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東西文明對抗下的台灣變局

5/8/2021

1 Comment

 
謝正一

中國大陸和美國拜登政府的第一次外交高階會談在3月18日於美國阿拉斯加的州政府安克拉治舉行。中國大陸派出的大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美方則為國務卿布林肯,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

在這次會談之前,美方對中國大陸放出了極為強烈的訊號。對外公布香港人權與自治問題、堅持中共在新疆的再教育營是種族滅絕、譴責中國大陸對民主台灣的侵犯和軍事壓力。在這樣劍拔弩張的氣氛下,沒有人期望安哥拉治的中美會談會有什麼共識。

楊潔篪在布林肯與蘇利文總共十分鐘的對中共的批判和譴責講話後,一個人滔滔不絕數落美國不是,講了十八分鐘。
〈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美國不應該對中國的人權、民主說三道四,中國共產黨領導符合中國政治制度,都得到中國人民衷心擁護,任何要改變中國社會制度的做法,都是徒勞的。〉

楊潔篪同時拿黑人民權問題、種族歧視、資訊安全等來指控美國。他說〈應該管好自己的事,不應該自己的問題沒解決好,反而向世界轉嫁矛盾,轉移視線。〉。

按照原來的時間流程,現場記者團就應該撤收,讓兩國正式閉門會談。但美方要求記者留在原地,讓記者好好記錄。美方如何回擊中方的教訓,布林肯說〈美國政治確實遠不是完美的無暇體系,但這個政府與人民一直追求著更自我修正與進步,而為了這樣的精益求精,了解我們自己的缺陷,並了解我們不是完美的,這是美國自我反省求進步的成功要素。〉。

布林肯說完後,馬上把記者趕走,不讓陽潔篪有回話的機會。中方表示美國只會指控對外,經不起別人批評就剝奪楊潔篪的〈言論自由〉,是非常粗魯,丟不起臉的霸權心態。

布林肯終究是美國政治圈的老鳥,一記回馬槍,就堵住楊潔篪盛氣凌人的發言。

美國總統拜登則在一星期後舉行上任的首次國內外記者會。有關中國大陸的談話,他指出〈習近平骨子裡沒有民主,美國在種種分歧上不尋求與中國對抗,但堅持中方遵守國際規範、公平競爭、公平執行、公平貿易。美國會繼續在新疆、香港的問題發聲,也會針對南海、台灣等議題向中國問責。

拜登說〈我看見美中激起競爭。他們總目標成為領先、最富裕、最強大的國家。但在我治理下,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因為美國會繼續發展強大〉。

從中美兩國外交高階人員在阿拉斯加首府安克拉治的會談,以及美國拜登總統在首次公開記者會,有關中國問題的發言。我們似乎可以做一些總結,來看待美國拜登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基本立場和態度。

美國拜登政府,已從川普的逢中必反的對立,轉變為競合政策。美國人知道全球許多課題,如果沒有中國大陸的合作,將很難推展。例如氣候變遷、恐怖主義、各地區的難民潮等。至於中國大陸有權利發展高新技術及高端製造業,美國心知肚明,無論用什麼手段和方法,也擋不住北京政府的決心和企圖心。因此拜登只能希望中國大陸在競爭的必然過程中,遵守國際秩序和規則,彼此展開競爭。美國在意的是大陸技術威脅,已侵蝕美國產業的利基,甚至危及美國的國家安全。因此,美國也開始建立沒有中國大陸在內的美國供應鏈。

中美兩國已明白競合的關係是兩國相處之道。因此台灣處在兩強之中,必須衡量自己這顆〈棋子〉究竟有沒有被利用的價值。親美親中都無所謂,只是要清楚自己的實力以及在中美兩強的棋盤中。台灣所處的位置在哪裡?不要走到被〈叫吃〉自己還渾然不知 。

美國最富盛名的政治學者杭廷頓,在1996年出版〈文明衝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書。他指出,冷戰結束後,衝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衝突,杭廷頓預言,中美衝突不可避免。儒家強調的是國家高於社會,社會高於個人。亞洲人傾向于以百年和千年單位來計算社會演進,把擴大長遠利益放在首位。美國人則傾向不信任政府,崇尚人權,反對權威,集中精力擴大眼前的利益。

兩千年來中國曾是東亞傑出的大國,但是在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英國強加給中國的南京條約,成為了中國人飽受西方和日本人屈辱的開端。因此中國必須結束屈辱與屈從的漫長世紀。這是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自然結果。中國必須在東亞恢復一種霸權的地位,重現中國歷史的榮光!

此外,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多次在公開場合向世界喊話〈美國回來了〉,他的目的就是希望美國的盟友,可以歸隊,共同對抗北京。因為前一任的民粹總統川普,到處惹禍,打著〈美國第一〉來取悅美國選民。到處指責盟友〈搶劫〉美國,佔美國人的便宜。對美國重視的國際組織,說退出就退出。例如伊朗核協議、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聯合國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

拜登的〈美國回來了〉,經過川普一而再,再而三地輾壓盟國關係,大家對美國也已失去信心。當然,美國的盟國,特別是日本,歐盟等會不會立刻回心轉意,我們無法預測。但從法國、德國、英國、還有日本,願意派軍艦到中國南海一遊,顯示美國與盟國關係是有回春和解凍的現象。這樣的變化,杭廷頓在他那本書的十大預言中也有提到。他說〈基督教國家一致對外有悠久的傳統〉,因此拜登的〈美國回來了〉,等於是呼籲基督教國家共同迎接北京的挑戰。
有趣的是,杭廷頓的預言之一,〈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之間的共性,甚至不如各自與西方文明的共性,但政治上會走到一起對抗西方文明〉。他這個預言,在今年3月27日成為事實。中國和伊朗正式簽署為期二十五年的合作協議,這份協議加強兩國在經貿、能源和安全領域全方位合作,弱化美國孤立伊朗的努力。

從以上的論述來看,同屬儒家文化的台灣,從政府當局應對美國的政治態度和心理來分析,美國人基本上是把台灣當成自己對付中國大陸的旗子,講的明白一點,把可能軍事衝突的地點鎖在台灣地區。特別是對大陸毫無感覺的民進黨和政府,似乎明白美國人的居心,但為了執政.享受台灣的資源而不得不裝著不知道,反正吃到什麼時候為止,再說吧!中國大陸則把台灣視為〈瓜熟蒂落〉於一個中國下的中國傳統領域的一個地方。

總之,現在台灣地區的一般老百姓,應該要慢慢清楚到自己所處的險境。我們究竟要自己成為美國和中國大陸對抗的〈烘爐地〉,還是平心靜氣和同文同種同是中華文化的大陸,繼續推動交流合作,共享繁榮,逐步走向兩岸自然融合的未來,永避戰禍的陰影?這樣的選擇,已經明確地落在台灣民眾的手裡,是禍是福,我們只有靠自己來抉擇。


作者:謝正一,台灣工黨名譽主席,中华两岸事务交流协会会长,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台灣佛光大學教授。


1 Comment
Scott
5/15/2021 11:31:32 am

我個人看法是台湾被分裂成”南北台“,美日如從東北方向密秘登陸,北京只從西南方向上島,局面可能底定。‘不统不独’即是分裂!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