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面對台獨挑釁須冷靜以待

11/27/2021

0 Comments

 
謝芷生

春秋時期孔子曾說,“居上位者可一言興邦,亦可一言喪邦”。因此一人而系天下安危者,應以天下蒼生為念,不可隨心所欲,做情緒性發言。若從小受父母溺愛而放任成性,難改“小姐脾氣”,即不宜擔任國家或地區領導人。因這將涉及兩千三百萬人生命財產的安危。眾所周知,大陸對涉及主權問題最為敏感。偏偏要拿此一話題去刺激對方,這不是挑釁是什麼呢?然而大陸領導人在聆聽台獨發言後,反應卻出奇冷靜。自習近平以降,領導人中幾無人有明顯反應。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嗎? 此一發言是台獨自發,還是美國授意?若是美國授意,則他們必在靜觀,此顆“震撼彈”可能發揮的威力。若久久不見對方反應,他們必將大失所望,甚至會感到無名的恐懼與不安。

中國的崛起雖非針對美國,但他們卻敏感地認為,中國所作一切都是針對美國而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休昔底徳陷阱“吧。中國領導人已多次重申,“太平洋足可容下中美兩國,中國無意挑戰美國霸權“。但他們卻聽不進去。最近美國一艘核子動力潛艦,在南海碰撞到不明物體。至今諱莫如深。美國若把公海當“私海”,橫衝直撞,則太平洋再大也不夠他們遨遊。難怪對大陸一再重申,“太平洋足可容下中美兩國“的提醒,只當耳邊風。關於核子潛艦有無核洩漏等後遺症,世人至今被蒙在鼓裡。美國霸道成性,向來只許他們過問天下事,卻不許天下人過問他們。即使事涉他國安全,也只能忍氣吞聲。

臺灣許多人把美國視為重要盟邦,甚至“保護神”。卻不知,即使不將大陸時期計算在內,臺灣人民在台的反美事件也並非罕見。最有名的應推1957年3月發生在臺北的“五二四”事件,也稱為“劉自然事件“。當時筆者還在臺北建國中學念初三,對此印象深刻。因母校隔壁就駐有美軍代表團,成為建中學生攻擊的目標。許多同學被警局傳去談話。據說有的甚至影響到其後的升學與出國。因事件發生在中樞所在地,當局十分緊張,甚至派裝甲車駛入市區“鎮暴”。美駐台代表也發出嚴厲斥責。當局只得認錯道歉。其次令人影響深刻的事件,即2020年11月的“反美豬”事件。因直接涉及人民食安問題,引起社會普遍關注。此事件至今尚未完全平息。但因後面有美國強大壓力,手無寸鐵的臺灣老百姓必難長期抗拒。此外零零星星的反美事件,已不勝枚舉。

臺灣孤懸海外,長期受外國勢力,尤其是美國的欺壓。臺灣執政當局對此,向來軟弱無能,只能照單全收。兩岸對峙,實力相差懸殊,當局為求自保,不得不投靠國際反華勢力。因此若兩岸始終無法和解,將是中華民族最大的損失。孫中山先生晚年曾多次感歎道,“中華民族是一盤散沙“。因此當年雖有四萬萬人,卻鬥不過撮爾小國的日本,能無感觸嗎?台獨分子數典忘祖,甯投靠美日,而不願做中國人,我們是否也有自我檢討的空間呢?

筆者十分欣賞並肯定,此次大陸在面對台獨當局失言風波,能保持冷靜,不受美國霸權主義者進一步挑撥分化。在國際反華勢力與台獨分子長期影響下,今日臺灣有分離情緒者,恐不僅限於死硬的台獨分子。其中原因不只一端:有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長期積弱不振的背景;日本五十年殖民統治期間的同化政策;國共內戰造成長達七十餘年的隔海對峙,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以反共而非愛國為主導的教育;過去大陸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尤其是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等,都成為影響部分臺胞對兩岸統一的疑慮。然而中國畢竟走上了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今日在面對國際反華勢力,明顯地已成敵消我長的形勢。面對中國崛起,美國霸權主義者已無計可施,只能利用台獨分子進行分化。此時我們必須冷靜以待,萬不可自亂陣腳。

謝芷生,2021年10月14日維也納
 
 
 

