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美國制中的三個階段

6/26/2021

1 Comment

 
水秉和
 
            自從1949年中共建國以來,美國一直對中國進行不同程度的打壓,制裁和圍堵。建國之後,中共立刻捲入了一場抗美援朝戰爭,其後就遭到西方的全面封鎖;1972年尼克森破冰之旅打開了“竹幕”,中美關係大幅度改善;1978年,小平同志的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後,中美建交,情況又進一步好轉。到了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美關係乃進入了一段黃金時期,貿易量大增,中國的廉價商品紓解了美國的通貨膨脹壓力,而美國的跨國公司在大陸也賺的盆滿鉢滿,同時也對中國的工業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是,2010年,當中國的GDP超過了日本時,華府感到了威脅,乃開始嚴肅對待中國的崛起。

            那是在奧巴馬當政而希拉莉主導美國外交關係的時候。從那時開始,我們可以把美國的對華政策以三個總統劃分爲三個階段,即奧巴馬/希拉莉階段;川普階段;拜登階段。

奧巴馬/希拉莉階段

            奧巴馬於2009年進入白宮,國内,他面對的是2008年末才爆發的,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風暴;國外,他面對的是中東亂局(阿拉伯之春不久後爆發)。在美國歷任總統中,奧巴馬屬於智商與學養都非常高,但是缺乏行政經驗的一位,與他的偶像甘乃迪相似。 他治理的特點是理性,不走極端和信任各部門的負責人,讓他們各司其職。對於外交,他把主要責任交給了政治經驗和人際關係都遠遠超過他的希拉莉。希拉莉屬於民主黨内的鷹派,相信美國應當向全世界推銷美式民主,支持各國的民主運動和打擊威權政府。她在政策上仰賴美國龐大的智庫體系和知名學者。

            希拉莉處理中東亂局非常失敗,尤其是製造了利比亞的内戰,并導致駐該國的美國大使被殺。這證明,豐富的經驗并不等於能夠對危機的處理作出正確的政策選擇。在歐洲,她鼓勵并實際支持烏克蘭的反政府運動,推翻了親俄政權(當時的操盤手是主管歐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Victoria Nuland),這導致普京介入和收回蘇聯時期送給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從戰略角度來看,在俄國的家門口一再鼓動顔色革命,不但過於霸道,并且也很愚蠢,因爲它必然會引起反彈。針對普京拿走克里米亞,美國對俄國施加嚴厲制裁,幾乎導致俄國經濟崩盤,也促使普京跟中國簽訂爲期30年的油氣管道合同和戰略合作協定,從而鞏固了中俄兩國之間的關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俄國2013年的總統選舉中,希拉莉公然發表支持反對派示威活動的言論,從此跟普京結下了個人之間的深仇大恨,促使普京在美國2016年的大選中利用社交媒體詆毀希拉莉,替川普助選,居然把穩操勝算的她給拉了下來。這可説是一報還一報了。

           針對中國,她基本上仰賴哈佛名教授約瑟夫·奈的觀點,即中國的鄰國很多,并且幾乎都有歷史恩怨,所以對付中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離間它與周邊國家間的關係。實際政策的參與者是主管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坎培爾(Kurt Campbell)。這位坎培爾就是在2012年暗中慫恿菲律賓把南海糾紛告到國際仲裁法院的操盤手。這是離間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一個毒招。如果中國示弱,接受了這個仲裁結果,那麽越南會馬上跟進,甚至馬來西亞,印尼和文萊都會插上一脚,這麽以來,整個東盟都可能跟中國對著幹,南海糾紛將沒完沒了,而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關係就會被徹底破壞了。

           2016年6月,就在仲裁案的決定宣佈之前,美國兩大航母戰鬥群浩浩蕩蕩地進入了南海,目的當然是威懾中國,并且在6月底,爲了隱藏身份,撤到菲律賓東邊佈陣。這是中國國運的一個關鍵時刻。習近平下令三大艦隊向南海集合,就在仲裁案出爐前 一周,7月5日起,展開軍演,并且大陸的網站突然出現了幾十輛載有反艦導彈東風21D的車輛在公路行駛的視頻,還有習近平向軍中的發言,宣佈:“不惜一戰!”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哈里斯也向艦上官兵宣佈:“今晚準備戰鬥!”現在許多視頻詳細報導了這次中美處於核戰邊緣的故事。據事後透露的消息,奧巴馬在最最緊張時刻發出“Stand Down”的命令,航母戰鬥群乃撤退到菲律賓的東邊。

           這次觸碰到戰爭邊緣的對抗雖然已經成爲歷史,可是它的後果卻是異常深遠的。整個南海,以及爭端的核心,黃岩島,已在中國的掌控之下,無論美國拉動多少國家的艦隊來南海“自由航行”,中國在南海的地位已經無法撼動。在承認了這個現實的基礎之上,東盟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不但沒有破裂,并且正在逐步加强。

