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大選簡析

12/12/2020

0 Comments

 
彭文逸
 
11月3日,美國舉行了一次影響深遠的總統選舉。選民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所以非常踴躍,是1900年以來投票人數比例最高的一年,約70%的選民投出了他們神聖的一票。結果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得票80,977,441張,川普得票74,093046張,拜登以6,884,395票的壓倒性優勢贏得大選。以選舉人計算,拜登擁有306張選舉人票,相對於川普的232張。

奪回三州,翻盤兩州

2016年,川普在民主黨歷史上占優勢的威斯康辛州,密西根州和賓州,以總共不到9萬張選票翻盤,擊敗了希拉莉,奪取了白宮。這次,拜登不但保住了這三個搖擺州,并且奪得歷史上共和黨占優勢的亞利桑那州和喬治亞州。他獲得的選舉人票數恰恰與川普在2016年獲得的票數相當。川普曾以他一貫誇大的口氣說,他2016年的勝利是偉大的勝利,是壓倒性的勝利。那麽,同理,拜登這次的勝利也應當説是一次偉大的,壓倒性勝利。川普的失敗,毫無疑問,應當說是巨大的,可悲的慘敗了。

頗有意思的是,在亞利桑那州,拜登的勝利了結了一段政治恩怨。該州的已故參議院,約翰·麥肯恩,曾經於2012年以共和黨候選人的身份跟奧巴馬爭逐白宮,但以失敗告終。此人出身於海軍世家,在越戰中不幸被俘,關了5年,被人廣汎尊爲英雄。并且,雖然黨派不同,他在參議院中跟拜登私交非常好。另一方面,在2016年競選總統期間,川普卻公開貶抑麥肯恩,說他坐牢不能算英雄。這次,麥肯恩的夫人Cindy親自出馬,大力替拜登助選。麥肯恩遺留的影響力和她本人家族在該州的財力和人緣,很可能把亞利桑那州送給了拜登,報了辱夫之仇。據傳,拜登有意請她出任美國駐英大使。

喬治亞州的情況更值得我們注意,因爲它的兩位共和黨參議員都將於一月五日跟兩位民主黨候選人進行第二輪選舉。如果民主黨的兩人贏了,那麽民主黨就掌控了參議院;反之,共和黨贏得多數,就可以處處掣肘,阻礙拜登執行他的計劃。事關緊要,兩個黨的大佬和捐款紛紛向喬治亞州集中。諷刺的是,川普輸掉了喬治亞州,不怪自己,卻在推特上臭駡該州的共和黨州長和負責選舉的官員。他的跟班們更强逼該州的兩名共和黨參議員,要他們繼續爲川普荒謬的選票作弊指控奮鬥。這麽一來,我們要看,到底川普的無理甩鍋會不會引起該州選民的反感,反而幫助民主黨贏得參議院的主導權。

大選的看點:COVID-19

這次選舉有許多看點,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應該是疫情。川普一直跟傳染病專家站在對立面:專家們要求大家戴口罩,他拒絕帶口罩,并經常鄙視甚至斥責身邊戴口罩的工作人員;專家們要求大家保持距離,他卻爲了替自己的競選活動造勢,持續不斷地搞大規模集會,而會衆們大多數不戴口罩,不隔離;地方官員禁止群衆聚集,關閉酒吧,餐館,電影院,停止群衆集聚的許多娛樂活動,他卻鼓勵,甚至威脅他們,要他們儘快開放所有商業活動。因此,到底選民怎麽對待疫情是這次大選的關鍵因素。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看到了嚴重的分歧。根據著名的民意調查機構Pew Research Center 的數據,傾向於民主黨的選民有82%認爲控制疫情非常重要,而傾向於共和黨的選民衹有24%認爲它重要。根據蓋洛普的調查,55%的受訪者認爲川普抗疫表現差,衹有40%認爲他表現的還不錯。考慮到他最後得票的數目仍然超過47%,可以想見,如果他不跟傳染病專家作對,號召全國上下共同抗疫,他的連任難道還有任何懸念嗎?

至於他爲什麽不抓住時機,從一開始就設法控制疫情,而不是視之爲“騙局”(hoax),或者輕描淡寫地說“會神秘地自然消失”,仍然是二十一世紀最荒誕的事。

少數民族的意外表現

選前幾個月,民調持續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領先川普約8%到10%,這使得民主黨人相當樂觀,認爲這次選舉可能獲得通盤勝利;但是他們失望了。雖然拜登贏了,可是贏的并不如想象中那樣地一面倒。川普的確輸了,可是民主黨在衆議院的席位衹比共和黨多9席,丟掉了10席以上。本來他們以爲可以奪取參議院的多數,可是現在衹有48席對共和黨的50席,是否能跟共和黨打平,讓副總統參加投票來獲得多數,完全要看是否能在一月五日贏得喬治亞州的第二輪選舉。

