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詭譎多變的台灣選局

9/28/2019

0 Comments

 
阮大正

        9月28日是民進黨的黨慶日,很有可能在審時度勢下推出新的決議文,以鞏固獨派基本盤和支持者票源,不惜將三個月後的選舉定性為一場改革與反改革、進步與退步、抗中與賣台的對決,無疑把原本因各項改革紛亂不已的台灣社會推向更尖銳的對立局面。

        台灣社會和海外華僑對完全在野後的國民黨再起,有相當的期待;普遍認為國民黨仍是台灣社會一股重要的安定力量,兩岸關係的發展也需要國民黨扮演穩定積極的角色,這是國民黨的優勢。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16日夜11時(台北時間)閃電宣布不登記2020總統大選獨立參選連署,讓國民黨支持者「鬆了一口氣」,有助國民黨黨內團結,國民黨重返執政的機率將因此增加。     

        郭台銘不選,對國民黨而言只有「短暫」優勢,「因為距離大選還有4個月,目前還不確定韓國瑜能不能吸引更多年輕選民,這對他能否勝選至關重要。前副總統呂秀蓮將代表獨派團體喜樂島參加大選,無可避免會吸走蔡英文的部分票源。

        在民進黨內部很多派系、獨派大老辜寬敏、阿扁一直打蔡情況下,蔡其實根本不像表面上那麼穩,此外,美國在大選中的角色也相當關鍵。川普利用台灣與大陸打交道的戰略利益讓華府更傾向和蔡英文合作,不過同時美國也不想改變台海現狀和並未輕視韓國瑜引發的民心思變風潮、加上想降低中美貿易戰的對立狀態,以利川普連任,因此,AIT正式邀請韓國瑜訪問D.C.。預期美國在這次大選較採取相對不干預的態度。 

        許多人希望韓國瑜和朱立倫搭擋,組成「韓朱配」,  理由不外:朱立倫有財經專業、擔任地方首長多年、擔任過行政院副院長,能彌補韓國瑜經驗的不足。此外,國民黨提名韓國瑜參選後,柯文哲、王金平、郭台銘動作不斷,外界擔心國民黨再次分裂,希望「韓朱配」避免藍營分裂得更深。

        其實,國民黨分裂是假議題,郭台銘脫黨甚久,臨時取得「榮譽黨員」身分參選,正當性原本就勉強,未獲提名就宣布退黨,可見心從來不在國民黨,而王金平從來沒有脫黨的意思表示,國民黨沒有分裂的問題。

        朱立倫擔任副總統,表面看來有加分效果,但韓與朱都是眷村外省第2代,都是男性、北台灣出身,不但加分效果有限,綠營強打反中、本土意識、兩岸牌,省籍與認同問題很容易被挑起,最後很可能反而失分。

        不過,韓國瑜副手問題確實重要。韓蔡對決,蔡英文已領先,從積極面來看,副總統人選必須在對外形象、選票開拓上有加分效果;從消極面來看,即使不能加分,也絕對不能失分;最糟糕的就是反過來拖累主帥。

        今後三個月將是台灣政局變動率最詭譎的時刻,蔡英文執政三年多,面對一切問題都歸咎于前任政府,更不惜將三個月後的選舉定性為一場改革與反改革、進步與退步、抗中與賣台的對決。挑動兩岸對立情緒及台灣受壓迫的意識,向來是民進黨執政績效不張時,得以獲得再次勝利的「大補丹」。以往兩岸關係的處理能力,被視為是國民黨獲得民眾信賴的強項,但如今恐怕連國民黨自己也不再如此認為。甚至於,國民黨終究受到「偏安」意識所壟罩,以至畏於突破民進黨設定的台獨意識框架,因而可能已視兩岸關係是他們在大選中的「罩門」。

