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美國的民主危機

10/15/2022

1 Comment

 
彭文逸

去年1月6日中午,落選了,但是還沒有交出總統職位的特朗普,在白宮欄杆外面廣場的講臺上激憤發言,講了約1小時。結尾時他說,“你們要敢於鬥爭,你們要勇猛地鬥爭(fight like hell),否則你們就沒有了這個國家。”他呼籲他面前的群眾前往國會山莊,并說他隨後也會去。聽完了他的講話,據警察估計,約10,000至15,000的群眾,沿着賓州大道浩浩蕩蕩地涌向大道另一頭的國會山莊。他們有人帶了槍,有人帶了棍棒,有人帶了辣椒噴霧器,甚至還有一個執行絞刑的木架子。

視頻無數次放映他們闖入國會山莊的亂象,此地不需要多作描述。國會山莊是民主的殿堂,在民眾心中,它神聖地位還超過白宮,當暴民們突破了警察的阻擋,破窗而入,嚇的民意代表四處躲藏,并威脅要吊死副總統,那一瞬間,雷根當年所說的“山巔的城市”,就被這股逆流沖到了谷底,而“自由的燈塔“也黯然無光。

茲事體大,眾議院成立了十人特別委員會,調查這次暴力攻擊國會的始末。經過一年的取證和聽詢,大致情況已經瞭然:2020年11月3日,大選分出勝負之後,特朗普并沒有按照歷來的優良傳統,向勝方發出祝賀,表示支持及全面配合權力的和平轉移。恰好相反,他指責拜登選票作假,偷去了本來應屬於他的寶座,並且立刻着手跟支持者計劃如何奪回白宮。1月6日的行動是特朗普和他的手下如班農等鼓動支持者採取的行動,目的就是要阻止國會算票,從而否定拜登的勝利。

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暴力政變,雖然未遂,但是其震撼力異常巨大。更詭異的是,今天,在特別委員會把聽詢通過CNN電視台全時廣播,隨後又發生聯邦調查局突襲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海湖山莊,發現他自白宮搬出大量國家機密文件,顯然違法。即便如此,九月初《紐約時報》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仍然高達44%,幾乎沒有變化。
更有甚者,夏天兩黨在各州舉行預選。據公共電視台的調查,因為有他站臺,四名候選人擊敗了現任候選人,而他肯站臺的條件是,這些人必須支持他的立場,即拜登的勝選是偷的。在眾議院內,有10名共和黨議員去年曾經投票彈劾他,其中5位參選,3位落選。目前,參加中期選舉的共和黨候選人中有許多是所謂的MAGA候選人,也就是支持“使美國再偉大”的候選人。

根據一個專門預測選情的Cook 政治報告,在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中,民主黨穩拿的有191席,共和黨213席,兩黨激烈爭取的有31席。如果把這31席的選民傾向納入考慮,那麽民主黨可能拿到214席,共和黨221席,也就是拜登的黨將淪為少數黨,拜登成為坡腳鴨總統。這樣,他提出的大部分議案在他任期的後兩年將很難通過。更嚴重的問題是,許多MAGA議員在競選活動中公開宣稱,一旦當選他們將立刻提出彈劾拜登的議案。

自從特朗普當選總統之後,許多報章雜誌的政治評論都在討論美國民主政治的危機。就在9月18日,《紐約時報》的頭版在“民主受到挑戰“的標題下,用整整四版的篇幅來談這個民主危機。它指出,美國民主受到的威脅是前所未有的。一週之後,9月25日,它的社論的標題是“民主的威脅就隱藏在我們面前”。它說,就在特朗普敗選之後,全國各地的共和黨議員開始提出嚴格限制選民資格的議案,甚至設法控制各州的算票機制。它指出,到今年5月已經有20州通過了三打這類的議案。

在特朗普當選之後兩年,兩位哈佛的政治學家,Steven Lvistsky 和Daniel Ziblatt,合寫了《民主如何死亡》一書。他們非常擔心特朗普對美國民主制度的破壞,但是并不認為他是民主危機的主要問題。美國的民主危機並不始於特朗普,而是因為許多民主制度的要素被不斷侵蝕的結果。他們雖然仍然把民主簡單定義為言論自由,公平選舉,可是實際上民主制度是一個脆弱而複雜的制度。他們指出,過去三十年間,美國民主制度的許多因素被逐漸弱化,這包括:政黨把政黨的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政黨把對手視為敵人,不是共同為國家解決問題的搭檔;過去,政黨的核心人物發揮了“守門人”的功能,防止極端份子進入主流,而這個功能由於1968年的群眾運動所迎來了全民預選而喪失;過去,政治領袖對自己的權力有所克制,對政治慣例和規範主動遵守,對不同意見給予容忍,而這些素質也逐漸喪失;最高法院2010年關於“聯合公民”的判決,容許利益集團籌集天量的金錢,影響選舉活動;社交媒體的流行助長了謡言和極端言論的氾濫,促使極端政治組織的滋生和擴大。

總之,美國的有識之士對當前的民主危機是憂心忡忡。至於美國是否能回到哪個“山巔的城市”,的確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
1 Comment
Scott
10/19/2022 09:54:34 am

美式的民主特性 -- 选票,智库和逰说(lobby)的三环相扣,追逐权利!譬如总统大位,应该利用德高望重的议员,州长等有政绩的千人(人民代表)中去推选出來,何需市井小民,像‘川普’这样无德又毫无政绩的人怎能上大位?还搞暴动,美式的民主被政客玩残了。

相對的说,集权制的 ’菁英治国’ 效率最大,尤其如能自我检讨,不断改善,全國利用“考试”來选拔基本成员,厉練培养,逐步升迁,再加独立的‘监察机构’,即‘五权政府’是幸也!顶多只在地方上辬辬选举,以接地气民意。但中国地大人多,我看如搞全民选举,就中了外力的计(外力就想利用选举來破坏秩序,如香港)。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