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試談國際救災合作

8/26/2023

0 Comments

 
吳章銓
 
     今年許多國家遭遇特別嚴重的的天災,如高溫、干旱、林火、洪水、等等。不少地方發生幾百年一見的水、旱、林火等災害。北京附近發生洪水,甚至故宮的庭院也一片積水,特別受到華人矚目。
 
     中外古今自然災害從來就是人類苦難的原因。縱然今天科學和醫藥非常發達,卻未能減少那些天災,同時防災救災的效率也令人不滿。近年的新冠大疫也是天災,全球生命損失和經濟損失異常嚴重。科學界預料,病毒大疫無法根絕,呼籲全球合作防治。
 
     由於地域廣,地理地質條件複雜,大中華域內(包括大陸、台灣)是天災多發的區域。天災是難以避免的,但救災的準備不足或執行中發生延誤或差錯,則加上一層人為的災害,原來應該可以保護的生命與財產變成損失。
 
     重要的鄰近區域,如東南亞,是地球赤道橫亙的大地域,水陸總面積大於中華,也是天災多發地帶。主要是颱風、洪水和伴生的災害,還常有火山爆發、森林大火等。
 
     每個國家都有防災救災的機構;就全世界而言,防災救災的設備和技術已經很進步,但是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擁有全面的充份準備。尤其不可能預料突發的特大災害而做好充份準備。各國各地的防災救災和災後救援的機制、組織、設備和儲備,人員培訓,演習,往往是各自分別的努力,缺乏互相支援和全面調度的機制。一方面是面臨較大災情的地方救災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其他各地無法及時馳援,他們的防災救災能力閒置而沒有利用,形成浪費。在各國國內如此,在國家之間,這種情況更顯著。因此,便凸顯了建立國際性防災救災機制的重要性。從科技研究,天災預報,培訓人員,儲備物資,到高速馳救,地區合作與國際合作能產生規模化的效益,提升救災質量,提高防災救災效率,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資源。
 
     如何完善國際防災救災合作,將是未來國際合作的重要項目之一。中國要進行國際救災合作,合作對象首先應該是東南亞國家。中國和東南亞都地域廣大,人口眾多,也都不是富庶而救災設施和社會福利制度較好的國家,特別有必要合作建立國際性的救援機制,友誼互助。
 
     1. 這個國際救援機構,應該由政府合作建立,但必須是獨立於各國政府之外,具有     人道主義性質的獨立國際機構,不受各國政府和政治干擾。參照現有的許多國際機構制度,訂立規章,各國投入人力、資金、物力。並按照“國際民主”原則,重大決策權屬於所有參加國家平等擁有,理事機構中的投票權是一國一票;所有重要職位由各國輪流擔任。體現國際平等合作的原則。各國政府派出的人員,在國際機構任職期間,是國際公務人員,不受本國政府的約束。

     救災國際機構的性質特殊,允許民間投資和參與運作。應該明確規定民間機構和人員參與投資、決策諮詢、和擔任執行任務的規則。

     這個國際性的救災署在各國設立國際防災救災中心,並在各國適當地點設分站,因當地特有的情況,重點配置所需的人力物力。救災署擬訂各國緊急協調和救援的方案,以期達到最大化的靈活調動性,經濟性和效率性,以及互助性。
 
     2. 救災署應該擁有必要的設備設施,交通工具,儲備必要而充分的救災和善後救援物資,如醫護醫藥、防疫、帳篷、糧食、水、生活用品等等。設立研究部門,信息通報部門,高效運送和分配方案等。需要因地制宜,做好相應準備。

     國際署應組建和培訓救災專業人員和後備人員,以及志願者。國際署不可能處處養著大批專業的常備人員待命,除了各地相互支援外,仍勢必需要培訓大量的後備人才,以及後備的志願者。救災署需要對後備人員和對他們參加救災的補償制訂明確的程序規定和工作章程。以期有技能而熱心的人們踴躍參加國際救援工作。

     各國都有調動軍隊救災的習慣。軍隊職司作戰,救傷救亡是軍事訓練的一部份,軍隊擁有重要救災裝備和遠程近程的交通工具。為進行國際救災。需要訂立國際機構與當地政府和軍方的快速聯繫與合作的程序,以及訂立相關法律規定。由於軍隊的特殊性,涉及國家安全的考慮,不宜讓國外軍隊越境參加救援工作。

