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到杭州參加G20峰會,據《紐約時報》報導,下飛機的時候,中方沒有準備梯子,使他需要從後艙下來;他跟習近平私下談話的時候又因為准許進入談話會場的人數問題,雙方又發生爭議,甚至到面紅耳赤的地步。顯然,這不是好兆頭。中國一向以禮待客,更何況是美國總統遠道來參加今年在中國舉辦的隆重二十個大國的會議?中方的說法是,美國具體提出不要鋪紅地毯,也不要梯子。到底真相如何,我們局外人不得而知,總之是不太愉快就是了。
兩人坐在沙發椅上的姿態也顯得冷漠。他們雖然最後批准了關於氣候暖化的《巴黎協定》,並且奧巴馬重申了一個中國的立場,但是,習近平提到南海問題和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導彈的事,奧巴馬沒有回應。
TPP和TTIP
當希萊莉擔任國務卿的時候,她曾經熱烈支持TPP(泛太平洋夥伴關係,亦即12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旨在建立一個把中國排拒在外的自貿區)。今年她競選總統,面對桑德斯從左邊攻擊TPP,特朗普從右邊攻擊TPP之後,她也反對TPP了。可是本來信用度就很低的她,即使現在反對了TPP,大家仍然擔心她會變卦,所以在成為民主黨的候選人之後,她是這麼說的:“我會阻止任何喪失工作機會和壓抑工資的貿易安排,包括TPP。”接下來,她加重口氣說她,“我現在反對,選舉勝利以後反對,並且在在總統任上仍然反對。”
這應當算得上斬釘截鐵了。大家擔心的是,在大選之後,即11月8號以後,新總統就任之前,即明年1月20號之前,奧巴馬會暗渡陳倉,要求參議院通過TPP。這樣他不但把它作為他自己的政績弄成既成事實,也替希萊莉脫困。
由於在參議院內支持TPP的主要是共和黨議員和少數民主黨議員,所以,在特朗普堅決反對和希萊莉也反對的情況下,即使奧巴馬想要暗渡陳倉,其成功的機遇率也是極低的。9月2日的《紐約時報》指出,好幾位本來支持TPP的共和黨參議員面對競選的壓力,已經表示不再支持了。
這是在太平洋這一邊。在大西洋哪一邊呢?就在8月底的時候,德國的經濟部長和法國的外貿部長先後表示,他們決定不支持TTIP(泛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英國本來是美國在歐盟裡面的代言人,而它脫歐了,所以只要德法兩國不肯跟美國搞美國想要搞的自由貿易區,那麼TTIP肯定就沒有戲唱了。我們把這兩項新聞加起來看,非常清楚的是,美國想要用TPP(亞洲12國)和TTIP(歐洲28國)夾擊,孤立中國,現在已經臨近破產,儘管奧巴馬不見棺材不流淚,很可能會照樣提出來,交參院表決。無論如何,這關係到美國今後在亞洲的領導地位,至關緊要。
對中國而言,這當然是利好消息。這是說,由於中國的經濟面對著轉型,成長速度放緩以及龐大的債務泡沫的巨大壓力,如果這個經濟圍堵戰略成功,那麼今後幾年中國的經濟進展將會異常困難。轉型能否成功,泡沫會不會爆炸,都仍然是未知之數,不過這兩大貿易協議的失敗至少為中國減輕了相當一部分的壓力。
這雖然表示大規模的經濟圍堵現在可能是失敗了,可是小規模圍堵卻沒有停歇。例如英國和澳洲,以國家安全為由,突然宣布停止中國在兩國的大項目投資。中國銷到美國的產品也不斷會受到議會的“安全考慮”而不能過關,如華為,或者因為被控傾銷而被罰款,如汽車輪胎。
由於全球經濟都疲軟無力,所以不同形式的保護主義政策紛紛出籠。隱形的貨幣戰也變相地通過量化寬鬆,負利率政策以及制訂通貨膨脹指標等手段進行。這次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想要轉變保護主義的大趨勢,到底能否成功,老實說,很值得懷疑。
那麼多智庫,效果出奇的差
媒體喜歡用“環路內”(inside the Beltway)來形容美國的權力中心。在華盛頓環路內的是白宮,議會大廈,最高法院,各個政府機關,智庫(50個左右)和遊說公司(登記有案的專業游說者人數變動很大,不過至少在一萬人以上)。擴而大之,我們還應當把附近的五角大廈和中情局以及紐約的華爾街納入其中,那就大致上涵蓋了美國的整個權力體系。可以說,他們是在廟堂之高,而我們是在江湖之遠。
環路內機構亂多,整天在為美國政府出謀劃策,同時還進行著權錢交易的勾當。我們遠離核心,除了每隔幾年投一次票,對它們是莫測高深,或者漠不關心。但是,我們有時不由得懷疑,這麼多一流頭腦,一流學識的人們,拿了老百姓的稅金和基金會的巨額捐款,怎麼會設計出攻打伊拉克,謀殺卡達菲和把敘利亞弄成這麼淒慘的爛攤子的戰略?可是,必須了解的是,他們其實是盡了全力這麼做的(They are trying their best!)。
TPP和TTIP 也是環路內匯集了絕高的智慧和可以堆積成小山的美元,通過千錘百煉的磋商爭辯過程,搞出來的大戰略。據稱TPP是經過7年努力,而TTIP則經過了14輪談判。它們的主要目的,除了圍堵中國之外,是維持和鞏固美國跨國企業的領導地位,特別是製藥業,金融業和知識產權。結果很可能一事無成,只是為官僚們提供了百萬公里以上的免費機票罷了。
我們大概不能怪美國要竭盡全力去維持它超級大國的地位。以歷史眼光來看,二次大戰之後,它超級大國的地位可以說是天賜的。這就有點像我們過去的皇帝,打下了天下之後黃袍就自然加身了,五爪金龍也在雲中飛舞。當咱們的皇帝受到什麼匈奴呀,女真呀,騷擾我們邊境的時候,天朝也是會來個漢賊不兩立,必滅之而後快(遺憾的是,有時事與願違)。同理,美國對中國的崛起也是異常在乎的,在西方的價值觀的透視下,中國搞的哪一套也是不文明的,而美國必須披着文明的外衣將之擊潰。
南海仲裁的錢誰出?
