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說中國人竊取美國的智識產權,朋斯說中國人沒有創新能力。他們似乎影射中國今天的進步是靠偷盗专利,中國人缺乏智慧基因,現讓史實說話:
《周髀算經》約寫於公元前4世紀,內已有分數計算、方根求法、等差級數等,那時用叫算子的小棍子放在格中表達數目,紅算子是正數而黑算子負數,西方在1500年後才有負數。從此書看出中國數學重計算,不同於希臘的幾何學,西方近代的科技突飛猛進,不能说西方走的路是科技發展的唯一途徑,中國有光榮的科技史,後來的落後來自明清政治不宜科技發展,誰說中國不能從計算數學另闢科技蹊徑?
《後漢書》記載了張衡的“候風地動儀”,138年張衡據此儀器成功测出500公里外的大地震。
先進的煉鐵術有益中國科技。煉鐵時要高溫不變,西方的風箱要先吸氣再吹風,高溫不連續。中國的風箱兩邊都有小門,一個把手可推前或拉後,兩動作都會使一門閉而另一門開,吸氣吹風不間斷使高温不變。西元前四世紀老子的《道德經》中提到的橐龠就是風箱。
用鐵可製大鐵鍋,四川採鹽時抽出鹽水倒入鐵鍋,燒乾取鹽。用竹繩繫上重鐵鑽子,吊起砸下鑽洞,同時抽出的沼氣或煤氣可以煮鹽。此法始於漢初,武帝收製鹽和冶鐵為國有。今天世界的鑽井取油取鹽都溯自漢。1828年,歐洲從傳教士 Laurent Imbert 聽到其詳情而模仿。
東周中國就有鐵犁,西漢已有四種不同的犁了。可能荷蘭水手在台灣看到中國人用犁耕作,便在17世紀帶了中國鐵犁到歐洲。用犁可以減少人工、牛馬和牧地,用犁對歐洲是農業革命。
中國船從西元二世紀就有了“水密艙”,用隔艙板把底艙分成互不相通的區格,即使有艙區破損進水,仍能繼續航行。科學家法蘭克林在18世紀末說, 英法 間的郵船應學中國建水密艙。
西元六世紀前歐洲馬拉車,用帶子掛在馬脖上,帶子越拉越緊使馬難呼吸。騎時抓牢馬鞍上的釦子或用馬鞍上垂下的繩扣來踏腳均不好。中國人用的馬項圈橫放在馬胸,不會勒住馬脖子。馬鐙發明後,上馬先腳踏馬鐙,一躍而上。少數民族柔然在西元6世纪遷徙到歐洲,带去的馬項圈和馬鐙馬上風行歐洲。
漢發明的紙先將纖維與水混合,水分流走後將剩餘平鋪在板上,壓平乾燥成纸。七世紀阿拉伯人向牢裏的中國兵學了造紙,為避免兢争他們守密了500年。
公元418年東晉將軍王鎮惡發明裝有輪子的船,踩動輪子使船前進,政府多次用車船消滅叛亂。19世紀英國發動鴉片戰爭,英軍在中國看到人們用車船打仗,還以為中國人這麼快仿造了英國車船,不知中國已有車船一千四百年了。
隋代開始了科舉考試,英國在17世紀仿中國而有公務員考試。
據記載唐時玄莊用雕版印了普賢菩薩像,敦煌發现了868年印的《金剛經》。十四世紀初當蒙軍打到德國邊界時雕板印刷品突然出現於歐洲。
宋朝是中國科技的高峰:
(1)畢昇在1045年發明活字印刷術,此偉大發明在中國従未流行,因為需要的字模太多,效率有時不如直接雕板印刷。 西方人說1448年德人谷騰堡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他可能從阿拉伯人帶去的書得到了靈感。
(2)硬幣攜帶不便,北宋真宗時,一些四川富商聯合印發了某種紙張“交子”,人們可用交子購物。1023 年宋朝庭收此企業為國有後統一發行交子,是世界最早的鈔票。