     在各國經常舉行的海上軍事聯合演習中,救援合作是重要項目。國際救災署需要與南海周邊各國做好制訂與各國海軍、海警合作進行海上救援工作的相關規定,提供救災支援。

     國際救災署必須與各國相關公私機關和團體保持聯繫和密切合作,例如紅十字會,各國的人道組織等,他們能提供捐款和志願人員。

     國際救災署也必須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國際救援組織以及民間組織合作,更有效地完成其任務。聯合國系統就有糧農組織、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等。西方各國政府是國際人道救援的最大貢獻者。
 
     3. 中國與東南亞建立國際救災合作,必須以大中華參加為原則,即大陸和台灣都參加。台灣的參加有許多重要理由。a. 台灣也是天災多發地區,特別是颱風和水災多,因此擁有相當的防災救災的經驗和能力。對東南亞國家和大陸都極有用處。b.台灣是颱風去大陸前經過的前站,兩岸合作,對大陸特別有益。c. 在大陸過去四十年的經濟恢復中,兩岸已經有深度的民間合作,但在政府級別和國際合作上,還有待推展,以期互相了解,降低武統危機。不僅緩解兩岸危機,還緩解整個亞洲東部的國際關係。d. 台灣與東南亞國家關係良好。台灣參與有助於減輕東南亞各國對大陸的心防,從而比較願意參加這個重要的國際合作,有益於提升大陸與東南亞的關係。e. 台灣在病毒防治上的經驗和能力,應該是國際救災署所不可缺的。f. 未來世界,必然是漸漸向區域整合的方向前進。各大洲都有這趨勢。東南亞國家建東盟,已經謹慎地循這個趨勢走了幾十年。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參加,原因是兩岸之間不合,阻擾台灣的參與,影響大中華與東南亞形成大區域共同體。對大中華的整體命運不利。可以利用救災合作而尋求緩解。 g. 還應該考慮香港以個別單位參加。香港擁有高效率的救援能力,特別是擁有國際合作的豐富經驗,是國際合作機制特別需要的成員。
 
     4. 大陸於2018年在國務院內組建應急管理部。其兩大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防災救災(另一主要任務是監督管理安全生產和保護特殊產業),將原來分割於不同部門的有關防災救災工作整合,減少多部門形成的重複和浪費。其綜合職責涵蓋一般性防災、地質災害防治、水旱災害防治、草原防火、森林防火、震災應急救援等。大陸及時有了全面負責救災工作的政府部門,可以負起推動建立與東南亞國家共建國際防災救災機制的任務。台灣還有待建立類似的綜合部門。台灣各類災害分別由行政院下屬有關各部分別負責,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是災情期間的最高協調單位。
大陸可以規定,在華南和西南的分部,特別負有支援東南亞的責任,加強對東南亞支援的救災設備、人員、和動員能力。與台灣的救援機構密切合作,對東南亞迅速提供實時的救災和救援。大陸和台灣可以利用南海島嶼建立救災救援的中轉站,迅速對南海周邊國家提供支援。南海島礁不幸已經成為大陸與東南亞國家爭議的焦點。大陸聲稱建設島礁是為和平使用,而別國認為是別有用心的軍事基地。大陸可以利用國際救災的機遇,設立南海中轉站,開放各國平等使用,以期有助於化解南海糾紛。無論坐視不救,或無力支援,或支援失誤,都將喪失與鄰國建立友誼的絕佳機會。
國際合作是利他也利己。各國在合作中建立國際友誼,特別是民間的友誼。緩解本來關係不良的國內外關係。在國際合作中彼此學習,也學習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加強本國的防災救災和災後救援能力。提高本國的救災技術和效率。
大陸人多地大,災害最多,對國際救災署的人力物力財力貢獻也必然最多。但應謹慎自制,不能自大而佔別國的便宜,而是應多多幫助其他國家。要有以大事小的心態,幫助他人乃是贏得最重要的友誼。不可斤斤計較。良好的救災能力和良好的助人的心態,最能贏得國際民間友誼。如果在平常培訓、演習、交流中,態度惡劣,爭權奪利和宣傳自大,反而會失去朋友。
 
     結論:國際救援總署不是,也不可能替代各國自己的救援機構,而是對各國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後勤和技術支援,使各國各地的救災救援工作盡量完善。特別是在遭遇重大的或意外的天災時發揮能。巨大天災幾乎年年都有,卻無法預料會發生在什麼地方。國際救災署正是要發揮人定勝天的功能。
 