        2020這次選舉的選民總數約1,900萬人,將投票率抓在2008、2012這兩次的中間:75%,約1,425萬人。2016年票投蔡英文的選民有689萬人,估計這次獨派呂秀蓮會瓜分百萬票以上,對蔡能否連任,影響頗大,唯最後獨派是否「棄呂保蔡」,有待觀察。(9/18/2019寫於洛杉磯)

阮大正,著名報人,專長分析報導國際形勢、海峽兩岸關係和台灣美國雙邊關係。
  

0 Comments

香港的貢獻和港陸關係 (下)

9/28/2019

0 Comments

 
吳章銓
​ 
三.  香港政府對群眾大示威難以對付,因為沒有處理的權力,必須等候在大陸的上級指示。大陸至今(8/25)仍在猶豫,似乎不願授權特區政府自行處理,避免提高香港的自治;也不願接納民眾要求,避免開啟民眾對政府提要求的先例。

          解決問題的權力在大陸。大陸官方首先必須認識:香港人是非常愛國的。所謂港獨,最多只有極少數的人在說;他們的影響有限。大陸對香港人必須寬厚,容忍,以愛心對待,而不是懷疑、污衊,擺出準備嚴厲制裁的姿態,使港人覺得不公平,被蔑視,被扣加罪名。大陸切不可高調宣傳港獨,好像港人都有港獨傾向,從而誤導大陸公眾,產生對香港的敵意,大張撻伐,使港、陸關係惡化。近代以來,每當中國有事的時候,香港人表現的愛國心,可歌可泣。大陸不可以把香港人的愛國心,一棍子打倒。

          指責香港人受外力煽動而“不愛國“,更是最不負責任的污衊。即使在英屬時期,港人都自視為中國人。 他們不可能會聽信外國的煽動。香港是言論自由和出入自由的國際港,與外人交流是平常事。示威發生後,自然顯出雜音。大陸對此理應明辨,不可以用外國煽動這種話引起大陸人對香港人的仇視和敵對,撕裂同胞感情。大陸官方的心理認為:向外申述就是叛逆;服從中央才是愛國。

          香港學生和年輕人的要求,只是尊重自治,司法保障。是出於自衛心理,並不是對港府挑戰,更不是對中央挑戰。《基本法》第二十七條規定,港人有示威的權利。示威是正常、合法的民意表現。 香港人有權享有《基本法》第27至34條列舉的公民權利,有的權利是大陸《憲法》中也有的,有的則是香港因其自由港的地位所特有而《憲法》中沒有。

           大陸尊重香港的權利,延伸的意義是將來會尊重台灣的權利,再延伸的意義是中國會尊重東南亞和所有周邊國家和人民的獨立自主的權利。其結果是贏得信任和友誼,和真正的安全。對港、台表現愛心、容忍和寬容,必得到加倍的回報。

          香港「反送中」問題的解決,必須是特區政府與學生和社會各方理性談判,和平解決。 北京應授權特首和立法會與市民廣泛談判, 做出合情合理的決定,越早越好。 還應該進行公正客觀的真相調查,消解謠傳所引起的港陸間誤解, 確保未來港、陸親愛合作無間,關係和睦。
         
四. 萬一大陸走極端,必將喪失香港民心,不論青年人,成年人,老年人,都將更反對大陸的統治方式,滋生港獨情緒。大陸以後將難以平靜地統治香港,香港也不能發揮其難以替代的作用。

          首先,香港的企業和資金必將大量外移,人才隨之外移。大陸的外資、外企和人才也將外移,而大陸本國的資金和企業以及人才也將隨之大量外移。大陸的官、富家族早已經開始把財富和家人外移,他們自己留在大陸做官賺錢,到退休才走。一旦香港被扼殺而導致大陸經濟衰退,在大陸賺錢的機會消失,有辦法的人會覺得早走為上,提早外遷。中國的經濟情況將不堪設想。打擊香港,勢必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過去大陸每次在台灣選舉前施壓,台獨勢力就大漲。對香港施壓,勢必導致台灣內部的向心力轉化為離心力。眼前就極可能推高台獨氣勢,促成民進黨以高舉拒中的大旗而在2020選舉中獲勝。

