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民粹亡國 黃光國的預言會應驗嗎?

8/12/2023

0 Comments

 
段心儀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台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黃光國驟逝,社會上一片惋惜之聲。黃老師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父親是溥儀御醫,母親卻是台北迪化街望族;自身學術成就斐然,著作等身,卻義無反顧地走出學術巨塔,投身社會活動,從反軍購運動,到倒扁,到反修憲…鐵肩擔道義,熱血報國。因為勇於實踐,他的學術理論能和人間世相融合,也對台灣人核心價值觀有深刻理解。因此教改啟動十年後,他早已洞見其口號及策略將讓台灣教育治絲益棼,遂提出〈民粹亡國論〉,不幸一語成讖。

2003年7月,黃光國和政大教授周祝瑛、師大教授吳武典、台大教授劉廣定、北教大校長劉源俊等學者發表《教改萬言書》,指出教改各項方案都是以「打倒升學主義、減輕升學壓力」作為首要考量,未思考學生前途及國家競爭力,這是民粹主義思維,只會製造更多教育與社會問題。筆者也在2004年與教改論壇結緣,一起為課綱問題發聲。20年來,教改論壇針對重要的教育議題從不缺席,總是一針見血提出針砭,黃老師鏗鏘有力的聲音也總在每一場記者會中迴盪。今年6月8日「台灣教育的未來?─《教改萬言書》二十周年」記者會,黃老師依然眼神炯炯,口若懸河。他強調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政治凌駕專業」,為了重新塑造下一代的意識型態,他們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一路走到黑!

2003年時,少子化浪潮已步步逼近,教育部卻在教改思維下推動「廣設高中大學」。黃老師率教改論壇大聲呼籲,但無法撼動政策。20年後,當年新成立的私立大學一間間退場,校舍淪為蚊子館,師生權益受損,國家資源虛耗。更嚴重的是,「廣設高中大學」讓高職、五專、科大競相轉型,結果摧毀了台灣優良的技職體系。如今技職人才匱乏到影響經濟發展。今年七月,蔡總統指示各部會與企業共同盤點需求,提供一萬名海外學生獎學金,培養其成為台灣需要的高階技術人才,可見現況的嚴重性。但為何寧願外求,卻不培養台灣年輕人呢?因為台灣年輕人在錯誤的教育政策下,不但量不足,素質也不行。

2003年時,在改革中小學教育的大原則下,教育部已推動過的自願就學方案、建構式數學…都已失敗,證明橘逾淮而為枳,教育不能套用外國政策,必須在自己土地上逐步培養。但教育部92課綱、95暫綱、98課綱、101課綱、108課綱依然逐年推出,無視20年來學生基本學力科科下降的事實,只抓住教改口號不放。於是,台灣原本紮實、培養出無數優秀研發人才的理工教育,現在全面崩跌。「增加選修,減少必修」口號下,高中三年,物理、化學、生物、地科,每一學科只有必修二學分,所有重要的概念都放不進去,談培養理工人才未免奢求。理科攸關經濟發展,現狀尚且如此,那攸關人文素養的科目呢? 

歷史科時數減少,且採取主題式編寫後,國小沒有中國史。國中一個單元(一次段考範圍)縱貫商、周、隋、唐、宋、元;一個單元縱貫明、清的東亞,到晚清的東西方衝突;0.5個單元介紹中華民國。高中更是碎片式的在中國史中嵌入東亞史。本國史地位如此微不足道,世界罕見,自然無法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認同與榮譽感,也無法建立真正的主體意識。但,這種趨勢雖然扭曲了教育精神,威脅了兩岸和平,卻達到政治目的,政治人物怎麼會罷手?

公民科只強調民主人權法治,卻捨棄道德與倫理。台灣今日道德低落、詐欺橫行,能說與缺乏道德教育無關嗎?

國文先減時數、再去經典、去古文,學生程度沒有最低落,只有更低落。台灣一流高中的國文老師,感嘆學生居然聽不懂唐詩與成語;國中語文資優班老師則更驚詫於學生許多國字居然只會注音!從文字—詞語—文章—思想—文化全面崩跌,懸崖式下降,台灣還有任何文化優勢嗎?