0 Comments

終結編造的西方美麗故事

11/27/2021

2 Comments

 
盛嘉麟
​                      
西方國家都在尋找中國人的醜陋,而中國人卻在尋找或編造西方國家的美好,用來卑微自己。這使得中國人以一種完全自卑的心態去面對西方國家,因而也最容易被欺騙,相信天堂都在西方,地獄就在中國。我們有責任揭發這種編造的西方美麗故事。

這幾年因為中國的崛起富強,西方國家不約而同的反華排華,抹黑污篾,從政客到百姓露出的卑鄙嘴臉,讓我們更看清楚西方國家的醜惡。這時候網路上還有華人繼續的傳播各式各樣的西方美麗故事,讓人驚訝。請看下面這一篇編造的德國美麗故事,同樣的故事我看過美國版,英國版,法國版。

【社會的文明】

無聲的背後,飽含著溫暖與尊重……來自我在德國的切身感受。

一個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樣加入候車隊伍,等待回家的公車。候車五六人,有序而安靜。此時一個人牽著一條狗從遠處走來。暮色下,那身影被路邊的燈光鑲上一層金邊,尤為醒目。漸行漸近,只見年輕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緊貼著他的德國導盲犬配有專業的拉杆,這是導盲犬的標準裝備。哦,是一位盲人。

男子徐徐走向車站,在候車隊伍的不遠處停了下來。沒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正猶豫著是否上前領他過來,卻不知候車隊伍中為首的中年男子,瞬間收起手中正在閱讀的書籍,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後,其他候車人也陸續緊隨其後,沒有一絲騷動。

我身旁一個火紅短髮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導盲犬,想必是怕煙味影響到它的嗅覺,稍作遲疑便掐滅了剛剛點燃的煙,跟了過去。一個新的候車隊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後排開。陌生的人們在無聲之中達成的默契,令我驚異。

沉默依舊,直到公車的到來。
“您稍等一下,我這就……”司機剛要離開駕駛座準備攙扶盲人男子上車,被他禮貌地回絕了:“謝謝,不用。”盲人男子執意在導盲犬的引領下,自行上車。

正值下班高峰,車上已滿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車後,人們迅速向後部集中,在原本狹促的車廂裡為他騰出了一小塊空間。緊挨著司機身後,坐著一位六七歲的小男孩,站在旁邊的媽媽猛地拉起小男孩,讓出了座位。雖然媽媽舉動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沒有流露一絲不悅。導盲犬抬頭看了一眼,便將主人引領到空座上,然後靜靜地趴在一旁。這些過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您好,您要去哪裡?”
“您好!我要去莫爾大街。”
“好的,陛下!
”司機詼諧的回答惹得車內一陣歡笑。汽車載著歡樂的人們繼續前行。
車上,人們都在默默地打量著憨態可掬的導盲犬:即使在急轉彎的時候,也搖頭晃腦地努力保持直視前方的姿態,神情專注。與平日裡對待寵物狗的情形不同,沒有人試圖靠近去撫摸它,或是用手機拍照。

我旁邊那位原先讓座的小男孩,慢慢舉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麵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媽媽及時制止並悄聲耳語:“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職責,不要打擾它。”聽到“工作”一詞,小朋友立刻縮手退了回來。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與司機簡短道別後,與導盲犬下了車。
公車內沉默依舊。而此時的我,在沉默中體會到了無聲的關愛、深沉的尊重。窗外,寒風習習。心裡,暖意融融……

特別喜歡這個故事,並不僅僅在於人們會因為那位盲人的到來而自覺的在他身後排隊,也不僅僅是因為在車上有個小男孩給他讓位,也不僅僅在於大家寧可擠一點而給導盲犬和男人留出空地。
我在意的是,所有這些舉動背後,無聲的尊重。
所謂愛,並不是要驚天動地大聲喧嘩,告訴被愛者說,“我們在尊重你,我們在關愛你”。有時,愛也許就是這麼簡單平常,但是你能感受得到。

一個國家的進步不是只看經濟的成長多少,而是社會文化的養成,才是進步與否的差異。

【我們的檢討】

這個故事是多年前的故事,流傳至今,我已經讀過十次不同西方國家的版本了,感觸良深。為什麽中國人喜歡編造西方國家美麗的故事,證明自己是劣等民族。我說它是編造的,因為包括所有的人都如此默契演出,像是訓練班出來的,實際社會不可能有如此整齊劃一的完美。

我在台北看過幾次盲犬盲人的狀況,當場都有善意的人出來幫忙,及讓位給盲人。但是當場也有很多人無動於衷,不怎麼熱心,照樣講話聊天做自己的事,因為照顧一對盲犬盲人不需要動員群眾,這才是正常的狀況。而且也沒有人拿來報導,因為在台北也只算是普通的事,經常發生。