           這個以軍事威脅配合法律訴訟的毒招,美國沒有得手,可是在商業貿易上,奧巴馬任内還推出了泛太平洋貿易夥伴關係(TPP)的方案,一份把中國排除在外的,美國與其他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之間貿易協定。如果這項協定成功落實的話,也可以達到孤立中國的目的。對美國而言,非常遺憾,這項協定才剛剛簽訂,川普就上臺了。他一上臺就把它給廢了。

            還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提到的兩位,即在奧巴馬期間激烈反俄的Nuland,和參與反中規劃的Campbell,都被延攬到拜登的外交團隊中,并且都從助理國務卿升爲副國務卿。這也可以看出,拜登早已決定,準備跟中俄兩國硬幹一場。

川普階段

            川普是隻黑天鵝,是美國政壇異數——在最成熟的民主制度中選出一位毫無執政經驗,思想膚淺,病態自戀的謊言大師。他對美國造成的傷害還在繼續——多國領袖都擔心他可能會在四年後復出,所以對拜登政府的承諾持保留態度。除了“美國第一”的口號之外,川普有幾個堅定的信念:第一,美國對外國的貿易逆差證明,外國在占美國的便宜;第二,美國在世界各地駐軍是賠本生意,駐軍所在國應當交更多的保護費;第三,美國在中東打仗,花錢太多,不划算,應該撤回來;第四,國際組織都是在浪費美國的錢,最好都退出來。他的信念跟美國二次戰後的通盤設計和做法形成了强烈的對立面。

           美國跟中國貿易,多年來都有巨量的逆差,所以川普相信,擡高中國進口產品關稅,鼓勵美國企業回美生產,并强迫中國購買美國產品,可以縮減逆差。所以他要跟中國打一場貿易戰。他的名言是:“貿易戰是好事,容易贏”。

           他在2018年3月發動了對中國的貿易戰,提出了許多要求,除了削減逆差之外,主要的還有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政府補貼等,條件相當苛刻,如果北京答應了所有要求,那麽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經濟制度就不復存在,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就開始了長達一年的13輪談判。北京用打太極拳的方式談判:拖,終於逼得急於宣佈勝利的川普作出讓步,答應簽訂局部協議。局部協議沒有觸及到中國經濟體制的筋骨。

           考察貿易戰結果的評論幾乎都認爲,貿易戰的勝方是中國。彭博社於今年初的一篇分析,題目是“中國怎麽贏了川普的貿易戰,讓美國人付錢”,從幾個方面討論了貿易戰的結果。其中指出,如果是爲了縮減逆差的話,川普失敗了,因爲逆差在2019年稍稍降低,可是2020年卻創下新高。如果是强迫中國增加購買美國貨,貿易戰算是局部成功,因爲中國答應超額購買美國的農產品,衹是,可能由於疫情,中國僅僅購買了它所承諾的一半。如果是鼓勵美國企業回國生產,那貿易戰失敗了,因爲根據訪問結果,有80%的企業表示,它們無意離開中國。即使少數企業決定離開中國,它們也不準備回美。此外,90%的新增關稅實際上是由美國的消費者承擔。

           儘管如此,根據一項研究,由於貿易戰,2019年中國的GDP 減少了0.3%,美國減少了0.8%,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

            川普取得成功的是科技戰,特別是在高端芯片的製造方面,他終於部分遏制了華爲的5G在全球的發展,和迫使華爲退出手機市場。此外,他以美國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爲理由,將上百家中國科技公司納入實體清單,嚴重打擊了中國芯片的供應量和產業鏈。

拜登階段

            上臺後,拜登沒有撤銷川普向中國加徵的關稅。他也維持了川普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制裁,并且還在實體清單上增列了59家科技公司。川普下臺前大規模增加了美軍在南海和臺灣海峽的自由航行活動,還提高了訪臺官員的等級,拜登不但沒有減少這種挑戰行爲,還邀請了英,法,德,澳,日的艦隊都來南海秀肌肉。這還不夠,最近他不肯接受世衛組織的調查結果,拾起了川普的陰謀論,命令中情局進行對病毒來源的調查,90天後提出報告。也就是説,拜登全盤接受了川普的反華政策。

           北京對拜登的表現顯然不樂,所以不主動跟美國聯係,而美國看來有點急了,貿易代表戴琪,商務部長Rainmondo 和財政部長耶倫在兩周的時間裏主動聯係她們的中國對口官員劉鶴與王文濤,舉行視頻會談,雙方都强調中美之間的貿易非常重要,必須保持聯係。這些話真的是不疼不癢,就好像說,今天天氣真好一樣。什麽意思,中國方面的意思相當明白:你不放棄制裁,還把我當敵人,咱們就耗著吧!

            拜登與川普之間最大的不同是對盟友的態度。他要團結盟友,共同對付中國。所有美國精英都知道,美國最大的優勢就是它在二戰後建立起來的聯盟體系,這是它維持霸權和國際秩序的基石。川普對盟友加徵關稅,增收保護費,并且態度傲慢,做決定時不與盟國協商,完全顛倒了美國的外交傳統。拜登瞭解聯盟體系的重要性,所以一上臺就對盟國說,“美國回來了!”