黃光國教授當年就預見此後果,20年來不斷提醒當局:教育民粹足以亡國。更專心著述,想建立真正的華人本土社會科學,以發揚中華文化系統。今日壯志未酬,斯人驟逝,時當盛暑,我卻有秋風落葉之感。黃老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必當努力,謹以此文誌您生平未盡之志,以待他日歷史檢驗。



​

0 Comments

兩岸和平,不能迴避「九二共識」

5/20/2023

1 Comment

 
張亞中

     面對目前尖銳對抗的美國與中國大陸、兵凶戰危的兩岸關係,明年的總統,必須要有智慧抽離出美國與中共的對抗,更要有能力來避戰與止戰。我用12個字來表達我的思路:「溝通才能避戰,和平才能止戰」。因此,我認為,明年以後的總統必須要有能力與北京溝通,更不能只是拿「和平」當口號,而是要有智慧提出如何創造兩岸和平的方法。

     兩岸要創造和平,必須要彼此了解對方的核心立場與堅持。對於北京來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因此,要談兩岸和平,就不能迴避九二共識。大家都聽過九二共識這四個字,聽的耳朵都長繭了。但是每個人說的九二共識好像又不同。那麼,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內容啊?

     九二共識這個名詞是蘇起先生在2000年所創造,用來描繪在1992年海基會與海協會,兩會書面文件往來所形成的相互理解。我個人認為,如果將它定名為「九二理解」或許更為合適。因為這個「九二理解」包括兩個共識,一個沒有共識。兩個共識即雙方都在其給對方的文件中提到「堅持一個中國」與「謀求國家統一」。一個沒有共識的部分是台灣方面希望「一中的內涵」可以「各表」,即台灣可以一中表述為中華民國,大陸可以表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大陸方面認為兩會協商的是事務性的問題,認為「一中的內涵」不需要清楚表述,大陸對於我們主張的「各表」只是尊重而已,而沒有同意。

     「九二理解」的意義在於,在雙方均各自主張「堅持一個中國」與「謀求國家統一」,一個是原則,一個是目標後,兩岸有了互信的基礎,雙方開啟了事務性協商,也促成了次年,30年前的1993年兩岸兩會在新加坡的辜汪會談,甚而馬英九總統2008年執政以後,兩岸兩會簽署23項事務性協議。但是關鍵來了,由於對於一個中國的內涵,彼此並沒有共識,因此,1992年的九二理解,也就是所謂的「九二共識」,並不能解決兩岸的政治難題,兩岸因此只能有事務性關係,雙方在政治上仍是敵對,中國的內戰仍然無法結束,無法形成政治上的正常關係,更無法創造兩岸真正的和平。

     現在問題來了。台灣每個政黨及可能的總統參選人都說要和平,但是,他們之中,有的不接受九二共識,有的說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有的說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有的說九二共識已經過時了,要再修改,再找個新共識。
民進黨的立場其實很容易了解,因為,民進黨的政治立場無法接受「堅持一個中國」與「謀求國家統一」,因此,民進黨不願接受「九二共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民進黨這樣的主張與作法,必然會使得兩岸敵對關係繼續存在,和平無望。所以,賴清德再怎麼說,兩岸是不可能有和平的。但是,兩岸永遠敵對其實正是民進黨要的,只要兩岸敵對狀態存在,民進黨才可以繼續維護其抗中保台的正當性。

     那國民黨呢?國民黨要了解,如果只是迴避九二共識,或死抱著「一中各表」不放,那兩岸最多也只能處理事務性的議題,進不了兩岸的深水區,兩岸敵對關係不會真正解除,外交與軍事上或許可以休兵,但不會有和平。如果國民黨自己也與民進黨一樣,質疑或也要否定九二共識,那我必須清楚地說,國民黨未來在兩岸關係中將也會沒有角色,不僅如此,國民黨未來也不過是民進黨的尾巴政黨,大家也不必再指望了。

