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搏命演出的 “政治” 秀場
有句話叫得最響: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其實,在這句話後面還應該加上一句:臺灣最不美的風景是立法院。當“拳頭”和“議員”兩個詞一起出現時,人們馬上就會想到臺灣的“立法院”。臺灣的“立法院”,好一個熱鬧的政治舞臺,混亂政治的“角鬥場”,不時上演著“全武行”之類的鬧劇。有人譏諷它是“吵吵鬧鬧”的菜市場、喪失理智的“瘋人院”、“暴龍”與“雷龍”們的“侏羅紀公園”,其實一點不過分。“立法院”本該是神聖嚴肅的商討“國是”之地,在一群“刀具演員”,或“兩男對打”、“男女對練”、“姐妹過招”以及“團體出動”的拳脚相加,杯葛議事,癱瘓議事中成了吵鬧、鬥毆的場所,這與社會上地痞流氓撒潑之所又有多大的區別?臺灣人自己也自嘲道:“美麗的寶島在國際媒體從不露臉。只一例外,就是立法院開會的時候。”
台“立法院”打架是有傳統的,也算著臺灣的一個奇葩之事,臺灣政壇的一大景觀和“亮點”。台“立法院”至今爲止,上演過多少次肢體衝突,可能無人統計,但始作俑者,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前“綠委”、“國會戰神”朱高正在“立院”的暴力問政,之後大家有樣學樣。各“立委”暴力問政的花樣不斷翻新,有過之而不及。丟鞋、扔水瓶、掌摑、襲胸、噴瓦斯、鎖“立院”大門、霸占主席臺,甚至還上演吃掉提案的奇觀。2013年1月19日,“立院”一天爆發三次衝突,從早晨打到半夜的醜聞,更被美國CNN等國際媒體大肆報道。今年以來,臺灣的“立法院”也沒有一次消停過。“台‘立法院’再生肢體衝突:潑水、推擠、灑麵粉齊上陣”、“台‘立法院’審查草案,藍綠‘立委’再互掐”、“台‘立法院’藍綠再度大打出手:灑水吹口哨撒假鈔”等“精彩”新聞頻頻搶眼報端、擠占電視新聞頭條。台“立法院”再次爲臺灣人民茶餘飯後“奉獻”上“味美大餐”。
台“立法院”的“立委”們,怎麽這樣“熱衷”于打架?回答這個問題前,還得搞清楚“立委”哪里來的,是幹什麽的?爲什麽這麽牛?
首先,立委是民選的,是老百姓用選票,候選人用鈔票換出來的,代表的是民意。其次,立委具有立法的權利,臺灣的大小事兒可都是靠他們立法通過幷且監督下完成的。換言之, 這些人的提案通過後,直接對老百姓有貢獻。第三,立委具有超權力,平時在地方上可以擔任“包青天”。立委辦公室是24小時全年無休爲選區老百姓服務的, 有甚麽不平之冤無處可伸,沒問題,找立委去,馬上辦,而且不收紅包,免費。因此有人說,在臺灣,甭說是“立委”叫人聞之色變,就算是他們身邊的助理,也都能叫人“立正站好”。可以想見,在臺灣,企業家大腕兒、部長市長、專家教授,都不如一張“立委”名片來得風光。
既然是“立委”們是民衆推選出的“精英”,我就有點犯迷糊了,中華民族是禮儀之幫,以和爲貴。臺灣又是中華文化保存最好的地方。孟子曰:"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真不知道這些猙獰的立委是怎樣被選出來的?這樣的人會有高水平來討論制定法律?會有爲臺灣人民立好法,謀利益的好思想?何况,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學生有守則,居民要遵守治安條例,不容打人駡人。堂堂臺灣“立法院”就不能制定一個懲治這些素質低下的“立委”的條例,提高素質,規範形象,讓他們做民衆的表率?
