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紀念抗日勝利78周年有感

9/9/2023

0 Comments

 
瀟楓 
 
     今年9月3日是日本投降78周年紀念日,日本依然刻意在忽略它,國際社會,包括戰勝國的美國,也都保持著沉默,但作為中國人絕不能夠忘記!

     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有著重大的意義,至少有著三個方面的意義:一是,一場抗日戰爭喚醒了4億5千萬中國人對國家的認同; 二是,為中華現代文明的復興奠定了基礎; 三是,中國大國地位的確立。

     在滿清朝代,中國人沒有國家的認同感,在他們眼中這個國家是滿清貴族的大清帝國,是老佛爺和皇上的國家,鴉片戰爭失敗割地賠款,老百姓反而嘲笑說:“老佛爺又要掏銀子了” ,在1900年的八國聯軍入侵時,只要侵略者給錢,老百姓就會幫侵略者運糧運武器,八國聯軍在攻北京城時,不少老百姓在幚助搭雲梯,遭遇抵抗后,北京老百姓可以給英軍帶路,從沙窩門下的下水道進入北京城,侵略者堂而皇之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沒有人反抗,沒有人阻攔,甚至一些老百姓還參與了哄搶圓明園,因為在他們心中那是皇上的國家。

     1911年滿清被推翻,中華民國建立了,可總統就像走馬燈式的經常在換,國無寧日的軍閥割據和混戰,短短38年,中華大地就沒有一日停止過戰爭,老百姓對這個國家的認同就更加淡漠。 殘酷的日本侵華戰爭,讓中國老百姓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命運和這個國家命運是緊密相連,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告別家鄉,告別了家中父老,妻兒子女,兄弟姐妹奔赴戰場,中國人民付出3500萬人的代價贏得了抗戰的勝利,這個勝利來之不易,最大的勝利就是喚醒了4億5千萬沉睡的老百姓,人民才是這個國家的根本,才是國家存在的意義。

     二是,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家正式邁入現代國家行列,為中華現代文明的復興奠定了基礎。 雖然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但長期以來是軍閥割據,在廣大的地區是自行其是,邊遠地區更是梟雄嘯聚山林,人民對天下的認知更多的是“家族”認同,一場戰爭不僅喚醒了民眾,也洗滌了滿清以來的頹廢的心理情緒,古老的民族再次煥發出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風貌。 抗戰的勝利,由於人民對國家的認同,中央政府的影響力和實際行政管理開始被民眾所接受,各級政府體系得以建立,一個現代國家的基本架構逐漸呈現,基本擺脫了滿清封建統治的影響,隨著中國與世界的合作和交往,國家管理的需要,中國開始向一個現代國家轉型,為以後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是,中國大國地位的確立。英國政治精英們對「大國」有個簡單解釋:“只有打敗過一個大國的國家才具備了成為大國的條件!” 二戰後,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常任理事國,不僅僅是中國同屬反法西斯陣營,更重要的是中國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贏得了世界對中國尊敬,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中國大國地位提高的結果,不僅收復了被日本帝國主義強佔的領土,一些西方列強也不得不放棄在華的某些特權,今天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邊界的大致劃分, 南海的9段線(原本是11段線)的確立就是抗戰勝利的成果。

     ​隨著抗戰勝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給了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將養生息的機會,1950年的朝鮮戰爭更是讓這個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也確立了中國大國的地位,四十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邁入了世界強國的行列。
從個人的角度看,如今生活在各地的華人都是直接的受益者,更需要虔诚的感恩前辈的牺牲和付出!
 

0 Comments

論國泰航空歧視事件

6/17/2023

0 Comments

 
史學穎

國泰航空對大陸旅客的歧視態度並非個例,相信搭乘過的人都有同感,國泰對旅客的差異服務由來已久,60年代對日本,70年代對台灣,80年代對越南,對黑皮膚的南亞旅客更是向來如此,公司高層對這類的差別服務也一向認為是理所當然,歧視是國泰從上到下 全體一致的惡劣行徑,只是對象隨著時空而不斷變化而已。

相對的華航每年運送眾多的大陸旅客,卻從未有歧視投訴,連有許多「綠色」員工的長榮航空也不見大陸旅客曾有任何此類抱怨,近年來華航更成為大陸客所喜愛的航空公司,可見解決之道還是事在人為。教育員工不可在服務職場中混入私人情緒和建立以客為尊的中心思想才是徹底的解決辦法。