     天災是每個國家都有,天災處理不當往往會變成人禍,造成更大的災難。鄰邦之間共建國際救災總署,是對本國國民和對國際的雙重責任。各國共同在艱難環境中合作,這種友誼會長久不衰。隨著國際人道主義日益成為時代精神。國際救災救援具有非政治性,非軍事性,獨立性,包容性特點,勢必會成為未來經常性的國際互助工作。大中華不可不在鄰國需要的時候對他們提供援助,不可沒有這種準備和能力,以證明大陸和台灣都是友好,有能力,有人道主義精神的鄰邦。大陸和台灣理應首倡救災的國際合作。大中華內部不宜因政治爭議而不合作,且應趁此機會改善兩岸關係。
 
     科學家還不能確切證明氣候變化與某個重大災變的關係,但一般相信兩者必然有關。因此國際防災救災合作應該納入為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合作中的任務。各國至今仍無法開誠合作約束氣候變化,天災會越來越多而厲害,更需要建立救災的國際合作機制,減少痛苦和損失。
 
     東南亞國家建立東盟,逐漸形成一體化,這是世界逐漸形成區塊發展的大趨勢。大中華有必要與他們形成大區域的一體化。救災合作應是不可缺的一環。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
 

 

0 Comments

從板門店美軍士兵逃北看駐外美軍軍紀

8/26/2023

1 Comment

 
王文軍
 
     2023年7月18日下午,位於三八線共同警備區發生令人詫異的一幕。韓方組織的旅遊參觀團在板門店參觀一處建築時,一名男子突然「哈哈哈」大笑,隨即竄入附近建築物中(北韓),旅遊團組織者和其他團員頓時愣住了。
 
     「聯合國軍司令部」18日在推特上發表聲明稱,一名美國公民在參加共同警備區旅遊活動時未經授權越過軍事分界線進入朝鮮。路透社稱:「這一事件令人費解,美國官員對這名士兵逃往朝鮮的原因感到困惑。」這名士兵自願前往朝鮮,這一點很重要。18日,美國白宮、國務院、五角大樓發言人均就此事件作出回應,證實有美軍士兵「故意、自願」穿越朝韓軍事分界線,但拒絕猜測原因。
 
     據韓國《中央日報》19日報導,涉事士兵為二等兵特拉維斯·金,今年23歲,2021年1月入伍。特拉維斯·金2022年9月曾在首爾的夜店喝酒時毆打韓國人,該案最後和解;同年10月,他又捲入另一案件,在被員警逮捕時,他拒絕配合,大聲辱駡韓國人和韓國軍隊,還猛踢警方巡邏車導致車輛損壞。今年2月,首爾法院對他做出罰款500萬韓元(約合2.8萬元人民幣)的判決。按照計畫,他在7月18日應被遣送回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軍營,接受進一步懲處。
 
     美國廣播公司(ABC)引述美官員的話稱,該士兵18日被軍警送到韓國仁川機場並通過安檢。軍警沒有機票,不被允許通過安檢門,所以特拉維斯·金獨自進入航站樓。但他沒有登機,而是離開機場,加入了一個參觀板門店的旅行團。韓聯社稱,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及其過程尚不清楚。
 
     CNN稱,這是自1982年來第一個越境前往朝鮮的美國士兵。「特拉維斯·金並不是第一個自願穿越非軍事區進入朝鮮的美國士兵。」BBC稱,1965年,4名在朝韓非軍事區工作的駐韓美軍士兵叛逃到朝鮮後被捕。《紐約時報》稱,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陸軍中士查理斯·詹金斯,他於1965年為逃避在越南執行戰鬥任務而叛逃到朝鮮。
 
     從本事件表面來看,是在韓違法美軍士兵,為逃避處罰而逃亡的偶發事件,然而,我們回顧一下,美國駐亞洲美軍在當地的違法事件,這樣的逃亡也就成為偶然中的必然。
 
     打開Microsoft Bing搜索關鍵字“駐韓美軍違法事件”共有347000個詞條。其中最新詞條為:

     1, 2021年10月22日韓國Money Today網站22日報導稱,根據指控,9月底嫌犯在首爾一家酒店內,性侵與其約會的韓國女子。數天后,受害女子報警。隨後,嫌犯在律師陪同下,到警局接受傳喚調查。警方對其不拘留立案,並根據《駐韓美軍地位協定》的規定,將其移交美軍憲兵隊。