          東南亞國家的眼睛一向是盯著香港。香港有事, 勢必視中國為潛在的敵人而不是可信賴的朋友。 南海如發生任何爭議,東南亞國家必然得到區域外國家的支持,中國將面臨軍事、外交四面受敵的壓力。所有南海島嶼和海域恐將引起爭端。

          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將 不願或不敢與中國為友。並且在任何國際爭端中,幫助與中國對立的弱小一方。在經貿關係上,各國既對中國心存戒心,又鑑於中國的內外樹敵,懷疑中國的經濟前景,因此避免與中國有太密切經貿關係。長此以往,中國的經濟將陷入困境。

  • 如何明智地建立良性港陸關係
 
          1.   深層思考,「反送中」運動不是孤立的事件。問題的關鍵在一國兩制本身是過渡性質的,設計的時限是50年,50年以後呢?香港和大陸雙方對未來前景的想法不同。
《香港基本法》雖稱為基本法,但是人大常常想改動, 例如2003年,大陸人大要求加强《基本法》第23條(关于颠覆政权等罪行的規定),民众大舉抗议,結果港府撤回改法,特首董建華去職。2014年,人大決定取消《基本法》第45条和第68条賦予香港人最终普選特首和立法会议员的權利。引起雨傘運動,結果人大撤回修改,特首梁振英去職。香港方面,特別是年輕人,對於《基本法》維持 “有自由沒有民主” 的殖民地制度,日久自然不滿,大陸對這一點便非常敏感,深恐會影響大陸民心。

          大陸的基本法是《憲法》,是不允許資本主義的。《憲法》第一條:“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大陸自改革開放後,已經實行資本主義,資本家崛起,但號稱是“市場經濟”,便不算違憲。香港回歸不諱言維持資本主義制度,卻是公然違憲。大陸為什麼沒有修改《憲法》,使一國兩制(含資本主義)合法,不得而知。

           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暴露了一國兩制的過渡性弱點,有內在不穩定性的本質,不是長治久安的制度。
什麼才是將來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國民之間相互友愛,互相尊重,人人身心愉快,安居樂業?這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因此,有必要設想一種有永久意義的良好國體,不會發生制度性的衝突。

          2.   最可能的制度是一種聯邦制,一勞永逸地完成一個包容而統一的未來型國家體制。
聯邦制可以說是世界上的新興體制,是繼民族國家之後的多元化國家的體制。現在世界上有27個國家是聯邦制,佔世界人口一半。國家有大有小,各式各樣,聯邦制並沒有一定的定義和模式。每個國家都自我創新,設想最適合自己的制度。民主制不能抄襲,聯邦制更無從抄襲。過去在華人學者間已經有人提出過聯邦制的概念,現在面臨一國兩制的死角,國人應審時度勢,集思廣益,高瞻遠矚,從香港開始著手,設計並實驗適合中國的聯邦制度。
從周恩來到鄧小平,都主張將香港 “保持現狀,充分利用”。有人認為香港已經利用完了,可以抹消了。那種想法是大錯特錯。

