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探討两岸统一的心理障碍

1/23/2021

3 Comments

 
谢芷生

笔者在高雄念初中时,班上有不少同学会说日语。他们偶尔会教我说几句简单的会话,但都不成句,只是几个单词罢了。因为他们几乎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台湾就已光复了,已无需被迫学日语了。他们会说的日语单词,大概是从父兄那儿学来的。发音是否正确,也无从判断。初中学生基本上还是孩子,仍处在天真烂漫的年龄,因此还不会有政治意识。某日一位和我要好的同学,教给我一个日文单词,意思是“中国兵”。我跟着他念了两遍。接着他问道,你想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中国兵“在日文中是懦夫的同义字。虽然当时年龄还不大,但听后仍感受辱,因此至今难忘。但是否真的如此,就不得而知了。但笔者判断,即使真的如此,大概也只使用在作为殖民地的台湾内部,目的在贬低中国人在台胞内心的形象,挑拨他们与祖国的关系。

造成两岸难以统一的因素很多。有实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实体上最明显的,莫过于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反华势力不断欺压,侵略我们,因此心里害怕,中国强大后会报复。而其中最担惊受怕的,应首数日本了。日本古代文明深受中国影响。甚至据传说,日本人根本是派往海外寻求仙药未归徐福的后代。传言固不可尽信,但古代中日间的密切交往却是有史可考的。中日自秦汉时期即有接触。而特别是到了隋唐后关系更为密切。公元7 – 9世纪日本派往大唐的使节到达鼎盛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都源自中国。以至在欧美博物馆中介绍东亚文物的解说员,只介绍中国文物,而忽略日本文物。他们认为,日本文物基本上全源自中国,并不具自己特色,无单独介绍的价值。其实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后,在消化过程中,是有加入其民族特色的,并非囫囵吞枣。我们在面对日本时,既不可自卑,也不可盲目自大。

可以肯定的是,古代日本确曾视中国为其学习模仿的榜样。但此一现象至19世纪欧美影响力侵入东亚后,就发生了变化。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驱使其到中国,日本一带寻求生产原料,和销售市场。当时的中国和日本都基本上仍实施闭关锁国政策。而欧美商人急于打开两国门户。1840 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即于1842年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不但开放了通商口岸,还割让了香港。而日本则于1853年,美国派舰驶入今横滨附近海面要求通商后,日本大惊失色,自知无力抗拒,遂于次年与美国签下通商合约。

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对此有种种不同说法,若仅就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一般认为是,1860年代日本实施明治维新时,西方列强尚处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来临。而到了19世纪末中国实施戊戌变法时,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过度,中国遂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自不希望中国变法成功。不料这短短三十余年之差,竟令中日的发展有了不同的命运。甲午战争失败,不仅使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更严重的是,使部分国人长期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即使抗日战争早已取得胜利,台湾也早已光复,但在在部分人心里,仍无法摆脱日本殖民的阴影,总认为中国比不上日本。这就成了两岸统一的最大障碍。只有大陆进一步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后,才能克服此一心理障碍。   

谢芷生,2021年1月8日,维也纳
 
 

3 Comments
Foster Feng
1/26/2021 08:42:52 am

Well said!

1860年代日本实施明治维新时,西方列强尚处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来临。而到了19世纪末中国实施戊戌变法时,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过度,中国遂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自不希望中国变法成功。不料这短短三十余年之差,竟令中日的发展有了不同的命运。

Reply
James
1/27/2021 12:49:59 pm

我看’兩岸的心理障碍’很像美国的兩党(左右兩派)对抗。極右派共和党是白人至上,每年8000億军费,反对多元文化下的移民。極左派希望政府能照顾到各种福利和健保,并让非法移民就地合法化。民进党同理心最支持川普,“台湾人至上,排斥中国,大買武器,两岸是鸡同鸭讲等“,如果美国兩派在未來五年有和解,那兩岸也有希望。否则,美国自己只剩武力來搞内战,兩岸也开战了!

Reply
Foster
1/27/2021 09:07:44 pm

美國的左派與右派旗鼓相當、勢均力敵、台灣與大陸是鷄蛋碰石頭、敬酒不吃吃罰酒!
沒的打頭!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