儘管拜登提名了非裔加印裔的賀錦麗爲副手,是爲一個歷史創舉,但是他并沒有因此得到更多少數民族選民的支持。一般而言,少數民族選民大多數支持民主黨,這次也不例外:黑人的比數是87%民主黨,12%共和黨;西裔的比數是66%民主黨,32%共和黨;亞裔的比數是63%民主黨,31%共和黨。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儘管發生了“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fe Matters)的全國性運動,加上川普四年來對待西裔難民的惡劣態度與措施,在這次選舉中,少數民族選民并沒有更多地倒向民主黨,實際上,反而比2016年更高比例的西裔選民投票給川普,以至於佛州仍然維持共和黨的多數,德州也沒有被翻轉。在地方一級中,共和黨的表現出乎意外地强勢。

白人和年輕選民把拜登送進白宮

由於今年投票人數激增,跟2016年數據的比較未必完全準確,可是許多論者發現,這次拜登贏得選舉的主要力量反而是來自白人選民。女性白人選民,不論有無受過大學教育,可能不齒川普的個人品格,或者他對弱者的無情態度,比2016年更多地選擇了拜登(56%對43%)。男性白人雖然投票給川普的仍占多數,但比例降低了(48%對49%)。

按年齡分類,18歲至29歲的選民壓倒式地支持拜登(62%對32%);30歲至44歲的選民,投票人數可能最多,他們也支持拜登(52%對45%);45歲至64歲,幾乎打平(50%對49%)。衹有65歲以上的選民較多地支持川普(48%對51%)。多名論者指出,過去四年中,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達到了選舉年齡,而他們比他們的上一代更傾向於種族平等,更少對不同性傾向的人歧視。

另外非常大的分野包括:東西兩岸支持民主黨,中西部農業州,北部洛磯山脈州與南部各州支持共和黨;大型城市選民支持民主黨,農村選民支持共和黨;基督教徒,尤其是福音派基督徒,支持共和黨,而宗教觀念淡薄的選民支持民主黨。這些傾向是長期形成,在這次選舉中并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動。

拒絕接受敗選的現實

毫不誇張地說,美國目前正處於兩大危機之中。一個危機當然就是新冠,確診人數高達1,362萬,死亡人數逼近27萬,而川普政府不作爲。第二個危機是,川普不肯認輸,在所有選票作弊的虛假指控全部被法院駁回之後,仍然不肯罷休,憲法危機就在我們的眼前。作爲民主制度的典範,美國政權的和平過渡受到全世界的贊美和學習,每一位敗選候選人照例在選舉定案之後向得勝者祝賀,承諾給予支持與合作。衹有這次,輸了不肯認輸,并且不擇手段地詆毀進行了兩百多年的選舉制度。他已經表示不參加拜登的就職大典,也不肯在白宮歡迎新任總統。他對美國優良政治傳統的藐視和破壞是驚人的。

但是,他的確擁有頗爲忠誠的川粉,這些人對好幾州負責選舉事物的人作出人身威脅,并已經爲他的選舉活動捐出了一億七千萬。到底在他被趕出白宮之後,他還會鼓動這些人去干什麽破壞民主程序的事,是值得我們擔憂的。

2020年大選的教訓

就在11月3日大選的前兩周,川普每天在各搖擺州召集群衆,大規模造勢,而當時的確診率已經高達每天十萬人。令人困惑難解的是,爲什麽這麽多普通老百姓不顧病毒的威脅,踴躍地,興奮地,從四面八方去參加這種集會?選舉的數據顯示,川普的支持率仍然强勁。到底美國發生了什麽事?

由於他仍然有這一批川粉的熱烈擁護,華府的共和黨政客們都不敢頂撞他,都甘願俯首聽命,儘管私下裏他們都知道,川普私心自用,順口説出的都是謊言,推特上的言論荒謬刻毒。儘管醫學界,學術界,軍界,各大報,各大電視臺(除FOX),娛樂界等普遍譴責川普的所作所爲,呼籲選民不投票給他,可是,廣大群衆,基於他們各自的理由,雖然理由有的時候淺薄到“我就是喜歡他!”,仍然願意投他一票。精英層的影響力,在這次大選中,顯得蒼白無力。

反而是地方上的,州政府一級的官員,法官,成爲中流砥柱。他們一個個地抵制了川普和他的嘍囉們的無理取鬧,駁斥和駁回了所有查無實據的訴訟,肯定了選舉結果。

值得我們問一問的是,如果在美國都能出現這種威脅到民主體制的情況,那麽,民主根基比較淺的發展中國家做得到嗎?所有民主理論學者都知道,民主制度是一種脆弱的體制,它需要有警覺心的民衆,有責任感的和守法的領袖,更需要廣大社會内存在對制度的認同和共識。當社會的裂痕擴大,共識消弱,一個能説善道,嘩衆取寵的政客能夠依靠他對群衆的吸引力,綁架制度,推翻民主制度中的制衡關係。值得我們警覺的是,即使在美國,這個風險依然存在。



​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