            簡言之,一方面拜登不放棄川普對中國蠻橫的打壓手段,另一方面要修復遭到川普嚴重破壞的聯盟體制,然後在這兩方面都加碼。這就是美國制中的第三階段。

            他爲什麽這麽做?簡單地說,第一,從美國國防部發表的白皮書,參議院的一系列對中國不友好的法案和智庫的分析,我們都可以看到,美國精英階層已經取得了一個共識,那就是,中國超越美國的大勢已經形成,必須加以阻止;第二,單憑美國自己的力量已經無法阻止中國的進程,必須聯合所有可以聯合的國家,作最後一搏。

            但是,這并不是說,這樣集中全力跟中國硬杠是好的戰略。歷史將告訴我們它的最終結果。

G7,北約和拜普峰會

           先説説拜登和普京的峰會吧。爲了跟普京談,美國宣佈放棄制裁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鋪設(安排了峰會後,又恢復了部分制裁),可是沒有事先通知最受影響的烏克蘭(俄國輸送天然氣到歐洲可以不經過烏克蘭了,所以烏的損失慘重)。用美國的俗語說,這就是美國把烏克蘭扔到巴士底下了。當然,這是美國常做的事,并不奇怪。

           美國媒體早就預測,這個峰會不會有實際結果。事實也是如此,兩位領袖作秀,迎來舉世矚目,好像是天大的事。其實呢,什麽實質進展都沒有,就是有“建設性”,如此而已。拜登應當老早知道,想要跟普京和解,美國必須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國的既成事實,因而放棄制裁,否則,他根本無法打破中俄之間的穩固關係。   
      
           G7 和北約峰會才是重頭。過去5個月布林肯和奧斯丁精心策劃,僕僕風塵,拉攏歐盟,日本,韓國和印度,爲的就是要在這兩個峰會中聯合所有盟國,向中國發動總攻擊。他們將美國的霸權保衛戰披上了一層民主與專制之爭的意識形態外衣,抄襲冷戰模式。那麽,成效如何呢?

           我們需要瞭解的是,二次戰後,美國一國的GDP就相當於世界的45%,歐洲則飽受戰爭摧殘,面對蘇聯,急需美國作爲後盾。現在,G7所有成員的GDP加在一起也衹有全世界GDP的30%,并且,除了德國以外,其餘6國都是債臺高筑。G7 的份量,老實説,有限。CNN報導,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不同意美國對華的强硬立場,會場内氣氛不好,有一段時間由於吵的太凶,還把互聯網關掉了。最後,美國草擬的聯合公報被逼修改,刪除過激字眼。事後,麥克龍說,G7不是反中俱樂部。默克爾也說,許多方面必須與中國合作,不贊成跟中國對抗。

           它們達成的一個協議就是弄一個世界級的B3W(Build Back Better World),以此跟8年前出爐的一帶一路抗爭,初步資金是1000億美元。默克爾說,G7沒有這個資源。

            接下來就是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30國峰會,在此美國總算把它起草的,長達數十頁的公報,改動不大地獲得通過,其中把中國定性爲“系統性威脅”。中國對之嚴厲批評。必須瞭解的是,北約是美國捆綁歐洲的最後一道防綫,也是它最後的堡壘。美國已經輸掉了東盟(這次布林肯沒有去東南亞,衹派了他的二把手Sherman去訪問了幾個國家,結果還被柬埔寨打臉),也無法在非洲跟中國競爭。它在中東的勢力已經被俄國的介入和伊朗的抵制而大大削弱。所以,美國必須牢牢掌控住歐洲,抵擋東方勢力向西擴張,具體而言,就是阻擋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把歐洲也整合過去。

帝國的黃昏

            4月14日,拜登宣佈,在今年9月11日之前,美軍撤出阿富汗。這是一項充滿象徵意義的決定。阿富汗被稱爲帝國的墳場:亞歷山大大帝,大英帝國,蘇聯,它們的霸業都在此遭遇巨大的挫敗,蘇聯撤離阿富汗之後不久解體。看來,現在輪到美國了。

            這跟他所高舉的民主大旗沒有太大關係。美國是一個正在衰落的國家,中國是一個正在振興的國家,兩國的體量已接近旗鼓相當,拜登希望盟國來扶持美國,一起壓制蒸蒸日上的中國,這是違背人性的。中國越强,吸引力就越大,越多的國家就不願意跟它對著幹。除了排在第三位的日本,願意跟美國聯合制中,其他國家,除了五眼聯盟之外,要嘛就拒絕選邊站隊,要嘛就按照自己的利益選擇,而它們的利益越來越多地會向强者的方向移動。這是一。

            對於歐盟和東盟而言,它們最擔心的是核戰。對此,李顯龍最近就他拒絕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所作的論述頗具代表性。它們知道,如果世界再度陷入兩大陣營的冷戰格局,那麽發生核戰的可能性就會無限擴大。最好的對策就是建立多極世界。這是二。

