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白人打白人,世界旁邊看

4/30/2022

0 Comments

 
彭文逸

     就在烏克蘭戰爭越演越烈的時候,一個詭異的現象逐漸變得越來越清晰了,那就是,幾乎所有白種人的國家都參與了這場戰爭,甚至包括永久中立的瑞士(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是例外,後者曾經於1999年被克林頓連續轟炸了78天),可是,在地球上的有色人種國家絕大多數都保持中立,即使在美國的强大壓力之下,拒絕站邊。

      我曾看到《紐約時報》的報導說,俄羅斯被“絕對”孤立了?顯然,在最根本的節骨眼上,在某些白人的心中,有色人種是不算數的,而如果衹算白人的話,的確,俄羅斯非常孤立,衹有白俄羅斯站在它的一邊。可是,按照美國不是朋友就是敵人的邏輯,不跟美國站在一邊的就是跟俄羅斯站在一邊的話,那麽,俄羅斯的朋友可是遍天下啊。衹不過,許多白人對他們視而不見罷了。

      地球上的人口大約是75億,其中參與制裁的,絕大多數是白種人占絕對多數的發達國家,也就是俄羅斯在它“不友好國家名單”上的47個國家(加上它不算是國家的臺灣,總數是48),人口數大約是11億。可是,在西方媒體統治世界的情況下,這11億人是唯一的參照系,其他65億沒有制裁俄羅斯的人微不足道。

      事實上,由於美國把大家認爲是中性的國際結算系統SWIFT拿來作爲制裁武器,反而逼使世界上七分之六的人口變成俄羅斯的支持者。對於美國,這絕對是它對自己創造的世界經濟秩序和它的霸權地位的重大打擊。

     統計學上的一個原則是,例外事件證明常規的存在。按照這個原則,少數有色人種的國家參與了對俄羅斯的制裁,恰好證明,絕大多數有色人種國家不制裁俄羅斯。日本是最早跳出來制裁俄羅斯的國家之一,而它在上世紀初就已經不認爲自己是亞洲人了。因爲有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應當是歐洲國家間的自相殘殺的戰爭,不幸就被這種自認爲優越於其他亞洲人的日本人擴大成世界大戰,并且日本的殘暴更超過了它所認同的白種人。

      除了日本,那就是韓國和臺灣了。我上大學的時候,三民主義是必修課,民族主義是放在第一位。現在呢?我就不多說了。

      新加坡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美國邀請東盟十國的外長在三月底去美國開會,顯然是要向他們施壓,結果他們都托故不去,四國外長反而在這個時段跑到中國去跟王毅聚會了,衹有李顯龍單身跑到美國。在美國,他的確譴責了俄羅斯,可是,他一面呼籲美國積極參與亞洲的發展,可是同時也警告美國,不要試圖跟中國脫鈎,或者壓制中國,因爲這麽做美國自己也將受損。我們不知道東盟各國在背後是否取得某種協議,推舉李去敷衍美國,算是給拜登一點面子。無論如何,除了新加坡,東盟 都不制裁俄羅斯。

     最詭異的應當是美國鐵桿盟友以色列了。儘管美國施以極大壓力,它仍然拒絕向烏克蘭提供它享有盛譽的防空系統,也拒絕提供武器,并且不肯制裁俄羅斯。西方的分析是說,拜登不顧以色列反對,要恢復跟伊朗的禁核協議,引起了以色列的不滿。可是,其中的原因可能更深刻。猶太人的皮膚雖然夠白,可是在歐洲和美國,他們仍然被視爲另類。在二戰中,不但德國的納粹屠殺了6百萬猶太人,烏克蘭的納粹也曾經在一次大屠殺中就殺死了3萬以上的猶太人,爲此基輔還樹碑紀念。澤連斯基雖然是猶太裔,可是支持他的有一批新納粹主義者,包括惡名昭彰的亞述營,這恐怕是以色列,一個另類白種人,不肯制裁俄羅斯的原因。

     墨西哥也值得一提。緊鄰它的最大貿易夥伴,美國,可是它也不肯制裁遠在地球另外一邊的俄羅斯。中南美洲,除了曾經是英屬的幾個小島之外,全部都不支持制裁,雖然有些國家口頭上譴責了俄羅斯。

