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台灣島內的抗疫攻防戰

7/3/2021

0 Comments

 
謝正一

台灣過去一年半以來的抗疫表現,相當不錯。民間,因為民眾素養水平夠,抗疫措施自動自發做得挺好的。但最近這次已超過一個半月的防疫〈三級警戒〉,因為民眾的〈自肅〉,等同自動〈封城〉。從五月中旬開始,因為疫情感染和病故的人,相對過去的數字,的確令人恐慌,人心浮動。然而,若和國外比較,包括日本和歐美,台灣疫情從統計數據來看,還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最近,因為打A-Z疫苗的關係,85歲以上的死亡人數有些嚇人。然而,若從防疫指揮中心發佈的數字來看,這個數字,仍然可以接受。只是感染者的死亡率超過4%,世界的平均數在約2%,顯示出台灣染疫的統計人數太低了。因為以台灣的醫療體系來說,死亡率應該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個人認為死亡率高的原因,和防疫指揮中心不願積極篩檢感染者有關。因而感染者沒有被檢測出來,成為了無症狀的帶原者,也就成為了感染源。這些帶原者,除非發病,也許就自己好了,成為有免疫力的人。

偏偏台北市長柯文哲和新北市長侯友宜等,因為萬華茶室的群體感染,逼得他們拼命找可疑地點篩檢,也不是普篩,是老百姓自願來篩、或是辦公場所,發現感染者,強迫全體員工普篩,所以雙北市的統計數字,為全台灣縣市之冠。究其原因,是其他縣市不主動設篩檢站,也不想主動篩檢老百姓。反正想把感染者的黑數蓋住,賭賭運氣,表示自己管轄的區域防疫工作做得很好。這是關心台灣疫情發展的人,理應了解和知道的事!

民進黨政府,面對五月開始的疫情急遽升高這件事,束手無策,因為買的疫苗進入台灣的,少到令人懷疑沒有買!於是向日本和美國要疫苗支援,日本給了124萬劑,美國給250萬劑,連同自己買的已抵達台灣的100萬劑,總計接近500萬劑。台灣全部疫苗覆蓋率,與台灣2300萬人口來算的話,也只有10%左右。世界衛生專家普遍認為有效的覆蓋率,應該是75 %,台灣還差2500萬劑、如果至少覆蓋人口一半來計算,台灣還差1800萬劑。

台灣的救世主終於出現了,鴻海集團郭台銘,公開表示要捐500萬劑疫苗、佛光山佛教團體,也表示要捐50萬劑。但民進黨當局就是提出各種條件阻止郭台銘等民間團體 ,自購國際疫苗的行動。最近可能擋不住了,蔡英文就找台積電陪同郭台銘,一起到總統府見面。蔡英文好像同意的樣子!緊接著,慈濟佛教團體也要捐500萬劑疫苗。這樣加起來一共有1500萬劑疫苗,好像可以勉強過關!至於台灣政府採購的,好像沒聽說過何時會抵達台灣。防疫指揮中心,對於政府購買的疫苗,都是打啞謎。以上是台灣疫苗取得的大概發展情況。

當然,台灣國際疫苗取得困難,民進黨都說是大陸阻止的,現在民間要自救,自己要想辦法買。否則台灣因為沒有疫苗而死亡的人,眼看就要迅速飆昇。蔡英文搞了老半天,除了大陸阻止的理由以外,原來民進黨及其利益追隨者,在等台灣的高端生技公司等製成疫苗上市、此外還有聯亞公司。這兩家還沒生產還沒做第三期有效性實驗的疫苗,就要公開給台灣民眾使用。而且現在民進黨政府已各自下單買500萬劑,這就是〈政治疫苗〉。當然,民進黨只有阻止郭台銘等人的疫苗進來,民進黨人的圖謀才會得逞。台灣人的命,真的無法掌握在自己手裡嗎?萬一,這支台灣自產的疫苗,打死更多的人,怎麼辦?最近一個月,打A-Z疫苗的死亡人數已經累積到170人左右。台灣的防疫工作,怎麼會搞到這樣糟糕的地步?總而言之,就是民進黨一直在唬爛台灣老百姓。所謂超前部署,碰到飆升的疫情,連收容感染者的地方、救命器材和藥品等嚴重欠缺。買不到疫苗,推給大陸阻撓,民間要自購,也設條件阻止。原來是要用才完成二期安全實驗的疫苗,給台灣人用。這就是台灣一年半來,防疫工作從所謂資優生落入放牛班的原因。

此外,我們認為民進黨老是拿中共來作為事情辦不通的理由的這件事。北京政府理應要有正確又可行的理由來回應。不要每次打高空,不是指責民進黨胡說八道,查非事實、就是〈以疫謀獨〉的語言,彼此打高空放煙火。我們以為把話挑明說,例如,台灣當局如果想以所謂官方名義來與國際來往,理應以奧運及世貿組織的模式.亦即採用〈中華台北〉的名稱,這樣不就行了嗎?兩岸政治問題已經理不清,剪還亂,大陸只要公開表明底線在哪裡,不就彼此好辦事?千萬別把台灣民眾當刀俎。台灣人也明白,道理在哪裡!我們期待兩岸彼此在防疫期間,能夠把話說清楚講明白,不要為難台灣一般民眾的需求,這才是兩岸相處之道。

作者:謝正一,台灣工黨名譽主席,中华两岸事务交流协会会长,台灣佛光大學教授。


​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