            由於一連串的政策錯誤,美國不但在多次戰爭中元氣大傷,并且把原來非常認同西方的俄國和伊朗逼到了對立面,與中國建立了長期合作的戰略關係。現在,中俄伊三國在反美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鐵三角。整片歐亞大陸,在一帶一路的鏈接下,很可能逐步走向一體化。相對而言,美國,日本,澳洲和英國,尤其在英國脫歐之後,變成了邊緣國家。這樣就出現了大陸島對分散在不同海域的島國之間互相競爭格局。今後最根本的變化可能就是陸權國家崛起,海權國家衰退。這是三。
​
            如果我們整體來看上述三個階段,或者說辯證來看,那麽,拜登階段應當是這個周期的結束。什麽周期呢?應該說是美國感到中國崛起的速度太快,威脅到它的霸權,因而設法阻擾中國發展的周期。這個阻擾的力道是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廣,很可能會破壞世界的穩定。會不會引發戰爭呢?不是不可能。《經濟學人》將臺灣定爲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1 Comment

懷念習賢德兄 一路好走

6/19/2021

0 Comments

 
何步正

驚聞賢德兄5月24日猝死,他這一生建立吃苦奮鬥的典範,卻哪麼早離世,令人婉惜,敬祝賢德兄 一路好走!這美好的仗 您已打過。

任何人的意識型態均受到成長歷程的影響,如果瞭解到賢德兄成長背景,對於他過去在政治上的看法,應該可以理解與尊重。

賢德兄父親早逝,家庭變故後,他進了國軍先烈子弟教養院,弟弟則進華興育幼院,家人不得不分開,從小苦讀,考進師大附中,喜愛寫作,多次參加作文比賽並獲獎,奠定他後來從事新聞工作的基石,民國60年考進輔大大眾傳播系成為第一屆學生,私立學校學雜費是他難以負擔,但他得到當時輔大校長于斌總主教所給予的全額學雜費補助,當然也在學校擔任四年工讀生,還住進輔大在台灣復校啟用的第一棟校舍。

大學四年功課名列前茅,畢業時,同時考上台大、政大研究所,他選擇進入台大三研所就讀,就學期間,開始到聯合報擔任新聞記者,曾升任為召集人、派駐菲律賓等,民國71年考上外交人員特考,接受訓練後曾分發到外交部服務,民國77年考上台大三研所博士班,重回新聞工作,分別在自由時報、大成報及自立早報等媒體服務,民國83年正式回到他的母校輔大大傳系任教,作育英才,也曾擔任系主任及傳播學院副院長等職,民國105年退休。

大學雜誌的老朋友們,創刊五十年之後,2018年在台北重聚。老社員張俊宏、許信良、邱立本、甄燊港、何步正茶聚話舊之際,商議何不趁機會成立網上新大學。這任務,委託我去執行。

離開台灣五十年,紙本和網絡畢竟是不同的運作,俊宏邀請賢德兄配合推動,習兄爽快即應,立即開工。我從美國搬回台北,和習老大共同推動新大學上網。上網的後台作業和費用等項,都是新事物。習兄有位學生是網絡公司的老闆,習兄約我去見這位學生指導如何開業。那是一家有五十多個年輕人作業的公司,安靜無聲,只有每人台上的電腦細微的鍵盤動音。他的學生介紹解釋十分詳細,並指點了有關的費用概數。這位事業有成的昔日學生,對舊時老師敬重恭慬。是時今日,對之前的老師尚且如是真誠恭敬的學生,實在難得。

習先生心思細,下筆快,新大學的項目分類,和我一次咖啡閒敘,隔天,就完成了分項綱要。是十分典型的新聞界鍵筆。

新大學辦公就在我住的地方,四房兩廳,二房一廳公用,另二房一廳是我私人活動的空間。每星期六下午到晚上,客廰開放,是各路朋友到此閒談敍會的場所。習賢徳、張俊宏、何步正是主人的身份,必到。經常來的朋友如張靜、鄭水萍、施正鋒、林深靖等人,愈到傍晚人愈多。客廳可以輕易坐満二十多人,有咖啡,有茶,有花生、小吃,客廰的窗面對台大舊法學院,是習賢德和我年輕時上課的地方。到傍晚,新大學請客,簡便的牛肉麵或水餃,賓主共樂。習先生興趣廣泛,來者大都是在大學授課的教授,話題不缺,天南地北,時事舊聞,是我和習老兄在台北的一段快意時光。

習老兄對空軍歷史和228事件,著力很多。在武之璋的藍天講座,多次就228事件專題演講,資料豐富實在,是十分專業的研究捜集的成果。正因如此,習老多次告知我,或許當局會對他不利。在台灣,憑他的專業經歴,居然就業困難。習老多次跑去中國大陸各省,也多次告訴我,某大學已大致定案給他在大學的教職,卻都最後石沈大海。習的專業不是理工科,談論人文時政,俱會有個人觀點。閒談時,我建議習老兄,時政人物,老兄是否可以保守些,少表達些品評意見。習兄一方面點頭稱是。唯是,老習是一個是非分明,愛憎明顯的個性。領導不見得不同意你的看法,但你的愛憎分明會影響到上司的官位難保。老習每次給我好消息,每次不多月就表達失望不解:怎麼答應了的教職就是不能到位呢?及後,我太座由於用美國䕶照,每三個月就要離台、回台一次,太座嫌麻煩,又掛念自家的屋子,堅持回美。新大學網站亦已定型,可以遠控,2019年打道回美。和習老見面聚談就變得每年一兩次了。

