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阿富汗:否極泰來?

7/24/2021

3 Comments

 
水秉和


格拉姆基地

      拉姆(Bagram)機場是美國在阿富汗最大的軍事基地,是美國花了好幾億美元整修擴建一個老機場。它有3500米長的加固跑道,可以讓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起降,有可以容納1萬名士兵的宿舍,有可以容納3千名囚犯的監獄(一説5000,并且還都關著塔利班支持者),并且有許多美國的快餐店和商店在哪營業。它就像是個小鎮。去過的記者都覺得,既然花了大本錢打造這個基地,美國是絕不會離開的。爲什麽不會離開呢?因爲這也是監聽中俄兩國的理想據點。

     可是,7月2號半夜,美軍的最後一架飛機離開了這個曾經是駐阿富汗美軍的神經中樞的基地。它悄悄地飛走,沒有通知接管該基地的阿富汗指揮官。據報導,美軍遺留下3百多萬個物件,包括幾千輛汽車(沒有留鑰匙),裝甲車和無數小兵器,飲料,醫藥器材和藥品。阿富汗當局發現美軍不聲不響地走了,非常氣憤,覺得他們至少應當跟主人打個招呼。但是,美軍對他們打了二十年仗的地方,毫無留戀,冷漠,甚至說傲慢地走了。

     至少,他們沒有像在越戰結束的最後時刻,爬到美國大使館的屋頂上被直升機救走那麽狼狽。

象徵另一個帝國的衰落?

     阿富汗被稱爲帝國的墳場,并不是因爲它强大,反而是因爲它窮,土地貧瘠,山脈占地太大,地形複雜,所以征服困難,固守更不容易。不幸的是,它的地理位置,即坐落在歐亞大陸的通道上,又是北邊苦寒之地的俄國可以南出的地方,所以從古時的亞歷山大大帝,到殖民時期的大英帝國,以至於近代的蘇聯,都曾占領過這塊苦難的地方(蘇聯建立了一個聽命於它的社會主義政府,美國支援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將之推翻),然後一個個灰溜溜地被趕走了。它們走的時候已經到了這些帝國的晚期。蘇聯1989年撤出阿富汗,1991年就解體了。

     現在美國要走了,它是否預示美國帝國的衰落呢?這就要讓時間來告訴我們了。

美國的野心

     其實,表面看起來,美國來這裏秀肌肉有點莫名其妙。這個地方在地球的另一邊,補給極爲困難。雖然911事件是本拉登策劃的,而他的確是在阿富汗建立了基地組織,自己也窩藏在山裏面;可是,炸毀紐約雙子樓的恐怖主義份子共19名,而其中有14名是沙特公民,小布什不但沒有找沙特算賬,并且,據當時記者報導,小布什還暗中下令,急急忙忙地把在美國留學的沙特權貴子弟儘快送回沙特,以免美國人拿他們泄憤。大家熟知,老布什的出身是新英格蘭世家,後來跑到德州創業,進入石油行業,所以跟沙特王室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沙特完全不必對911負責,而阿富汗卻倒霉了。

     據《紐約時報》4月17日的報導,2001年10月7日,美國侵入阿富汗,兩個月之後,於12月7日,塔利班的發言人就向美國表示,他們準備投降,交出武器,回家種地。但是,這被小布什拒絕了。當然,有些條件美國不答應,但是美國壓根就拒絕談。一方面小布什要徹底毀滅塔利班組織,另一方面,按照新保守主義的藍圖,他要在這塊極度貧困落後的地方建立一個民主國家。他以爲這是輕而易舉的事,因爲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强,而阿富汗什麽都不是。總之,一個早年逃到外國的卡塞伊(Hamid Karzai)被美國看中,通過選舉,成爲阿富汗第一位民選總統。可以這麽説,蘇聯在1979年扶植了一個世俗化的親蘇傀儡政權,不被阿富汗人接受。接下來,美國也在阿富汗建立了親美的表面上民主的傀儡政權。

     接受《紐約時報》訪問的專家指出,卡塞伊在美國指導下建立的中央政府,與阿富汗傳統的政治運作方式,格格不入,以至於中央派遣的官員跟地方上的軍閥或者部落長老們不斷發生衝突。卡塞伊雖然名爲總統,但是令不出京城,被認爲實際上衹是首都喀布爾的市長。不但如此,從上到下,政府官員普遍貪腐,卡塞伊的弟弟成爲阿富汗對外走私海洛因的主要操盤手(也有記者說,中情局也掌控了海洛因的走私活動)。同時,美國往阿富汗砸錢,一方面對付塔利班,另一方面要替阿富汗建立一個阿富汗人民不認同的政府,兩個目標互相抵觸,都不成功,因此就把美國陷在阿富汗的荒山野地裏,到今年9月11日全部撤出的時候,就衹差一個月就是二十年,是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戰爭。不得不説,是美國繼越戰之後又一次大傷元氣的戰爭。

錯誤政策的代價

     拜登4月14日宣佈,美國將在911事件的20周年之前徹底退出阿富汗。隨後媒體乃紛紛對這場凄慘的戰事作出總結。上述《紐約時報》一文的題目是“内在矛盾注定了美國在阿富汗使命的失敗”。文中指出,拒絕接受塔利班投降,執意以强力迫使阿富汗接受一個外來的,跟它的傳統格格不入的政體,失敗就是必然的後果。另外,美聯社則替美國算了一筆賬。