      在亞洲,最令美國失望的肯定是印度。爲了拉攏印度,美國指使英國和日本派人去進行了説服工作,結果都空手而回。印度不參與制裁關係到美國主導的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對抵制中國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中東產油國這次的表現也相當特殊,沙特和阿聯酋居然拒絕接接拜登的電話!中東的所有國家,加上土耳其,都不支持制裁。在伊斯蘭合作組織的57國中,衹有阿爾巴尼亞支持制裁。非洲就更不用提了,整個非洲大陸都拒絕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

      我們應該怎麽解讀這個相當詭異的現象呢?是不是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幾乎所有有色人種的國家,所有在過去五百年間曾經受到白人殺戮,掠奪和壓迫的民族,突然產生了一種不必言傳的共識,一種自覺,即:烏克蘭戰爭是白人之間的戰爭,我們被白人欺負了好幾百年,我們爲什麽要站邊呢?他們自相殘殺之後,可能就無力侵略我們,或者割我們的韭菜了,那豈不是天大的好事?

       如果是這樣,那麽,當前我們面對的可能不僅僅是“百年未有的變局”,而是五百年來未有的變局。




0 Comments

俄烏戰爭會打到什麽時候呀?

4/30/2022

1 Comment

 
水秉和

      我看到CNN的一個訪問,受訪的軍事專家很慎重地說,“這個戰爭可能持續到2035年!”這是嚇唬人的吧?如果雙方繼續加碼的話,全人類恐怕都活不過2035年。

3月29日— 4月5日

     3月29日是一個關鍵時刻。該日,澤連斯基答應了普京開出的幾個條件:保持中立,不加入任何軍事組織,可以加入歐盟,領土問題延後再談…普京似乎覺得他達到了目的,於是俄軍於30日開始撤離基輔。停戰似乎變爲可能,給予兩方面一個下臺的機會。但是,四天之後,澤連斯基徹底反悔,於是乎,我們看到的是,兩方面死拼到底的悲劇將很難避免了。

     就在俄軍撤出基輔和烏軍進入基輔的幾天空擋期間,基輔附近的小鎮布查的大街小巷發現了410具尸體!這個完全出乎人們意料的情況立刻引起全世界媒體聚焦,西方鋪天蓋地的報導是:俄軍犯下了屠殺,强奸,搶劫等暴行。對此俄羅斯堅決否認,并且立刻要求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進行調查。普京後來公開指控說,這是英國情報人員幹的,他們把已死的人的尸體拖出來,擺在大街上。普京說,他掌握到所涉人員,車輛牌照號碼等各種細節的證據。

     真相到底如何,且待後人慢慢梳理。重要的是,布查的慘狀使得全世界都在譴責俄羅斯。拜登似乎借此説服了澤連斯基,不要做出讓步。爲什麽說拜登會這麽做呢?

      拜登在他在國會對全國發表第一次演説時,他就明白指出,他的兩個對手是俄羅斯與中國。這位外交界老手這麽説的時候,他應當知道,他違反了美國戰後三位最傑出的戰略家,肯南,基辛格和布列辛斯基的告誡。這三位大佬都說,美國的戰略是不能讓中俄聯手,一定要想辦法拆散它們。拜登卻同時挑戰兩強,造成了强强聯手,他的志氣可真不小,但是,後果卻很可能是顛覆性的。

 
      既然拜登決定要同時對付中俄,他就必須拉攏盟邦,對中俄采取各個擊破的戰略。俄羅斯的GDP排在全球第11位,比中國弱一大截,所以先向俄國下手是必然的。這樣,他就在烏克蘭與臺灣之間,選擇了烏克蘭。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是對付俄國的狠招。

     可是,從2月24日開打到3月29日,三百多萬公民外逃,還有幾百萬人在國内逃難,基輔被包圍,馬里烏波爾岌岌可危,澤連斯基前後出現在英國,美國,歐盟的議會,發表沉痛的演説,責備這些西方大國不給力。既然它們不給力,所以他衹有求和了。

     求和?那是絕對不行的。拜登不答應。他要澤連斯基繼續打!條件是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3月29號到4月5號之間,戰局未變,可是美國的戰略思想卻發生了重大變化。

制裁失敗

     爲什麽要非繼續打呢?簡單說,因爲盧布反彈了。普京三月底宣佈,被俄羅斯列入“不友好國家”名單上的48個國家,包括中國臺灣,今後必須用盧布購買石油。這是打破制裁的狠招,促使開戰以來慘跌的盧布立馬回升,甚至回到了戰前的水平。問題還不止於此。拜登的極限制裁看起來來勢洶洶,但是漏洞百出。俄羅斯擁有龐大的油氣,糧食,化肥,礦產資源,并且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歐盟——的剛需求,所以,全世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國家拒絕制裁俄羅斯。

     顯然,拜登團隊對於制裁戰略并沒有規劃的那麽細緻,以爲可以用金融制裁打垮俄羅斯,但是失敗了。制裁失敗的現實撲面而來,志大才疏,做事莽撞的拜登發現,不但烏克蘭戰場上處於劣勢,并且制裁也將要失敗。能認輸嗎?當然不行。咋辦?回過頭來,在戰場上加碼!
 