     2, 2022年7月4日韓媒YTN電視臺報導,當地時間3日晚近20點,一名駐韓美軍醉酒後駕駛摩托車在馬路上逆行,與一輛正常行駛的白色SUV越野車相撞,造成越野車保險杠受損,25歲的司機受輕傷被送院治療。肇事美軍被撞飛倒地,趕在韓國員警抵達前棄車逃逸。肇事者于第二天午夜到警方接受調查,發現其當時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已經達到了0.323%,超過吊銷駕照標準(0.08%)的4倍以上。但根據《駐韓美軍地位協定》,韓國員警將其逮捕後,沒有拘留就又移交給了美軍憲兵隊。
​
     3. 2023年5月27日據韓聯社報導,一名駐韓美軍醉酒後在首爾街頭大鬧,連砸3輛車,引發路人恐慌。韓國警方將肇事者當場逮捕,並移交美軍憲兵隊處理。
 
     《韓國日報》報導稱,2016年至2021年,駐韓美軍相關的犯罪案件每年高達400多起,相當於每天至少發生一起。據韓國法務部的統計,僅2015年,登記在案的美軍在韓國境內的犯罪事件中,有66.7%無法得到起訴,涉事人員直接被免去刑事責任;2016年為73.5%;到了2017年,高達81.3%。
 
     根據《駐韓美軍地位協定》,只有當美軍犯下殺人、強姦、販毒、毆打致死等12種惡性罪行時,韓國員警才可以對其進行持續拘留,而不必先交給美軍。韓國《釜山日報》曾指出,正是這項不平等的協定,讓韓國員警對美軍的違法行為束手無策。
 
     駐韓美軍惡行難禁,源於多方面原因。概括來說,美國通過與韓等盟國簽署協定等方式,使駐外美軍享有所謂“司法豁免權”,長期淩駕於駐在國法律之上,駐外美軍基地則成為“法外之地”。具體來看:其一,駐外美軍士兵若違反駐在國法律,往往會移交美方處理,而免於駐在國法律制裁,使士兵存在逃避法律約束的僥倖心理;其二,駐外美軍數量龐大,又疏於嚴格管理,一些美軍士兵素質低下、缺乏紀律觀念;其三,自詡為保護駐在國「安全」的駐外美軍,往往具有極強自我優越感,習慣於高人一等。
 
     由此看來美士兵逃北只是軍紀渙散後的必然結果。
 
     我們回頭再看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後,1979年5月3日最後一名美軍撤離臺灣前,在當地的違法記錄。
 
     1951年4月,美國防部宣佈派遣軍事顧問團到台,而且將所有人全部視為外交使館人員,後來正式設立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在台美軍已經有了5千余人,隨行眷屬約4千人,全部享有外交豁免權。
 
     1958年,金門炮戰之後,美軍大規模進駐臺灣地區,接收了澎湖等外島防務。到了1965年越戰全面爆發後,由於擔心大陸收復臺灣,駐台美軍最多增加到了約3萬。期間,這麼多美軍士兵出入臺灣各地,尋花問柳、吃喝嫖賭、醉酒鬧事,不受本地法律管轄,犯罪數量急劇攀升。一份記錄60年代駐台美軍惡劣行徑的秘密檔案在2000年左右曝光,檔案上記載:查本處歷年來處理美軍在本省各地發生之涉外案件,每年約2000件到2500件之間。最嚴重的是強姦案的氾濫。
 
     1966年5月20日至6月15日,在美軍一名小軍官家中做女傭的17歲少女羅某,連續3次遭這名軍官強暴。事情敗露後,美軍顧問團要求肇事者用300美元打發受害人,這起惡行便就此了結。
 
     6月19日,駐台美軍中的一名空軍士兵用軍刀恐嚇強姦了一位李姓婦女,而她的丈夫還是國民黨軍空軍總部聯絡官。事後,國民黨軍方「為維護軍心士氣,並避免事態擴大」,決定花錢消災,「墊支」受害人10萬新臺幣,要求李某撤回訴訟狀。
 
     到了6月26日,又有年僅14歲的未成年女孩林某,被美國黑人大兵布朗強行拉到美陸軍通話中心附近的荒地實施強姦。臺灣警方帶著林某在通訊中心數十名黑人士兵中找出肇事者,證據確鑿。
 
