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張純如紀念館參觀記

12/2/2017

2 Comments

 
董玥

 編者按:

今年11月9日是美國著名華裔女作家、歷史學家和自由撰稿人、{南京大屠殺)一書作者張純如女士逝世十三周年。
董玥先生以此文向張純如表達內心的哀悼和敬意,同時期盼世界永遠沒有戰爭,人類永遠溫馨和平相處。
由於中美論壇報紙版面有限, 全文不能在報紙刊出,只在中美論壇網站上發表,持此向董先生致歉。    



Picture

今年11月9日是美國著名華裔女作家、歷史學家和自由撰稿人張純如逝世十三周年,謹以此文深表哀悼和敬意,同時期盼世界永遠沒有戰爭,人類永遠溫馨和平相處。
——題記

 
張純如紀念館離我家僅一河之隔,位于古淮河的北岸,與母愛公園兩兩相望。每次經過此處,我的心裏都會對這位生于美國,長于美國的淮陰籍女作家充滿無比的敬意。我敬仰她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滿腔熱忱和民族大義;敬仰她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勇敢寫作的務實作風;敬仰她不畏强暴,還原歷史,警醒世人的大無畏精神。在張純如逝世十三周年前夕,我再次走進張純如紀念館,緬懷她短暫而絢爛的一生。

張純如紀念館典雅、清新,一如她文靜、亮麗的氣質。紀念館坐落于韓信廣場上,周邊栽植著諸多花草樹木,翠柳依依,玉蘭潔白。紀念館占地3.6萬平方米,布展面積約1000平方米,布展費用600余萬元,以現代風格爲主,以藍紫色爲主基調,2016年底布展完成,今年4月10日對外開放。它是世界範圍內第二個南京大屠殺題材的紀念館,也是全球首家全景式展示張純如一生業績的專題館。紀念館上的“如”字的“女”偏旁,書法家寫得格外用心,猶如一個女子。表達著人們對她無盡的熱愛和思念之情。

走進紀念館,簡潔明朗,樸素沉靜的氛圍頓入眼簾。展廳以勿忘國耻、珍愛和平、懷念英雄、勵志後人爲宗旨,以“不能忘却的紀念”爲情感紐帶布局、展陳,分爲“大洋彼岸的父母之邦”、“海外赤子的中國情結”、“直面真相的《南京大屠殺》”、“激情燃燒的歷史捍衛者”、“不能停止的求索之旅”、“光照人間的正義天使”等六大板塊。在大廳,我們向張純如塑像敬獻完鮮花之後,便徐徐踱步,開始重溫一顆偉大靈魂的足迹,同時沐浴一次特殊而厚重的心靈洗禮。
張純如生于美國,長于美國,却有著濃重的“中國情結”實在令人欽佩。她祖籍淮安淮陰區,系書香門第。1968年,她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抗日國軍將領張鐵軍是她的祖父,後任臺灣《中華日報》總主筆。她的父母都是理工科高材生,均是畢業于哈佛大學的博士。父親專著《量子場論》在美國理論物理學術界頗有影響。母親也一直從事著生物化學研究工作。身爲中國人,張純如的父母經常給她講述中國歷史。耳需目染,雖出生美國,小時候,她就非常關心祖國的歷史文化,常常以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參觀到這裏,我禁不住想起有些國人來,他們一旦出了國門,就恨不得馬上染起黃頭髮,換上白皮膚,塗成藍眼睛。連咳嗽、忸怩都模仿外國人。下了飛機,說空氣比中國好,望著空中月亮,羡慕比中國亮。更有清華女生破解“北斗”,換取外國虛榮的事發生,對此,她的一些同學居然還公然叫囂:“別用你的愛國來綁架我!”悲哉!一個生于海外,長于海外的華人女子尚能如此眷眷不忘自己的根,爲什們我們這些國人竟然“吃裏扒外”,對祖國充滿的却是冷漠和無情?我真的不知道,數典忘祖的他們,假如有一天能來到張純如的墓前,該是多麽的醜陋、卑鄙、無耻!