大規模提供武器

     拜登本來的戰略是要烏克蘭在戰場上撐住,美國用金融和經濟制裁來逼垮俄羅斯的,可是,這個戰略失敗了,所以拜登改變戰略,轉而求戰場上勝利。這下澤連斯基可興奮了,歐洲理事會主席,英國首相等,一大批歐洲國家首腦開始到基輔來挺他了,都承諾向他提供武器,連非常勉强的德國也要捐助頭盔以外的重型武器了。美國媒體也開始炒作,是不是拜登本人,或者哈里斯或布林肯等人,也應當到基輔報個到?拜登又開出了一份八億的武器清單,這次就包括了重武器和攻擊性武器。

     就在這時候,我們或許發現了歐洲人本性的另一面。
 
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

     像許多人一樣,我曾經參觀過歐洲的各個著名的宮殿和博物館,包括聖彼特斯堡的宮殿博物館,對它們的富麗堂皇和精美絕倫贊嘆不已。我也沉浸在貝多芬與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中,震撼於它們的華麗和優美。對於西方的經典文獻,不論是洛克,盧梭還是康德韋伯,我感到仰之彌高。怪不得他們能主導世界五百年。

     可是,他們也有另一面。大家約略聽説過百年戰爭吧?或許也聽説過八十年戰爭和三十年戰爭吧?根據歷史記載,三十年戰爭特別殘酷,大約有四百五十萬到八百萬人喪生,德國的人口不見了一半。也就是說,歐洲歷史不但有它絕對輝煌的一面,也有它用鮮血寫出來的一面。

     八十年戰爭和三十年戰爭都是因爲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衝突引起的,兩場戰爭把歐洲的壯丁幾乎打光了,他們終於覺得,這麽殺來殺去不是辦法,所以在1684年簽訂了一份歷史性文件,叫作《西法拉費爾和平條約》。這項條約規定了邊界和主權以及不干涉内政等最基本的概念,爲其後的世界定下了一些規範,被不少學者視爲國際法的基本文獻。

     當然,這并沒有阻止歐洲人到非洲去燒殺非洲人和搶奴隸,也沒有阻止他們征服和殖民亞非拉三大洲和南北美洲,也沒有能阻止他們捲入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現在,他們又躍躍欲試,要開打第三次世界大戰了。

     俄烏戰爭的第一個階段在3月29日結束,其結果是烏克蘭被打爛了,澤連斯基要求和了。拜登的制裁戰漏洞太多,無法逼垮俄羅斯,於是乎北約回過頭來替烏克蘭打鷄血,使它能夠跟俄羅斯長期糾纏,甚至拖垮俄羅斯。這樣,戰爭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肯定比第一個階段要慘烈好幾倍。參照過去歐洲人打仗的歷史,他們是非打到筋疲力盡,壯丁死亡大半,孤兒寡婦四處逃荒,饑荒疫病流行,才會停止。

     軍事專家說,五月,解凍的黑土又硬了,可以讓整排的坦克在一馬平川的大平原行動自如,所以,在烏東打一場主力戰的時刻馬上就要到了。這將是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勝負將很可能就在此一役決定。如果俄羅斯能夠成功攔截北約經過東歐國家運送進烏克蘭的大批新型武器的話,那麽烏克蘭是無救的。可是,如果北約二十多個國家加上美國,能夠順利把武器交到烏軍手上的話,那麽,這場戰爭就會拖下來了,俄羅斯甚至會陷入劣勢。問題是,不論那一邊輸了,他們會罷手嗎?
 
世界末日?