先前,我說過,臺灣的“立法委員”來自“民選”,在任的“立法委員”背負著巨大的選舉壓力。這個壓力叫“業績壓力”。一個“立法委員”如果讓選民覺得沒在做事,往後就很難選上。然而,在平時,大部分的人對于“立委”們平常那些瑣碎的工作是沒有興趣的。這樣一來,問題來了,“立委”們如何向自己的選民證明自己有在做事。爭取曝光,就是“製造新聞”,創造衝突,就變成一個最簡單、也很廉價,最好不過的方法和方式。所以“立委”的“表現”就變得尤爲重要。就跟演員一樣,立法委員也要努力的爭取曝光率。而阻擋議案的激烈行爲,本身就很具有曝光性跟煽動性,可以激起選民的感受。因此,在預備“打架”前,“立法委員”都會“特地”請媒體來拍,而且,這些畫面也能極大地提高收視率,這對于競爭激烈的臺灣電視媒體當然也是求之不得。別看在鏡頭前這些人又摔又打, 還去驗傷, 立法諸公私下可都是鐵哥們。他們打群架、大鬧議事台之後, 晚上照樣一起稱兄道弟到夜店喝酒、喝茶,聊天、唱歌。所謂鬥毆,那是要給選民看的,以便他們的影像可以深刻地給老百姓記住:我是認真服務的。讓選民感到,他們選出的“立委”幷非“橡皮圖章”式的議員。讓他們感動“國會中,最可耻的不是打架的議員,而是沉默的議員”;讓選民同情和認可他們“不表達,毋寧死”的奮勇努力,從而獲得“我們永遠支持你”的寬慰。于是,下一届選舉的時候,選民不會管哪個是藍的,哪個是綠的,只要是上過媒體的,特別是電視鏡頭的,保證當選。至于那些不會搶鏡頭的,無論白猫黑猫,一律不是好猫。
讓人失望的是,到現在爲止,我們還沒看過一個打架的“立委”是真正爲了選民的利益而“戰”。大部分都是爲了黨派的紛爭、言語的不和、私生活被揭露的惱羞成怒等等,而揮拳相向。這是臺灣選民未能清楚地看到的實際情况,也是讓人鄙視打架“立委”的地方。“立法院”不是起立法作用,反成“立委”鬧事、杯葛、吸引媒體的平臺,讓很多有利于民的政策,有利于民衆的政策無法落實,無法受惠于民,實在是名不副實。更是對自喻“自由”“民主”的臺灣的極大嘲諷,真讓人不勝噓稀!
一個社會沒有正氣,哪來公道!臺灣“立法院”該是正本清源的時候了!
臺灣的“小確幸”:好“萌”,好“可愛”
受島內意識形態的影響,以及媒體的以訛傳訛,臺灣年輕的一代,對大陸缺乏正確、理性和較爲全面的認識。長此以往,這些臺灣的“小確幸”對大陸充滿了“偏見”、“誤讀”,滋生出驕橫的心理,對大陸是滿眼的“不信任”和鄙視,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的心態日益膨脹,以致不斷傳出“風景這邊獨好”這樣好“萌”,好“可愛”的“驚天”笑話來。
臺灣人經常挂在口中讓他們感到優越與自豪的東西就是“民主”,有臺灣“小確幸”嘲笑大陸根本沒有民主、沒有人權。沒有民主,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人民對中央領導沒有直接選舉權。沒有人權,集中體現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舉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限制了人民正常生育的權利。不同的國情適用不同的政治制度。江海中的輪船是小河裏的漁舟可以比擬的嗎?你臺灣有“民主”,怎麽江河日下,“亞洲四小龍”風光不再了?一部分臺灣“小確幸”津津樂道大陸人用不了Google、用不了臉書、用不了line和instagram,臺灣人可以在網上交往世界各地的朋友。”殊不知,大陸的網絡發達得异常迅猛,幾乎令人難以置信。尤其是這兩年大陸的互聯網科技及相關企業推動了生活方式的“革命”,給百姓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在今天,只要在大陸拿一台手機,就能走遍天下。現在連菜場買菜、乘出租車,甚至在街頭小吃攤上消費都用電子支付。“互聯網+”讓一個手機就能决定一切已經成爲大陸城鄉處處可見的一個常態。一位在大陸做交換生的臺灣同學在PTT上這樣感慨道:“不說臺灣基建落後,那都是過去時了。從心態和經濟生態看也比大陸落後幾個身位了。”
龍應台說過:“面對對岸的崛起,臺灣人有普遍的自卑。”臺灣“小確幸”們也不例外。他們時常會問一些像“大陸普通人家買得起轎車嗎”、“大陸的住宅樓有電梯嗎”、“臺北繁華還是上海繁華”、“大陸人向政府提意見,會坐牢嗎”、“大陸人被强制信仰共産主義嗎”等一系列雷人的問題,讓你哭笑不得,不知在心裏該駡他們是無知,還是無耻。還有些臺灣的“小確幸”們總是固步自封,堅持自己的“優越感”,總是固執地堅守:大陸人長得白那是營養不良,大陸人長得黑那是土鱉;臺灣人長得白那是高貴,臺灣人長得黑那是膚色健康;有人說大陸城市建設好,臺灣人一定回復他們素質低。
“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這是2015年不經意走紅網絡的大陸一位老師的辭職信。是的,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大陸的迅猛發展可能早已超出臺灣“小確幸”們的想像,真誠向他們發出邀請:“中國真很大,請你來看看。”
如此,你就不會成爲好“萌”的“井底之蛙”!
如此,你就不會是好“可愛”的“寸光”的小白鼠了!
編者按:文章是一位大陸到臺灣的交換學生對臺灣的觀感,全部內容將分三次刊出。作者簡介:董玥,20歲,大三學生。 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副會長。 "全國十佳小記者"、"全國好少年"、"語文報杯"全國十佳文學少年、"雨花杯"全國十佳文學少年、"葉聖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在《北京文學》《兒童文學》《少年文藝》《文學少年》《中國校園文學》《讀者》等文學期刊發表小說、散文1000餘篇。 出版作品集有《我當小記者》《青春的風鈴》《十六歲的天空》《大陸女孩在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