        第一,香港還有很多特點和長處,大陸應繼續以香港為師,有序地繼續進行尚未完成的改革開放。香港富有特殊的長處和實力。大陸公私機構、企業、團體、個人,紛紛向香港學習。黨政機構、公司企業派駐到香港的辦事機構和人員,不知道有多少。香港是他們與外界來往的重要橋頭堡。
在經濟領域之外,香港有法治、以民為本、官民守法、清廉、開放、專業精神、公民平等、教育獨立、司法獨立、閱讀自由、言論自由、進出境自由、企業自由、創業精神、胸懷世界的心態等等優點,還有豐富的國際經驗,國際人脈,有自由港的地位和方便,是大陸突然建起的輝煌城市所無法比擬的。大陸有幾億人曾到香港旅遊,他們對香港都心存好感。現在只有49個城市的個人可以去香港自由行,將來擴大開放,旅遊的人更多。香是值得大陸人學習的好地方。
          第二,大陸對香港不能只從利用的角度對待,這樣的心態是非常危險的:將使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什麼時候自己也會失去被利用的價值?哪裡還有安定團結的地方?
香港面積人口GDP都比新加坡大,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特質,有資格成為一個中華聯邦中的明珠成員。香港未來對大陸的貢獻將不遜於過去。
​
          採取聯邦制,可以根本解決不同制度並存的問題。在聯邦大家庭裡,各邦各有其治理制度,長期高度自治;各邦間互不干涉,但相互親愛合作無間,發揮多元的優勢。大邦小邦一律平等,大邦不依其大而欺小,小邦也不恃其小而要挾大邦。各邦都不想改變其他的邦,同時也不擔心被改變。聯邦內的同胞不是萁豆相煎,而是優勢互補。香港年輕人不再擔心未來,大陸的領導們也不必擔心香港的影響。這個聯邦制的設計,必須是將來能夠容納大中華的全體。
                             
          時間相當緊迫,必須在30年內完成這個劃時代的體制建設。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政治智慧,應該有氣概和自信:一定能夠設計相當完美的聯邦制度。
         
           結論:一國兩制的過渡性有其根本的不穩定性。香港年輕人身處其境,好像在地震帶上,切身感受,發出他們的聲音;海內外全體中華人理應深思。中國近代許多重大事件的轉折,是學生開的端。學生淳樸而有理想,沒有私心。他們的直觀和直覺不可小視。歷史教訓彰彰在目。已故唐德剛教授曾說:“天下無不是的學運!”慎哉。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老保釣中最早對美國歸還冲繩而產生的釣魚台歸屬問題提出質疑的人之一。後來的保釣運動就是從他們的質疑開始的。
         

0 Comments

從心治療香港病

9/28/2019

0 Comments

 
傅崐成
Picture

经历了三个多月的香港动乱,似乎仍然没有解决。如何解决?这或许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笔者认为,截至目前为止,北京以及香港特区政府处理得还蛮好的 -- 一方面在香港内部逐渐形成了“止暴制乱”的共识;一方面在内地各省市人民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共识,绝不让香港的混乱影响到“一国两制”的既定政策;同时也还能够在国际上,陆续出手,发出了拨乱反正的声音,让长久以来比较偏颇的西方媒体,也不得不刊登或播出了一些对香港反对派暴力行为的客观谴责。

语云“危机就是转机。”如果北京和港府能够利用这一次的港乱事件,一举拆毁港独的思维结构,彻底消灭了港独的内在力量,那么三个多月来的混乱,不但不是一件坏事,还可能成为中国政治发展上的一件大幸事了。毕竟,台湾、西藏、新疆也还有一些人,正在张大眼睛,看着香港局势的发展。治了港乱之病,不但是消除了港独,也显然大有益于消除台独、藏独和疆独。

人们总说,心病还要心药医。香港的混乱,绝非仅仅是住房问题和经济收入高低不平的问题 ---- 虽然这些物质问题也确实有着重大的影响。笔者认为,会让这么多香港人走上街头,不惜搞乱香港的平和生活,这其中的心理思想因素,可能更加重要。

自1997香港回归祖国以后,许多香港人见识到了不少大陆同胞的低俗行径。这些负面的行为,经过媒体的放大报道,让许多人心中感到不满。加以原本在港英政府时代享有相对优越感的香港人,在历经了二十二年“陆升港降”的经济变迁之后,逐渐感受到了这种优越感的丧失。口中流利的英语,竟然再也抵不过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值钱了。他们心中的失落感,就和当年中国从殖民台湾五十年的日本手中接收台湾时,一些台湾人看不惯、受不了大陆同胞来台当家的感觉,非常类似。

如此看来,台湾光复之初发生的“228事件”以及香港目前发生的“港乱事件”,应该都是某一类社会心理因素和外力作用下,自然发生的不幸事件,都有着一定“不可避免”的性质。