     普京的名言是,“如果沒有了俄羅斯,這個世界還有什麽意義?”這次他是破釜沉舟,絕對不會認輸,絕對會拼到底的。他在國内的支持率升高達80%以上,總統的位置非常穩定,有拼到最後的底氣。美國中情局局長已經擔心他會動用核武器。如果他動用核武器,可以保證,他絕對不會衹往歐洲扔,他必然會投向美國,而他擁有的超高音速的導彈是沒有東西能夠擋得住的。

     二次戰後,建立了聯合國,另設安全理事會,其宗旨是維持世界和平。但是,當五個常任理事國裏面的任何一個,或兩個,不肯遵守聯合國憲章,那麽,世界和平就失去了保障。從攻打伊拉克開始,美國就一再違反了聯合國憲章,而現在,俄羅斯也是如此。我們不知道戰爭會擴大到什麽地步,衹不過,歐洲的歷史令我們對前途感到憂心忡忡。
 
 
 

1 Comment

大災難:無底線的大國鬥爭

4/23/2022

1 Comment

 
何平

最近因爲烏克蘭事件美國和俄羅斯的衝突迅速加深和擴大,兩個核武大國有可能走向直接武裝衝突。  另一方面,美國衆院議長佩羅西高調的宣布訪台,直接衝擊中國的底線,雖然在出行前幾天以染上新冠病毒爲藉口,延緩出行,暫時避免了美中兩大超強的攤牌。然而,這種極不負責任的戰爭邊緣遊戲,會不會釀成毀滅性的後果? 美國爲什麼要這麼做? 它圖什麼? 能逹到它的意圖嗎? 世界將如何變化? 如何避免毀滅性的災難?

無論是烏克蘭,俄羅斯, 還是西歐國家,烏克蘭戰事的擴大和拖延都不符合各自的根本利益,但是拜登政府卻巴不得讓烏克蘭成為俄羅斯的越南,折損俄羅斯軍力也消耗國力,甚至導致普金的下臺。 拜登的邏輯是什麼?

首先必須認識到今天的美國精英已經背叛了獨立建國時的理想:建立一個獨立的自由、民主、普遍福利的新型國家。當時爲逹到這個目的,必須反對以英國爲代表的制度:對外實行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對內壓制和剝削大多數一般人民,只為貴族和金融寡頭服務的制度。 然而,自從1913年歐洲金融力量透過聯儲會的建立,利用金錢逐漸控制了美國民主的最重要機構:總統、國會、司法、媒體... ,美國已經不是從前的美國。

金融寡頭無祖國,他們只是利用美國的國家機器,替他們打開控制金融自由流動的壁壘,那就是主權國家。因此,有能力不受他們控制的國家,如中國、俄羅斯和印度,就必定是他們最終的敵人,而任何歐亞大陸內國家間的走向合作更是必須被無情摧毀。

普金和大多數俄羅斯人反美嗎? 31年前,蘇聯人以和平的方式拋棄了斯大林式的共產主義,讓東歐共產國家和平的脫離華沙公約組織選擇各自的道路、讓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和平的脫離了蘇聯、自動放棄了許多武器,全身心的擁抱西方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希望能從此走上資本主義的康莊大道。 普金當時不僅不反西方,還積極的想融入西方,但是他及許多熱愛俄羅斯的人,最终深刻的認識到被西方騙了,西方不會接受俄羅斯。做為一個愛國者他必須奮起保護俄羅斯的利益,也因此慢慢的他覺得中國才是朋友。

俄羅斯入侵一個國際社會共同接受的主權國家,烏克蘭,當然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必須受到谴责!但是,爲什麼大多數的國家對美國以前主導的透過武力肢解主權國家南斯拉夫、伊拉克、敘利亞和利比亞,卻沒有義憤填膺?

烏克蘭的悲劇不大可能短時間內會解決,因爲俄羅斯的軍隊在戰塲上的表現遠不如預期,無法迫使烏克蘭接受俄羅斯的和平條件。 由於對俄軍的忌憚降低,最近美國和歐洲國家加大對烏克蘭提供武器,如坦克、大炮、防空及反坦克導彈、無人飛機甚至必要時飛機。 西方雖然無法支持烏克蘭戰勝俄羅斯,但是卻有能力將戰事拖延下去。

西方一直壓迫中國與俄羅斯劃清戒缐,但是中國豈能忘記唇亡齒寒的古訓! 有中國的支持,西方的經濟制裁就不可能打垮俄羅斯。

西方宣傳俄羅斯被“絕對”孤立了,但是事實上,地球上的人口大約是75億,其中參與制裁的,除了日、韓,台灣外,絕大多數是白種人爲主的48個發達國家或地區,人口數大約是11億。 難道,其他64億沒有制裁俄羅斯的人微不足道。 事實上這些國家和地區才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希望和市場。