大選期,特別回台投票,邀约了陳憲中、邵子平、邱立本、李雅明、鄭水萍和習老兄一起飯敍,習兄一向反獨促統鮮明,是晚,老習倒是對台灣整體前景不表樂觀。這一次,不料竟是最後一次的共敘了。



​

0 Comments

台灣防疫 無德無能 聽群衆的聲音

6/19/2021

0 Comments

 

孟

越南發狠買1億2500萬劑疫苗,蔡英文還在擺爛。

越南今年也爆發新一波疫情,跟台灣一樣,疫苗的採購和施打都嚴重落後,但越南政府痛定思痛立即成立110億美元基金購得1億2500萬劑疫苗,今年將可達成75%的疫苗接種率。

除了政府積極採購疫苗,越南也鼓勵民間企業和地方政府自購疫苗,並全力提供協助,全面防堵疫情。看看人家越南,蔡英文,你懂得什麼叫羞愧嗎?

為了保障人民寶貴的生命,越南高效率買下上億劑的國際疫苗,向輝瑞採購3100萬劑BNT疫苗,一天內就達成協議,蔡政府買疫苗卻始終是,只聽樓梯響,紙上畫大餅,不僅政府採購疫苗龜速,還阻擋民間與企業捐購。

到目前,所謂的超前部署,就是伸手向美日乞討疫苗。

八大工商團體與蔡總統會面,表示願意出資購買250萬劑疫苗,蔡總統冷回政府已外購2000萬劑疫苗,更別提郭台銘捐500萬劑疫苗,被連卡17天還不放行。

越南9800萬人,9000多人染疫,53死。台灣2300萬人,12222人染疫,361死。

越南可以發狠快速買疫苗救命,蔡總統卻只會告訴民眾,疫苗取得不簡單,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蔡政府就是這麼的無能擺爛,視人民如草!

蔡總統,我們不要再聽你,文青空洞的談話,蒼白無料的法說會!

我們要活命,不要卡疫苗!

徐绰

疫苗是實用性爲主導的東西,不論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但如果有選擇的話,我個人的首選是滅活疫苗,原因是這是最成熟的技術,不會引發太嚴重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對付所有變異種的病毒(見下)。一直納悶的一件事是,去年美歐開始研發新冠疫苗時,爲什麽都對這十分成熟的技術棄而不顧,而去搞全新的mRNA疫苗?mRNA疫苗是未嘗試過的新技術,失敗的可能性比較大,在一個威脅全人類生存的新病毒面前,是不是應該用一個相對成熟的技術,而不是冒險去做一項全新的嘗試?萬一失敗了怎麽辦?
 
看了這篇文章才恍然大悟,原來魔鬼都在細節中,疫苗生產其實是一門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大規模(以億爲單位)生產滅活疫苗,必須克服一系列工藝上的難題。美歐不搞滅活疫苗,很可能是他們知道自己缺乏必需的設備和工藝,即使實驗室做出來了,也未必能實現量產。
 
許多人都敬佩德國人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認爲是我們中國人性格上欠缺的。但從這次滅活疫苗成功量產的過程來看,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消除了不同部門之間的隔閡,借用小兒麻痹疫苗的生產工藝,等等,這種制度上的優勢也其實可以解讀為一種集體的工匠精神。

https://m.guancha.cn/politics/2021_05_29_592451
专访:中国灭活疫苗为什么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揭秘6大疫苗科技突破  5/29/21

“灭活疫苗用的是完整的病毒,不是一个靶点,所以它对全球毒株有广谱的保护性。广谱的意思是什么都通吃,这是灭活疫苗的优势。从数据来看,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灭活疫苗目前对中国国内的所有突变株、英国、南非等地的突变株都有效,只是保护作用有点降低。在我们的保护作用有点降低的时候,有些其他疫苗已经降得不行了。如果说我们的灭活疫苗没效的话,目前临床研究和使用的疫苗基本上全部都没效。”

顧雅文

路透社獨家報導:美國黑水保全的創辦人Erik Prince 投資新冠疫苗,在臺灣進行人體實驗。

E. Prince 是川普政府教育部長DeVos的弟弟,而DeVos的丈夫家擁有安麗集團。UB-612疫苗就是聯亞生技公司(UBI Pharma, Inc., Asia)在臺灣研發的疫苗,而COVAXX(與COVAX無關)則是負責這個project的聯亞子公司。

所以蔡英文是在為美國股東護航而強推聯亞,所以高端只是表面的幌子,是炒股用的。至於聯亞生技,則是一家美國控股的公司,背景強大。

聯亞生技,全名為美國聯合生物醫學公司(United Biomedical, Inc.,UBI),1998年10月在台灣成立,是UBI集團在亞太的營運中心,從事研發、製造及銷售人用與動物用之免疫治療、疫苗及檢驗試劑等創新生物製品。

不說不知道,一挖嚇一跳,聯亞背景水之深,難怪蔡英文拼命護航,哪裡是什麼「國產疫苗」?根本是美國爸爸的公司,而聯亞在臺灣找了三千多名從青年到老年的志願者做活體實驗,惡名昭彰。英文原報導見: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healthcare-pharmaceuticals/exclusive-blackwater-founder-prince-takes-role-covid-vaccine-venture-2021-06-04/

Alex

疫苗每劑美元:
高 端,54美元;A Z,5美元 ;嬌 生,10美元;輝 瑞,30美元;莫德納,40美元。
價差每劑:
14美元~49美元
請問:
其中的利益是多驚人!淘空國家、圖利他人!
 