西方的航空公司在服務態度上一向不如東方國家,新加坡航空 中華航空 日航 韓航 等眾多亞洲航空公司一直都把西方航空公司打到地上,我個人曾在70年代服務於美國的西北航空,其東方部門也一直是整個公司評價最好的部門,亞洲員工的態度和藹,對客人的心態掌握都在西方員工之上,在航空業這是天然優勢,無可否認。

香港政府施政水準不差,但是國泰航空繼承的是英國的二流服務,當然會出這種問題,我的建議是向中華航空取經學習,保證一學就會,馬上改善,可是一定要將公司高層和工會代表列入學習行列,因為以客為尊應該是由上而下的教育成果,而不是由下而上的自然生成。



​
0 Comments

自我認同的追求

4/22/2023

1 Comment

 
施正鋒
​
台灣留學生早期被問到「你是哪一國人」,直覺反應是中國人、少數會說台灣人,也有聽來三條槓的「來自台灣的中國人」。念碩士時,校園只有中國同學會,轉念博士,已經有台灣同學會。台僑也有台灣同鄉聯誼會與台灣同鄉會之別,異於老華僑。還好當時中國才開放不久,留學生不多,不會混淆。
 
其實,外國人並不清楚中華民國(ROC)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之別,國人到歐陸旅遊,偶而檢查護照會碰到菜鳥而虛驚一場。我有一回到馬爾他發表論文,主辦單位告知落地簽證,移民官員看到護照上的China興師問罪、不得其門而入,幸好大會派人趕來機場救援,花錢消災了事。
 
倒是近年海外網路訂書時生困擾,有些書商的電腦軟體設定,往往在地址標籤上的台灣後面自動加中國、甚至「中國的省分」(Province of China),不免有被意淫的感覺。有時候包裹會被寄到對岸去周遊,輾轉收到時紙箱已破,最壞的情況是不知伊於胡底,徒呼奈何。
 
30年來,國家認同一直與政黨認同、國家定位、甚至族群認同交織。大體而言,民眾多兼有台灣人及中國人的認同,細問下去,有些人「既為台灣人、又是中國人」,不少人「既為中國人、又是台灣人」。萬一只能二選一,台灣人的選擇逐年攀升,儼然只能與中國人做政治認同對決。
 
問題是,不管台灣人或中國人都是既含混又歧義的名詞。最狹義的台灣人是閩南人、擴大指本省人,廣義的是所有2300萬人。中國人也有各種詮釋,最廣義的是血緣文化上的漢人、華人,國際上則指14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有些台派堅持台灣沒有外省人、只有中國人,也就是將他們排除為外國人。
 
有一回,我陪同層峰訪問巴拿馬的台灣村,小朋友搖著中華民國國旗高呼Chee-na(支那),百思不解,原來是China的西班牙語念法。蔡英文總統出訪,瓜地馬拉總統說「台灣是唯一且真正的中國」,綠營可不能怪罪表錯情,畢竟人家當年建交的中國是ROC、還沒有PRC。
 
前總統馬英九回鄉祭祖,援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主張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的領土,聽來「一國兩區」,又有點像是「九二共識」的新瓶舊酒。至於「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乍聽之下是附和「一中原則」,未嘗不可理解為貼身防守。
 
馬英九在對岸說「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我們都是中國人」,綠營調侃他是「最後一個中國人總統」、撻伐為「中華民族主義的囚徒」。難道這些側翼忘了,蔡英文在擔任陸委會主委時說過「我是中國人」,上台後又誓言「我當總統一天,沒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
 
孫中山先生當年倡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建中華民國後改弦更張包容性的中華民族,符合現代民族國家的理念。不管中華民族或中國人,難道不可視為日耳曼民族或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平行位階?如果說「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一些人嘮叨不休「有唐山公、沒唐山嬤」,沒有平埔族血統者又怎麼辦?
 