我曾多次访问香港,且曾公开预言:香港必先落日,然后才可见到日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几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吧。

如今香港同胞已经为时势所迫,不得不接受动乱之后,必将到来的重大变迁了。笔者认为,香港特区政府和所有香港知识分子,都有一份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要把下面列述的基本政治伦理逻辑,向广大的香港民众,说清楚、讲明白。如此或许才能期待香港未来的长治久安与重新日升东山,光照大地。

(于此,笔者不能不想起台湾的问题。过去多年来,我们这些搞公法的台湾学者,没能把相关的政治伦理逻辑,有效传播给广大的台湾民众。我们对于后来的台独崛起以及类似太阳花运动的青年动乱,也都负有一定的责任。)

首先,港府和所有知识分子需要向广大的香港民众,引用实例,深刻介绍,让大家看清楚:这个世界曾在殖民主义长达两、三百年的淫威之下,形成了不同階级的民族国家。这一违反世界人权的余毒,曾经给世界带来不小的麻烦。
 
二战之后,各国痛定思痛,创立了联合国,力图建立一个“各民族国家一律平等”的国际新秩序。虽然格于种种现实,这个目标至今没能完全达成,但是,在联合国的集体努力之下,“去殖民化”与“主权平等”的理念,已经成为推进国际法冶的全球共识。
 
其次,港府和香港全体知识分子,需要客观地向广大香港民众介绍实例,让大家看清楚:有些昔日的殖民主,仍然不情不愿地抗拒接受联合国推动的的上述全球共识。而少数被殖民的人民,也仍然甘于做次等公民。或则无力反抗,或则受到思想的毒化,久而久之,变得无心反抗。譬如,琉球、关岛 . . . 等以及一些地狭人稀的小型岛国,原本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应该给与“非自我统治”(被异族统治)的民族,自决前途的权利,但是却因为部份拥英、擁日丶擁美人士的声音,受到昔日殖民主的大力扶持,长期压制了当地原住民族的自决呼声。
 
其三,香港人民是幸运的。在港英政府殖民统治时期,由于此地远离英国本土,处处需要中国的照应,香港人民并没有真正遭受过缺衣少食、没水没电的痛苦。二战期间,中国军民在滇缅战区浴血奋战,拼命帮助了英军盟友,但事后却受到了英国无端的背叛。香港结束殖民,依法回归祖国之后,中国母国为香港人民制订的"一国两制",更是一套协助香港人民逐步、无痛、顺利改换生活方式的长期“过渡”办法。这是明显的善意表现,不该受到恶意的曲解。
当然,香港人民也应该了解到,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最终当然应该要追求“一国良制”的目标,而非永远的“一国两制”、“一国三制”或“一国四制”才对。香港有很多优良的法令制度,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之下,理应成为全中国的典范,让其他地区或省市多加学习。目前,在一些西方外力的曲解之下,一些香港青年自甘为昔日殖民主的鹰犬,砸毁自己的家园,放弃自己民族的尊严与良好的发展契机。这不但是自伤、自损的,更是背离国际社会发展制度的、违反全球共识的愚行。

最后,香港特区政府与全体知识分子,也应该让社会大众了解到,经由合宪的程序,没有哪个法律或政策是永远不可修正的。这就包括了“逃犯条例”,甚至"香港基本法"与"一国两制"的根本政策。

任何法律或政策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对于现时政策或法律有所不满不满意的港独丶台独、藏独分子,或世界上的任何独立势力,都只有两条路可走:革命成功,或修法成功。

香港独派需要从现实面,算计好这个小型城邦社会,人民幸福的政治终极目标,选择自己正确的道路。革命是要大失血的,豈能符合香港社会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唯有藉由修改“宪法法”(例如《基本法》,而非只是宪法典) ,追求相关法律与政策的不断完善,才能符合香港人民的大益大利。这不单单是香港特区政府的事,不单单是香港知识分子的事,也当然应该是全体香港市民的事。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海面上,一定会见到日落,但也终会见到日出。

我是这么相信的!
 