     一連串事件令人髮指,美方不得不將罪犯交給臺灣方面秘密審判,結果卻沒有對外公佈。
 
     ​但根據那份2000年後解密的檔案,台當局對當時美軍強姦臺灣女性等重大案件採取封鎖消息的辦法,島內民眾除受害者及其家屬外,其他人對此全然不知。美軍的做法通常是“庭外和解,賠償了事”,或者“不了了之”。
 
     ​進入1970年代, 越戰逐漸消停, 美國政府的政策轉向「聯中制蘇」, 臺灣當局充作美軍後勤基地的重要性日漸降低。臺灣當局急了,想方設法挽留美軍,在1972年還出了一本全英文的觀光指南,“臺灣省長”作序,然後配了一張圖片: 

Picture
     當今在民進黨統治下的臺灣,又有逐漸開放,讓美軍進駐台灣的安排,難道想重蹈覆轍,帶領臺灣人民享受殖民地待遇?


作者: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



​
1 Comment

澤連斯基的“架上壽命“还有多久?

8/19/2023

0 Comments

 
水秉和
​
     按照法律规定,美国超市的食品必须标明最后出售日期,通常被称为“架上的寿命”(shelf life),以确保食品出售时仍然保鲜。政客呢,当然也有他们的架上寿命。因此,我们不妨谈谈,泽连斯基的架上寿命还有多久?

     乌克兰的总统任期为5年,若在平时,下一次的总统选举应当在明年3月举行。如果能够正常举行选举的话,泽连斯基的架上寿命有可能在那时结束。当然,也可能连选连任,使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再表演5年。不过,由于战争,总统选举大概率不会按期举行,所以他的架上寿命也就多半不会在那时到期。
     
     7月11日至12日,北约峰会在立陶宛首都举行,而在飞往维尔纽斯之前,拜登接受CNN访问时明白表示,乌克兰目前不符合加入北约的资格,并且,是否能加入一事需要得到北约的一致同意。峰会结束后的联合公报中基本上采取了同样的立场,也就是非但乌克兰目前不能加入北约,而且也没有将来何时加入的时间表。对此,泽连斯基非常愤怒,说这是“荒谬”。虽然,被拜登哄了一阵子之后,他又向北约道谢不止了。

     是否加入北约是关键问题。2021年12月,普京要求乌克兰宣布中立,不要加入北约,但是被泽连斯基拒绝了,也被拜登和北约拒绝了。这个拒绝引发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让乌克兰付出了回到石器时代的代价。芬兰和瑞典都是中立国,数十年来基本上跟俄罗斯相安无事。俄乌战争爆发,这两国反而觉得不安全了,都加入了北约。如果拜登没有答应让乌克兰加入北约,那么泽连斯基似乎应当选择中立。现实是,北约在2008年时就初步同意乌克兰加入北约了,它是北约东扩战略的一部分,所以泽连斯基一直希望北约兑现诺言。

     另外还有一则诡异的信息。6 月18日,当普京在莫斯科接见南非总统Cyril Ramaphosa时,他向南非总统显示了一份文件,指出,去年3 月,俄乌达成了一项和平协议草案,其中承诺乌克兰宣布中立,不加入北约,但是随后泽连斯基就反悔了。最近,在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伯特·甘迺迪二世接受加拿大电视台访问时说,“看来,拜登总统派遣英国首相詹森去基辅,推翻了这项暂定协议…”

     当时,俄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仍然包围了基辅。在协议草案达成之后,俄军撤出了基辅。当时,在土耳其的斡旋下,俄乌双方已经进行了5次谈判,并且根据多方报导,3月底时,似乎和平有望。可是,到4月初,俄军撤出基辅,国际记者们在基辅附近发现了数十具尸体,这些尸体就散置在大街上,好像就是等人发现。这件事被大肆宣传,说是俄军残杀无辜,引发举世谴责。俄罗斯矢口否认,指称这是英国情报机构栽赃。总之,和平的契机就此绝灭。

     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们可以大概率地判断,泽连斯基有意和解,可是被拜登否决了,而詹森只是拜登的跑腿。在拜登的劝说之下,泽连斯基放弃了和谈的念头,战争就继续打下去了。

     为什么拜登否决了呢?我们可以猜测。去年3月时,俄罗斯的卢布呈断崖式下滑,经济岌岌可危,所以,拜登很可能认为,再打个一两个月,俄罗斯就要跨了,所以他劝泽连斯基继续打。但是,4月初,俄国出台了卢布结算令,卢布反弹,欧洲能源价格暴涨,俄罗斯的经济稳定了下来。就在这个卢布猛降猛升的一个来回之中,和谈的机遇就一去不返了。
     