張純如寫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幷非出于一時衝動。童年時,父母就經常跟她提到遙遠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個叫南京的城市裏發生了些什麽,她的祖父如何逃離那個人間地獄,滔滔長江水如何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像聽過的許多故事一樣,“南京大屠殺”,當時幷沒有給張純如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1994年12月,時值南京大屠殺57周年之際,在加州的庫布提諾,已是26歲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的張純如第一次目睹了56張血淋淋的大屠殺歷史圖片,照片上那些滅絕人性的罪惡告訴她,兒時聽過的“南京大屠殺”幷不是什麽“故事”,而是血淋淋的事實。“的確有南京!的確存在大屠殺!”張純如在心裏喃喃自語,“但是爲什麽有人否認它,而且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說類書籍裏,居然沒有一本提及這段本不應該被遺忘的歷史?”張純如被這個奇怪的現象震驚了,“幾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爲什麽却無人知曉日本人在中國進行的大屠殺?”她的胸口陣陣心悸,憤怒讓她熱血翻騰,不能自已。瞬間眩暈後,她便意識到,雖生命易逝,但這種對待生命的漠視和殘忍,是人類文明多麽可耻的巨大倒退!瞬間一個念頭從她腦海中升起,像子彈,像烈焰:“我要寫一本書,把歷史的真相公之于世,爲死去的冤魂代言!”張純如從小就喜歡寫作,“作家夢”自小就植入了她的心底。對于“作家”的含義,她有著自己的詮釋:“寫作是傳播社會良知。真正的作家不是玩文字游戲,而是應該通過文字來傳達社會所需要的思想和感情。”她的這個想法一傳出,馬上引來很多人的訝异。因爲在美國這樣的物質社會,年輕人的“正業”都是爭分奪秒地奮鬥賺錢、成家立業,而一個年輕女孩却要花幾年時間去寫一本歷史著作,實屬异類,且不可思議。但是,張純如就是這個异類,勇氣,是她身上最寶貴的特質。爲了良知,爲了正義,爲了歷史,她孤擲一注、義無反顧。當時只有25歲的她只有一個念頭:“這本書能不能賺錢我不管,對我來說,我就是要讓世界上所有的人瞭解1937年南京發生的事情。

《南京暴行》是全球第一本用全英文撰寫這一事件的紀實文學。張純如深知它的分量,視它超過自己的生命。同時,她懂得寫作是一項繁瑣而耗費心力的職業,無論寫作真實或虛構的故事,百分之九十的精力需要花在收集資料和研究上。爲了增强說服力,她收集來自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及一些從未出版的日記、筆記、信函、政府報告的原始材料,甚至查閱了東京戰犯審判記錄稿,還通過書信聯繫日本的二戰老兵,進行實地采訪。在南京,她一待就是25天。當時天氣很熱,加上氣候不適應,她經常感冒,但她一點也不顧自己的身體,把大部分時間用在采訪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尋訪日軍暴行發生地以及翻閱國內資料上,每天工作時間有10小時以上。翻開《南京暴行》,我們看到全書兩部分共十章二十多萬字的內容裏,竟有588處引用了參考文獻。我們知道她意在告訴世人:這本書的每一字都確確實實,日軍在南京犯下的血淋淋的罪孽真真切切,决不可否認!

在收集資料過程中,張純如最大的收穫便是幫助中國人民找到了“中國的辛德勤”——約翰•拉貝先生,找到了拉貝詳細記錄南京大屠殺的日記。今天,這本詳細記錄著五百多起慘案的《拉貝日記》已經被翻譯成中、英、日各種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檔案館裏,成爲歷史的見證。同時被她發現的還有一份珍貴的史料:《魏特琳日記》。20世紀30年代,明妮·魏特琳女士擔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院長和教育系主任,身後留下了一部日記,其中詳細記載了她親身經歷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以及此後數年間日軍在南京實施殖民統治的情况。如今,《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與《南京暴行》一道,成爲向世界人民昭示侵華日軍南京暴行的鐵證。

