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俄烏戰爭,西方認輸了嗎?

5/27/2023

0 評論

 
水秉和

     最近,麻州大學醫學院的一位教授John Walsh 在5月16日的亞洲時報網報(Asia Times)撰文,題目是“西方向俄羅斯發動的經濟戰失敗了”。他的專業顯然不具備作出這樣的結論的資格,不過他主要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兩篇專家的分析,而兩篇分析都來自英國的重頭刊物,一份是老字號的《觀察者》雜誌(Spectator),另一份是《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後者是一貫支持保守黨并且也支持烏克蘭的大報。

     《觀察者》的作者是這麽說的:
     
     “向俄羅斯發動經濟戰的計劃…其規模爲前所未有,包括制裁和拒絕除人道主義的需要外的所有進出口。理論上,普京的俄羅斯將被貧弱化而投降。“

     “西方衹有少數人瞭解這方面戰爭失敗的慘狀。歐洲自己爲杯葛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實況很快就變得明顯,雖然西方熱衷於經濟戰,可是其餘的世界并不如此…俄羅斯迅速將出口轉移到中國與印度…”

     “西方在制裁之初誇大了它對世界的影響力…去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俄羅斯的經濟會下滑8.5%,可是實際上它僅降低了2.1%...今年基金組織的估計是,它的經濟將稍稍增加0.7%“

              《每日電訊報》的分析是這麽說的:

     “當初對俄羅斯的預期是:它現在應當已經崩潰了…”

     可是, 它沒有。“理由呢?中國悄悄地介入了,以挪移大法拯救了普京飽受打擊的經濟…制裁成爲笑話…俄中貿易在今年四個月間增加了41.3%...2023年4月,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增加了153%...”
     
     “難怪俄羅斯沒有爆發内亂。“

     應該說,很高興看到,在最反俄的英國,它的保守刊物終於”三十里乃覺“,知道錯了。我們且耐心等待美西方慢慢覺醒吧。可以相信,在2024年美國大選到來之前,連拜登這位頑固的愛爾蘭族裔也不得不面對現實,跟1968年不得不因爲被越戰搞得焦頭爛額的詹森總統一樣,考慮退出選舉。

     大約一年前,筆者曾經以“白人打白人,世界旁邊看”爲題,在《中時電子報》上指出 ,這是二戰以來,白人全部參加的戰爭。由於白人打仗向來難以收手,所以這場戰爭是他們自己拼命挖坑,對非白人世界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期,尤其是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中國不但全盤接受了西方退出的龐大俄羅斯市場,同時獲得廉價而且穩定的能源與糧食供應。然後,今年2月,中國靜悄悄地促和沙特與伊朗,篡奪了美國在中東數十年的主導權(有人會説,搗亂權)。最近,俄羅斯終於對中國開放海參崴,以及將近700萬平方公里的遠東地區,跟中國共同開發。

     許多居住在美國的華人,頭腦早已經白人化,一直認爲俄烏戰爭是普京的錯,而美國是站在正義方。他們完全不能體會到,從集體認同的角度出發,我們應當有更深一層的體會,那就是,白人統治世界好幾百年,當初非常殘暴,對有色人種施行了種種暴行,和掠奪,罪大惡極,而我們的前輩是受害者。如果我們仍然站在自己族群的角度來看這場戰爭,那麽,他們白人之間的誰對誰錯,是他們自己的事,根本不需要我們去做判斷,或者操心。我們應當考慮的是,作爲南半球(現在流行對第三世界的稱呼是Global South,儘管中國和許多非白人國家地處北半球,我們不妨也采用這個稱呼)的一員,我們要自求多福。

     正如上面所説,“其餘的世界”并不熱衷於這場戰爭。筆者也曾爲文,指出,“其餘的世界“其實都在暗中支持俄羅斯,尤其是幾個大國,除中國外,如伊朗,印度,土耳其,沙特,巴西,委内瑞拉,南非等。我因此指出,一個奇妙的現象發生了:本來是美國主導的一場北約對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烏克蘭爲美國的代理人,可是,打著打著,俄羅斯也變成了代理人了!俄羅斯是誰的代理人呢?它是中國,印度,土耳其,沙特,巴西,委内瑞拉,古巴等等,一大批非白人國家的代理人。
     
     請問,從族群的角度,我們應當如何站隊?顯然,我們當然應當支持自己的代理人囉。辛苦了,普京。
             
     這樣站隊有沒有問題呢?當然有它的風險。風險就是俄羅斯輸了的話,美國就會秋後算賬,找“其餘的世界”的麻煩了。所以,問題是,俄羅斯會輸嗎?

