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試議南海問題:島嶼雙重國籍

3/17/2018

1 Comment

 
吳章銓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2月19日在一個商會上說,如果菲律賓成為中國一省,南海島嶼問題就解決了。這是玩笑,並未引起批評。杜特爾特敢於這樣開玩笑,顯示他大氣,有信心,沒有人說他不愛國,要賣國。換位思考:中國人可以說,舉中國全國納為菲律賓的一個區(菲律賓有17個區),中菲南海問題也就解決了。

     杜特爾特的笑話含着一個嚴肅問題:如果是同一個國家,許多尖銳的爭執就消弭於無形。如果“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就不會有爭執。正是由於排他性的主權觀念,我的是我獨有,他人絕不可以染指;在獨立自尊的民族主義至上時代,國家和國權絕不能被他人分化或共同擁有。

     國家的要素,包括人民和土地。土地只能獨佔,但公民個人卻可以有雙重身份。由於出生地、婚姻、移民、歸化、工作等各種原因而发生,雙重國籍對原籍國和入籍國不形成傷害或危害,於是各國以各自的理由承認拥有某些條件的國民或移民具有雙重國籍:是我國人,也是你國人。世界上有120多個國家或地區政府承認雙重國籍,比不承認的國家多得多。美國接受移民每年達百萬以上,明確要求移民效忠美國而不是效忠原籍國(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往往對母國有認同感和效忠意識)並要求納稅、服兵役等,美國政府承擔對新國民全力保護的義務,因此不承認雙重國籍,但實際上默認雙重國籍的存在。雙重國籍的美國公民人數沒有正式統計,可能高達數百萬。中國也不承認雙重國籍,也是實際上默認。菲律賓屬於承認的一類。

     國民可以有雙重國籍,土地可不可以?目前顯然是不可以。一两個國民受到別國的侮辱或扣留等等,很可能引起極大的外交交涉。但是,如果是一寸一分土地被鄰國侵佔,或僅僅是窺伺,更會舉國震驚,甚至引起軍事衝突。可見:土地遠比人更受重視。自從海域國權受到國際重視,海島、領海以及廣袤的專屬經濟區,也成為尖銳對抗的因素。南海就是這樣的問題。

     如果把島嶼、島礁比照個人,給予雙重國籍身份,是不是問題就容易解決多了?

     菲律賓不必併入中國,中國也不必併入菲律賓,只要雙方都承認爭議中的島嶼島礁“雙重國籍”,是中國的,也是菲律賓的:雙方都擁有主權,都有權管理、開發、使用;雙方都保護它;建立共同機制共管共享,問題就化解了。

     二十世紀後期以來,國家間出於共贏共利的原則和實際利益,已經大量放鬆絕對的國家主權,換取對方也放鬆相應的國家主權,以爭取合作共利。自由貿易、合作開發等越來越被接受,一國放棄一部分關稅、金融、產業標準等主權,換取對方的同等待遇。在區域聯防等關係中,成員國更放棄一部分武裝部隊的指揮權,交給他們共同參加的國際機制去掌握和指揮。193個獨立國家參加聯合國組織,約束自己的主權運用,服從以國際民主方式決定的國際法規法則。
     這種漸漸彼此互讓互尊而建立共有共管共享的國際機制,是不是可能延伸到敏感的土地和海域呢?

     雙重國籍就是雙重主權。施於國家的主要領土部分,還是不可思議,但施行於較遠的海上島嶼島礁,是否可能?

     關於主權的定義,西方的說法是要具備國際法上的種種條件,這些條件往往南海國家都不全備,或即使有,也是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別。大家都是在歷史上、在習慣上使用那些海域和島嶼島礁。如果中、菲互相尊重對方也擁有差不多同樣的歷史權利和傳統習慣的權利,相互接受對方的主張,承認島嶼島礁的雙重國籍,進而積極地,建立聯合委員會,共同規範和管理上自外空下至海底的使用、保護等等;同時雙方共同建立公、民營的公司,進行各種開發和利用,包括漁業、水產業、航海、航空、科研、海底資源開發,自然保護區、以及未來海上居民區等等。結果必然是雙方共贏共利,誰也不會有所失,卻節省因防範、對抗、衝突所浪費、損失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聯合國的《海洋法》對海上的島嶼島礁和海域有些定義,但是各國解釋不一。如果中菲雙方協議一方面尊重聯合國的基本定義(例如公海定義),一方面按照自己歷史上、習慣上對本國海上權利的解釋,共同管理和利用那些島嶼島礁和海域,不但利己,也有利於國際航行和利用。

