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日本前海上自衛隊成員山上徹也刺殺了前首相安倍晉三。兇手背後是否有人指使,或者這只是單純個人的恩怨?要等日本警視廳調查報告公布後才可能得知。刺殺安倍晉三,究竟是孤狼所為,抑或是日本極右或極左勢力策畫,或是另有其他外國勢力介入?一時之間眾說紛紜,各有各的疑點和說法,如是孤狼個人恩怨引發殺機,則形成調查上的斷點,很難繼續再追查下去。但如從極左或極右派觀點來看,日本國內一向有透過刺殺方式達到政治訴求的傳統。揆諸過去日本近百年的歷史,例如1936年2月26日的二二六事件,受到反對天皇國體論的社會主義思想家北一輝所影響的「皇道派」少壯軍人,發動暗殺元老大臣,事雖不成,但反而增加了日軍主流派以東條英機為代表的「建制派」的政治影響力,促成了日本法西斯主義的重大發展。二二六事件後,隔年1937年就發生了盧溝橋事件,1941年爆發珍珠港事件。誰殺了安倍晉三?這是日本警視廳要追查的問題。然而在安倍晉三身故之後,後安倍時期中有哪些變數足以影響東北亞甚至西太平洋的戰略布局,則是必須思考的重點。
安倍晉三的外公就是岸信介前首相,岸信介是二戰中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是第40任首相東條英機任關東軍參謀長麾下的重要幹部,不只是在「滿洲國」實業部任職,他也是將日本財團三井引入滿鐵、滿映的重要人物。日本戰敗之後,更是一手促成了與美國簽訂「美日安保條約」。1951年美日簽訂安保條約,使日本在盟軍結束佔領後,取回了主權。經過數次修訂,美日安保條約同意美日雙方共同承擔抵抗軍事攻擊。使得日本得以在美日同盟保障下,推動日本經濟發展。然而美日安保條約也允許美國在日本設立美軍基地的,以沖繩(琉球)為例,美軍共設有41個軍事基地,4.7萬駐日美軍有七成駐紮在沖繩,使沖繩淪為雙重殖民地,不但出現有內部殖民,還受到外部殖民。這種現象說明了日本的發展是一種依附在美國羽翼下的畸形發展,長此以往,日本成了一個不正常的國家,而「國家正常化」就成了日本右翼精英追求的目標。
安倍晉三是岸信介遺志的忠實執行者,他參拜靖國神社、繼續修改教科書,可以看出他對侵華戰爭的立場。他曾四度出任首相,全部任期超過8年9個月達3188天,因此說他是日本政治穩定的象徵也不為過。安倍的身段柔軟,他和俄國總統普丁見面遲到,竟然用小跑步方式表達他的歉意;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日本,安倍和夫人在歡迎儀式中都被特朗普喧賓奪主擠到紅毯之外,也不為意;特朗普愛打高爾夫球,在球敘中安倍跌入沙坑之中翻滾,引得特朗普哈哈大笑;安倍使出渾身解數,陪著笑臉取悅美國高層,以求穩定美日同盟,同時不忘記將中日之間的矛盾帶入到美日同盟規範的領域,以讓中日的矛盾轉變為中美之間的可能衝突。2014年在安倍首相任上,美日兩國發表聲明“尖閣群島(釣魚台列嶼)適用美日安保條約”;2018年美總統特朗普與安倍會談之後,確認釣魚台列嶼適用美日安保條約第5條。中美關係中的紅線就是台灣問題,把中日的矛盾引入美日同盟之中,又確保了日後中日矛盾引發的衝突可獲得美國的庇護與支持,故安倍下任後,2021年毫不掩飾公開說「日本問題就是美日同盟問題,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安倍施政的基本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藉由挑動中美之間的對立得到好處,最終目標是要在中美對立的夾縫中擺脫美國的束縛,讓日本成為正常的國家。安倍的作風,是要藉由美國來壓制中國。安倍的代表作,就是倡議美日印澳「四方會談」,讓四國合作維護太平洋、印度洋的自由航行與和平穩定。
