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萨德”探路,美国挑逗敏感神经

8/13/2016

1 Comment

 
王文军
从朝鲜第四次核爆,接着四次发射导弹及水下试射,到美国宣称萨德入韩。从表面看是因朝鲜核武原因,美韩被迫防御性动作。而我们从历史发展来看,却是美国步步为营,多年来的布局。

我们回忆下两个相关历史文件。

1972年5月26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同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莫斯科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其中核心内容是:只允许双方按规定在各自的首都周围和一个洲际弹道导弹地下发射井周围建立有限度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还规定,“双方保证不研制、试验或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间为基地的以及陆基机动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以反恐为由在白宫正式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朝鲜停战协定》,全称《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协定规定,协定各条款在未为双方共同接受的修正与增补、或未为双方政治级和平解决的适当协定中的规定所明确代替前,一直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战争暂停协议,不是“终战”或“和平协议”。1957年6月21日军联合国军单方面宣布废除停战协定“关于不得以增援性武器运进朝鲜半岛”的规定所承担的义务,并将新型武器运进韩国。自此以后,南北间的军备竞赛加剧,停战机制的军备控制功能也随之丧失,1958年中国军队撤出朝鲜。2009年5月27日,朝鲜就以“韩国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为由,宣布退出停战协议,甚至声称“朝鲜半岛即将重回战争状态”。

再从欧洲看,2007年美国在东欧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引发俄罗斯强烈反应,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所引发的局势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同样,朝鲜是俄罗斯远东的战略边界。萨德入韩,同样是对俄罗斯的试探,必遭俄国强烈反应。

从1974年起,朝鲜曾多次致函美国和联合国,要求同美国谈判签署和约,以取代停战协定。1984年1月朝鲜提出朝美缔结和平协定,1991年,南北朝鲜同时加入联合国后,朝鲜又提出要改变同联合国的不正常关系,解散联合国军驻韩司令部,撤走驻韩美军,同美签署和约,变停战体制为和平机制。美方并不买账,不愿与朝鲜缔结双边和约,倾向于多边来解决朝鲜问题
对于朝鲜的提议,美国基本不买账,美国更倾向于多方来解决朝鲜问题。

1996年美国与韩国提议召开四方会谈,此目的在于,朝美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因为发展美朝关系会对美韩关系的健康维系产生不利影响,四方会谈既可间接地为韩国提供一个开展朝韩对话、运作南北关系的机会,又可钝化朝鲜要求缔结和平协定的攻势。此外,撤走驻韩美军无疑弱化美国东亚战略体系。因为一旦美国与朝鲜缔结和约之后,美军驻韩的合法性立即遭到质疑。

由此看出,朝鲜发展核武,试射导弹,退出停战协定,叫嚣战争,都是出于自保,最终目的依然是与美国缔结和平条约,
确保美国不侵犯,朝鲜一时向美国主动伸出橄榄枝,一时板起脸来作强硬状,这种忽软忽硬、忽冷忽热的对美姿态,都为了直接和美国进行双边会谈,其最终目的,是与美国缔结和约,确保美国不对朝鲜进行或间接军事干预。而美国为保证在亚洲军事存在,驻韩美军的合法性,对中国及俄罗斯军事遏制,是万万不可签订和平协定的。

萨德入韩,从布置的位置看,是保护美国在韩军事基地,而不是韩国首都圈,在军事上是保证受到第一波攻击后美军反击能力,在政治上离间中韩日益接近的经济文化联系,夯实在2012年4月17日解散韩美联合司令部,韩国收回本国部队战时指挥权后,微有裂痕的韩美关系,强化美军在韩重要性。

这一点,韩国民众也看的很明白,国内日益高涨的反对声,也是对朴槿惠政治智慧的考验。是与中国共同发展,致力和平还是继续捆绑在美国战车上固守冷战思维,对韩国来说是转折性。

美国电影《危机13小时》中,中情局雇员撤出秘密基地时对利比亚翻译说的话很有意思:“对不起,阿玛尔,你的国家要自己收拾这个烂摊子啦”。

当有一天,美国最终被迫撤离韩国时,希望不是在战争后,希望不要留下这句话。
​
作者: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


1 Comment
關宇
8/15/2016 03:11:25 pm

作者對朝美歷史分析清楚,朝鮮希望自保而與美國簽訂和平協議,美方一再拒絕,如今又以朝鮮發展飛彈核武為名,欲在韓國建立薩德反導系統,實為偵查觀測中俄大片領土,圍堵中國大陸,刻意升級東北亞緊張局勢。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