 (摄影  傅崐成)

傅崐成   海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海洋法学评论》主编,香港《中国评论》学术顾问。曾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与俄罗斯等地仲裁员。
 
 
 
 
 

0 Comments

個人自由對決集體速度:香港實驗室

9/21/2019

0 Comments

 
水秉和

       另一個標題選項:自由主義對決集體主義。不過,這個本世紀的最大對決之所以會出現,其根本的原因就是集體主義的速度,出乎大家意外的,超越了統領國際關係長達兩個世紀的自由主義。按照傳統西方的政治理論,這不應當發生,也不可能發生。非常令人感到無奈的是,這個對決的焦點,或者説觸發點,發生在香港。

        9月8日,香港的青年示威者第一次地大規模揮舞著美國的星條旗,呼籲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法案。他們在中國的領土上呼籲美國干涉中國内政!這似乎非常形象化地突出了問題:他們希望以自由主義統領世界的美國來制衡威脅到香港生活方式的中國——和它的集體主義速度。

        且讓我們把外國干涉——包括資助和培訓了一大批動員能力非常強的年輕人——以及大陸貪官和他們的白手套隱身香港,和返送中,都撇開來不談,對廣大港人而言,無可否認,他們的核心訴求是希望能夠維持他們已經熟悉的西方自由主義環境下的生活方式。雖然,在中國集體主義速度的巨大壓力之下,這個生活方式也逐漸面臨重大威脅。

        我們不妨以深圳爲例。深圳在過去40年已經從貧窮的小漁村轉變成現代化城市,其GDP已經與香港不相上下,雙方的交流也越來越多。可是,香港與深圳的心理關係卻是非常複雜:港人基本上看不起深圳人,討厭深圳人到香港搶購東西,嫌惡他們粗俗的舉止,不高興深圳家長送小孩到香港讀書,但同時又擔心害怕深圳威脅到香港的經濟地位。本來是應當合則兩利的關係,而由於香港人所感受到的威脅,企圖躲避,以至於兩地關係并不和睦,怨懟之心存在已久。

         縮小範圍,我們可以拿大疆無人機爲例。一個年輕人,汪滔,杭州人,本來在廣東讀書,後來轉學到香港科大讀書,對直升飛機抱有極大的專注興趣。他得到科大導師李澤湘的鼓勵和協助,在深圳創建了大疆科技公司。2006年創立,2018年成爲全世界最大的無人機公司,占據70%以上的國際市場。大疆因此凸顯了香港與深圳之間合作的好處:依靠香港的先進科技知識,配合了大陸在實體經濟方面迅速發展的綜合能力,它取得神速發展。

         如果我們擴展到無限大,則從香港與深圳的互動,我們看到中美之間的複雜關係。中國是一個集權的落後國家,可是,它依靠美國這個自由主義國家培養出來的如錢學森,楊振寧,施一公等等好幾代數以千百計的人才,在共產黨的集中統治之下,憑藉强大的統籌規劃,集思廣益的協調能力,和從上到下一以貫之的執行力量,達到了驚人的速度,居然到了快要超越原來遠遠跑在前面的美國!以至於本來合則兩利的關係變成當前的對峙。

         但是,不論香港的年輕人鬧到什麽地步,香港無可避免要被深圳超越。同理,不論特朗普如何阻擾,中國的發展速度無可避免將會超越美國。事態發展到今天,特朗普看來要讓步了。希望香港年輕人也能向特朗普看齊。這并不表示自由主義不具有它本身的優點和存在價值,可是,集體主義的速度超越了它。面對二十一世紀,速度似乎成爲評價一切成就的標準,使得以個人自由爲核心的政治組織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或許大家都還記得,將近30年前,福山以黑格爾的歷史演進規律提出了轟動一時的歷史總結論。現在,由於集體主義速度的成功,歷史又開始無情地碾壓,新一輪的正反合正在我們的面前展開。
 

0 Comments

美國2020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楊安澤

9/21/2019

4 Comments

 
佟秉宇
 
美國第45位總統川普自從2017年1月就任以來,用他自己獨特的施政來企圖體現他的競選口號“美國第一”“讓美國再次偉大”。從退出國際組織或協議、否定地球暖化、疊加貿易壁壘、大量增加軍費等等措施執行以來,世界秩序大亂,經濟開始衰退,股市有如過山車一般,今天漲明天跌,美國國內選民對他不滿意的程度大為提高,甚至華爾街也開始有些按耐不住了!
 