中國人編造西方美麗的故事太多了,包括華盛頓砍櫻桃樹的事。不但編造而且列入教材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而且尊敬華盛頓,我來美國以後去華盛頓的出生地實地查證,才知道根本沒這回事。而且我也問過當年十幾個外國來美國留學的同學,出國旅遊時也問過各國的導游,發現除了中國人,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都不知道有華盛頓砍櫻桃樹這個故事。我希望編造的崇洋賤己的,騙取我們尊敬的西方美麗的故事,到我們這一代為止,不再傳播。

​

2 Comments

必然對手  VS  合作共贏

11/27/2021

0 Comments

 
范湘濤
                                                                   
最近一期的“外交事務月刊” (Foreign Affairs)刊登了一篇由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教授米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一篇文章,題目是“Inevitable Rivalry”(必然的對手)。

文章從三十年前説起,那個時候美國剛剛贏得了冷戰勝利,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強權。如果那時候要壓制中國,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那時中國的GDP只是美國的七十五分之一,又弱又窮,沒有被美國看在眼裏。老布希,克林頓,小布希,奧巴馬,四位總統對中國都採取了扶持溝通政策,從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到永久最惠國待遇,讓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原本以為中國稍為富有一點之後,人民便會起來爭取民主自由,影響中國政局,會迫使中國永遠跟著美國走;沒想到美國的夢想沒有實現,反而造成了今天中國這個龎然大物,這是美國戰略上的極大失誤。

隨著中國的經濟實力增強,自然而然的就會發展其軍事能力,不但希望成為區域大國更希望成為世界強權,而老牌的世界強權美國,自然看不下去,於是美中之間有了新冷戰,雙方成了對手,這是歷史性的必然,也就是強權不能避免的悲劇。

美國這次面臨的對手中國,比上次冷戰的對手蘇聯要強得太多:1970 年,蘇聯GDP只有美國的六成,蘇聯人口只是美國人口的 一點二倍;現在中國GDP已經是美國的七成,人口是美國的四倍。1970年,蘇聯還沒有從二次大戰完全恢復過來,許多城市工廠鐵路都需要重建;現在的中國,最後一次的越戰已經過去四十年,工業建設突飛猛進。1970年,蘇聯有許多東歐附庸國需要照顧,不能全力對付美國;今天中國只有北朝鮮一個小弟需要幫助,沒有其他的後顧之憂。更可怕的是,如果以目前這個趨勢下去,到了2050年時,中國人口仍然有美國的三點五倍,而GDP將會是美國的二點三倍(依中國人均收入與今天的日本人均收入相同計算)。

文章最後,希望美中這場冷戰,雙方下手都需要謹慎行事,不要踩踏對方紅缐,避免將冷戰升級成為熱戰!米斯海默先生認為,除非有非常重大難料的事情發生才能阻止中國的升起,由過去多年看,中國長期隱定和它們高效率的經濟成長,不大可能會有這種所謂“重大事情”的發生。

整篇文章,平鋪直敘,還算中肯。只有對過去三十年美國對華的扶持政策略有抱怨,算得上是一個 “事後諸葛亮”,但他忘了中國對美國的“投桃報李”,中國人以血汗代價為美國帶來了三十年的低通脹,為美國人帶來了價廉物美的好享受。美國對華的扶持政策,並不是那幾位總統的心慈手軟(克林頓炸大使館,小布希海南撞機),而是那段時間內一般政治精英的共識,譬如布津斯基(民主黨)和季辛吉(共和黨)兩位前國務卿,在對蘇聯的冷戰中是絕對的鷹派,而在對華政策上變成了絕對的鴿派;即使到了川普時代,在一片對華打殺風聲鶴唳中,仍然有一百名知華派(China Watcher)聯名寫信給川普,呼籲他能讓中國有機會參與一個開放繁榮的世界。其實精英們也有自己的算盤,想讓中國人稍有錢後去爭取“民主自由”(米斯海默文中也曾提到),沒想到的是中國政府的組織力和動員力那麼強大,練就了一身金鐘罩鐵布衫的功夫,“顏色革命”在它面前是那麼的微弱無力⋯。