林立腾

內幕不斷披露後,台灣人已經對台產高端、聯亞疫苗產生嚴重懷疑。加上現有進口AZ疫苗的副作用太大,願意施打的意願低落,願意打以上兩類疫苗的也是逼不得已。

有錢的人可以去美歐等國打可選擇的新冠疫苗,沒錢的怎麼辦?經數日私下徵詢朋友,其實很多人願意接受大陸疫苗,但很多人卡在經濟問題。

台灣本島去廈門打疫苗的流程:

松山機場~尚義機場(來回)+核酸檢測費用約12000~14000元。
金門~廈門船票來回約1200元。
隔離住宿平均價一天1500×14日=21000(不含三餐)。
回台後再隔離14日住宿費2000×14=28000(不含三餐)。
加上來回至少一個月沒收入……這不是一般平民負擔得起的……
除非金門縣長楊鎮浯願意幫忙~

1.核酸檢測金門縣府補貼。

2.專車、船金廈往返(自費)

3.金門專案旅館隔離(自費)

4.由於28日後需注射第二劑,開放參與者可攜帶第二劑。(自行施打)否則台灣同胞只有等沒有國際認可的高端、聯 亞疫苗。 

5. 到廈門設一小方倉醫院專門注射疫苗與發注射證明,不通關沒紀錄直接專船回金門,民進黨無紀錄可查!

6. 大陸肯而且是免費的,金門到廈門只要不過海關,就沒有紀錄。原船去、原船回(防疫專船),不用在大陸地區隔離,至少省下大陸隔離住宿費用,更多台灣中下收入的百姓可以享有福祉。 

7. 如果楊鎮浯有政治智慧,不只對他的政治聲望會提高,防疫隔離在金門也會對金門現在經濟蕭條有助益。


​
 

0 Comments

新冠失控 美军機抵台 台海局势面臨巨变的前夕?

6/19/2021

2 Comments

 
張文基
 
台灣疫情悪化带來的危機

5月以來台灣新冠疫情爆發,迄今(六月十日)總感染人數已經逹到12222人,死亡人數高達361人,今後三週將決定臺灣疫情是否會徹底失控。六日一架美國空軍C-17戰略運輸機搭載美國兩黨的三名參議員降落在臺北松山機場,表面是傳遞美方捐贈75萬劑新冠疫苗的資訊,而實際上再次衝擊中國的底線。很顯然的新冠疫情和疫苗已經成爲美中和兩岸角逐的戰場,蔡英文政府進一步的將臺灣人民綁架在美日台合作對抗中國的戰車上很可能加速台海局勢面臨武裝衝突的巨變!

臺灣的新冠死亡率已經高達3%,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顯示台灣醫療資源的不足、更顯示檢測能力的不夠,因此很可能實際受感染的人員遠超過官方報道的數字。爲了保護臺灣人民的健康,必須廣泛給全民施打疫苗,然而不論是由於意識形態還是保護官商支持的本島疫苗產業,蔡政府堅決抵制進口任何大陸製造疫苗或大陸商家代理的美英疫苗。而本土生産的疫苗,即使經特許免除第三期臨床實驗直接施打,最快在七月底才能開始,這期間如何控制疫情進一步爆發?又如何疏導島內人民因疫苗不足而產生的惶惶不安?在這個節骨眼,美國和日本宣佈提供總數200萬劑疫苗,希望幚助蔡英文渡過難關。

從血濃於水和人道主義的角度,大陸應該公開歡迎任何國家提供疫苗援助,甚至要求美國提供十倍,百倍以上的援助給台灣,但是大陸更應該清晰的指出,根據中美建交的文件和國際法基本準則,絕不允許外國軍機軍艦在未經中國允許下,用運送救災物資的藉口到台灣,否則後果自付。唯有畫出明確的底線,才能避免美方鷹派人士不斷冲擊中方底線,而導致不利於台灣、大陸和美國的嚴重軍事衝突!

台灣人民的根本覺醒才是和平的基礎

最近台灣發生一連串的天災人禍,缺水、斷電、台鐵不斷的事故,加上燎原的新冠疫情,使得台灣大多數人質疑蔡英文的領導能力,認爲她是罪魁禍首,換了人就可能扭轉頹勢。 然而,事實是從李登輝1990年當選第八任總統後,臺灣就停滯了卅年。 而過去卅年也是,臺灣人民的偶像,日本和美國,失去的卅年,這難道是偶然嗎?如果這次疫情的大爆發能促使臺灣人民做根本的反思,因而能振衰起弊,豈不是禍兮福之所倚!