張純如在創作《南京暴行》這本書的時候,其漫長與艱難是遠遠超出人們想像的。那些滅絕人性的暴行,常讓她失眠、厭食,頭髮一掉就是一團。過度投入還讓她産生幻覺,仿佛置身那場巨大的恐懼中,噩夢不斷。一向鼓勵她的母親實在心疼,問她是不是別再寫了。那段時間裏,日本知名政客、學者在鐵證如山面前依然頑固否認的嘴臉,又强烈地激勵著她。她堅定地回答母親:“我要寫,我必須爲那些無辜慘死和還在痛苦中煎熬的幸存者討回公道!”
1997年11月,儘管遭到一些蓄意阻撓,《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還是在南京大屠殺60周年紀念日前夕正式出版。這部全面記錄侵華日軍在南京所犯暴行的英文著作,連續14周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再版15次,印量近100萬册。人們認爲,正是她從檔案館裏挖掘出的海量原始資料,幷糅合了特別的文學趣味,才令這本紀實文學與衆不同。

伴隨著《南京大屠殺》的出版,後來的張純如不斷受到來自日本右翼分子的抗議和威脅,加上日復一日超强度的工作而導致失眠,最終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2004年11月9日,她在自己的車內結束了年僅36歲的生命,讓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爲之扼腕嘆息。

正如張純如至始至終堅信的那樣:“一個人的力量也可以改變世界。”她的著作發行兩年後,南京大屠殺總算在世界史中展現了早就該有的真實一頁。在書店,人們欣喜地看到,最新出版的20世紀歷史的多本著作中,都寫到了南京大屠殺,好多人引用了張純如的著作。 在國際上,她的著作也産生了廣泛的影響。2005年日本想進入聯合國安理會成爲常任理事國時,短短幾周內,全球數千萬人簽名請願,原因就是日本沒有向“二戰”罪行道歉。許多報道都提及張純如的《南京暴行》這本書,最後成功阻止了日本。隨後的幾年裏,《南京暴行》先後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文字,世界各地也舉辦了許多紀念這段歷史的活動。加、美、德、法等國家還製作了關于張純如和那段歷史的電影,在國際上轟動一時。日本企圖篡改歷史的陰謀終于徹底破滅。

走出張純如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告訴我們,張純如之名“純如”,出自《論語八佾第三》,意爲純正和諧。我想,張純如用短暫的一生,已經對這兩個字作出了最美的詮釋。她把帶血的頭顱放到了天平上,使所有苟活者失去了重量。她是人類二十一世紀出現的偉大的民族英雄,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作家。她以年輕美麗的生命爲代價,對《南京暴行》作出了真實記錄。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都燃燒著她的血泪和仇恨。
​
在展廳,我們欣喜地讀到著名詩人趙愷專門爲張純如寫的一首詩。他在詩中寫道:“記錄被屠殺者靈魂的書/站立是《墓志銘》/鋪展是《安魂曲》/二百八十五個頁碼/半部《聖經》”;“一顆子彈飛行了七十年/終究追殺了第三十萬零一/忘記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天堂之門上/鐫刻人性隱喻/”。是的,歲月無聲流逝,歷史却從未走遠。張純如永遠存活在中華兒女和全世界所有熱愛和平的人的心中,她的名字永遠在維護世界和平和人類正義事業的長卷上熠熠生輝!
 
​
董玥,20歲,大三學生。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副會長。“全國十佳小記者”、“全國好少年”、“語文報杯”全國十佳文學少年、“雨花杯”全國十佳文學少年、“葉聖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在《北京文學》《兒童文學》《少年文藝》《文學少年》《中國校園文學》《讀者》等文學期刊發表小說、散文1000餘篇。出版作品集有《我當小記者》《青春的風鈴》《十六歲的天空》(新蕾出版社);《大陸女孩在臺灣》(臺灣大元書局)。

223300  江蘇省淮安市黃河花園16—2—505信箱
電話:13770496001


2 Comments
Cathy Yu
1/13/2018 11:06:01 pm

I intent to pay a visit to the museum one day.

Reply
morton raphael
1/14/2018 04:37:32 am

Where is the location?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