華盛頓顯然認爲局勢的發展對美國有利,它破壞了俄羅斯和西歐的經濟和政治合作,也孤立了俄羅斯。 但是長期而言,未必有利。 首先抵制便宜的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農產品和礦場品將使歐洲蒙受了巨大經濟損失,加速通貨膨脹,直接影響中低收入人民的生活,加大歐洲國家的政治動蕩。最近法國總統大選,左右兩翼的候選人得票率直追馬克龍就反映出社會對現狀的不滿。

其次,西方的制裁不可避免的加速世界分裂,降低美元在國際貿易和儲備的分量,而俄羅斯提供的便宜能源和農礦產品,又會增加中印等國的工業產品兢爭力。 新興世界的加速崛起必然增加西方發達國家的焦慮和各式各樣的制裁,世界將變得更不穩定,這難道是發達國家所追求的嗎?

對美國最大和最長遠的傷害是自己破壞了長期製造的自由主義神話如產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倫理、公平透明的市場規律、言論自由、獨立客觀的新聞報道等。 這就是爲什麼大多數非白人國家並沒有跟隨西方的腳步,也必將加速新國際秩序的建立。

美國今天内部面臨嚴重的赤字和國債問題。美國的財政收入是3.4萬億美元,但是2022年的聯邦預算是6萬億美元。即使不包括社會安全和聯邦醫療的承諾,美國的聯邦債務是30萬億美元。如今聯儲會爲了控制通貨膨脹必須加息和出售所擁有的9萬億美元債卷,這很可能觸發經濟衰退。

美國和世界都面臨重大的挑戰,避免災難需要所有大國的共同努力。主要是要改變心態,要以求同存異、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合作互利的態度而非你死我活的態度。 最起碼要做的是即使不能認同他國的價值觀和制度,也必須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 這種認知是冷戰時期兩個陣營之能夠維持和平的重大原因,必須繼承和發揚。

1 Comment

懷念前西方石油公司副總裁陳立家先生

4/23/2022

1 Comment

 
李迪俊
 
1979年中國推出了改革開放政策和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 董事長哈默博士(Dr. Armand Hammer) 曾經在蘇俄列寧時代,藉著其新經濟政策,賺取了第一筆財富。 中共領導人鄧小平訪美時,邀請他像幫助蘇俄一樣的去中国訪問。 哈默(醫學)博士決定開拓中國業務。 聘請陳立家先生為副總裁,負責中國業務。 改革開放作為一個新政策,鄧小平推動不遺餘力。 每年哈默博士 都要訪問中國,推動中國項目。 鄧小平毎次都會接見,西方媒體經常報導。
 
海洋石油的開採,是熱門項目。 全世界的各大石油公司包括埃克松(Exxon) 等都極力爭取。 西方石油取得了三塊區域的勘探合同,也探出了一個油田。 西方石油也簽訂了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的合作開採合同。 投資超過五億美元,是當時最大的中外合資專案。 中國政府還為此頒佈了中外合作企業條例。 當時已經有中外合資企業條例,但不適用。 當時總理李鵬還為煤礦的開工典禮剪綵。
 
這些談判都是困難的。 無論在中國或在西方石油內部都有各種障礙。 雖然談判雙方都有良好的意願,但新事務就是難辦。 中方談起來,要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利益,要求同工同酬。 而西方石油要求遠處山西窮鄉僻壤的煤礦要有自己的飛機,新建的跑道和美國標凖的外籍員工宿舍。 中方負責的是煤炭部副部長孔勛。  他和哈默博士都親自參加了數次在釣魚台國賓館的徹夜談判。
 
同工同酬,合理嗎? 北京辦公室雇員要給髙工資,但員工本人,只拿到十分之一。 不能自由遴選。 要多年以後,勞力密集行業移至中國,才破了這𠆤規矩。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組織的合同談判,是值得偑服的。 他們請埃克松,西方石油等十多家石油公司介紹國際上通行的勘探合同。 嘹解清楚後制定了産品分成的標凖合同。 先化錢聘請知名的外國物理勘探公司,取得地層結構資料。 再將南海有尋油前景的區域,提出供外國石油公司競標。 有興趣的公司,先化錢買資料包,再通過統一的規範投標。 中標后,再通過雙邊談判,作小規模修改,簽訂正式合約。 所有勘探,鉆井的費用,全由外方承擔。 外方的毎個管理崗位都派出中方副手,而且同工同酬。 中國的海洋石油,從零開始,建立蛇口石油基地,直升機服務公司,合資鉆井公司,訓練出隊伍。 現在自己在東海勘探打造出自行建造的油氣田。
 