美國民主黨內各路好漢與巾幗看到了機會,躍躍欲試,投入2020總統大選的候選人不下24人,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一位亞裔候選人楊安澤(Andrew Yang)。他的政見新穎,極富前瞻性,他說 “不是左或右,是朝前看!It’s not left or right, it’s forward!”
 
六月底民主黨內的第一次總統候選人辯論,楊安澤顯得有些侷促與緊張,主持辯論的媒體MSNBC主持人也沒有給他很多發言的機會,甚至有人懷疑他的麥克風可能被關閉了一段時間。辯論會後他的支持者,他們自稱為 Yang Gang,非常不滿,在網路上對MSNBC 大加撻伐,這似乎對七月份由CNN主持的第二次的辯論會有點好的影響。會後楊的民調上升,捐款人數亦大增,在八月下旬他已達到了民主黨對參加第三次及第四次總統候選人辯論會的兩項要求,即:
  1. 必須有四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認可的民調機構所做民調均達到2%或以上;
  2. 捐款人數多於130,000 人。
 
楊安澤 今年 44 歲,父母親均來自台灣。他在 1996年畢業於 Brown University, 主修政治、經濟,獲經濟學士學位,並在1999年獲 Columbia Law School 法律博士學位。畢業後做了六個月的律師,覺得與自己希望的工作不合而離開。後參與創業,在一家專門為學生備考的公司 – Manhattan Prep作首席執行官。2009年12月該公司被Kaplan公司收購後,楊成立一個名為 Venture for America 的非營利性機構, 培育了上千美國年輕的創業人才在美國各地創業。2017年11月6日楊向聯邦選舉委員會提出申請,參加2020美國總統選舉。
 
楊在他一系列的成功創業過程中觀察到美國社會在科技、政治、經濟領域裏的現況及發展動向,形成了他的主要政見。限於篇幅筆者僅介紹他的下面四項主要政見:
 
一.自由分紅 (Freedom Dividend):
原本這是被稱為Universal Basic Income。楊主張美國政府每個月發給每個18歲以上的美國公民1000美元的紅利。他看到科技的高速發展會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主要 就是人工智能與高度自動化,它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 很多人像零售業員工、工廠工人、卡車司機,甚至白領工作者如:律師、醫生、會計師 等等各行各業人員都會面臨失業的危機!只剩下低端服務業崗位,如修指甲與理髮等行業機器無法取代,與高端工作崗位,如人工智能設計者、公司高管等保留下來,中產階層逐漸消失。在失業率高的地方,社會將崩潰(犯罪、離婚、吸毒、自殺等行為急劇增加)!
楊認為高科技是21世紀的石油,它會為美國帶來豐厚的利潤,而美國公民都是國家的股份所有者,理應得到合理的紅利,這便是他改稱這項政策為自由紅利的緣由。
你或許會問支付這筆紅利的經費由哪裏來呢?楊說可用徵收增值稅來支付。 增值稅的課收是按照每筆交易計算 ,無法逃避。 像利潤幾十億美元的亞馬遜公司(Amazon),2017和2018年沒有繳任何所得稅。但在增值稅的增收下,這公司一分税錢都逃不掉。
這份自由紅利的好處何在?它補助失業或低收入人們的生活,使他們能平靜的面對新的現實,甚至給他們發揮創造力的機會,為社會增加新的行業,增加社會祥和氛圍。同時大部分人會把這筆錢花出去,增加美國的經濟增長(估計到2025年經濟會因此而增長~13%,即,2.5萬億美元)。
 