     应当说,从去年2月24日到3月底,泽连斯基主要是为保卫乌克兰而战,虽然全世界都认为他打的是代理人战争。战争在3月时停止,乌克兰的损失还相当有限,所以泽连斯基那时想停战,应当说是合理的决定。可是从4月开始,泽连斯基已经把灵魂卖给了拜登,成为整个北约跟俄罗斯拼斗的先锋! 从那时开始,他自以为是在捍卫整个民主世界,因此他觉得他完全有资格要求北约提供所有的军事,经济,行政,人道主义等各方面的援助,并且完全有资格指责美西方任何支持不力的国家和个人。另一方面,拜登牵着他的鼻子,弹药武器的供应,不论是升级到最先进武器还是加快提供的数量,却总是慢半拍。

     所以说,当拜登在北约7月峰会之前,以及北约在峰会之后,拒绝向泽连斯基提出乌克兰能够加入北约的保证时,他们实际上是背弃了乌克兰。

     大陆上一句顺口溜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句话说的太温和了。应当说,理想时常是过于天真,而现实却超级残酷。泽连斯基是演员出身,演技很可能是一流,可是对国际现实的残酷可能不甚了了。他没有看到美国早年背弃南越,无数的船民下海逃命,也没有看到北约,在美国的领导下,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留下了一望无际的破壁残垣,和好几千万流离失所的人口。他也不了解,当普京在叙利亚跟北约硬杠时,美国就退缩到仅仅守住了东北部有利可图的油田。不能鉴往,焉能知今?到了今天这个局面,乌克兰已经被打得稀巴烂,失去了自我生存的能力,整个国家的命运操控在拜登的手中。所以,若要问泽连斯基的架上寿命,实际上就是要问,拜登的架上寿命还有多久?

     我们都能从新闻报导中看到,拜登的支持率不到40%,连任的前景低迷,那么,泽连斯基与普京当然看得更清楚。他们当然知道,拜登虽然可能连任,但是他们两人都不能把赌注放在拜登连任上,所以他们都在琢磨,在拜登的架上寿命还很确定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应该怎么做?北约的其他31个成员国,毫无疑问,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需要战略家为我们解答,因为答案显而易见。对泽连斯基而言,他必须尽快争取更多更先进的武器弹药,在今后的一年半的时间里,夺回部分或全部失去的领土。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退而求其次,他会寄望于不再丢失更多的领土,取得美国或者北约对他作出的安全保证(不是加入北约),然后听从美国的指示,跟普京进行停战谈判。     

     对普京而言,坚守已经获得的地盘,甚至进一步扩大地盘,同时加强跟中国,印度,沙特与欧佩克合作,维持经济的正常运作,稳住中亚各斯坦國和土耳其,积极推动去美元化,务必让战争至少持续到2025年,甚至更久,就是最佳的战略。普京的最终目的是撕裂北约,击溃美国霸权。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退而求其次,在任何停战协议中,他会要求取消制裁,并保证乌克兰不加入北约,让乌克兰成为美国及欧盟诸国的长期负担。他必然要求美西方取消对俄罗斯的所有制裁,而这几乎不可能,所以,如果普京撑得住,他会打打谈谈,跟美西方耗下去。

     欧洲国家当然也知道,拜登当选的前景并不明朗,而特朗普在他的任上就一直想摆脱美国对北约的承诺,如果再次当选,他应当会继续疏远北约。对俄乌战争,他已经公开宣布,一旦当选,他将在24小时之内停止俄乌战争,因此欧洲的选择也很清楚。短期内加大援助乌克兰,期望它打赢几场战争,但是,无论如何,在2024年结束之前,它们设法促进和谈。它们绝对不愿意在2025年看到特朗普当选,退出俄乌战争,把乌克兰的烂摊子丢给它们。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俄乌战争在今后的一年内会非常惨烈。美国军方估计,乌克兰士兵已有31万左右死亡,西方提供的先进武器也损失了三分之一。美国最终答应提供的F-16战机最快也要等到年底才会加入战局。目前看来,黑海是焦点。俄罗斯已经拒绝让乌克兰的粮食在土耳其的护航下外运,而美西方正在设法在黑海西北边缘亲西方的国家沿海打通一条水道,让乌克兰继续运粮。前不久乌军偷袭了俄国在黑海的军舰和油轮。黑海的冲突可能引发北约国家的参与,扩大战争范围。