西諺中有一句經典名言“Can’t beat them,join them” (打不贏他們就和他們合作),既然江湖上都有這種共識,美國上層精英自然更懂得這句名言其中的奧妙,幾天前的“拜習視頻會議”證明了這句名言已在這些上層精英的腦袋中發酵。從新聞報導知道,這次的峰會,美國不再是“從實力地位出發”因為他們知道中國“不會吃那一套”;這次峰會,美國主動提出要雙方“負責任”管控衝突,不尋求改變中國政治體制,不支持臺獨,中國方面也提出和平共處,合作雙贏作為回應。在美中關係緊張情勢不斷升温的情況下,這次的高峰會無疑是一杯清涼劑。

美國人留戀的是單極世界(Unipolar world)而中國倡導的是多極世界(Multipolar world),依據米斯海默教授的推算,到了2050年,中國GDP 將是美國的二點三倍,經濟實力決定未來發展,到時候美國想要保持一個單極世界是不是有點不現實了呢?從奥巴馬任內宣布的還要繼續領導世界一百年,到拜登上臺那天宣布的在他任內絕不容許中國超越美國,氣勢上弱了許多,可見美國領導階層對於大勢所趨心中還是很淸楚的;希望米斯海默先生所擔心的“強權悲劇”不會重演,讓“必然對手”變成“合作共贏”,不但是美中兩國之福,更是世界人民之福⋯。



​
0 Comments

2035去台灣

11/20/2021

0 Comments

 
王文軍
 
      近日,歌曲《2035去台湾》走红网络的大陆歌曲,台湾绿营非常在意。民进党“立委”罗美玲昨天在“立法院”针对此歌及其他问题质询,陆委会主委邱太三回答说他没有听过这首歌,回去会好好研究研究。
 
     《2035去台湾》曲调优美,歌词直白,但寓意深远,流传快速,难怪台湾绿营会非常在意。
 
      “坐上那高铁去台湾、就在2035年、去看外婆的澎湖湾、去看看那情歌阿里山 、还有那神奇的日月潭 ......"并非空想。大陆国务院今年年初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2021至2035年中国交通建设愿景,其中包括了一条从福州到台北的高铁。高铁要修到台湾,不是说说而已,中国大陆这一项规划是“认真的”。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回应称,“我想,这实际上反映了两岸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北这么一个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希望两岸应通尽通,更方便地往来交流,多看两岸美景,多品两岸美食。我相信,这个愿望是一定会实现的。”
 
      当然,高铁要修到台湾,必须在两岸统一、或者两岸签到《和平协议》时,同时也请注意,”和平协议时马英九当政期间的愿景。蔡英文当政后,“和平协议”未再提,“台独”成为主旋律,两岸关系大踏步后退。
 
      11月11日,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告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何谓“主导权和主动权”?11月5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公开点名苏贞昌、游锡堃、吴钊燮,将其列入“台独”惩戒清单。朱凤莲强调,包括禁止“台独”顽固分子本人及家属进入大陆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限制其关联机构与大陆有关组织、个人进行合作,绝不允许其关联企业和金主在大陆牟利,以及其它必要的惩戒措施。同时,将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终身有效。
 
      这其实是上世纪1948年中共宣布国民党43名战犯名单异曲同工,是吹响反台独歼灭战的号角。同时也是对台独势力的生存空间的绞杀,也是警告!
 
      可以想象,只要是民进党主政台湾,“统一台湾”成为唯一选项,在此选项下,如何实现统一、何时统一就有了想象空间。
 
      就以“2035坐动车去台湾”这一时间点开始推演。中国大陆修建港珠澳大桥用时9年,全长55公里。福建平潭到台湾新北市直线距离是180公里。建设时间预估10年。这样统一时间线为2025,按港珠澳大桥9年时间来算是2026年,恰恰赶上2027年解放军建军100周年,也是“解放军”这名字完成历史使命,为共和国献上一份厚礼。
 
      那么中国大陆解放军会以什么方式统一台湾呢。
 
      提起统一台湾,诸位脑海里就会想起渡海作战,想起诺曼底登陆,想起仁川登录,想起失败的”金门海战“。想到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会军事干涉统一,害怕“武统”后的美国制裁。
 
      其实这些都是基于二战模式的落后思维。在法理上,无论美国,欧洲少数国家将台湾视为何种地位,签署多少涉台法案,台湾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1949年内战的延续,都是中国自己的事。
 
      在经济上,中国大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能承受一场战争带来的经济暂缓,且能因统一之战带来的经济变革。
 
      在军事上,当今中国大陆,作为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全产业链工业结构,也能支持一场高烈度战争。无惧任何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干涉。
 
      何况统一之战,是总体战,不是单纯的军事行为,中国大陆必定会做到师出有名,雷霆一击,战为不战,快速完成军事统一,进而政治、经济的统一。
 
      从近期大陆各种资讯来看,对台政治作战可以说已经开始,军事上已经完成准备,等待的就是时机,而这时机也不是无限期等待,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时间节点,和中共六中全会所谈的主导权与主导权。
 
      在民进党当局拒不回应大陆喊话,无限期拒绝统一时,解放军会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呢?
 
