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中國外交能否走出“外交部外交”的困局

12/21/2019

0 Comments

 
王文軍
 
    新中國成立後,外交上就一直是外交部外交,雖然第一任總理周恩來說過”外交無小事“,儘管外交人員很努力,但與西方社會”全方位外交”相比之下,還是顯得非常被動。
 
    先看新中國外交。中央外事小組統一領導(負責外事與國家安全),主管副組長是國務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組長是大BOSS,執行是外交部。新中國外交基本上只有外交部這一張嘴,輿論造勢的平臺是外交部記者招待會,而在外交部記者招待會上幾個新聞發言人雖然言語犀利,條理分明,卻也基本是被動應戰。               雖然各大部委也有自己的新聞發言人,也是在統一口徑下的重複,沒有起到多少作用。當然,還有外交部長這個主力在重大事件時的講話與出訪。現在駐外大使帶領海外華僑同鄉會、留學生也加入了輿論造勢的行列,還有新媒體的運用。但“外交部外交”的基本格局還是沒變。其他機構很少有外交動作的,民間外交更是鮮見蹤影。
 
    再看看西方的“全方位外交”。就以美國為例,美國主管外交事務的是國務院(非中國國務院職能),CEO是國務卿,大BOSS是總統,前臺也是新聞發言人。其職能是:1,與外國代表處理及協調國際事務,2、作為美國總統對國際事務的首席顧問,3、協調、指揮及監督美國政府整體海外事務(部分軍事行動除外)國務卿還是美國總統內閣成員(相當於中國政治局常委,比中國外事機構具體事務負責人等級高),但這僅僅是美國外交的官方戰線之一。美國還有極為重要的一條官方“戰線”,那就是國會,國會中的議員,國會中這小組那委員會的。這條“戰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為其他國家尤其是我們中國製造了無數的麻煩,像前不久搞的《臺灣旅行法》、《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等都是他們的“傑作”,用國內法實現長臂管轄來替代對美國不利的國際法,從而確保美國利益。
 
    除這兩個明面上的官方外交外,美國外交目的落實更要靠各種NGO來落實,即“非政府組織”,比如“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NDI)”、“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IRI)”、“人權觀察”、“自由之家”等,從五月開始的香港動亂,就做過很多前期鋪墊、中期準備,後期實施,達到落實美國外交政策,確保美國利益的目的。其他還有更多的高等院校等學術機構,為落實美國意志培植人才和領袖,並承擔專門"培訓"目標國政商界人員。涉及到經濟、教育、歷史、文化傳播、新聞出版,和互聯網、外交、環保、高科技等領域。文化傳媒NGO,是文化領域意識形態滲透的直接操盤手,輸出軟實力,宣揚美國文化理念,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由於東西文化的差異,中國外交只靠官媒發言,在西方世界文化中,是很難取信於人和自圓其說的。
 
    對方千條線,我方一根筋,招架起來還是有些吃力。每每發言人侃侃而談,卻像雞同鴨講 ,外媒解讀出去的內容是另外一回事。美國出點經費,辦個培訓班,中國外交部就要舉國之力來應對,有一點兒“千斤撥四兩”的感覺,中方很吃虧。
 
    其實中國也是可以“全方位外交作戰”的。
 
    首先是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可以對應對方的國會,形成一條強有力的“外交戰線”。以全國人大常委和全國政協常委為基本隊伍,各專門委員會也組成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小組、委員會,主動出擊,主動發聲,在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前提下,實現中國利益,當然,這需要在法律層面為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授權。
 
    其次是中國政府應該大力資助各類民間社團組織,可以對應對方的非政府組織,既然中國政府對中國制度有信心,就該對自己的人民有信心,對外輸出自己的文化,輸出自己的理念,輸出軟實力,支持中國民間NGO參與國際事務,如傳統的中國紅十字會、宋慶齡基金會,中國慈善總會。還有各類新型的民間團體,如藍天救援、保釣團體等。
    還有就是具有國際話語權的專家學者,要站在自己國家和民族的立場上發聲,既要敢說,也要會說,要懂得用外國人聽得懂的“語境”講故事,注意不是語言!如去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路演團隊那樣講中國故事。
 
    新中國的開國領袖曾經寫過《反對黨八股》,其核心就是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境來講老百姓聽得懂的故事(中共的政策綱領),而不是格式化的本本教條,看著什麼都說了,卻什麼都沒說明白,需要領會,那些外交部的官方語言怎麼讓外國的老百姓來領會呢!
 
    還有就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需要大量懂外語的人才,因此在教育上強化英語,這無可厚非,特別是高考中,英語成為所有專業的必考課。通過這40年的演變,英語變化成“美式英語”,大量採用美式語境,灌輸美國文化及價值觀。中國的教育部在強化中國價值觀的同時,卻也在做著美國價值觀的灌輸,這是何其矛盾的事,還是中國政府出經費。
 
    同時,中國政府資助的“孔子學院”卻在美國被妖魔化。這又是何其不平等呢?反之,“孔子學院”模式改為中國政府資助的NGO來運營支持各國的漢語教學和培訓班,效果是否是更好呢?假以時日來中國留學需要漢語語言能力考試,需要高額學費,中國的外交還會被動嗎?
 
    中國若改變“官方外交”模式的“被動防禦”不利局面,“全方位”,主動出擊。全面資助民間社團輸出中國文化,去外國“講中國故事”,去國外捍衛中國利益,中國人的利益,那麼中國外交將不再被動!
 
    一個國家的強大,終歸是文化的強大,制度的强大。而不是GDP一支獨大,出門時才不會被當作人傻钱多的“土豪”,才会受到尊重!

作者: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