二.民主美元 (Democracy Dollars):
近五十年來美國各層選舉的競選時間不斷增長,所需經費不斷增加,使得候選人的競選主要活動就是籌款。2010年一月美國最高法院通過了Citizens United 法案,讓公司財團捐給各個政治行動委員會的選舉捐款不受任何限制, 如此合法地往選舉裏砸錢大大地影響了美國民主的本質,可以形象地說美國的民主已不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元一票了。
如何改變這種被金錢控制的選舉?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就是發放給每個選民每年100美元的憑單 (Voucher), 來捐給他/她支持的候選人。這筆錢只能用來捐給候選人,不能做任何其它用途。美國大約有2億選民,每年就會有200億美元的選舉捐款,這個數額是大財團花在選舉上的經費的八倍。
這項政策如得以實施,候選人可以不用再毫無尊嚴的向富人募款,當選後亦不必回報富人,而可專心為選民服務!如此一來,美國的政治向民主的原本目的又走近了一大步!
 
三.以人為本的資本主義 (Human-Centered Capitalism):
資本主義的內涵是多樣性的,優點是鼓勵競爭和創新。但現下美國所行的資本主義太偏向於機構與公司。公司對利潤的追求對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是無感的,而人工智能與高度自動化只能讓事態變得更糟。楊認為應該調整資本主義的內涵,使它更偏向人們的福利與成就 (fulfillment)。楊所說的人本資本主義Human Capitalism 的要點是:人比金錢重要;人本資本主義的單位是每一個人,而不是每一元錢;市場的存在是在為我們共同的目標和價值服務的。
 
楊並認為必須改變衡量經濟成長所用的指標,從GDP和股票市場指數之外,增加人民收入中間值、生活水平、精神健康、孩童期成功率、社會和經濟的可浮動性等新的指標來衡量一個社會的經濟健康。同時政府必須有高薪監管人員防止公司財團的過分作法,這些監管人員離職後不得進入民營公司工作。政府的職能應該是用各種方式來改進個人和家庭的生活水平!
 
四.楊的對中政策重點包括:
承認並接受中國的崛起,不把中國看作敵對的競爭對手;創造美中雙贏狀態;加強美國自己的人工智能開發,提高美國本身的競爭能力,而不是用政治手段壓制中國的發展;不將美中利益看為一零和遊戲而導致美中之間形成冷戰的形勢。
這樣的對中政策在美國兩黨的總統候選人中可說是最開明的了!
 
楊並指出美國到2047年白種人就會由多數族群變為少數族群,白種人變為少數族群後對華裔或亞裔美國人的敵視會因為中國的崛起而特別明顯。有鑑於近數月來美國槍擊案頻繁發生,作為華裔的我們應該極力重視這個問題,以避免成為槍擊案的可能受害者。

我們該如何做呢?楊認為首先我們必須改變我們自己的觀念:我們不比任何主流美國人差(其實楊是謙虛了點,就簡單拿SAT平均分數來看,華裔比白種人高100分,而白種人又比西語系人高144分,比黑人高177分);再者,我們不能只是等待機會,那樣機會永遠不會來的,我們必須站出來、參與、展示我們的看法。

楊現在在民主黨候選人裏排名第四,在Warren, Biden, 與 Sanders 之後(請看 https://www.predictit.org/markets/detail/3698/Who-will-win-the-2020-US-presidential-election),估計在九月十二日休士頓的第三次辯論會後楊的支持率會更高。

楊說過一句經典的話:“川普的反面就是一個懂數學的亞裔美國人The opposite of Trump is an Asian American who knows math.” 民主黨要打敗川普就應該提名楊安澤這樣有遠見、為大多數美國人生活著想、提出有數據支撐政見的候選人!
 
 

​
 佟秉宇  2019.09.03
4 Comments
<<Previous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