*作者為政治學者,曾為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本文節錄自本社合作伙伴新大學網站文章:“國安基礎─認識美國與92共識”。






​

1 Comment

自我認同的追求

4/22/2023

1 Comment

 
施正鋒
​
台灣留學生早期被問到「你是哪一國人」,直覺反應是中國人、少數會說台灣人,也有聽來三條槓的「來自台灣的中國人」。念碩士時,校園只有中國同學會,轉念博士,已經有台灣同學會。台僑也有台灣同鄉聯誼會與台灣同鄉會之別,異於老華僑。還好當時中國才開放不久,留學生不多,不會混淆。
 
其實,外國人並不清楚中華民國(ROC)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之別,國人到歐陸旅遊,偶而檢查護照會碰到菜鳥而虛驚一場。我有一回到馬爾他發表論文,主辦單位告知落地簽證,移民官員看到護照上的China興師問罪、不得其門而入,幸好大會派人趕來機場救援,花錢消災了事。
 
倒是近年海外網路訂書時生困擾,有些書商的電腦軟體設定,往往在地址標籤上的台灣後面自動加中國、甚至「中國的省分」(Province of China),不免有被意淫的感覺。有時候包裹會被寄到對岸去周遊,輾轉收到時紙箱已破,最壞的情況是不知伊於胡底,徒呼奈何。
 
30年來,國家認同一直與政黨認同、國家定位、甚至族群認同交織。大體而言,民眾多兼有台灣人及中國人的認同,細問下去,有些人「既為台灣人、又是中國人」,不少人「既為中國人、又是台灣人」。萬一只能二選一,台灣人的選擇逐年攀升,儼然只能與中國人做政治認同對決。
 
問題是,不管台灣人或中國人都是既含混又歧義的名詞。最狹義的台灣人是閩南人、擴大指本省人,廣義的是所有2300萬人。中國人也有各種詮釋,最廣義的是血緣文化上的漢人、華人,國際上則指14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有些台派堅持台灣沒有外省人、只有中國人,也就是將他們排除為外國人。
 
有一回,我陪同層峰訪問巴拿馬的台灣村,小朋友搖著中華民國國旗高呼Chee-na(支那),百思不解,原來是China的西班牙語念法。蔡英文總統出訪,瓜地馬拉總統說「台灣是唯一且真正的中國」,綠營可不能怪罪表錯情,畢竟人家當年建交的中國是ROC、還沒有PRC。
 
前總統馬英九回鄉祭祖,援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主張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的領土,聽來「一國兩區」,又有點像是「九二共識」的新瓶舊酒。至於「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乍聽之下是附和「一中原則」,未嘗不可理解為貼身防守。
 
馬英九在對岸說「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我們都是中國人」,綠營調侃他是「最後一個中國人總統」、撻伐為「中華民族主義的囚徒」。難道這些側翼忘了,蔡英文在擔任陸委會主委時說過「我是中國人」,上台後又誓言「我當總統一天,沒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
 
孫中山先生當年倡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建中華民國後改弦更張包容性的中華民族,符合現代民族國家的理念。不管中華民族或中國人,難道不可視為日耳曼民族或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平行位階?如果說「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一些人嘮叨不休「有唐山公、沒唐山嬤」,沒有平埔族血統者又怎麼辦?
 
*轉載自(台灣)中国时报2023/04/06時論廣場,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1 Comment

昨天的敵人,今天的同志

4/22/2023

1 Comment

 
何步正
 
昨天的敵人,今天的同志。覺今是而昨非,莫過於日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或,中華民國大陸淪陷區的大地上,馬英九莊重宣告:中華民國前總統,國民黨前主席,在此,孫中山先生陵墓虔誠躬恭。昔日的國民黨反革命份子,今天在此,中國共產黨治下的中國土地上,享此禮遇。相逢一笑泯恩仇,你我都是一家人。

孫中山先生晚年,聯俄容共。1924始,黃埔軍校鍛造了解放軍少將以上軍銜40餘人,葉劍英,林彪等均是。同期,國民黨兵團以上軍官60餘人。在黃埔軍校親愛精誠的感召下,於1937到1941年期間,國共兩黨合作抗日。不論是八年抗戰,或十三年抗戰,的確,存在過一段親愛精誠,共抗外侮的歷史。

