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原來洋人比中國人更惡劣

4/18/2020

1 Comment

 
盛嘉麟

百年來的習慣,認為中國人貧窮落後,舉止粗俗,無公德心,自私自利,一盤散沙,馬馬虎虎,缺軟實力。中國的慕洋公知更是習慣配合洋人,辱罵自己的民族,台灣人尤烈,對歐美洋人崇敬有加。

這一次新冠病毒把尊敬的歐美洋人打回原形,比中國人更惡劣,更無恥。舉例如下:

疫情在中國武漢爆發時,洋人漫不驚心,恥笑中國人生活環境骯髒落後才會爆發瘟疫。沒想到菩薩公平,立即以同樣瘟疫測試洋人,結果紐約,西雅圖,舊金山,洛杉磯,倫敦,米蘭,巴塞隆納,巴黎.......,立即陷入災難,遠比中國武漢更混亂更悲慘。洋人的政府,政客平時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立即陷入手足無措互相叫罵(如紐約州長古莫和川普互相叫罵),遠比不過中國的政府和官員的能力。

疫情在美國爆發時,洋人先搶購槍枝彈藥,預先保護自己,然後計劃以後搶劫別人,只顧自己生存,從無互助合作共渡難關的考量。遠比中國人社區合作,共同防疫的精神差了108000里,因此美國的確診及死亡人數遠超過中國。

疫情在美國爆發後,洋人消費者出動把超級市場的 口罩 衛生紙 手套 消毒液 米麵糧食 罐裝食品 衛生用藥(酒精 止痛藥 止咳水 紗布 繃帶 .....),你能想到的東西都搶購一空。更可笑的是富人搶購屯積呼吸機,為將來可能的保命需用,造成醫院購買呼吸機面臨高價搶購。無論政府怎麼呼籲,無人聽從,逼使超級市場限量出售。 比中國人的搶購潮更惡劣。

疫情在中國武漢爆發後,中國的慕洋公知馬上配合洋人叫囂中國隱瞞疫情,打壓吹哨,數字造假,尤以台灣的電視名嘴及教授最烈,有的說中國實際的疫情數字比公佈的嚴重20~40倍。想不到隨著公佈的疫情數字歸零以後,中國隨即開放封城封省,復工復產,百姓生活 很快恢復正常,如果數字造假,中國敢開放封閉,恢復正常嗎? 現在除了歐美政客,台灣名嘴及教授,世界各國從不懷疑中國的疫情數字,WHO更以此作為最準確的標準。

疫情在中國武漢爆發後,武漢的李文亮醫生在網路傳播疫情受到警方訓誡,又不幸受感染去世,立即在歐美台灣出現造神運動,叫囂李文亮是吹哨英雄,叫囂中國打壓吹哨人,專制獨裁。美國國會提出李文亮法案,把李文亮定位為國際抗疫英雄。 想不到疫情隨即在美國蔓延,美國不僅公然開除了許多呼籲疫情嚴重的吹哨英雄,包括幾位西雅圖的醫生護士,紐約的醫院院長及護士,前天還把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艦長 Crozier 上校免職,因為他呼籲求救的消息外露。現在更進一步停止美國疾病中心CDC發表疫情數字,禁止任何人傳佈疫情狀況,否則起訴法辦,疫情消息只能由副總統Pence一人發佈。更想不到台灣也決定禁止任何人傳佈疫情狀況,否則起訴法辦,疫情消息只能由陳時中一人發佈。李文亮醫生在網路傳佈疫情只是受到警方訓誡回家,現在美國台灣都要起訴法辦,當初叫囂中國打壓吹哨人的名嘴及教授怎麽不切腹呢。

最可笑的是現在美國疫情告急,美國人不全民作戰消滅瘟疫,不知道自我檢討,竟然有些律師在準備資料,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中央科學院,鍾南山院士,陳薇少將.....控告起訴,要求賠償$20,000,000,000,000美金。你覺得洋人比中國人優秀在那裡。

結論,中國人這一次表現的物資充沛,一方有難八方來援,愛國無私,全民團結,醫療確實,疫後有能力援助外國,讓世人驚訝,真是泱泱大國的國民,【原來中國人比洋人更優秀】。



1 Comment
Kevin
4/20/2020 05:09:41 pm

我個人從这20兆的官司來看:
美国政客大约70% 是学法律的,打官司很平常,这就是“民主選票代議制”的部份特色,或者說是悲哀!所以美国人的‘社会成本‘太高了。
我们在美国因房地產也被告去打民事官司,其中的主戲就是“produce documents” 和“evidence hearing”,如果不理会傳票,可能就被判‘輸’。如果双方不妥協,那就進入‘陪審團’,可能房地產就被法院拍賣。幸好我们在第一次答覆时就提出“counter claim“, 我们也受害而且有损失,擺平了。
在外国国家裡,学 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的人是学法律的五倍以上,但美国强的,優秀的就是‘法律系’呀!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