安倍的施政優點,是能把上述政治目標和日本的經濟目標二者做比較好的搭配。安倍經濟學是對美國雷根總統「廣場協議」的反動,1985年9月美日德等國家將美元匯率對日圓及德國馬克下調,以解決美國貿易赤字,結果引發日圓大幅升值52%,日本藉由連續降息以減緩升值,結果產生泡沫經濟。經濟泡沫破裂演變為平成經濟大蕭條,從1991年到2012年,日本經歷了「失落的20年」。2012年底,安倍提出所謂「安倍三箭」的經濟藍圖,交給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執行:增發貨幣,履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政府舉債擴大投資,進行建設,以擴大總需求,希望讓物價回升。如果每年成長3%,則10年後日本人均所得可增加150萬日圓。安倍三箭是激進的經濟政策,透過讓日圓貶值,改善企業收益。這種經濟政策對出口導向的企業有利,且可導致股市上漲,日經指數當時由一萬點上漲到二萬五千點,在2012到2018年間,由於物價大體平穩,安倍經濟確實獲得不錯的成效。然而勞動人口的基本薪資並未上調。1990年日本的人均所得是463.7萬日圓,而2020年則降為433.1萬日圓,減幅達7.2%。安倍三箭對大商社、財團有利,但擴大了貧富差距。
在安倍晉三執政的最後階段,國際情勢發生了重大改變,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爆發改變了整個世界,這時日本應該要適時調整政策目標及策略才能與時俱進,然而安倍驟然而逝,使得日本的政經目標與策略出現僵化的危機,安倍深謀遠慮長袖善舞,畢竟只有安倍才了解日本要如何邁向正常國家,以及該如何執行安倍經濟學。黑田東彥央行總裁的任期即將於2023年4月屆滿,是否能繼續連任仍屬未定之數。因此,在後安倍時代西太平洋的戰略格局將面臨幾個重大的財經變數。
首先是通貨膨脹升高。通膨形成的原因可從需求面與供給面來看,安倍經濟學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且擴大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希望將通膨提高到2%,以擺脫過去通貨緊縮的困境。然而俄烏戰爭爆發後,能源價格高漲,造成供給面的通膨,就是成本推動型通膨,導致通膨成因複雜化。然而黑田東彥依舊我行我素,在日本國際收支惡化、美日利差擴大,資金外流的狀況下仍然要執意控制殖利率曲線,將10年期國債的殖利率定於0.25%,在此固定價格,無限制收購日本十年期國債。然而日本是資源貧乏的國家,此時如果還繼續奉行寬鬆的貨幣政策,物價就會飛騰,日幣勢將大幅貶值。日幣自2022年俄烏戰爭開打後急速貶值,預計如果對美元計價貶值越過150日幣,或將引發亞洲各國貨幣如韓圜、新台幣等競相貶值,人民幣也許被迫要出面干預。2022年7月12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態,不會干預日圓貶值,日圓貶值將交由市場決定。於是答案很清楚了,日圓大幅貶值是在美國默許下進行,其目的是要為淵驅魚,讓資金回流美國。
俄烏戰爭開打,美國夥同其盟友對俄羅斯展開史無前例的制裁。回顧2014年俄羅斯倂吞克里米亞案,時任外相的岸田文雄,當時也只是凍結放寬俄羅斯簽證及暫停與俄羅斯談判等不涉及經濟制裁。2022年岸田文雄已升任首相,卻緊跟美國腳步對俄羅斯的煤炭實施禁運等措施,這裡可看出岸田與安倍的差異,岸田較聽從美國的指令,岸田說:「G7的團結比什麼都重要」,卻不考慮全盤的後果。對俄能源的禁令,除了導致油價飆升,引發全球通膨,也招來俄羅斯報復,5月俄羅斯宣布對63名日本官員、記者實施反制裁。並預告將對日本參股的「薩哈林二號」天然氣實施國有化。「薩哈林二號」年產液化天然氣1000萬噸,其中600萬噸提供給日本,是日本電力和天然氣供應不可缺少的來源。薩哈林二號的最終命運仍未定案,但對日本電力供應成本將產生關鍵影響,2022年6月日本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2.4%,可說日本的通膨正位於起跑點上。
日圓貶值是全球央行與日本央行政策差異的結果,在安倍執政前期貶值對日本是正面的,但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爆發後,貨幣持續寬鬆和繼續貶值,則對日本負面較大。在安倍已逝的情況下,日本後繼的領導人應重新檢視日本的政 治與經濟目標,事實上早在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廠災變之後,日本就已不具備達成政治目標的條件了。
作者:馬康莊, 中華奉元學會常務理事。中美論壇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