     筆者曾經指出,根據拜登團隊的設計,俄烏戰爭是一場分工戰爭:由烏克蘭負責在戰場上跟俄羅斯打,同時由北約和歐盟跟俄羅斯在經濟領域打。如果北約和歐盟在經濟領域把俄羅斯打垮了,那麽烏克蘭的軍事實力雖然遠不如俄羅斯,它就能夠在戰場上擊敗經濟崩潰導致内部分裂的俄羅斯。可是,事與願違,正如上面兩位英國專家在他們主流媒體上的分析,西方在拜登主導的經濟戰中輸了,這就逼迫烏克蘭在戰場上苦鬥。西方現在也以洪荒之力拱火,提供武器彈藥,希望烏克蘭能夠在戰場上取勝。這可惜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筆者曾經指出,拜登的分工戰法是錯誤的戰略。第一,他把戰場限定在烏克蘭境内,不准烏克蘭向俄羅斯境内進行攻擊(雖然烏克蘭發動了幾次偷襲)。這樣,烏克蘭被俄軍炸的稀巴爛,民不聊生,而俄羅斯的軍工業能夠晝夜趕工製造武器,民生工業獲得中國,土耳其和印度的支撐,社會穩定。第二,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時就像便秘一樣,總是慢吞吞地,也就是控制并拖延了烏克蘭的後勤補給。客觀地看,拜登好像不願意看到烏克蘭打勝仗,他似乎擔心,如果普京輸了,他就會玉石俱毀,發動核戰。既然有這種顧慮,就根本不應該打這場仗。早就有人說,拜登以爲普京不敢打,所以才做出了這場豪賭,可惜他誤判了普京。

     俄羅斯的人口是當前烏克蘭的四倍以上,兵源充足,經濟力量足以支持一場持久戰。普京深知,如果他輸了,西方會强迫俄羅斯賠償烏克蘭的所有損失。如果他撐住,那麽美國和歐盟就要繼續承擔烏克蘭的所有損失,還得養活一個被打爛的國家。試問,是擁有30個國家的歐盟,或者擁有27個成員國的北約,會先分裂,還是俄羅斯會先分裂?

     重要的是,從南半球的角度來看,保證俄羅斯作爲一個最後仍然站立的代理人已經成爲它的使命,也是世界重新平衡的契機。  




​
0 評論

美國準備和談了嗎?

5/27/2023

0 評論

 
水秉和

     David Ignatius, 《華盛頓郵報》資深外交事務專欄評論員,於去年底寫了一篇讚揚拜登在外交方面的成就的文章,特別提到他在烏克蘭問題上作出的明智決定和他鞏固了盟友之間的團結。他在該報也與讀者交流,回答問題。5月8日,一名讀者問,“為什麽美國不致力於以和談方式結束戰爭,而是向烏克蘭提供越來越多的武器?“他回答說:“拜登當局其實已經開始接受一種以談判解決的想法。國務卿布林肯上星期在一次相當坦白的討論中向我表示…美國願意跟中國合作,尋求一個和平解決方案。不過,當局希望讓烏克蘭在大家久等的反攻中能有一個把俄國入侵者推回去的機會,使基輔有進行談判的籌碼。”

     Ignatius 跟拜登政府關係深厚,所以這段話的可信度很高。這段話至少告訴我們兩點:一,拜登“要打多久,就打多久”的承諾現在已經改為“打一場勝仗之後,坐下來談”;二,美國願意在這方面同中國合作!這個轉變相當大。我們要問:何以至此?