      原則上,合作共享,誰都不吃虧。從現實著手,則為了令人放心,表現寬宏,中國可以放手提議將所轄爭議島嶼島礁和海域,與菲律賓共有、共管、共享。交換菲律賓也把擁有或佔領的島嶼島礁開放,與中國共同擁有,共管,共享。中國沒有放棄維護自己的主權和權利,同時承認菲律賓維護他的主權和權利,換取菲律賓的對應承認。菲律賓獲得憑實力難以爭取到的主權和權利,而且獲得的多,交換出去的少。中國交換出去的島嶼島礁多而交換來的少,表面上吃虧了,但中國想憑藉實力獲得全勝,安安穩穩地獨享南海,實際上也不可能,反而長期陷入與鄰邦無休無止的爭執,仇恨,還引來外力干預,疲於應付一個又一個無法解決的危機。不如擁抱朋友,贏得主權和權利的被承認。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這是老子的智慧。以雙重國籍和雙重主權方式,中國先放開獨享的主權,給人分享,但不含有任何最後取得獨佔獨享的陰謀,而是希望以循循善誘的方式,爭取對 ‘雙方都取’的共識,實現“共取”,達到“共有,共享” 的理想。

      從菲律賓開始,其次目光是吸引越南參加雙重國籍機制。越南和中國在血緣、文化、地理歷史、經濟上各方面關係很密切,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愛與恨的情結也複雜,關係外弛內張。而且越南在南沙群島佔領的島嶼島礁遠比中國多。因此,和越南談判比較困難。但是有中國對菲律賓表現誠意在前,可以使越南放心。

      中國在南沙島嶼島礁的建設多,功能多,分佈較廣,可以提供較多的服務。達成中、菲、越三方雙重國籍框架,越南便獲得更廣大海域的島嶼島礁以及專屬經濟區。中國還可以建議開放西沙群島與越南間的爭議海域,共有共享。越南得大於失:不費吹灰之力,安然獲得遠遠大於他目前所主張的主權和權利。重要的是:越南將不再擔心中國對他所佔領島嶼島礁的窺伺,兩國不再相互猜忌而和平相處。

      南海雙重-三重主權機制,可以擴大為多重主權機制:南海島嶼島礁由所有南海國家(還有馬來西亞等)、推而擴大到所有東盟國家,和中國共有共管共享。除了緬甸較遠,所有東盟國家都和南海有水陸交通關係。

      雙重國籍或主權之下的島嶼島礁的行政管理權,仍舊屬於原來實際控制的國家,但是管理機構之中有其他國家的人員參與,在其上有一個國際委員會,所有參與國平等參加,共同制訂各國都服從的規章制度。參照聯合國體制,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重要職務各國輪流擔任,保證各國平等共享一切權利和義務,實現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這個至高原則。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取,共享”的理念。所有國家都有平等權利登上其他國家所擁有的所有島嶼島礁,參加對所有雙重國籍島嶼島礁的管理和開發、運用。

      從宏觀歷史宏觀角度看,中國必須全力爭取和東盟各國結合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友好關係。兄弟之間,不應有永遠不解的爭端。解開南海問題這結是鞏固中國和全東南亞關係的必要步驟。

      中國可以說收回了所有南海島嶼島礁,菲、越和東盟國家也同樣獲得全部中沙南沙以及其他海域:所有國家都是無處非我有,無處不歸我管,處處都享有權利。按照聯合國海洋法解釋,南海仍舊是世界各國的公海,但島嶼島礁以及相關的經濟利益,按照南海各國的解釋,屬於南海各國共有共享。只要南海各國內部團結如一體,其他國家也不會來搶。與區域外國家友好合作的開發和使用,都按照公議的程序決定。

      中國只要有技術,有人才,在開發、保護、服務上付出最多,收穫也必然最大。更重要的是贏得朋友,獲得國防和經濟安全,節省許多國際鬥爭上的開支,化干戈為玉帛。這是金不換的價值。

      如果希望南海機制順利發展,台灣的參加是必要的。海峽兩岸應當擺脫“內戰內行”的百年悲劇,攜手向外發展,共同與東南亞建立11+2 的生命共同體:東盟成員國11個,大中華成員2個。台灣加入有很多好處,僅舉其三:1. 大陸善待台灣,東南亞才相信大陸也不會用武力來解決與東南亞各國的糾纏,放心與大陸合作;2.太平島是真實的島(國際仲裁法庭的無知判決將來一定會糾正),无庸置疑擁有半徑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在南海的发展中能發揮中軸作用。3. 大陸主動使台灣在國際合作中獲得合法的一席國際地位,等於表明不以武力解决两岸糾紛,台灣地位穩固,就不必再搞台獨和去中華化,緩和两岸的尷尬对立。

      杜特爾特一句笑言可以啟示一个創新思路:以雙重國籍辦法解決南海問題,進而擴大與東盟合作,同時化解兩岸間揮之不去的陰影。化危機為轉機,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老保釣中最早對美國歸還冲繩而產生的釣魚台歸屬問題提出質疑的人之一。後來的保釣運動就是從他們的質疑開始的。

1 Comment
wei-yeh wang
4/4/2018 12:01:46 pm

The writer was able to think "outside the box", starting from a "joke" by Duterte and developing the idea into a wide-ranging concept of sharing ownership of remote island, which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but doable. The benefit will be unbelievably good.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