南海的石油勘探,全世界的大型石油公司都參與。 是當時最受注目的開放項目。 勘探耗資昻貴,全由外商承擔。 中方沒有任何投資風險。 找到了油氣田,則按產品分成,外商只分享到一小部分的分成,大部分還是留給中國。 對中國極爲有利,這麽大的投資,找到最大的是阿科(ARCO)的油氣田。 Occidental 只探到一個小油田。
 
鄧小平第一次見到哈默博士就知道他幫過列寧,進而邀請他來幫中國。 鄧小平和中共的領導們重視哈默博士和西方石油在中國的工作。 哈默博士的英文傳記,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翻譯成中文,流傳於中國。 來聯繫的竟然是當時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兒子,化名為劉湖,並且親自主持翻譯。 中共是把西方石油的合作專案當作引進外資的標杆。 在多次訪問中住釣魚台國賓館,車隊有警車開道,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葉劍英,王震,楊尚昆,許多部門的部長都會親自接見。 禮節待遇勝過多國元首。
 
哈默博士也經常邀請商界好友一起訪華。 其中最有趣的是福布斯(Malcolm Forbes).  他親自帶領他的摩托車隊和熱氣球隊由西安一直開到北京。 還記錄成電影,在PBS 放映過。 哈㱄博士還在洛杉磯奧運會期間請來了大熊貓。 他也將他個人的油畫收藏送到中國展覧,那是中共建國以來第一次世界大師級油畫真跡在中國展出。 中國油畫家陳逸飛経我們聯繫在紐約的哈默畫廊 展出, 因此成名。 哈默博士贈送了陳的周莊雙橋水鄉古鎮的油畫給鄧小平,登上了人民日報。 周莊也因此成為一個著名的水鄉景奌。 贈畫的照片,至今仍在周莊展示。 後來中共也回贈黃胄的一個巨幅水墨畫給哈默博士,他鄭重的掛在西方石油他的辦公室坐椅后的牆上。 2014年該畫在北京拍賣出一億八仟萬人民幣的高價,遠高於陳的油畫。 這都是當初想不到的。
 
孫中山先生說,“要立志做大事”。 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於中共的領導們敢想敢為。 深圳開發成大城市,當時就是一個小農村。 其轄下的蛇口,是一個小碼頭,作為南海石油的後勤基地。 浦東也一樣。 我們由浦西去浦東江南造船庵探討海上平臺的建造,光是過當時的唯一隧道,就等了三小時。 今非昔比,隧道和橋很多,車流量大得多,也只要幾分鐘就通過了。 超英趕美,好像也幾乎做到了。
 
陳立家先生,深得哈默博士信任,欣賞。 哈默博士出版的巨幅畫像傳記,主要的篇幅,都記載了他在蘇聯和中國的事績。 眾多有關中國的照片,都是陳先生伴隨著左右。 除了授予西方石油公司總公司副總裁的高位外,哈默博士在風燭殘年,仍特為陳先生簽多年聘任合同,保障其職位。 可見西方石油哈默董事長感激進而愛護陳立家先生之深。
 

1 Comment

和煦如春風  戮力澤家國  追憶本社 陳立家 理事

4/23/2022

2 Comments

 
張文基 彙編

4月1日淩晨12:49分,我們敬愛的立家兄駕鶴仙去,中美論譠的社友們在第一時間表達了各自的哀思。

立家是一個擁有多方面才能的人,早在50年前的保釣時期就拜讀過他的許多大作,他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並具有超群的英語能力,也因此他成爲美國國務院特聘譯員,親身見證了中美建交的歴史。 鄧小平1979年訪美時,他是美方的官方譯員。 1979年,他接受西方石油公司原董事長哈默博士親自邀聘加盟,在美國西方石油公司長期擔任負責亞洲業務的副總裁,對於中國改革開放的事業有重要的貢獻(見李迪俊文)。 由於前後的官事與商務活動,陳立家與中國領導層都有長期接觸,與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楊尚昆、江澤民、李鵬、康世恩、張勁夫、李葆華、朱鎔基以及許多部長都曾頻繁會悟。