1945,日本投降。毛澤東蔣介石最後一次會面。毛説,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之後,內戰,骨肉相殘。I949,毛澤東於北京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華民國轉戰臺灣,在聯合國的中國,仍然是中華民國。在一個中華大地上的中國,同時存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相同的族群,同様的河山雲天,兩個政權,兩部憲法,兩套軍隊。在台灣的國民黨,反攻大陸,殺豬(朱德)拔毛(毛澤東)。在大陸錦秀大地上的共産黨,捕捉到國民黨反革命份子,即殺。敵人就是敵人。相見就是撕殺。

2023年三月,國民黨前主席,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官,在中國大地上友誼平坐,我們都是一家人。

非且相見泯恩仇,更且國共相看,要共建大好前途。馬前總統説:一個是台灣地區,一個是大陸地區,都是我們中華民國,都是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大地,在共產黨治下,從一窮二白,到除貧窮,掃文盲,廣教育,建設交通,強軍健國,體現了孫中山先生的建國綱領,是今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馬英九的我們國家分成兩大部分説,承認這裹只有一個中國,就創作擴建了兩岸廣大的談判空間,中華民國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塲,發揮更強的談判力,爭取更大的利益。不認可一個中國的大前題,任何形式的臺獨,都不是內部芧盾,不是一家人。那就是敵我茅盾,戰禍的起源。如果勾結外力,分裂國家。共產黨人説,沒有好下塲。

不過,台灣有另一個説法。有一群人説:中國人,等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中華民國人,等同台灣人。更或是,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中國人打壓台灣人,所以臺灣人要抗中反中,一部份人,更進而仇中仇華,用仇恨之心,看待兩岸關係。

馬英九行程,湘澤祭祖,衡陽忠烈祠,張自忠墓園參拜,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一系列行程,都在提醒中華民國一百十八年的歷史,一個大中國的天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産黨高官則明說: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家裡的事商量著辦,不能容忍台獨分裂行徑,勾連外部勢力搞台獨,注定失敗。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英國殖民香港近百年,培養出一堆假洋人。這些假洋人以能説流利英語,靠白人關係立足壯大,自認是高等華人。在英殖民地治下,這些高等洋人有遠為優厚的生存條件。香港換旗返中,五十年不變,香港殖民地官警法系統,教育內容都依舊。不用二十年,戀殖懐殖加外部勢力助推,年軽港獨人舉起美國旗,英國旗,高喊香港獨立,這些港獨年輕人,面對中國來的大媽,吼叫你們這些中國豬滾回中國去。
 
日本殖民地台灣五十年,自能養成出一批崇曰媚曰的自認高等的台灣人,如殖民地時期的香港自認高等華人一樣,都不是偶然的事例。此所以,岩裏政男李登輝,說岀,身為臺灣人的悲哀,是真實的內心話語。1945,曰本投降,有些高等台灣假曰人,以為自己是戰敗的人,卻是白日醒來,原來自己是戰勝國的人。做不成日本人的內心悲哀莫過於此。民進黨共二十多年的類文革,教科書,電臺報紙,網推的臺獨宣傳再加權勢引領,終而養出一批天然臺獨,是應然之菓。最近民調説,自我認定是台灣人佔76%.自認是中國人或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的合佔23%。這正如在香港街頭問卷,你是香港人,抑或是中國人。大部分人會回答是香港人。因為他們回答的是地區認同,不是政治民族意識上有政治意含的國族認同。如果問卷指引,台灣人等同台灣獨立,台灣獨立等同和中國大陸開戰。答案選擇當大有不同。

馬英九之中國大陸行,推開了可以和平談判的門,只要認同一個大屋頂下,彼此都是一家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一中兩憲,一國兩制,九二共識,九六共識,等等,更多可以構思的條款,都變得有可以談判的可能性。今時今日的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超額自信,有足夠的能量,門戶趟開了,大家坐下來談吧,就不會再關閉。