日本利用韓戰及之後美國蘇聯長期對峙的機遇,在政府的強力主導下而非用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迅速從二戰後的廢墟中崛起,到1980年代經濟實力直逼美國,引起美國的警惕,逼迫日本簽下廣場協定,導致1991年底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從此經濟停滯發展卅年。1995年至2020年期間,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從1995年的峰值5.33萬億美元降至2002年谷底的4. 12萬億美元,回到2020年的5.05萬億美元。 去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實際工資下降13%。 1989年世界50強公司,日本佔了32個,而到了2018年只剩下Toyaota一家。

日本為何對美國的壓迫逆來順受?不得已也,特別是1991年蘇聯及東歐共產黨政權倒塌後,美國是唯一的超強,日本決定緊跟美國做小弟。期間日本也嘗試走出困局,金融政策方面在2001年首創了量化寬鬆政策,並持續至今,日本政府發鈔票支持債卷和股票市場的程度,相對於GDP,甚至超過美國。然而,事實證明日本量化寬鬆(QE)實驗是失敗的,繼續使用這一政策最終將導致日本貨幣體系的崩潰。

日本政治人物也試圖改革,安倍最具雄心,2012年重新执政後,信誓旦旦發出經濟三支箭,希望扭轉頹勢,然而却失敗了,2012年日本的GDP是6.023萬億美元,2020年他離職時僅是5.05萬億! 爲什麼會如此? 最大的原因是他上任後加速與中國爲敵,完全錯估世界大勢,逆勢而行,如何能成功?

美國的問題,我在論譠406期的文章"圍堵中國雷大雨小:拜登說出美國的問題"一文中已經詳細討論,不再重複。 簡單的說美國今天的根本問題是金融、財政和分配問題,具體而言就是幾個矛盾:1. 發展為誰的矛盾? 爲大多數人民?還是爲金融寡頭及受其豢養者? 2. 發展理論是基於亞當史密斯爲代表的自由主義經濟,還是Friedrich  List所主張的以政府爲主導的政策,後者曾主導19世紀到20世紀中葉的美國,Bismarck的德國,明治維新的日本和1990年以前的國民政府的發展政策,並都取得了耀眼的成果。 3. "民主假像下政治人物和媒體等普遍的虛偽、雙重標準"和"人民對真誠、客觀及科學方法施政的渴望",也就是騙與真的矛盾。

一個例子就是量化寬鬆,它是一個違反傳統自由主義經濟的政策,加速了美國的貧富不均,也加劇了權貴資本主義的制度性的腐化。其结果是 2008年次貸危機前,聯儲會的資產不到 1 萬億美元,2014年增至 4 萬億,2019新冠後激增至 7 萬 9 千億美元,完全扭曲自由主義經濟運作,加劇了社會矛盾。 美國現在面臨物價狂漲、無家可歸人數暴增、大規模槍殺案件層出不窮、維護政權穩定的員警和安全人員士氣低落,等等問題。 美國朝野都知道美式民主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已經失敗,必須改正? 但是如何改,卻面臨很大分歧。

回到台灣防疫的失敗,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科學用政治意識和口號防疫。病毒是大自然的最好檢驗,靠吹牛的川普、莫迪和蔡英文都不及格,不管政治傾向如何,必須承認迄今實幹的大陸經受住了考驗!

台灣的根本問題是過去卅年在大環境下迷失了自己,拜錯了神,迷信西方的價值觀,拋棄了早期台灣公務員克苦奉公的傳統美德和科學化決策的精神,導致了整個系統性的腐敗,這才是台灣民眾必須深刻反省的!


​

2 Comments

式微褪色的外交官職業

6/12/2021

1 Comment

 
盛嘉麟
   
外交官在中國是令人羨慕的崇高職業,提到外交官我們的腦海就會出現郭嵩燾,李鴻章,曾紀澤,陸徵祥,曹汝霖,顧維鈞,蔣廷黻,葉公等,風度翩翩,英語流利,折衝樽俎、為國立功的形象。但歲月流轉、科技進步、社會變遷的結果,外交官的頭銜已光環暗淡。
 
【外交官是全權精英】
外交官往昔崇高的地位來自時代的要求。古代交通不便,通訊工具貧乏,外交官跨出國門,在國外全憑知識,能力,膽識來縱橫捭闔,維護國家利益,必須是精英幹才。
 
漢代投筆從戎的班超,蘇武,張騫都是縱橫捭闔,艱苦卓絕,不辱使命的偉大外交官。19世紀歐洲奧地利的梅特涅是世界知名的外交官,身為奧地利帝國首相及外交大臣,為了維護實力脆弱的奧地利帝國,周旋折衝於歐洲列強之間,梅特涅的知識,能力,風範都讓人欽佩。
 
