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什麽是中國模式

9/17/2022

1 Comment

 
水秉和

       如果我們用中國官方的語言,“中國模式”這個名詞應當改爲“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許多人對“具有中國特色”幾個字不甚了了,因爲它語義模糊。到底中國特色指的是什麽呢?我的猜測是,當年小平同志發起扭轉乾坤的大動作 — 改革開放 — 時,左派勢力仍然相當强大,所以他不能名正言順地引進資本主義,所以在逐步引進時就給予一個沒有人能夠批評的形容詞:“中國特色”。如果我們實事求是的話,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正確名稱應當是“具有資本主義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現在大陸學術界已經公開肯定,中國模式是一個混合經濟體:社會主義爲主,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爲輔的經濟體系。

      遺憾的是,官方對“中國特色”一詞的解釋越來越玄乎,完全失去了用社會科學去瞭解它的能力,所以我們衹有不去管它了。

      說中國特色暗指資本主義仍然是比較表面化的認知,其實,如果我們繼續挖掘,就會發現,“具有中國特色”的含義并不止於資本主義,它還有更深層的意義。對此,我們就必須話説從頭。

中國往何處去?

     從清末到民初,在受到列强近百年的蹂躪之後,有識之士開始討論應對之策,也就是“中國往何處去”這個大問題。他們提出了兩條道路,一是中體西用,一是全盤西化。在五四運動前後,中體西用的選項基本上已經被摒棄,剩下的就是全盤西化,而全盤西化那時已分爲兩條道路,一條是走美國的自由主義,另一條是走蘇聯的共產主義。在這兩條道路的選擇上,我們的前輩沒有訴諸於理性討論,而是訴諸於戰場上的對決。如果我們把日本軍國主義野蠻殘暴的噪音除掉,國共對決的結果是,共產主義贏了。

      1949年,中國人用鮮血答復了中國往何處去的問題,那就是:向蘇聯老大哥學習。

      美式民主是從1776年開始實行的,它是根據當時歐洲知識界的精英提出的理論,由新大陸上的精英,也就是被後人稱爲建國之父的一批人(包括華盛頓,傑弗遜,亞當斯等七位)設計了一套可操作的系統(憲法,普選,三權分立,保障個人財產權,宗教自由,言論自由等),然後把這套系統落實在新大陸上。在落實的過程中,他們又作了許多修正,還打了一場慘烈的内戰,加强了這個系統的可操作性。到今天,它已經操作了將近250年。(雖然,由於國内目前的嚴重分裂,使它的操作性出現問題。)

      另一方面,蘇聯的共產主義是1917年才付諸實施的,它落實的時間短,可操作性到底如何,能不能長期運作,在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國之年,仍然是個未知數。所以,走蘇聯的道路的風險很大。可是,如果我們設身處地來替當時的激進青年們著想,當他們讀到《共產黨宣言》的時候,那一定是熱血沸騰的,他們會相信,其中揭示的理想境界不但是中國應當追求的,也是全人類都應當追求的目標。

共產主義操作失敗

     老子說,“聖人不仁,以萬物爲芻狗”。旨哉斯言!旨哉斯言。這是人類的一個矛盾: 智者必須爲人類的前途作出規劃,而吃瓜群衆無可避免地成爲他們設計的美麗願景的祭品,或被實驗者。共產主義的理想境界,説白了,就是平均主義。非常不幸的是,這是一個無法實際操作的概念。

      老實説,這并不需要像海耶克這樣的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來告訴我們。大家都可以想到,如果我們想把一種物件平均分給一些人的時候,我們必須有權力這麽做。所以,要想平均分配某些產品,我們必須能夠確保有人能夠製造出這些產品,并且有權力分配這些產品。也就是説,爲了能夠公平分配實物,社會上的權力分配就必然不平等,也就是説,絕對分配權必然需要絕對控制權。但是反過來,如果人人權力平等,那就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敗,强者必然得到更多的實物,弱者喝西北風,實物的分配就不可能平等。這個兩相排斥的情況告訴我們,共產主義缺乏可操作性。此地的敘述極端簡化,但是道理并不複雜,那就是:理論雖好,但無法落實。

      對平均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毛澤東是非常執著的。他在這方面花了許多心思。據我的粗淺瞭解,他想用不斷革命的方式來達到權力平均和物質平均的目的,而這就導致了文革,使得中國,在他去世的時候,陷入了全盤崩潰的危機。

      物極必反,置之死地而後生,面對絕境,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政策。不能不説,這中間也帶有相當大的運氣成分。試想,如果沒有鄧小平呢?那中國的前途會如何?那真是細思極恐的事呀!

