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迎接新冠的時代改變

9/26/2020

0 Comments

 
吳章銓

            病毒在地球上隨著生命出現就有了,其種類比生物種類還多得多。能夠害人的還不算多,但是歷史上多次發生瘟疫,殺傷力非常大,人類能夠對付的能力其實很有限。歐洲的天花、麻疹、流感傳到美洲大陸,曾滅絕好幾支印第安人種,尤其驚人。到二十一世紀,發生幾種過去沒有的病毒,如HIV,幸好人類醫學發達,終於剋制下去。新冠病毒發展迅速,幾個月就橫掃各大洲,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倖免。病例已經超過3000萬,幸而死亡人數不到100萬。治療的迅速進步使發達國家的ICU重症病人救活率達到90%。但是、人類至今還沒有研究出確實有效的防疫疫苗和治病藥物,唯一的防疫手段是以人與人之間的隔離來防傳染。一旦開放公共場所、恢復上學,便多次出现病例的迅速回升。人類無法知道如果放鬆抵抗,在病毒無情的攻擊下將怎樣慘敗?是否會有幾億人染病,幾百萬人病亡?一旦病例超過醫院收治的能力,社會將立刻陷入恐慌。雖然我們對人類的智慧和醫學有信心,相信人毒大戰的最後勝利在我,但是不可過份自信而自誤。科學家已經預測,新冠病毒將長期與人類同在。人類的社會經濟生活將長期處於一定的 “戰時” 狀態。

          一.面對這長期抗毒戰爭,家家必須儲備口罩,人人隨身攜帶口罩備用;保持人際距離,保持警惕。公共場所群聚受限制,並有可能發生疫情反覆而再度關閉社區、辦公室、學校。學生將接受網上長程教學與課堂教學兼用;很多上班族改在家中網上遠程工作;家庭採用網上購物、購餐和網上娛樂。進出公共場所隨時準備接受測溫和核酸檢測。那樣的生活秩序仍隨時可能中斷或調整。家庭需要經常準備禁足、隔離、封路、封市時的生活必需品。由於老年人罹病的死亡率高,有長輩親戚的人家,會經常擔心老人的安危。就像人類在自相殘殺的戰爭中,後方的人日夜擔心在前方的年輕人的傷亡。全社會和經濟秩序長期不穩定,失業率劇烈升降,中小企業倒閉的威脅不斷。政府必須經常在防疫的備戰狀態,隨時準備因應病毒的攻擊,準備好採取檢測、追踪、管制和救濟行動。

新冠傳染沒有國界,沒有前線後方之分。病毒攻擊已經引起深入全球社會經濟各方面的改變。越是發達的美國西歐各國,疫情越厲害。其次是次大的金磚國家。在美國,人口多且發達的州最嚴重。歐洲的情況相似。經濟發達,人與貨物的交流多,城市人口密集,服務業和娛樂等社會活動多,人傳人的機會多。但是,不發達國家的病例少,有可能是因為社會經濟和醫藥不發達,沒有能力發現病例,也沒有能力治療,因此病例統計不全。在其他國家的底層人口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疫情的發現、報導與統計不足。

有一個統計說,在非洲貧窮國家,平均救一個新冠病毒的患者,會導致140個其他人的死亡:因爲無力兼顧給那些人打防疫針、治療瘧疾等傳統疾病、無力給營養不良兒童提供食物。因爲經濟封鎖,生活無着,貧病交加而死亡的人也無從估計。

從新聞、媒體、視頻上都看到:無論南北美洲、亞洲、歐洲、非洲、澳洲,人們戴口罩、保持距離、街上沒有行人、車輛稀少、公共場所從沙灘到劇院,到學校、辦公室、工廠完全關閉。即使兩次世界大戰也沒有這樣普遍而深入地影響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小說電影中的星際大戰,炮火連天,傷亡慘烈,但是只發生在個別的戰場;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遠離戰場,感覺不到戰火。星際戰爭還沒有發生過,新冠病毒卻已經悄悄攻到每一個人的身邊,打進幾千萬人的身中。這個真實的戰爭,沒有硝煙炮火,但是殺人於無形,戰爭的時間地點無限。正在研發的疫苗和特效藥,其效力現在還不敢預測;是否能完全按覆蓋全球78億人口,也是未知數。同時,病毒很可能不斷變異,尋隙攻擊。外星人也許會殺到滿足而回他們的老家去,病毒卻無家可歸,永遠在我們的地球上擴大戰果。全人類的防疫抗疫生活將成為常態。

