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政治地位未定地域──琉球

10/3/2015

0 Comments

 
松島泰勝
图片
值此戰後70週年,本報告要闡論的是,琉球現在的政治地域──「沖繩縣」是違反國際法的,因此法律地位可以重新爭取。

1.《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51條、第52條:1879年的琉球合併過程中,有著日本政府對琉球國王的脅迫、強制,並加諸武力威懾等的事實存在。「以行為或威脅對一國所施之強迫而取得者,應無法律效果」,「以威脅或使用武力而獲締結者無效」;所以日本合併琉球是違法、無效的。如果琉球合併違反國際法,那麼琉球做為日本的一部份這個法律根據就會動搖。琉球人就可重新舉辦住民投票,決定自己的政治地位。而且,日本政府領有尖閣諸島(釣魚台)的根據,還是因為琉球合併。

2.《大西洋憲章》第2條、第3條:儘管美國在《大西洋憲章》做了宣言,可是沖繩戰役之後,美國卻直接佔領了琉球。此乃「與有關人民(琉球人民)自由表達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領土變更」。如果按照該憲章所明示,「(本憲章)希望曾被武力剝奪主權及自治權的人民,能回復其主權與自治」,則簽署國美國與英國對於琉球的主權回復運動,理應率先給予支援。

3.《開羅宣言》:宣言明示,「(同盟國)決不為自己圖利,亦無擴張領土之意」。所以,戰後美軍對琉球的統治,違反了《開羅宣言》。該宣言又謂,「(同盟國對於)其他所有日本…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所謂「其他所有日本所攫取之土地」,琉球應該符合。所以,按照《開羅宣言》,日本應該從琉球「被驅逐」出去。

4.《波茨坦宣言》第8條:日本的主權被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以及吾人(同盟國)所決定之其他諸島」之內,而琉球並未包含在內。所以,琉球做為日本的一部份這個現狀,可以說違反了《波茨坦宣言》。

5.《舊金山和約》第3條:戰後的琉球政治地位,依此條文被決定下來──琉球的「行政、立法、司法之權力」由美國行使。但《波茨坦宣言》所記載之「吾人所決定之其他諸島」並不包括琉球,是很明確的。原本琉球的將來,應是成為聯合國託管地。然而實際發生的卻非如此,而是一直被置於美軍統治之下。如果琉球變成聯合國託管地,就會像美國代管的密克羅尼西亞諸島一樣,在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的監督下,根據聯合國的規定程序,由住民投票自決選擇成為完全獨立國、自由結合的聯邦國、或其他的政治地位。未把琉球納入聯合國託管地,也可說是違反了國際法。

6.《沖繩返還(歸還)協定》:根據該協定,琉球有了所謂「沖繩縣」這個現今的政治地位。由各種官方文書與當時外務省官員的證詞可知,比如有事之際由美軍攜入核武器,軍事用地恢復原狀的費用由日本政府負擔等等,是日、美兩政府私下「密約」,做了有異於協定內容的安排。首先,《沖繩返還協定》雖然明定美國將琉球「治權的返還」交與日本,但並無關於其領土權或主權的記述。日本也許主張,日本從《舊金山和約》後即擁有琉球的「潛在主權(剩餘主權)」,既然1972年沖繩返還日本,日本對琉球就摘掉「潛在」而擁有「主權」了。然而返還協定其實並不涉及琉球主權,而且日本政府從未保護過美軍統治下的琉球人。因此可以說,「潛在主權」是沒有事實根據的概念。世界其他殖民地的人們,為從被統治與被壓迫中解放,乃根據國際法行使「民族自決權」,並在聯合國協助下,進行了住民投票、宣布獨立、獲得他國承認等一系列的過程。但琉球未被給與如此的機會。這是一個重大的違反國際法的事實。其次,「沖繩縣」的政治地位未經過國際承認,也有問題。在國際社會中,對「(沖繩)復歸(日本)」明確表態反對的,是中華民國政府;美國向日本移轉治權,國際社會也未曾承認。此外,歸返協定本身乃是基於排除當事者琉球政府、而只由日美兩國締結的密約,法律上也有缺陷。最後,回顧日本合併琉球之初,中國的清廷即曾強烈反對,當時「沖繩縣」亦非獲得國際性承認的政治地位。日本政府併吞琉球是「以武力及貪慾所攫取」,當然沒有受到國際承認的理由。

綜上所述,所謂「沖繩縣」的政治地位,法律上既未受國際社會的認知,也欠缺住民投票的確定,所以,琉球人應可重新決定其政治地位。琉球是個能夠活用已發生大變化的亞洲國際關係,並根據《聯合國憲章》、《殖民地獨立付與宣言(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國際人權公約所保障的「民族自決權」,而舉辦住民投票,和平實現獨立的可能地域。

松島泰勝(まつしま やすかつ,Matsushima Yasukatsu)(日本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國際經濟系教授,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庶務理事)

(本文是作者2015年在台灣中華琉球研究學會的發言稿)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