     答案大概是,過去一年發生了許多變化,使美國必須作出政策調整。下面列舉其重者。

     最重要的一個變化應當是極限制裁失敗了。儘管美國的主流媒體遲遲不肯承認,但是數據明擺在哪:俄羅斯的GDP去年僅僅下降2.1%,貿易順差在3000億美元以上,通貨膨脹低於4%,它的GDP從全球十名以外回升到球第八。雖然戰爭對它的經濟也造成了沉重打擊,但是,撐下去顯然不成問題。相對於此,烏克蘭GDP下降了30%,整個政府的運作依靠歐盟支撐,而歐洲大國的經濟停滯不前,貿易普遍呈現逆差,通貨膨脹則接近10%。美國的問題也非常嚴重,通脹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偏高,國債高達31.4萬億,創歷史新高。當前,美聯儲陷入困境:加息則銀行破產,不加息則通脹繼續高企。

     也就是說,俄羅斯與北約在戰爭初期的判斷,即它們能夠短期內置對方於死地,錯了。雙方都處於嚴重的折損狀況。戰爭拖得越久,折損就越大。

     4月26日,北約最高指揮官Christopher Cavoli 在眾議院的特別小組聽證會上說,俄羅斯在戰爭中的損失有限,仍然擁有1000架戰機,充足的彈藥和武器,而且已經動員了超過烏克蘭的軍力。他說,“俄羅斯有能力繼續作戰一年。” 這應當說是美國官方至今最不樂觀的說法,也是面對現實的說法。相對而言,一名21歲的美國情報充員兵最近爆料,烏克蘭防空系統存在許多漏洞,而北約出現彈藥短缺和增補能力有限的困難。儘管如此,如果俄羅斯能夠繼續打一年,北約顯然也能夠陪它打一年,甚至很多年,雙方都具備繼續耗下去的能力。但是,問題是,直接參與其中的大約50個國家,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白人國家,耗下去的後果就是經濟與軍事力量的繼續折損。它們挖的坑越來越大,又眼看著中印等國的興起,難道它們願意耗下去嗎?

      前不久,白宮發言人說,98%援助烏克蘭的武器和彈藥都已經到位。所以,遲來的春季反攻終於要發動了。這將是一次牽動全局的戰爭。從上面提到的布林肯的說法,美國顯然把賭注押在這次反攻上。如果烏克蘭的反攻能夠打退俄軍,收復部分失土,也就是取得了一些談判籌碼,那麽美國可能會鼓勵澤連斯基跟普京談判。按照上面Ignatius 的說法,布林肯甚至願意跟中國合作來促進這種談判!

      但是,如果烏軍在戰場是沒有取勝,那麽,美國的處境就相當不妙了。因為,2024年的大選並不那麽遙遠,拜登拿什麽向選民交待呢?

      布魯金斯機構是美國的一個權威智庫,比較傾向於民主黨,對美國的政治走向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它進行了一次長期的民意調查,并於4月28日發表了一篇分析文章,題目是“美國人對烏克蘭戰爭顯示不耐煩的跡象”。它的調查結果顯示,從去年3月到10月,大多數美國人都支持拜登對俄烏戰爭的做法,儘管美國需要付出能源(73%)與通脹(60%)的代價,只要沒有美國士兵死亡(38%),並且兩黨選民的支持度相差無幾,不過較多的民主黨選民支持“無論戰爭打多久”,更多的共和黨選民則支持戰爭只打1到2年。今年3月,民眾對俄烏戰爭的支持率普遍降低了9%到15%,共和黨選民的支持率下降到只剩下三分之一,民主黨則仍然保持60%對戰爭的支持率。

      明年是美國大選年,而拜登已經宣佈他要競選連任。特朗普也已經宣佈參選,并明確表示,如果當選,他將在24小時之內停戰。另一位支持率僅次於特朗普的共和黨准候選人,佛州州長德·桑蒂斯也表示,烏克蘭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不應當把大量資源陷在該地。同時,最新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為36%,再創新低,略低於川普的39%。

      此外,外在世界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如:中國促和沙特與伊朗;去美元化風潮正在擴大;19個國家申請加入金磚組織…這些恐怕就是布林肯突然改口的原因了。


​

0 評論

從文明衝突和融合的角度  論東亞防中聯盟的未來

5/20/2023

1 評論

 
張文基

     最近美國的超強地位在世界許多地方都面臨重大挑戰:中東局勢在中國的斡旋下穆斯林世界走向大團結;南美國家擺脫美國控制的聯盟正在組成;非洲國家和中國加大合作;西歐國家希望擺脫美國主導的反華政策;美元的國際主導地位逐步下降,等等。 然而,唯一的例外是,因爲韓國尹錫悅總統的放棄對日本公司在殖民韓國時期強征韓國勞工的賠償訴求,美日韓針對中國的聯盟關系得到質的突破。 加上菲律賓和美國在國防領域的深化合作,美國所主導的東亞第一島鏈的防中聯盟正在迅速成型。 然而,這個聯盟能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嗎?