           二.新冠病毒對社會經濟造成重大破壞。各國都採取不同程度的封城、封路、封市、禁航、禁足,關閉學校、工廠、公司,禁止社交羣聚等措施,整個經濟陷於大規模的停頓,產生大規模的失業、倒閉、國內外產業鏈、供應鏈斷鏈,引起國內、國際經濟全面失調。許多企業不但當前沒有生意,無法支持,而且前途無亮,預期不可能完全恢復,紛紛倒閉。受影響最大的是各種服務業、零售業、陸、空交通業、餐飲、旅館旅遊業、為辦公室服務的行業、等。在美國,不少一般熟悉的大公司,從高檔的Lord and Taylor 到大眾的J.C. Penny都關閉或出售了。製造業因為運輸阻斷,上下游企業停頓,產品沒有訂單,職工不能上班,也是紛紛停工。中小公司底子薄,周轉難,大批倒閉或重組。
新冠疫情減緩之後,新的秩序出現:學校遠程上課,公司遠程上班,遠程開會,家庭網上購買食品和日常用品,引起原來有關的那些方面的服務業大量停擺,而與遠程服務的企業則急劇擴張。為上班族服務的行業:打掃、駕駛、餐飲、開會旅行相關的行業,勢必縮小。為在家庭上班、上學、購物、休閒服務的產業則興起。產生新的經濟格局。新冠疫情沒有止期,有能力適應新的一波波新冠戰而在組織上經營上奮起改弦更張的,才能繼續生存。各種營業只能有部份恢復,底氣差的仍舊不得不倒閉。無法發展遠程和網上業務的企業,將失去競爭力。投資者、企業界、消費者都比從前謹慎,因此經濟恢復的勢頭不強。在全球產業鏈斷鍊中,每一個國家都受影響。導致經濟復甦停滯。

許多依賴出口原材料的國家受傷深重。由於全球生產-消費水平下降,他們很難迅速恢復,轉而又影響全球的經濟。世界上幾億的移民工大量失業,必須回國,他們對家國的外匯貢獻也停止。這類惡性循環多不勝數。各國在重組中的利害得失不同,必然發生國家間、企業間的利益衝突。將是新的不安的常態。

遠程上班和遠程開會在新冠疫情前已經開始,新冠的 “封” 將使“遠程”的趨勢加速。各種“遠程”企業勢必不斷完善,在未來的社會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新的產業興起或擴大。例如,在各業蕭條中,Amason業務興隆,應接不暇,大量增加僱用員工。新開發的網上會議軟件Zoom突然廣受應用。連聯合國大會今年也是網上開會。新興服務業將來必然促成創新技術,新的行業。網上購物促進新的送貨技術,將來會研發各種無人機和自動駕駛車,普遍應用。網上讀書、工作、購物,將影響整個生活秩序,改變城市生活格局,影響將來城市的規劃和家庭建築。許多舊的產業縮小或停閉,新的技術和產業則興起,以配合新的生活格局。這些改變,不下於一次所謂產業革命。人民的生活隨之改變。
各國政府都盡力以財政支出紓困,動輒千億、萬億美元,以保持工薪人員和中小企業的生計。那些開支將來都是必須平衡的,那當然是所有企業和國民將來的共同負擔。