      真的很简单,战争开始即为结束,台海无战事,台湾军队和人民都不会为台独而战,美军在台的城市游击战训练也是白费台湾纳税人的血汗钱。人民空军进入台湾岛上空之时,武统就已经胜利了,剩下的就是空降兵,特战队占领机场,进驻台北各要地,大约5小时时间,跨海登陆行动就是阅兵而已,24小时各部全面进驻并接管台湾各大城市。
 
      民心所向,军威所指,这是内战的必然结果。当然,也会有死硬台独分子带着台湾人民的血汗钱早早逃亡异国他乡,成为被人民唾弃的一小撮。

作者: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
 

 
 
 
 
 
 
 
 

0 Comments

中醫對新冠病毒的療效

11/20/2021

0 Comments

 
劉羽明

      自从新冠病毒变异株DELTA出现以来,世界疫情又出现病毒反扑,现在国际单日感染的数字已迫近去年冬季,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系统再次频临崩溃。DELTA变种病毒比原来的新冠病毒传染性更强,死亡率已达到35%,即在三个感染的人中,会有一人死亡。

      这已经够恐怖的了,而科学家还警告說,新冠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存在,而且其变异速度之快和杀伤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估计短期内将会让10亿人感染, 这使人类处于末日前夕的恐慌之中。 虽然第一批疫苗已研制出来了,并在全世界推广接种,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变异的DELTA毒株大大降低了疫苗的效用。 更使人担忧和意想不到的是,现在的DELTA毒株也开始出现变异了,那就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现DELTA+病毒,其变异速度之快,真的是史无前例! 经科学家研究分析,这种最新变异的病毒比DELTA的毒性更强,将会使当今研制出来的疫苗完全无效。甚至会降低人类的免疫力,最终将演变成超级病毒,就如会出现超级细菌一样。

      其实这与科学家最初估计是一样的,那就是疫苗的研制赶不上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现在面对新的有耐药性的变异病毒,人类又要开始研究新的疫苗了,这又得花费一年半载的时间,说不定到那时又将出现新的变异毒株。 与其这样疲于奔命,倒不如改变思路另辟蹊径,采用另一种更快捷更有效的医疗手段,这就是指的中医。

      去年疫苗未出现之前,在西医沒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毅然担当起治疗新冠病毒的重担,在中医接手治疗的病例中出现了O死亡的奇迹。最近治疗感染DELTA变异病毒的病例中,中医再次发挥其神奇的医疗作用,在四川和南京病人服汤药后,短期内便转阳为阴;并且在医护人员服用了甘草干姜汤后出现O感染的奇迹。 中医对新冠病毒有如此療效,不是没有病理学根据的。除了中医有几千年与防治瘟疫(病毒)的经验外,最根本的是中医的理念和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 西医的疫苗只是给予人体免疫细胞对病毒的记忆和识别功能,并不能增强其免疫能力,所以对新的变异病毒就要有新的疫苗,除此之外并无他法。 而中医的療法则是提高人体的整个免疫系统的免疫力,即所谓「正气在内,邪不可干」,增强人的体质,抵抗所有病毒;同时注重环境的清理(艾熏)和隔离措施,以消灭传染源和降低病毒的传染力。從药理上看,中药属碱性,病毒属酸性,碱中和酸,中药对病毒有灭活性作用。 在抗疫的实践中,中医已找到多种防治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毒株的中药湯剂,例如清肺排毒汤、莲花清瘟剂和甘草干姜汤等,还有各种中药处方,实行辩证施治,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甚至百分之百! 抗疫实践证明,中医是新冠病毒的剋星,中医药就是治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有了中医这个法宝,人类一定能够战胜新冠病毒,迈过这道坎。

作者:劉羽明, 广州师范学院七八届中文系。一九八一年自费畄学美国,現旅居纽约,是美藉华裔画家、作家和收藏家。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