失敗之後

      在中共統治大陸的前三十年裏,它實行的政策基本上是跟隨蘇聯的,雖然作出了一些局部調整,主要政策包括計劃經濟,工業國營,發展重工業和農業集體化。到了毛澤東晚期,他甚至想要超越蘇聯,向共產主義的理想躍進。儘管他是天縱英明,可是他完全不瞭解西方社會科學裏所説的可操作性,他也不瞭解,蘇聯的那一套并沒有經過長期驗證,是否可行是個未知數。現實是,計劃經濟作爲一個無所不包的制度是不具備長期可操作性的。結果不但蘇聯走進了死胡同,中國也同樣走進了死胡同。由於毛心急,中國陷入死胡同的時間還比蘇聯早了十多年。

      萬幸的是,被趕出領導班子之後,小平同志有時間思考問題,而他知道中國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必須急轉彎,而且他仍然擁有足夠的魄力和威望來從事這件艱巨無比的工作。

      1978年11月,中共舉行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他提出的改革開放政策,放棄階級鬥爭,改爲以經濟發展爲核心。大陸隨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既有迅速的生產力提升,也有五花八門的亂象,尤其是,爲了打破計劃經濟而推行的雙軌制帶來了普遍的腐化和通脹。對一個開始鬆動但依然貧困的社會,腐化和通脹就構成了巨大危機。

      也就在這段時間,整個八零年代,大陸思想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開放,學生首次接觸到西方的經典政治書籍,也有大批青年到美國和歐洲留學。不論是在國内還是在國外,他們腦洞大開之後,產生了一個共識,那就是,既然社會主義在中國失敗了,那麽,在全盤西化的兩條道路上就祗剩下了一條道路,那就是向西方學習,引進歐美的自由主義。

      是在這個共識之下,加上國内的通脹加腐敗的社會環境,學運在大陸上遍地開花,最後終於引爆了六四,而這幾乎打斷了中國向改革開放邁進的步伐。

走自己的道路             
     
      之所以會認爲自由主義是中國唯一可以走的道路,那是因爲年輕一代根本無法想象,中國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走自己的道路,而鄧小平悟出的道理就是,中國必須走自己的道路。

      什麽是自己的道路呢?那就是基本政治結構不變,實事求是地發展經濟,在發展經濟的道路上,既然資本主義是成功的,那就引進資本主義,東亞四小龍的經驗是成功的,那就引進四小龍的經驗。引進不拘一格,全國各地都可以試點,進行它們自己選擇的模式,成功的就加以擴大,失敗的就抛棄。因爲走自己的道路沒有模式可以照搬,所以它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

      實質上,這條道路非常自然地引導出一個可能連鄧小平都沒有察覺的現實,那就是,它實際走上了原先被抛棄的“中體西用”的道路。

      中體不再是張之洞所説的“中學爲體”,而是以中國傳統的政治結構爲體,西用呢?西用就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把西方的任何好東西都拿來用。那麽,什麽是中國的傳統政體呢?它當然不是西方自由主義定義下的民主政體,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體。

中國模式

      簡單說,中國傳統政體分爲兩大系統,一個是帝王世襲系統,另一個是選賢舉能的行政系統(官僚系統)。幾千年下來,這是一種非常穩定的政治安排。它的最大缺點出在帝王世襲系統。因爲世襲,皇帝可能殘暴,昏庸,年幼等而使朝政不修。皇位繼承也時常出現皇子之間,後宮,外戚與宦官等爭權與弄權的問題。