     世界正在進入一個二戰後的最重要轉折期,它涵蓋了軍事、經濟、金融、科技和思想各領域。 更深刻的說是人類文明轉折的闗鍵時期,從500年來基督教文明主導的世界,或300年來盎格魯薩克森為主導的文明,回歸到歴史上各古老文明的復甦和融合的時期。 而主導的力量就是復興的東亞文明。 所以,本文要從這個角度剖析東亞防中聯盟的前景。

杭廷顿的思想和貢獻

     如果要選出過去卅年對世界發展提出最有前瞻性的理論和影響最大的學者,杭廷頓 (Samuel Huntington)肯定是多數人的首選之一,他在1993年七月的外交事務雜誌首先提出,之後又在1996年的“文明衝突和世界秩序的重組” 一書中詳細的論述了他的理論:在蘇聯解體后的後冷戰時期,未來國際衝突的主要根源將是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而不是意識形態或經濟差異。 雖然,當時有許多人質疑他的理論,但是他的許多預言都被後來的歴史驗證了,例如:
  1. 世界正在從由美國和蘇聯主導的兩極秩序走向以伊斯蘭和東亞文明等其他文明崛起為特徵的多極秩序。
  2. 如果中國經濟在未來的10年或20年中仍以現在的速度發展,那麼中國將有能力重建其1842年以前在東亞的霸權地位。 另一方面,美國一貫反對由另一個強國來主宰歐洲或東亞,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美國在本世紀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和一次冷戰。 因此,未來的世界和平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中國和美國的領導人協調兩國各自利益的能力,而這些緊張狀態和對抗將不可避免地存在。 美國與中國幾乎在所有重大政策問題上都沒有共同目標,兩國的分歧是全面的。 衝突的根源是社會和文化方面的根本差異。
  3. 東亞情势的發展將促使日本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日本加強重新武裝,獲得核武器,並積極與中國競爭其他亞洲國家的支持。
  4. 伊斯蘭國家和中國擁有與西方極為不同的偉大的文化傳統,並自認其傳統遠較西方的優越。 伊斯蘭社會和華人社會都視西方爲對手,因此他們有理由彼此合作來反對西方。 只要穆斯林人口增長和亞洲經濟增長的浪潮繼續下去,在這樣的形勢下,儒家文化的東亞-伊斯蘭國家之間的聯繫會繼續,或許還會擴大和加深。 雖然中國方面對這種反西方聯盟的熱情一直相當低落,而希望是非正式的盟友,然而伊斯蘭國家會發現與中國結盟符合它們的利益。

東亞防中聯盟
的未來

     美國組建的聯盟的第一支柱就是日本,其次是韓國。 從現實的安全考量而言,只要美國有足夠強大的武力能保証日韓的海上貿易缐的安全,日韓在美國的壓力下就不得不順從美國圍堵中國的意願,參與到美國的東亞防中聯盟。 然而,中國的軍事和尖端科技實力正在迅速上升,三或四年左右,隨著福建號航母,轟20、096戰略核潛艇、鐳射武器、電磁炮、新一代無人機,太空技術... 陸續成軍後,在第二島鏈內美軍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日韓的立場就可能動搖,這就是美軍,和美國政府的焦慮所在。

     然而,影響國家決策的一個重要的無形因素就是深層的價值觀,也就是文明基礎。 在美國的華人,特別是移民一代,不論政治立場如何,都會感到與東亞人,特別是日本人韓國人,的交往更容易、更順暢,這就是文明傳統的影響力。

     自從16世紀以來西方力量的開始進入東亞,到19世紀後的全面碾壓東亞國家,東亞開始調整、學習及吸收西方文明,而現在還是在這個過程中。 杭廷頓認爲日本人的性格傾向於與主導力量結盟,也就是西瓜偎大邊。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他們最根本的思想和行為方式還是東方的,與美國有根本的不同。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帶著巨大的痛苦和靈魂深處的探索,可能會從支持美國轉向支持中國。

     韓國是歴史上中原王朝最緊密的藩屬,直到甲午戰爭。 近代韓國的災難促成了整個民族的探索西化之路,韓國人是東亞民族中接受基督教最深的,然而,規範他們日常行爲的還是儒家的文化:尊師、重禮、重義、務實。 大多數的韓國人並不支持尹錫悅的路線,因此他的支持率持續下降。 如果他的親美日反華路線導致韓國安全或經濟環境的悪化,他的政治前途和他的政策路線很可能是短命的。