     ​所以,重点来了。一年多以来,我一直说,历史告诉我们,欧洲人打仗很难收手,期望他们见好就收,或者某一方主动让步,那是把他们想得太好了(这是借用杨洁篪的名句:“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俄乌两方的谁输谁赢,关键很可能就扣在2024年美国大选的结果上。如果拜登输了,那么西方有可能四分五裂,乌克兰成为弃子,泽连斯基很可能被视为民族败类,被赶到美国做寓公。如果拜登连任,那么泽连斯基的架上寿命就可以顺延,而战争就可能继续打下去,两败俱伤的局面在所难免。我曾一再指出,俄乌战争对中国,以致于对整个南半球拥有资源或者实体经济实力的国家,都是难得的战略机遇。仗打得越久,它们的前景就越光明。这不是幸灾乐祸,这仅仅是指出,对于南半球的国家而言,它们应当作不站边的旁观者,和平发展,闷声不响地做好自己的事。





              
0 Comments

世界戰亂之源:新保守主義

8/19/2023

0 Comments

 
水秉和
                                 
                             *** 運用AI制作视频***    世界戰亂之源:新保守主義  


     《奥本海默》在全世界热映,彰显了一位犹太裔科学家的伟大成就。他虽然不是决定二战胜负的关键因素,但是两颗原子弹摧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意志,缩短了亚洲战区的结束时间。很多人感到困惑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把重点放原子弹的制造过程上,反而是断断续续地听询,拷问奥本海默是否是共产党的同路人,他的夫人和情妇是不是共产党员。导演Nolan似乎在控告美国政府,破坏一位英雄人物的形象。这反映出二战前后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异常复杂的思想背景,也折射出美国战后的红色恐怖气氛。

     奥本海默是第二代犹太裔移民,父亲来美后长袖善舞,家庭环境富裕,能够上私立学校,进哈佛,甚至到欧洲游学。即便是如此,他仍然存有左派思想。在他的同时,有一大批第二代犹太移民子女,也都聚集在纽约市,家庭环境非常恶劣。在这批犹太青年中,头脑聪明的进入了当时免费的市立大学(City College)。他们有人写自传说,去上学的时候就带几片面包,在餐厅抹上桌上免费的番茄酱,就是他们的午餐。这些人最喜欢在餐厅里展开辩论,有拥护史达林的,有支持托派的,也有主张自由主义的,辩论的非常激烈。从这个背景中出现了一批大学教授,作家和政论家。

     在此我们只提到两位从早年信仰社会主义转变为新保守主义的重头人物,那就是Norman Podhoretz 和 Irving Kristol。在上世纪七零年代时,他们都活跃于编写政治刊物,Podhoretz 是《评论》(Commentary)的长期编辑,而Kristol 是《接触》(Encounter)和其他刊物的编辑。由于许多犹太移民来自东欧国家,他们的第二代总体而言非常痛恨苏联。这两人都强烈反苏,也反对当时热火朝天的反越战运动。

     其实,除了这两人的影响力特别强大以外,他们跟绝大多数犹太裔移民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强烈支持以色列。这也可以理解:犹太人在欧洲四处流浪,长达两千年,屡遭暴行,尤其是纳粹杀害600万犹太人的暴行,所以他们全心全意地拥护新建立的以色列——他们的国家。对于支持以色列,他们跟华尔街的犹太裔大佬们是心照不宣的。反共,特别是苏共,和挺以色列,构成了他们的基本世界观。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另一批新保守主义者冒头了,他们的家庭环境都已经大为改善,大多数是常春藤的精英,而这一批人在本世纪可以说引领了美国二十年的风骚。其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包括:Paul Wolfowitz, Elliott Abrams, Richard Perle, Paul Bremer, Robert Kagan。他们是在雷根总统任内逐渐进入权力核心的,前四位成为小布什内阁的重要官员或顾问,最后一位是《华盛顿邮报》的专栏政论家,布鲁金斯智库的资深研究员。

     911 事件激怒了小布什,可是他对外交事务一窍不通,所以就仰赖他的副手钱尼和国防部长罗斯费尔德,而这两位本来就以保守出名的政客对副国防部长Wolfowitz 和一批新保守主义者的建议照单全收。新保守主义者的主张可以简单概括为下列几点:一,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强,它应当将它的制度向全世界推广;二,推广的手段可以是和平地发动群众运动,也就是颜色革命,但是也可以使用武力,推翻原有的专制政权;三,必须压制和击败世界上的专制体制。这几点重复出现在Kagan的评论文章中。