     根據美聯社收集到的資料,在這個擁有3,600萬人口的國家,二十年間,直接因戰爭死亡的平民至少有47,245人,逃亡到國外的有270萬人,在國内流離失所的有400萬人;阿富汗的士兵有66,000至69,000人喪生,醫務人員有444人喪生,新聞從業人員有72人死亡。在美國方面,大兵有2,442人死亡,20,666人受傷;雇傭軍有3,800人死亡;美國直接爲戰事花了8,157億美元;另外用於社會救助和重建工作花了1,430億;加上其他直接和間接的費用總額高達2.6萬億美元。因爲這筆錢實際上是貸款,所以這個總額還包括5,300億美元的利息和退伍官兵的醫療費用2,960億美元。

     此外,北約也來凑熱鬧,總共加起來他們也死了1,414人。

     二十年,2.6萬億打了水漂,還留下了個爛攤子。拜登可能考慮到國内還有疫情留下的天量債務,既然打不贏這個“永遠的戰爭”(forever war),不如儘快捲鋪蓋走路。他於7月8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的目的不是建國,我們不能給他們强加一個制度。”  20年後,在阿富汗人和美國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終於拜登說出一句真話。晚不晚?太晚了。總之,人類有史以來最强大的軍事聯盟,卻在半夜裏悄悄地溜走了,説起來相當丟人。或許他們終於瞭解了,爲什麽這塊貧瘠的土地被稱作帝國的墳場。

跟南亞說再見
​

     可以想見,放棄阿富汗,尤其是放棄巴格拉姆這個苦心經營的軍事基地,使美國頓時失去了它在南亞的據點,也就是失去了一個監測中俄兩國的情報中心。對想要掌控全世界的美國,這的確很難忍受。所以,就在拜登14號宣佈撤出阿富汗之後,布林肯就於22號跟中亞的5個斯坦國的外長舉行了視頻會議,目的當然是試探,這些國家是否願意讓美國設立某種形式的軍事基地或情報中心。烏茲別克和塔吉克斯坦都曾經是美國向阿富汗運送軍隊和軍事硬件的中轉站,在國内容許美軍建立基地,或許它們願意肯續前緣?

     爲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中國外長王毅就邀請這五國的外長5月11日到西安舉行了面對面的會談。會議中,王毅强調,應當建立區域合作機制,促進一帶一路的發展和多方面合作,共同維護區域安全以及共同促進阿富汗的和平發展。俄羅斯也沒有閑著,外長拉夫羅夫也對五個前蘇聯的共和國進行了説服工作。最新消息,上述兩國都拒絕了布林肯的要求。      

     當然,巴基斯坦也少不了受到布林肯的強力施壓。環球電視網訪問了它的總理伊姆蘭·汗。汗明白表示,美國的確對他施壓,而他認爲這是不公平的,巴基斯坦絕不站邊,拒絕了。無奈之餘,布林肯退而求其次,邀請土耳其派駐軍隊,保護首都喀布爾的國際機場,厄爾多安欣然答應。可是,這跟美國想在南亞另外尋找軍事基地就沒有關係了。

阿富汗的曙光

    美國一走,阿富汗是否就會陷入内戰呢?看來,如果發生内戰,那也將是短暫的。據報導,政府軍士氣低落,不想打仗,數以千計的士兵,携帶著先進的美式裝備,紛紛向塔利班投降,還有相當數目可觀的士兵逃到塔吉克斯坦。看來,失去了美國的支持,哪個在喀布爾依靠美國而存在的政府恐怕在短時間就要被迫解散了。

    Pepe Escobar 是一位著名的巴西籍記者,多年來關注一帶一路的發展。7月7日,他在Asia Times 網報中寫到,塔利班已經控制了阿富汗421個縣中的218個縣,并且在繼續擴大。作爲一個游擊組織,它控制的是面,所以它實際控制了80%的土地。政府軍控制的是點,是靠美國的軍隊和金錢支撐起來的,一旦失去了這個支撐,它勢必維持不下去了。

    他説,中巴兩國於6月間跟塔利班舉行了會議,中國在會中提出了阿富汗和平復原方案。中國要把阿富汗納入一帶一路的計劃之中,幫助阿富汗的基礎建設,特別是建築一條通往巴基斯坦的公路,接上中巴經濟走廊。可是,到底這個以打游擊戰出身的,并且被定義爲恐怖組織的實體,有沒有能力治理一個國家,是否會繼續强力執行其所奉行的極端教義,都還是未知數。

     總之,從1979年起,阿富汗跟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打了四十多年的仗,終於看到了隧道盡頭的一點亮光。它急需休生養息,恢復元氣。在好戰的美國離去之後,中俄巴,甚至伊朗和印度等鄰國,都會施以援手。塔利班已經向中國發出邀請,希望中國幫助阿富汗重建,并保證中國人在阿富汗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塔利班發言人沙欣還說,絕不允許維吾爾恐怖主義份子進入阿富汗。所以,套句老話,阿富汗,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否極泰來的時刻已經到來。





​
3 Comments
Shen Yang
7/26/2021 07:53:53 pm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今天(7/26/21)又宣布将由伊拉克撤出作战部队。除了减轻军费支出的压力外,是否和要集中力量对付中国有关?

Reply
John Cho
7/28/2021 03:16:24 pm

前苏联军和美国反恐并推销西方民主,各在阿富汗培养跟班近40年,西方只是表面治标,武力猛打來泄怒,没有根治那極端宗教信念,剩下中国的中庸之道是除去病根的良药?不能再用殖民主义的宣賓奪主,而是客观的‘怀柔’和‘感化’才为上策。

Reply
Shen Yang
8/13/2021 07:31:20 pm

Washington Post 8/13/21 -"Biden argues that terrorism is not the threat it was — especially from Afghanistan — an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better served by focusing on China, which he sees as the true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