     防華同盟的成敗取決於中美今後幾年的博弈! 美國短期的優勢是軍力,所以美國頻頻在軍事方面對中國施加壓力,但是美國要絕對避免與中國大戰。 美國各個機構頻頻做出各種兵棋模擬演習,聚焦短期的衝突,結果是美中雙方都遭受重大損失,然而,荒謬的是如果損失的兵員數以萬計,軍艦幾十艘,衝突怎麼可能會在幾週內停止? 如果走到那一步就是全方位的攤牌,美國經濟可以承受的起嗎? 美國的伊拉克及阿富汗戰爭,按照川普所說,花了7萬億美元,與中國的大戰可能十倍也不止。

     中美激烈兢爭主要的戰塲是在高科技領域,特別是晶元、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網路安全等等。 美國的最大弱點是嚴重的國債和因此衍生的系統性金融危機。 這不是一個新問題,1992年雷根總統任命的Grace Commission的共同主席Harry E. Figgie 就寫了一本書“Bankruptcy 1995”, 當時的國債是4萬億美元,61% GDP。 從那時起,就在討論如何控制聯邦預算,降低國債,但是到今天國債增至31.7萬億美元,120% GDP。  最近發生四大銀行倒閉,而且可能倒閉的銀行超過100家。 加上因爲兩黨惡鬥,美國在六月一日前後將面臨國債超過聯邦借貸上限,而可能導致國債違約事件。 如果發生,必將導致系統性金融危機。

     ​這就代表了卅年來美式民主的問題,這些問題豈是中國造成的? 一葉知秋,美國如何能與中國兢爭? 東亞國家豈是傻子? 美國組建的東亞防中聯盟必定是曇花一現!
 

1 評論

「後美國時代」悄然已至

5/20/2023

0 評論

 
石齊平
 
     從一條不起眼的小新聞談起。4月中旬,也算是宿敵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又在邊境開火了,造成7名士兵死亡,最近因為中國成功斡旋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的和解與復交而大失顏面、深感鬱卒的美國,為找回面子,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邀了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兩國外長去華盛頓和談,談了4天,一事無成,只給了大家一個東施效顰的窘相。見微知著,美國的世紀霸業的確正在從歷史中逐漸淡出。

     世紀之交的公元2000年應該是美國作為全球霸權的拐點。之前,美國長達200多年的運勢始終是持續上升的;之後,則從2001年的911及其後的兩場反恐戰爭,繼之是2008年世紀金融海嘯,再到2010年美國全球製造業王國地位被中國取代,2014年中國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超越美國,美國運勢的下行十分明確。

     當然,這些都只是大家在表面上可以看到的指標,深層次、骨子裡的原因,則是美國賴已成霸的五大實力(惡實力、軟實力、硬實力、陰實力、虛實力)不是早已不復存在,就是一再明顯弱化或鬆動之中;更不幸的,是美國這個時候,碰到的是與之前迥然不同的一個新老二。

     美國霸權屹立100年而不動搖,關鍵之一,是她可以永遠擊敗老二對手,從英國、德國、日本、前蘇聯到歐盟,但這次的新老二是中國,中國可是人類以往3000年歷史中除極少數時間外,永遠的老大,幼稚、少不更事的一眾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不懂歷史、不明事理,偏要硬槓中國。

     所以公元2000年之後,美國霸權由盛轉衰的另一重大拐點是2023年,這一年的2月20日,中國正式發表檄文〈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開始高舉反霸大旗,這對美國這個已外強中乾的老霸權而言,肯定不是好事。相信不久的將來,美國還將碰上第三個拐點,只是現在還不知是何時及何事。

     一個隨著美國霸權與美國世紀逐漸遠去的「後美國時代」即將到來或悄然已至,國際舊秩序已在解體中,新秩序雖尚未形成,但輪廓出現,且形勢的變化與趨勢的走向也清晰可見:

     一、兩個「半球化」的國際格局。半球化,指的不僅是全球產業、科技與市場的判然二分,也意味著「反霸」vs.「維霸」兩大陣營的博弈對抗,還可能出現「中國式現代化」vs.「華盛頓模式」的新體制競爭。

