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最終川習默契可以解決北韓核威脅

5/12/2018

0 Comments

 
張一飛
 
北韓核威脅問題由來已久,從金日成到金正恩北韓一會加入,  一會退出無核公約,屢次不守信用,可以看出它的發展核武政策一直不變。北韓一直堅信核武是它政權的保險單,實際上,就像買人壽保險,受益人是別人,非當事人,人死了,賠賞金用得著嗎?北韓問題文章多的很,可是時事總在變,近日的發展,川(特朗普)金會談的可能性,又使得許多評論家做各種猜測。這篇文章不算是預測,而是根據,做個分析 。
 
從美朝雙方觀點來看,自韓戰停火之后到今天,美國對北韓的結論就是:北韓不可信, 而北韓對美國的看法就是美國絕不可靠。這種互不信任的關係當然由於北韓開發核武而使關係越趨緊張。在奧巴馬時代,對北韓開發核武毫無有效對策。中國一向主張協商會談,而美國強調停核廢核為會談先決條件,以致對問題沒有進展。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期,採取對朝強硬態度,并怪奧巴馬失策無能。當選之后,非常在意競選時開出的支票和誇下的海口。但在北韓問題上,也沒有政策上的答案。只得觀察變化以作應變。
 
北韓在核武上一直不停進展,在二〇一七一月,特朗普特朗普就任時,就在日首相赴紐約拜見特朗普之際,對著日本發射導彈火箭,之後,二月和五月裡,北韓又發射中程和固體燃料火箭。九月三日地下測試HUASOON-12導彈,九月十五日又第二次發射中程導彈,射程3700km飛越日本,証明北韓核導彈能力。十一月二十九日,北韓又發射了洲際導彈(ICBM) 使用HUASOON-15射程4475km,如以較平的發射角度計算,射程可以達到美國本土。在二〇一七年,相應北韓的核武動作,美國與南韓增加了不少軍事行動,包括大型軍演,建立地下美韓聯軍指揮部 (Tango),安裝四架THAAD (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 以及派遣航空母艦和戰略轟炸機前往朝鮮半島。
 
除了上述互相軍事威脅之外,美朝領袖的悪意互相攻譴, (火箭人-智障人),以及危言要毀滅對方并提到不惜使用核武,都不得不使全球關注。二〇一七九月二十三日北韓外長李容浩代表金正恩在聯合國演講,認為美國是走自殺的路,對美國的軍事行動要做千百倍的報復,要把美國的堡壘打成為核放射的廢墟。而美國除了特朗普的恐嚇,也經過許多官方人士,諸如: 白宮的國家安全顧問,麥可馬斯特 (H R McMaster):絕不能容忍北韓核威脅........,不可逃避地滑向戰爭; 邁克慕能 (Mike Mullen)-前三軍聯合參謀總長:從未如此接近核武戰爭........;及參議員林斯格瑞漢 (特朗普高爾夫球伴): 30% 會打仗,70% 如果北韓再試發火箭........等等放出狠話。這個趨勢使大家憂慮二〇一八會不會爆發戰爭甚至核戰。
 
金正恩在二〇一八元旦對全國演說中,雖然對美保持敵對態度,但是對南韓放出使人意外的‘奧運會’橄欖枝。南韓總統文在寅乃贊成兩韓統一者欣然接受,只是北韓從來沒有如此表示善意過。冬奧開始,北韓送了一個很大的代表團包括啦啦隊員,團長金永南為北韓名譽元首,金正恩胞妹金與正隨行。她與文在寅見面握手且代表其兄邀請文在寅訪問北韓。北韓這個大轉彎,來的突然使美國不知如何應對。之后,經由南韓訪美特使鄭義溶(南韓國家安全室主任)傳達金正恩邀請特朗普會談,特朗普表示同意,并定於五月舉行高層會議。特朗普會打破歷年來不交往慣例,確是一大突破,所以引起許多猜測。四月最后一個週末,南北韓領導人在板門店三十八度線公開會面,對全球播放視頻,造成和平景像,金正恩並繼續釋放橄欖枝,有意替金特會造勢,特朗普對此當然表示歡迎,問題是棄核協議和和平協議各國(兩韓,美,中,俄,日)都有不同立場,金川會倒底能有多大收穫還真不能預判。
 
從以上表面事實看,不能看出金正恩下的是什麼棋,可是仔細分析一下,中朝美的近一年來的過節,就不難發現為何美朝走到高峰會的地步,而希望北韓問題有解決方案,還非要習特達到默契才行。中國主張會談解決問題,但美國要求北韓先停核試,而北韓不肯,以致發展成對持僵局。聯合國通過對北韓經濟制裁,中國投了贊成票,中朝關係跌入低谷。特朗普上任之后與習近平會見兩次,建立了‘交情’。倆人在APEC 場合中表現也在國際上定下了‘位置’,使習近平聲望提升。可是金正恩似乎不把中美關係擺在心上,只想學普金來與美國周旋。所以在中國CCP開完十九大之后,於十一月派特使宋濤赴北韓做例行匯報時,招到金正恩冷遇,不見特使。這是小國對大國之大不敬, 當然使習不爽。一怒之下對北韓嚴勵制裁,就在冬季來臨時切斷石油,天然氣的供應,并對一切來往加緊管制。這個台面下的打擊使得北韓不得不改變策略,對南韓放出橄欖枝,停止核試,同意與美會談。中國這個舉動所產生的結果是值得中美研究的。這也是特朗普屢次公開說習是他好朋友,在北韓問題上幫了好多忙。
 
金正恩五月與特朗普會談的表現不可預測,美國CIA與智庫(Brookings Institute report) 都坦言雖然對北韓的過去和現在情勢分析的很仔細清楚,但無法預測未來。兩個選項:1.接受北韓為核武國及2.採取軍事行動除去北韓核武,皆非上策。由此可見在解決北韓去核問題上,美國必須考量中國的行動的效果,只有中美達到默契,才可能使出方案讓北韓就範。這五月會談的由來經脈,就是最好証明。近日美國更換國務卿提勒森由蓬佩繼任,并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轍職換新人幫助特朗普籌劃五月與金的會談。這些人事變動說明了美國對北韓政策沒有章法,所以必須改弦更張。美中目前最要認清的一點,就是只有中美達到默契才能解決北韓威脅! 我們可拭目以待。
 
張一飛,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來美四十餘年,現已退休,仍致力於推動中美文化及教育活動。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