【外交官僅日常辦事】
進入廿世紀,各國開始使用電報電話,每當外交官在國際博奕捭闔時,國內外交部燈火通明,參謀,資料,建議在背後頻頻往還,外交官的任用條件開始放鬆,其社會地位跟隨滑落。外交官僅在駐在國處理僑務,商務,簽證,留學,移民,護照等日常事務,其地位更低。
 
【外交官的數量泛濫】
1991年蘇聯帝國瓦解為15個獨立國家,當時報紙公佈了一個最有趣的算術問題是,請問全球因此增加多少個外交官?這個問題還不容易算出來。算程如下。
 
假定世界原有200個國家,蘇聯瓦解為15個獨立國家,但是俄國替代了原來的蘇聯,所以世界變成214個國家。
14個新的國家需要增派到其他213國 14x213 = 2,982 位大使。
原來200個國家要增派到14個新的國家,200x14 = 2,800 位大使。
(當時蘇聯是一國三席,蘇聯,白俄羅斯,烏克蘭)
14個新的國家只需要增派12位大使到聯合國。
所以總共增加 2,982+2800+12 = 5,794 位大使
假定每個大使舘平均配置5個使舘官員,連同大使,一共6個外交官。
5,794 x 6 = 34,764 ,全世界猛然增加了34,764 個外交官。數量可以如此暴增,外交官自然顯得不那麼稀奇了。
 
【外交官淪選舉酬庸】
歐美民主選舉競爭所涉及的人脈連結和財力支援,使勝選後對政客和金主的論功行賞,已成慣例。既然大使已無需為國家精英,自然成為酬庸政客最方便的職位。
 
川普的大金主Craft,他的太太Kelly Craft 被就川普酬庸為駐加拿大大使,她嫌渥太華離紐約的家太遠,一年有250天都留在紐約家裡,川普再改派她為駐聯合國大使,上班就在紐約。肯尼迪女兒卡羅琳.肯尼迪 Caroline Kennedy,因為助選有功,2013年歐巴馬酬庸為駐日本大使。
 
【外交官遭隨意驅逐】
因為外交官對國家無關重要,國際間遇到政治商務軍事的摩擦,雙方國家就流行驅逐對方的外交官作為報復,十年以來全球何止千人。
 
美國川普在2020年忽然下令關閉休士頓的中國領事舘,中國隨即下令關閉成都的美國領事舘,大約400個中美外交官三天之內離境返國。
 
美國俄國之間的驅逐外交官遊戲更甚於中美,2020年美國關閉了駐聖彼得堡的美國領事舘以後,遊戲玩到,偌大的俄國,境內已經沒有一家美國領事舘。最近因為拜登出言不遜,俄國召回駐美大使,美國俄國之間驅逐的外交官,十年以來累積達到千人。
 
俄國與歐美國家經常互相驅逐外交官,有時是兩國的摩擦,有時是事不關己僅為支援友國,美國英國澳洲及歐洲小國最愛搞這種把戲。
 
驅逐外交官的遊戲國際上樂此不疲,消遣外交官是另一種遊戲, 2013 印度駐纽约副领事女外交官,被纽约警方逮捕,脱衣,搜身,讓印度人無比愤慨。新德里警察拆除美国大使馆周围的安全围栏,收回外交人员身份证,取消美國外交官的免稅購物慣例,停止外交郵件的特殊保護。
 
80年代蘇聯駐美國華盛頓大使馆的外交官,街邊任意停車,利用外交豁免權拒繳罰款,累積到數百萬美元,華盛頓市政府忍無可忍,開始強收罰款,引起蘇聯不悅。於是莫斯科警方對每一輛美國外交官的汽車都派一輛警車跟隨,任何絲毫違規,立即警示停車開出極重的罰單,強收罰款,幾月下來也累積到數百萬美元,使得在莫斯科的美國外交官不堪其擾,幾乎不能開車,最後雙方只得談判妥協。
 
【沒有邦交卻有大使】
現在國際上一些不獲承認,沒有國家地位的地方如台灣,索馬利蘭,庫爾德斯坦,阿布哈茲共和國,為了商貿旅遊僑務的需要,他們會在必要的國家以辦事處,文化或公司的名稱設立機構,低調辦理國際事務。
 
台灣在世界各國包括斯洛伐克、拉脫維亞這些小國設立了各種名稱的機構共達105個,目的在彰顯台灣是國家的形像。台灣派駐國外機構的官員,在當地國沒有外交官的的身份,台灣外交部稱這些機構的負責人為代表,但是當地國的僑界仍然稱他們為大使,這些代表也不謙讓,就公然接受大使的稱呼。目前台灣電視名嘴介文汲曾經是駐紐西蘭代表,在電視上卻以駐紐西蘭大使自居。
 
我見過駐美代表袁健生,出席僑界聚會都以大使稱呼,他們回到國內還繼續以大使掛牌。2020年的駐美代表蕭美琴一到美國就自稱駐美大使。堪稱國際外交的怪現象,也突顯了台灣不肯務實的扭曲心態。
 
外交官品質從精英全權,到日常辦事,到數量泛濫,到選舉酬庸,到驅逐消遣,到黑市外交官,在在顯示,外交官是式微褪色的職業。



​
1 Comment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