八年前有機緣邀請立家成爲中美論譠社理事,也因此更了解立家。 他在本社與主流智庫、大學、政府交流活動中貢獻良多,還記得兩年多以前他應我的要求代表本社參加席勒學會在Glendale組織的有關一帶一路討論會,雖然那時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他站立說話,但是他依然以清晰、有條有理的方式發表觀點並與各國領事交流,我親眼目睹,非常感動。

2018年本社,做為來自臺灣的美籍華人組織,非常憂慮兩岸情勢,希望能為台海兩岸及太平洋兩岸人民的福祉盡一份心力,因此組團於3 月31日起在兩岸展開了歷時三個星期的傾聽之旅。 傾聼不同政治立場的學者,智庫,官員,特別是一般老百姓和青年的心聲。非常感謝立家夫婦的支持與全程參與。

立家也積極參與“中美論壇談天下”視頻節目,留下許多珍貴的記錄,我們正在整理,將在我們的網址上與大家分享。
立家最讓我折服的是他的人品和温文儒雅的個性。立家的小妹慶年爲立家墓碑题词“和煦如春風 戮力澤家國” 最簡潔的概括了他的一生,所以我也借用它做为本文的標題,下面是它的英文翻译。

陳慶年                         
Beloved brother, Richard
Embracing the world, like gentle spring breeze, with ardent and open arms.
Bestowing upon family and homeland, a lifelong zealous endeavor, on his mettle.

王曉明
2022年4月的第2天,我在中美論壇的微信群裡非常意外的看到 陳立家先生過世的消息,心中倍感沉痛 !
陳先生給我的深刻印象來自於在中國大陸的2次同行旅遊。
第一次是在2011年8月我們夫婦一同參加臺灣同學會的北京聚會,會後前往內蒙參觀遊覽各個景點及大草原,陳立家先生與我們同車相鄰而坐,我們雖是首次相見但他的平易隨和,一路上他與我們談笑風生,幽默風趣和天南地北式的交談,給我們這一路帶來了歡聲笑語,數小時的長途大巴我們深感如此的輕鬆和快樂!
第二次的同行旅遊是在2016年5月,這一年我們邀約了在LA 的十幾位老朋友前往西寧和西藏,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旅行,這次行程由我負責組織和聯繫國內的旅行社。 青藏之旅不同於一般旅行,要去海拔4-5千米地方,年齡身體狀況都需要考慮。 當陳先生得知我們計劃中的青藏之行時,他非常興奮的表示他也要參加,當年他已78歲是團里最年長的一位。 因西藏地區規定凡海外旅行者在入藏之前都要提前通過旅行社辦理團體「入藏證」,我們將每個人所需辦證的資料發送給了國內旅行社,沒過多久國內那邊反饋消息說有一叫陳立家的先生因比較年長需要醫生開證明說明本人健康情況可以來西藏旅遊,當時距離我們啟程的日期只有短短的2周時間了,最後通過努力我們順利的辦好了團體「入藏證」, 陳先生夫婦從上海飛西寧與我們匯合開始了為期 12天的“青藏之旅”。 之後我開玩笑的對陳先生說「如果他們不批准你入藏,那我就要亮出你的底牌了,你可是北京的座上賓,見過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朱鎔基等人, 不可隨意應付」,陳老哈哈一笑,對我說:人家也是對我的身體負責,我表示理解。
我們這一行收穫滿滿,可謂不虛此行,我們與陳先生再次渡過了這段美好快樂的旅程。
陳立家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學貫中西,才思敏捷,口才出眾,和有著寬大為懷,平易近人的高尚人品。如今驚聞他的過世深感不舍和沉痛,祝願陳老一路走好!

佟秉宇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結識立家兄之前就已聽聞了不少關於他的事蹟,他是開創美中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先驅者。當時我在北京管理我的公司,一年大概有八、九個月在大陸。北京的美籍華人每個月有一個午餐的聚會,就是在這聚會上我認識了立家兄,也開始領略他的博學、睿智和幽默!
在中美論壇裏有幸和立家兄都是英文稿件的校讀編輯,我們每星期輪流校稿。共同的工作讓我們更增加了彼此的了解,也讓我體會到立家兄的敬業精神。
雖然立家兄臥病已有多月,他的離去仍然讓我感到震驚與悲傷,痛失良友,內心久久不能平復!願他安息!
 
 

2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