*轉載自(台灣)中国时报2023/04/06時論廣場,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1 Comment

中美論譠500期感言: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3/11/2023

1 Comment

 
張文基

     每週一期的中美論譠這一期是第500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承蒙本期主編憲中兄邀請我分享我的感想。 我想說的就是感謝和感恩:感謝一路走來的社友同志們的相互支持,在不同的領域出錢出力,為了實現我們的宗旨共同努力。 感謝我們的讀者及朋友們的支持、傳閱和回饋。 你們的支持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 感恩的是我們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的一生有幸的見證了中國的偉大復興,中華文明在歷經三千年未有的危機後的重新崛起。 我們見證了中美關係的幾度沉浮,也必將見証並參與促進中西文明的良性結合,這將爲人類做出偉大的貢獻。 所以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與大家共勉。

     本社的成立歸功於憲中兄和湘濤兄。 2013年5月他們參加了台灣僑聯舉辦的大陸參訪團,憲中兄希望大家幫忙合力辦一個保釣刊物,經過溝通交流,决定將目標擴大,並推舉有實際辦報經驗的湘濤兄負責籌辦,邀請了一些理念相同的老朋友們成立了中美論壇社委會也確定了我們的宗旨:促進中美相互瞭解合作,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宣導和諧平等多元世界。 當年8月17日發刊第一期,開始我們共同的歷程。

     多年來,我們的理事會逐步擴大,積極邀請更多,更年青的、理念相同的朋友們加入理事會。 由於年齡和身體的原因一些理事們辭去理事職務,此外陳立家兄年前離世,但是他們的貢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2014年5月我從南加大退休,在湘濤兄的堅邀下於次年接任社長職位,和社友們一起共同努力。 本社成立時正逢奧巴馬總統開始美國的重返亞太策略以應對中國上升的實力,2015年也是中美在南海劇烈碰撞的時侯。 我們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表逹我們的看法,和主流團體、智庫、大學舉辦系列活動希望促進美中理解、和平和合作。 我們與兩岸三地許多媒體保持密切合作關係,我們的文章刊登於,包括美國各地華文報社、視頻媒體、台灣的中國時報、新大學網站、海峽評論、觀察雜誌、大陸的中評社等媒體。

     中美論譠的理事及社友們,大多是早年在臺灣接受過良好的中華傳統教育,來美國數十年對西方思想制度的理論和實踐也有深刻理解的思想者。 我們懷著對西方政治經濟制度的嚮往來到美國,也看到這個系統的變質和衰退。 東方思想的背景讓我們可以從與一般西方人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的癥結,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法。

     今天世界面臨了一個新的歴史轉折時刻,美中關係也面臨了嚴重的危機。 美中因爲“意圖的誤判”發生衝突將是世界最大的災難,而拜登的對華政策將加速這個危險,而不得不修正。 在這個背景下,中美論譠社也許可以發揮一些作用。 因此,我們決定在今年8月23日在南加大舉行一個全天的英文專題討論會,“War or Peace? A Pivotal Decision Facing US, China and Taiwan”, 計劃邀請美國主流知名學者,和來自兩岸的學者專家,及南加州學者、觀衆、媒體深入探討並坦誠交流。 歡迎大家關注和参與。

     ​我們從青年時期起就對中華文明有自信,相信中西思想和制度的性良結合能造福全人類,今天這個信心更加堅定。 朋友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張文基畢業于臺灣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南加大退休教授。現任中美論壇社社长,電視臺及媒体特約時事評論員。 
 
 

1 Comment

火爆全網的ChatGPT究竟是什麼?

2/25/2023

0 Comments

 
陝西科協 中國科技網 2023-02-09


ChatGPT是什麼?

ChatGPT是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開發的一種全新聊天機器人模型,它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並協助人類完成一系列任務。  這款AI語言模型,讓撰寫郵件、論文、腳本,制定商業提案,創作詩歌、故事,甚至敲代碼、檢查程序錯誤都變得易如反掌。
不少和ChatGPT“聊過天”的網友紛紛感歎,“只有你想不到,沒有ChatGPT辦不成的”。 和ChatGPT聊天,可以直奔主題、開門見山,也能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當被問到一些嚴肅性話題和解決方案,ChatGPT的回答邏輯合理、用詞到位,雖然沒有提出老生常談之外的觀點,但清晰直觀且迅速的表達方式、反應過程令人拍案叫絕。 上線僅僅兩個月,ChatGPT的活躍使用者就突破一億。

ChatGPT會搶誰的「飯碗」? 我們如何正確看待?
 