     在压制专制体制方面,他们主张扩大北约,也就是让北约向东扩张,压缩俄罗斯的影响力,把原来属于华沙阵营的中东欧小国拉到美国这一边。在推广民主化方面,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分裂阿拉伯世界,让以色列能够长治久安。简言之,他们要以民主化的崇高目标来促进他们仇俄和挺以色列的两个核心关切。

     Kagan是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家,经常批评美国党政者的软弱。他的夫人是Victoria Nuland,是奥巴马与拜登的外交团队里的重头人物,目前已升任国务院的第二把手,职称是主管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Nuland 在2014年时曾经亲自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独立广场上向示威者分发三文治等食物,并公开宣称,为了促进乌克兰的民主化,美国已经提供了50亿援助。当时身为副总统的拜登曾经邀请他在参议院中的挚友,也就是2008年参加总统选举的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肯恩,到独立广场去鼓励示威群众。据某些方面的消息,愿意拿棍棒参与武斗的示威者每天都可以取得美元报酬。总之,在2004年发动的颜色革命失败后,2014年的颜色革命成功了,乌克兰的亲俄政府被推翻,亲美政府取而代之。这就是导致2022年俄乌战争的前因。
​
     ​在一般吃瓜群众眼中,俄乌战争是因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爆发,可是,它的根源其实是新保守主义。自2001年的911事件爆发之后,所有在中东和中东欧发生的示威,暴动,政权更迭事件,背后都有新保守主义的影子。
笔者个人及此文的态度都不是反犹。但实话实说,他们的利益并不完全符合美国的利益,但美国却被他们引导到一个可能无法扭转的错误方向。
                           
 
 
 
 
 
 
 
 
 
 
             
 

0 Comments

鐡漢黃光國,反字當頭

8/12/2023

0 Comments

 
何步正

在臺大學生時代,台大的大學論壇,大學新聞的活動中和光國兄時有見面。離開台大五十年後回臺,和大學雜誌的老友們同叙,並議定辦新大學網站。一天茶敍時,光國兄問我要否探訪一些老朋友,第一個名單是韋政通老先生。陳復開車,光國和我共三人和韋先生晚餐。五十多年未見面的老友,韋先生談興極濃。光國兄念舊且極有人情味。

光國兄熱情坦誠,學術成就之外,活動力強,有推動社會活動的細胞和積極參預的動能。中國大陸和台灣,光國兄一再提議,一中兩憲是彼此兩岸的良方。我建議:不妨上網宣道,光國兄劍及履及,很快就約定在簡永松先生的辦公地點開室上網,我安排錄影上網的工作,開講就是四集。

光國兄精力充沛,戰門力強。平行政府的活動,就常見他的影子,他要站在第一線,和今天臺灣當權者對著幹。其勇猛積極的力道,是今日台灣學術泰斗中,為數不多,甘願且能帶頭前衝的大將。光國兄是台灣當今學術大師中,願且能身先士卒對權力當局,筆伐吶喊,造反當頭,反教改,反媚日,反反華,反反中,反獨裁,反貪腐,反帝,反殖,反備戰,呼籲和平,十分典型的中國傳統讀書人的風骨。台灣寶島,歷年來出現反獨裁,反貪腐,反當帝國 棋子的正義之師:雷震,傅正,殷海光,楊國樞,朱雲漢,今日的黃光國。都讓我們追思緬懷。

前一陣,新大學網站要揀選在新大學網站刊登過的舊文出書,由於篇幅有限,每作者只限選三篇字數不多的舊作,在衆多他的近作中,光國兄中意以下三篇:

一中兩憲聯合共和國;自我殖民的雙語政策;為(大日本帝國)招魂,(台灣之塔)的媚日史觀。

這三篇文章,大致概括了光國兄近年宣道的主題。 我正在商請光國兄為這三篇文章做最後校對或增刪,並為將要出版的新大學文摘寫序。萬估不到,前半年,還生龍活虎的老友,居然在睡夢中,不打一個招呼,安安靜靜地就仙去告別了。

聞惡訊,稍定,眼晴一濕。老兄,只大我一歲。




​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November 2023
    October 2023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