸100美元至今已接近翻倍。
 
    雖然中國已批准海外廢鋼進口以及增加巴西鐵礦石進口量,但對澳洲進口的鐵礦砂仍然形成依賴現象,因此在海外另闢礦源就成當務之急。早在2010年中國鋁業公司就在非洲幾內亞開發新礦源,幾內亞西芒杜鐵礦的儲存量及品質,位居世界前茅,2021年中國宏橋集團取得西芒杜鐵礦1、2號礦區開採權,併同中鋁公司及澳企力拓擁有的3、4號礦區,預估中國在2025年將可順利每年開發1億噸鐵礦砂,擺脫過度集中採購澳洲鐵礦砂的問題,鐵礦砂的價格也有可能下滑至每噸50美元。
 
    其次看印度,2020年5月中印兩國部隊在中印邊境班公錯及加勒萬河谷爆發數起對峙與衝突,雖然後經過數輪談判,雙方撤軍,但此地區是聯絡西藏與新疆間的戰略要衝,難保未來不再發生衝突。《孫子兵法.地形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中印邊境有雅魯藏布江行經印度恆河平原,經孟加拉入海。雅魯藏布江水資源豐富,在中印邊境大拐彎處,在短短50公里距離內可形成2000公尺落差。十四五計畫中規畫自2025年之前啟動興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未來水電站投入運行時,可開發下游6000萬千瓦水電開發,除了每年為西藏地區帶來200億人民幣的財政收入,更可提供3000億度清潔、零碳電力。由於印度恆河地處下游,地勢較低,未來水電站興建完成後,中印之間必須能坦誠合作,降低衝突的可能性。
 
    再看日本,2021年4月美日安保會談落幕,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指出,日本有必要探討自衛隊能為前往台灣支援的美軍,提供何種協助。首次提及日本自衛隊如何協助美軍援台。
 
    2014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與日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宣稱「包括尖閣諸島在內,適用於所有處於日本施政權下的區域」。「美日安保條約」允許美國在日本軍事基地的合法化,可說是日本作為「不正常國家」的濫觴,日本要邁向正常國家,必須取消美日安保條約。
 
    2019年2月24日,沖繩舉辦公民投票,就美軍「普天間」基地搬遷至「邊野古」地區訴之民意,結果顯示72%民眾反對基地搬遷。美軍基地的美軍犯罪、噪音、環保、飛安問題,使琉球美軍基地問題,已成為「美日安保條約」的軟肋。
   
    最後,談到印太聯盟主角美國。由於頁岩油開採技術進步,美國自2016年開始成為天然氣出口國,成為能源輸出國家,並在2020年成為最大的原油生產國。這個角色的轉變使中東地區的重要性下降,也衝擊了OPEC的獨佔地位,並降低了美國介入中東政局的動機。但中國與伊朗的結盟,排擠了中國向美國購買頁岩油,而德國修建北溪二號海底輸氣管,德俄之間的天然氣交易,也排擠了歐洲向美國採購頁岩氣。最終美國仍然要達成與中國的油、天然氣交易,因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和第二大的原油消費國。中國不買,試問美國的頁岩油、氣要賣給誰?
 
    2021年4月份,印度的新冠肺炎疫情極度惡化,連續多日確診人數超過30萬人,印度的醫療體系崩潰,極度欠缺製氧機、氧氣機、氧氣等醫療設備,這就透露出印太聯盟在疫情衝擊下顯現出的脆弱,而提供給中國裂解印太聯盟的機會。不只是中國可協助印度舒緩其迫切的抗疫需求,而且因為印度是製造疫苗的關鍵國家,可提供全球90個國家所需,印度可能會將製造疫苗的產能轉為自己之用,印度疫情惡化將使得印度無法扮演制衡中國疫苗外交的角色。
 
    由此可看出,印太戰略的框架雖然說印太各國都有軟肋與節點,但中國並不一定非與各國走向衝突或戰爭,尤其是美國。透過靈活的操作,中國可以滿足印太各國的重要需求,解決其難題。上述的軟肋與節點,也可以成為各國合作的開端,而重新將印太聯盟翻轉成為以合作、互利為目標的國際戰略框架。


作者:馬康莊,玄奘大學廣電新聞學系副教授。


​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