(3)漢代用磁性勺子觀風水,10世紀宋改進成羅盤,盤上詳細刻有方向,上有勺子,柄指南方,羅盤上顯示所指的南方與真正的南方差7.5度,那時中國人就知道磁針不指向真南方,歐洲一個世紀後才知道。1117年的書上說,任何海船都應備羅盤。
(4)水閘也是中國的偉大發明,大運河是分段建造,水位高低不同,船要從一段到另一段很困難,北宋喬維岳在兩段間建了水閘,可增減水閘中的水位,使船從一段入閘後再出閘到另一段。大概荷蘭在400年後仿造,建了歐洲第一座水閘。
(5)人們以為中國人只會用火藥做鞭炮煙火,其實今日的火箭和槍砲都源於宋。唐代發明的火藥宋用之先製噴火後製爆炸武器。譬如“猛火油櫃”就是一種“火焰噴射器”,書上說它是軍隊的基本配備。人們又試做炸彈,將火藥和瓷碎片放在鐵殼內,點燃引信扔向敵軍如今日的手榴彈。有人又將炮彈放入鐵管內,推炮彈經管射向遠處,大概在13世紀中國人製造了現代式的大砲。不到50年,歐洲突然也會造大砲,沒有經過中國那樣步步改進的過程。一個1450年的德國木雕,刻的像是一個中國炮。
(6)世界最早的法醫著作是南宋提刑官宋慈12世紀所著的《洗冤集錄》,比歐洲最早的法醫著作 (意大利Fortunato Fedele 作) 早350年。書中嚴格規定官員應走何種程序驗屍,如何保護現場和復檢,如何判定是病死、他殺和自殺等。
如果人們要解高次方程式,需計算近似值,為此需用“二項性係數”簡化計算,巴斯卡在17世纪畫出三角形圖表供人查此係數,但同樣的三角形在中國1303年的書上就有,作者將功勞歸給11世紀的北宋數學家賈憲,可謂“賈憲三角”。
元代郭守敬是中國帝制時最後的大科學家,他一生專心科學,未受政治干擾。與同學王恂他編了極正確的《授時歷》,忽必烈並命郭主持天文台。蒙軍西征時田園水利遭戰爭破壞,郭重修許多水閘、水壩,造福了多個族群。他最重要的科技成果是建造了各種天文儀器,觀察天象的天球儀最有名。球儀有一主軸指向北極星。另一軸之尾有描準器,可準確指向所要觀察的星球,從兩大圓環上可讀出星球的球面座標。丹麥Tycho Brahe 在300年後造了歐洲第一個天球儀,他可能從荷蘭學者Gemma Frisius 聽到中國觀察天象的方法而造出。
明代要扭轉蒙古人對漢人的歧視而矯枉過正,科舉只考儒學,考試只允許寫死板的八股文,不可有個人意見。儒學沒有錯,明朝前還時有科技創新。錯在明只有一個選擇,唐宋的明算科没有了,科技天才也只能考做行政官僚,難怪顧炎武批評“八股之害,等於焚書”。清繼承明代科舉制,為強化滿族統治更屢興文字獄,明末宋應星六次科舉不第,轉而記錄長江南北的民間科技著《天工開物》,此書因文中有對滿人不敬的話而成禁書。為改善貿易, 1793 年英王派特使馬戛爾尼訪問中國,他帶來英王給乾隆的信和各式先進儀器,但乾隆回答天朝應有盡有,不需貿易通有無。中國不吃敬酒吃罸酒,英國以後干脆打進來。中國的衰弱種因在康乾盛世時,最後難逃百年的屈辱。
人要模仿較高的文明不奇怪,西方曾仿造中國的發明,英國曾指責德國模仿英國,西方人曾譏笑日本人模仿,但說中國人沒有創新能力難服人。不過中國過去的成功不能說中國人天生聰明過人,各族長相不同,天生智慧却不相上下,當然中國人的勤奮傳統有助於今天快速發展。中國終於記取了歷史教訓,不想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