廣東人,山東人,湖南人,台灣人,都是中國人,不是臺灣國的臺灣人。若如是,我們應可信賴,和平之門,不會開了又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產黨,數十年來,一直在變。階級成份論到先富均富,反蘇反帝到和蘇友帝,到聯蘇鬥帝,保守鎖國計劃經濟到開放改革市場經濟,打殺國民黨反革命份子到和國民黨前主席平坐商議,一起奮鬥合作,振興中華。中國共產黨,在自我革命,自我改進,自我超越。中國從次殖民地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經濟體,是一黨專政獨裁,抑是良善管理,由你自己良心和識見去評定。

今天,究竟,我們是台灣人的台灣,台灣中國人的臺灣,大家都是中國人的臺灣,都需要我們調識認知,及時選擇。獨立的台灣國,大屋頂下的中國。今時眀年的選擇,同時也是和平或戰禍的選擇。

我們可以想像:這不是統獨之爭,而是保障臺灣安全與利益,抑或是,繼續仇中仇華,寧可一戰的兩條路缐的選擇。有和平交流,平等互相尊重,就取得了安全與利益的保障,用時間去融合彼此認識和感情的親和。我們大家都是一家人,那一天統一,怎樣子統一,我們坐下來理性地談,這輩子談不了,我們的兒子我們的孫子輩,就繼續談。家內的事嘛,急不得,總有談妥的一天。我們一起,共建中華。一個大前題,大屋頂下,一個中國,共和平,共發展,偉大復興。


​
1 Comment

台灣人民必須抓住新年大陸展示的善意

1/28/2023

0 Comments

 
張文基  (美國)中美論譠社社長 ​

     2022年美中關系及台海局勢都經歷了一系列和全方位的嚴峻挑戰,因此許多人都對2023年台海的和平充滿憂慮。 在這個時候習近平的元旦談話和國台辦主任宋濤在2023年第1期《兩岸關係》雜誌發表題為《攜手奮鬥 共創偉業》的新年寄語,都清晰的向廣大臺灣同胞表達和平的善意,並提出維繫和平繁榮的基礎。 我,一個來自臺灣的美國華人,衷心的希望台灣人民能抓住這個機遇,拋棄危險的挾洋抗中的政策,才能爲自己謀求真正的和長遠的利益。

     習主席重申中國以植根於中華民族精神的方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在台灣問題上強調海峽兩岸一家親,並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這是和平的呼喚!

     宋濤的文章強調了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1. 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臺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 2.  目的是為兩岸同胞謀利造福,方法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完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3.  底線是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堅決粉碎“台獨”分裂勢力謀“獨”挑釁,有效震懾外部勢力” 以台制華「行徑」。

     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大挑戰是美國的干涉,及台灣許多人對美國價值觀的迷信。 然而,自從1991年蘇聯和東歐蘇聯模式的共產國家解體後,美國變成唯一的超強,世界卻戰爭不斷,難民激增。 各種客觀的指標都指出美國的民主制度面臨嚴重的問題:貧富差距兩極化,實體產業空洞化,治安悪化,遊民遍地,政治人物除了相互指控,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年青一代普遍對未來失去信心... 。 爲什麼30年前唯一的超強和世界各國模仿的物件卻問題越來越多? 做為迷信美國制度的台灣爲什麼現在也面臨了與美國類似的困境?  而卅年來,在面臨各種問題的嚴重挑戰下,中國卻總體欣欣向榮,爲什麼?

     ​人類面臨嚴重的危機,唯一的出路是和平發展、互利共贏,透過不同制度的和平兢爭,互鑒互學,而非構築新壁壘。 百餘年來中國從廢墟中成功的屹立於世界,不是靠侵略和剝削其他國家,而是艱苦奮鬥。 這個偉大的歷程和其的基礎就是透過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中優秀部分的良性結合,走出自己的道路。 在這個闗鍵的歷史時刻,同文同種的台灣人民應該把握大陸的善意做正確的選擇!
 
 

0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