      可是,它的優點就在於,它把政權的爭奪局限在一個非常小的圈子裏,不至於擴散到整個國家,所以國家内部沒有分裂勢力,官僚的治理能力得以保存。衹有在外敵過於强大,或者國家徹底衰敗,才會導致改朝換代。即使改朝換代,分合之後,大一統的局面仍然得以維持。相對而言,羅馬帝國消亡後,歐洲就分裂成無數小國,結盟殺伐,爭奪權力和爭奪地盤的事件從未停息。

     中國的體制是打下天下的人坐天下,所以一旦坐天下,誰擁有政權就不再是問題,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治天下了。自從漢朝的董仲舒獨尊儒家之後,治理天下也有了規範,那就是修齊治平,選拔賢能。帝王世襲制與精英官僚制的結合體——這就是中國獨有的政治模式。這個模式的特點就是:它具備很强的連續性和治理能力。  
           
      長期的歷史驗證還告訴我們,它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這種政治安排,甚至可以説,是在中國人的血液中循環,是刻在他們的DNA上的,想要全盤更換,那就是自找苦喫,可能導致滅亡。它是老式的中國模式,在這個老模式的框架裏注入新内容,就是新的中國模式。

新的中國模式
 
      顯然,中共當局絕對不會認同我在這裏的敘述,并且多半不會認爲這篇小文是對它的點贊。這無所謂。其實,我認爲,他們接上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是走對路了。

      現在,共產黨取代了帝王世襲制,基本上使權力鬥爭局限在黨内,縮小了鬥爭的範圍,而共產黨本身也是一個嚴格的精英體制,遠比一個皇室的控制更有效:它深入群衆,無遠弗届。國務院取代了過去的官僚系統,負責行政管理。兩個精英系統各司其職,有效互動,在很短的時間裏它做到了當年孫中山提出的“迎頭趕上”的號召,也即將做到毛澤東提出的“超英趕美”的後一半。

      爲什麽中國模式能夠使中國迅速發展,在短短的四十年中就趕超了上來呢?
      第一,它是集體主義,能夠進行頂層設計,制定長期目標,集中力量,有序前進,照顧全面,契而不捨。
      第二,它縮小權力鬥爭的範圍,鬥爭主要在黨内的高層中進行,代價很低,不會造成整個社會的分裂。
      第三,它專心致力於治理國家,政策有持續性,不像民主制,把社會上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消耗在不事生產的競選活動上,并且因之製造社會分裂,政策因政黨輪換而左右搖擺等。
      第四,作爲全民的政黨,它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它存在的目的是爲全民服務,而不是爲某些利益集團服務。
      第五,它徹底務實,向全世界吸收知識,人才和物資,并且有能力通盤調配資源,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第六,因爲它制定目標,所以在發生偏離目標時會很快自我修正,使它自我調整,自我糾偏的能力特別強,遠超過需要更換政黨才能改變方向的民主制度。         

中國模式會繼續演變

      正是因爲這個中國模式把權力問題在小範圍内解決,不像西方這樣把龐大的精力都放在爭奪權力上,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内,它在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社會福利等多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這是西方爲什麽一定要在意識形態上否定中國模式的根本原因。

      中國模式還在繼續演變中。因爲它在過去四十年間不斷變化,使得西方學術界創造了幾十個不同的形容詞來描述中國模式。到底它會繼續演變成什麽形態,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如果它能夠堅持實事求是,不斷自我改進的做法,那麽,相信明天必然會更好。中國模式是世界上少數堅持一黨治國的模式。鄧小平在提出改革開放的政策時就把重點放在“放權讓利”上。現在看來,如何在一黨治國的基礎上保障人民的個人權利,保證司法獨立,建立獨立的言論體系等,很可能是今後需要努力的方向。





       
1 Comment
Julian Liu
9/19/2022 08:57:44 pm

水先生的這篇文章, 對 ”中國模式” 的銓釋, 有非常獨到的見解。與張維為教授之論述, 各有千秋。謝謝!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