TPP和TTIP只是美國對付中國的一部分,是亞洲再平衡戰略的一部分,也只是分化離間中國與其周邊國家間關係的總戰略的一部分。南海仲裁是披了法律外衣的挑撥離間勾當。非常有意思的是,菲律賓為南海仲裁案承擔了3,000萬美元的費用,而在仲裁案結案後,國務卿克里跑到菲律賓,向菲律賓政府提供了3,200萬美元的援助。顯然,除了償還菲律賓3,000萬以外,另外加了200萬酬金。可是,怎麽能只給200萬呢?那豈不是太露骨了嗎?如果做的漂亮一點的話,至少也應當給個五千萬嗎。未免太小氣 ,太小氣。並且,為了拿到這區區200萬,菲律賓背後不知道是否還跟美國討價還價了一番。新任總統杜特爾特對美國非常不客氣,不知道跟這有無關系。總之,這在事後證明,南海仲裁案根本是美國搞的把戲。
最拿手的仍然是軍事圍堵
配合仲裁案,美國動員了兩個航母戰鬥群來威懾中國,極端具有侵略性,可是媒體上反而說,中國才具有侵略性。中國不甘示弱,也來個三大艦隊的實彈演習,跟它對著幹。這一戰勉強算是打了平手,因為美國雖然達到了破壞中國與週邊國家關係的目的,可是在中國強硬對抗的情況下,它未能趁此大做文章。儘管如此,仲裁案本身也只是圍堵中國大戰略的一小部分而已。
大概就在2010年,美國覺得中東的亂局快要收場了,至少美軍在短期之內就要全部退出伊拉克了,所以就積極啟動亞洲再平衡戰略,其實質就是分化離間中國跟鄰國之間的關係,從軍事和經濟兩方面拉攏日本,韓國以及東盟諸國。可惜2012年伊斯蘭國興起,又把美國的後腳拖住了。不過東移的戰咯並沒有改變。在目前的階段,經濟圍堵由於TPP和TTIP都岌岌可危,很可能宣告失敗。這對美國在亞洲的威信將是非常大的打擊。試問,美國如此大張旗鼓搞的行動倡議就這麽無疾而終,以後要怎麽才能取信於想要依附它的小國呢?這些小國很自然地向中國靠攏。因此,美國對中國對軍事圍堵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我們看到的是,美國終於達到了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目的。另一方面,它不斷向日本提供更多的先進武器。8月底,它又與印度簽訂了一項協議,內容是兩國的飛機船艦可以使用對方的機場港口進行各種後勤業務。誰都看得出來,印度可以利用美國軍事基地進行補給的可能性非常小,而美國卻可以利用印度的軍事設施圍堵中國。並且,補給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它們就可以商談更廣泛的軍事合作了。
網上流傳一個原本是由美國空軍建立的智庫蘭德公司的研究報告,題目是“想不可想像的事”。它探討的問題是:如果中美兩國交戰,後果如何?據報導,它說,因為中國的既定國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所以美國不使用核武器,中國也不會使用核武器,而兩國只使用常規武器的話,美國會相當徹底地贏得一場局部地區的常規戰爭。我們知道,環路內有一群積極主戰的蛋頭們,整天拿了錢作白日夢,就想讓中美兩國大打一場。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些人是在胡思亂想和胡說八道。理由很簡單,美國的戰略思想是:當它要介入戰爭時,它的軍事力量必須遠比對手優越,武器必須比對方先進個一代到兩代。跟中國打仗,它雖然處於優勢地位,但是未知數太多,沒有必然制勝的把握,也未必一定能把戰爭控制在常規戰爭和局部戰爭的框架內,所以它不會打。中國方面呢?中國認為時間是在它哪邊,所以沒有理由現在就跟美國大打出手。因此,今後中美兩國的關係仍然是和而不黨,爭而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