            三.新冠戰的新時代將催動全球化。新冠病毒大戰,沒有一個國家逃過攻擊,沒有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不受摧殘。每一個國家都是受害者,受害的因果關係類似,困難也相似,各國間必須以相濡以沫的方式相互提攜,不能以鄰為壑地把困難扔給鄰國或他國,否則必是自誤。因此,人類必須合作進行新冠戰,共同設法解決共同的問題。無論是防疫、治疫、解決舊的企業問題,創新新的企業,全人類是一家,全世界一盤棋。任何內鬥,壁壘,封鎖信息或科技,都是損人不利己,害人也害己。在虛構的星際大戰故事中,人類都是合作的。在病毒實戰中,也必須合作。不合作就是給病毒滲透攻擊的機會。

全人類有同生共死的戰友關係:所有有關防疫治疫的研發、生產、疫苗、藥品,必須公開國際合作,全世界共享。研發的成果,不享專利,交給世界衛生組織,供給全世界合格的製藥公司生產,儘早讓全人類同胞獲得免疫。任何公司、國家、集團不可以獨佔。有能力的國家,應該出錢出力,出技術,協助其他國家辦醫學院,培訓醫護人員,建立醫護體系,生產疫苗和藥品。任何戰場被病毒突破,都影響人毒大戰全局的勝負。前車之鑑不久:從出現第一個病例,到傳遍各大洲,只不過兩三個月。因此,防疫治疫必須徹底覆蓋全球每一個人。世界上只要有一個地方還有沒有完全病例歸零十四天以上,任何人都不能高枕無憂。過去衛生組織消滅天花等傳染病,也是世界各國都共同出錢出力,並不因為本國已經沒有天花等而退出。新冠病毒隨時隨地可能攻進任何國家,所有國家基於切身利益應該參與全球的防疫治疫滅疫的工作;藥品與疫苗、口罩、檢測儀器、呼吸器、藥品等全世界免費或廉價供應;遠程醫護tele-health 的技術也提供跨國治療。治病救人,不限於各國自己的國民。而是全球一體,救人如救己。

世界的經貿體系在新冠之前已經進入全球化階段。全球化有經營的效率,能較大地滿足全球人類的需要。人類防治新冠病毒也必須是全球化的。然而,至今的全球化有根本的制度性缺點:“賺錢全球化,花錢則有錢者獨享”。全球化使賺錢特別快速,迅猛,有賺錢能力或技術的個人、企業、行業,成長非常快,財富飆漲。而他們賺到的錢,不論是個人、企業、地區、國家,都是他們的“私有財產”。他們便享有高生活水平和高福利。於是國內、國際間的貧富不均激化,各種福利的高低懸殊。其中一項就是醫療保健的福利懸殊:有錢的個人或國家,不願意納稅和出資,使他人分享醫療保健。新冠病毒勢將強迫各國接受全球普遍保健的概念:全世界全民基本健保。

醫保的內容廣泛,至今真正做到全民公保的國家還很少。就新冠戰的迫切需要而言,全球首先應該致力於新冠的防疫治疫的全球醫保。其他疾病的基本醫保,只能期待未來。

            結論:全球抗毒,不應當各自為戰,相互間對抗鬥爭。任何產業也不應該只有一個品牌壟斷,而應該是多元的良性市場運作。二十世紀初美國的反托拉斯法案,將壟斷性大公司分拆,以保障消費者的利益;其實有利經濟發展。IT業興起後,巨大的國際性大公司控制市場和民生,是空前的。將來“遠程” 業務擴張,有關的公司一定更加發展,其中更涉及資訊被政府利用的問題,有必要不允許任何公司或國家形成世界性的壟斷。製藥公司不應是國家的戰略產業,而是開放為全球的福利產業。

             所有這些,應該是全人類合作以促其成功。不幸,現在美、中、印幾個大國的領袖都在大搞狹隘民族主義,爭相對外挑戰,爭奪獨尊地位;對內則把歷史上的傷疤挑出來,壓迫少數群體。這些都與時代的需要,與本國全體國民,與全人類總的利益背道而馳。衷心期望多多出現胸懷世界的領袖,屬於全人類,眼光超過一個國家或一個黨、一個利益集團。那樣的領袖將怎樣產生呢?可惜人類還沒有辦法。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