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顛覆許多行業。 紐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電氣工程系副教授Chinmay Hegde認為,新聞、高等教育、圖形和軟體設計等行業的某些工作——這些工作有被AI代替的風險。
以新聞媒體為例,衛報早在2020年就讓ChatGPT軟體撰寫了一篇文章——結果喜憂參半。 複製編輯當然是它非常擅長的事情。 總結一下,使文章簡潔明瞭,這確實做得很好,“Hegde說,但一個主要缺點是該工具無法有效地進行事實核查。  在教育領域,《紐約郵報》則指出,教授和教師可能被人工智慧課程取代。 英國牛津互聯網研究所的學者Sandra Wachte擔心,如果學生們開始使用ChatGPT,這不僅是“外包”了他們的論文寫作,還會” 外包“他們的思維。
我們應當秉持怎樣的態度看待這種技術革新?
人工智慧本就是人類智慧的產物,其運行基礎是人類高度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解決問題更繞不開設計者給定的程式框架。 對待新技術,相比於杞人憂天,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規避濫用等現實問題。 畢竟,人工智慧產業正逐漸告別野蠻生長,而其背後暗含的數據隱私、演算法偏見、倫理失範等治理困境,才是智能化轉型帶來的現實挑戰。
 
ChatGPT爆紅背後也有挑戰!

自ChatGPT發佈以來,它的能力也不斷被人們解鎖,但人們在試用中慢慢發現,數學能力是ChatGPT的一大短板,連簡單的「雞兔同籠」題都能算錯。 大概是考慮到這一點,ChatGPT近日宣佈了一次重要更新:提升了真實性和數學能力。
據瞭解,ChatGPT較上一代產品提升明顯,對話模式具備更好的交互體驗。 但對比Google等搜尋引擎,ChatGPT尚不具備替代搜尋引擎的能力。 ChatGPT的數據來自訓練資料庫,目前資料庫僅更新至2021年,可用資訊有限,同時真實性也無法得到保障。 此外,從商業模式來看,ChatGPT目前採用免費的模式。 根據OpenAI的CEO SamAltman披露,ChatGPT每次聊天成本約為幾美分,其中一部分來自Azure雲服務,未來公司在持續優化成本的同時, 會考慮通過收費獲利,預計的收費模式包括訂閱制、按條收費等。
隨著ChatGPT迅速走紅,其競爭者也不斷湧現,從Anthropic公司的Claude、DeepMind公司的Sparrow、谷歌公司的 LaMDA到Character AI,這個賽道將變得越來越“卷”。

ChatGPT“出圈”,意味著AI大規模商業化時代可能到來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培傑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ChatGPT在To B端到To C端的智慧運用方面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通過ChatGPT 交互平臺可以幫助企業與客戶建立有效的溝通方案,並在教育、醫療、汽車、智慧場館、智慧家居等領域產生新的行業發展變革,在提高服務品質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服務成本。 ”
2月初,OpenAI宣佈推出ChatGPTPlus付費訂閱套餐,每月收費20美元,開啟商業化變現道路。 訂閱該套餐的使用者可在免費服務基礎上享受高峰時段免排隊、快速回應、優先獲取新功能等額外權益。 同時華西證券研報顯示,除了ChatGPT以外,NovelAI、Stable Diffusion等其他主流應用亦開啟商業變現,根據內容生成次數、生成品質等條件設置多級別訂閱套餐。
隨著這些主流應用逐步開拓商業化模式,AIGC行業的商業化潛力逐漸釋放。

中國版ChatGPT有望兩年內出現

“這類人工智慧產品和我們‘聊天',其實是在分析我們所發出指令的關鍵詞,再調用相應任務模塊給予回應。”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劉知遠解釋,通過預訓練語言模型生成的ChatGPT更像一個真實的交流者,通過對互聯網極大規模數據的自主學習,它會‘思考’,不僅能理解需求, 還能很好地完成複雜的任務,“可以說這是一個革命性的飛躍,是人工智慧領域里程碑式的產品。 ”
中國版ChatGPT何時能夠出現? 在劉知遠看來,以ChatGPT當前的可見技術為基準,我國的預訓練模型再用約1至2年的時間即可追上其步伐。 “這個差距並不懸殊,但我們需要努力的是要從‘追隨者'變為‘原創者',在人工智慧領域引領新的技術或產品發展,這需要更長的時間。 ”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