     二、中長美消,東升西降,路進海退。從歷史發展的維度來看,「半球化」最多只能是一個暫時的穩定,更長期,還得看形勢與趨勢。中長美消,形勢已明,不必多言;東升西降,金磚集團vs.G7的GDP占全球比重,去年前者為31.5%,剛超過後者30.7%,已見一斑;至於陸進海退,指的是海權時代將被陸海雙全時代超越。

     三、「新中國世紀」或將到來。這個時代,中國對外得面對戰爭的挑戰,對內得面對改革的深化與兩岸的統一,但除了這些,中國顯然還沒有做好當首席大國的心理準備,這當然也是世局變化太快的結果。
​

*本文轉載自本社合作伙伴,台灣中國時報,2023年5月9日時論廣場。
0 評論

兩岸和平,不能迴避「九二共識」

5/20/2023

1 評論

 
張亞中

     面對目前尖銳對抗的美國與中國大陸、兵凶戰危的兩岸關係,明年的總統,必須要有智慧抽離出美國與中共的對抗,更要有能力來避戰與止戰。我用12個字來表達我的思路:「溝通才能避戰,和平才能止戰」。因此,我認為,明年以後的總統必須要有能力與北京溝通,更不能只是拿「和平」當口號,而是要有智慧提出如何創造兩岸和平的方法。

     兩岸要創造和平,必須要彼此了解對方的核心立場與堅持。對於北京來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因此,要談兩岸和平,就不能迴避九二共識。大家都聽過九二共識這四個字,聽的耳朵都長繭了。但是每個人說的九二共識好像又不同。那麼,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內容啊?

     九二共識這個名詞是蘇起先生在2000年所創造,用來描繪在1992年海基會與海協會,兩會書面文件往來所形成的相互理解。我個人認為,如果將它定名為「九二理解」或許更為合適。因為這個「九二理解」包括兩個共識,一個沒有共識。兩個共識即雙方都在其給對方的文件中提到「堅持一個中國」與「謀求國家統一」。一個沒有共識的部分是台灣方面希望「一中的內涵」可以「各表」,即台灣可以一中表述為中華民國,大陸可以表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大陸方面認為兩會協商的是事務性的問題,認為「一中的內涵」不需要清楚表述,大陸對於我們主張的「各表」只是尊重而已,而沒有同意。

     「九二理解」的意義在於,在雙方均各自主張「堅持一個中國」與「謀求國家統一」,一個是原則,一個是目標後,兩岸有了互信的基礎,雙方開啟了事務性協商,也促成了次年,30年前的1993年兩岸兩會在新加坡的辜汪會談,甚而馬英九總統2008年執政以後,兩岸兩會簽署23項事務性協議。但是關鍵來了,由於對於一個中國的內涵,彼此並沒有共識,因此,1992年的九二理解,也就是所謂的「九二共識」,並不能解決兩岸的政治難題,兩岸因此只能有事務性關係,雙方在政治上仍是敵對,中國的內戰仍然無法結束,無法形成政治上的正常關係,更無法創造兩岸真正的和平。

     現在問題來了。台灣每個政黨及可能的總統參選人都說要和平,但是,他們之中,有的不接受九二共識,有的說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有的說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有的說九二共識已經過時了,要再修改,再找個新共識。
民進黨的立場其實很容易了解,因為,民進黨的政治立場無法接受「堅持一個中國」與「謀求國家統一」,因此,民進黨不願接受「九二共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民進黨這樣的主張與作法,必然會使得兩岸敵對關係繼續存在,和平無望。所以,賴清德再怎麼說,兩岸是不可能有和平的。但是,兩岸永遠敵對其實正是民進黨要的,只要兩岸敵對狀態存在,民進黨才可以繼續維護其抗中保台的正當性。

     那國民黨呢?國民黨要了解,如果只是迴避九二共識,或死抱著「一中各表」不放,那兩岸最多也只能處理事務性的議題,進不了兩岸的深水區,兩岸敵對關係不會真正解除,外交與軍事上或許可以休兵,但不會有和平。如果國民黨自己也與民進黨一樣,質疑或也要否定九二共識,那我必須清楚地說,國民黨未來在兩岸關係中將也會沒有角色,不僅如此,國民黨未來也不過是民進黨的尾巴政黨,大家也不必再指望了。

*作者為政治學者,曾為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本文節錄自本社合作伙伴新大學網站文章:“國安基礎─認識美國與92共識”。






​

1 評論
<<上一步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