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中美應停止貿易戰為世界未來的良性發展合作

3/14/2020

0 Comments

 
吳章銓
 
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的談判結束了,雙方都有損失,全世界都受到衝擊。暫時休兵,是全世界之福。兩國應趁這個機會,反思如何避免兩國間未來更多的衝突,乃至避免未來世界上類似的衝突反覆不止。中國突然爆發新冠狀病毒,擴延到全國和幾乎全世界。這提示給人們:全世界的合作而非抗爭,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該負有義務攜手向合作的方向努力。

今天這個地球,這個世界,已經不能再分你我或敵我,而是必須合作,共存共享。古代的生存之道是 “你死我活”;現在世界一體化,地球上生物也必須共生共存,新的生存之道應該是 “合作”,共同解決全人類的共同問題。

        1.   貿易競爭:早在16世紀就產生了重商主義,以發展和保護本國工商業,對外出口以多多賺錢為主要追求。今天國際貿易雖然開放,但是強勢和弱勢問題仍然存在。凡是後進國家不得不採取若干保護本國新興脆弱產業的政策。美國在十九世紀也不例外。而發達國家對那些 “不開放” 則大力批評。總的說,今天世界性的生產鏈、供應鏈已經造成各國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貿易共生體。美國擁有高端技術和生產力,將低端生產和組裝交給別國去做,其外包和海外機構、企業,將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直接間接納入了美國經濟勢力範圍,從中獲得巨大利益。例如名為中國製造的產品,很多是美國企業的產品,美國的品牌,美國人真賺錢。中國的GDP中,相當大一部份分屬於美國人所有。外資在中國的投資和所賺的外匯,中國投入美國的債券,重回美國人的手中,由美國人用於以錢賺錢。但是,美國仍想賺得更多。在美國國內,並不是人人都公平平等地賺到錢,反而是貧富不均極端化。於是所謂“左” 的思潮和“右”的民粹主義同時風起雲湧。這類現象,在許多發達國家中不少見。

隨著世界各國的普遍發展,類似今天中美的衝突和不平必將在不同的國家間反覆不斷發生。發展是人人的追求,後來者必然都會逐漸趕上先進的水平,甚至有若干超越。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他們的發展和跟進。先進者則感受到其優勢受到威脅。各種緊張和對抗暗潮洶湧,形成各種對立和衝突。繼中國之後,印度和其他金磚國家正在迅速崛起,各區域也在團結崛起。美國今天擔心中國挑戰,將來還會擔心其他國家的挑戰。中國今天遭受排擠,將來將和今天的美國一樣,擔心別的後起之秀國家的挑戰。世界的動盪不安將無從停止。

遙望未來,中美兩國應該合作,並聯合世界上其他國家,共同分析這些問題的癥結所在,關於貿易得失的定義和計算方法,關於如何協助後進國家順利發展而不發生衝突,國際間應該集合專家學者,加以研討,訂出原則、規則、計算方法、和國際仲裁的機制,不用 “貿易戰” 的方式來解決糾紛。應該擴大世界貿易組織的職權、機能、和執法力度,使世界合理地走向多元化和多元合作:規範在生產鏈與供應鏈上越來越密切的合作,並處理在生產和貿易中種種問題,和各國勞工就業誰贏誰虧的問題。特別應商討建立新的國際仲裁制度:界定什麼是貿易損益?什麼是公平貿易?避免將來各國間可能不斷產生的貿易衝突。

          2.   科技競爭:特朗普特別提出科技戰,以國家安全為藉口,振振有詞;許多早一步掌握先進科技的發達國家紛紛響應。平心而論,所有國家,不論已發達或發展中,都積極想發展科技。美國政府也有種種推動、扶持高科研的措施。科技進步是人類必然的走向,不可阻止;創新發明隨處滋生,既不可能阻止,也不可能包辦。任何先進技術,不久就被人學會。最保密的軍事科技都是如此。事實上,今天科技研發和科技企業都是全球佈局的,生產鏈供應鏈分佈各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只要是友好國家,科技交流,便不構成安全問題。因此,美國與中國關係友好,就不必擔心安全問題;中國不處處擺出競爭姿態,宣揚超越,而是與美國和所有國家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分享中國的科技,各國間就不會有科技戰。美、中都應與後進的國家共同研發和共同享有先進科技,避免未來的科技戰。
​
世界上不可以有兩個或幾個貿易陣營、科技陣營,然後軍事陣營,再度冷戰,演變為熱戰。那不是任何國家之福。美國教育比較開放,容納世界各地的學生來讀書和工作,是美國強大的基因。中國學生來美讀書,是發展兩國友誼最佳的途徑。即使有極少數學生或科學家為中國取得科技秘密,絕大多數沒有參加那種工作。即使那些所謂偷取技術的人,基本上仍是親美的,只不過希望中國迅速趕上現代科技。他們並不仇美,而是中美友好的基石。美國不宜因噎廢食。中國則不宜高調宣傳與美國競爭,避免產生對抗心理。同時也應該對外科技開放,去贏得各國的放心、友誼與合作。

實際上,美國和中國都不必有安全顧慮。美國不但國力強大,並且友邦遍布全球,其必勝之勢十分明顯,沒有人真的想撼動美國。中國地大人多,民性堅韌,也是不可征服的國家。沒有人敢想侵略中國;美國也不想。中美合作,兩國更是絕對安全。美國並不擔心德、日科技大國的競爭,是最現實的例子。

印度、其他金磚國家、區域集團都是大國或大區域經濟體,已經擁有相當好的教育和科技基礎。迅猛的科技發展只在早晚。因此,美、中應該與各國攜手,建立類似WTO的機構,研訂國際科技正常發展與交流的規範與機制,制訂國際法對非法竊取的審查和懲罰制度。

           3.  以上是消極地避免國際衝突,更積極地是:中、美有義務協助世界上仍然沒有進入小康的大多數國家進行合理、有序的經濟發展。全人類合作的意義在此。

現在世界上70多億人口中,真正達到所謂小康的,不到三分之一。幾百年來至今,可以說主要就是這三分之一人口的發展,競爭,和衝突。在 “沒有朋友,只有利益” 思維的指導下,不斷互相爭奪,傷害,殺掠,戰爭。其間出現了不少輝煌王國、帝國、英雄、戰勝者,富庶階層,但同時產生無數災難,悲慘人生,幾十億人的傷亡、痛苦、流離失所,史不絕書。如果這個發展模式不變,未來那三分之二的國家和人民繼續發展,會產生怎樣的災難後果?如果先進國家不能容忍後來者的發展,認為是挑戰,勢將不斷重現所謂修西的底斯陷阱Thucydides trap?人類的未來命運將非常可怕了。

今天的全球化經濟,創造了很大的經濟進步。但是其中有一個基本缺陷,就是: “賺錢全球化,賺錢我獨享”。 “賺錢有理” 是公認的真理。優勝者和有力者盡力賺錢,完全自由,合法合理。但是,無論個人、企業、國家,他們賺到的錢都財產私有,完全屬於他們獨享,不與他人分享。因此產生個人、企業、國家的巨富,造成國內和國際上的貧富極端不均。幾乎所有快速賺錢的國家,國內的貧富不均都越來越厲害。1%的上層竟能擁有全國50% 的財富。而國際上互相指責他國賺得太多。因此許多發達國家產生民粹主義,內有“左” 的思潮,對外則有國家主義。國際上富國為了賺錢理直氣壯地干預貧國,貧國產生反抗心理,卻無力反抗,則滋生極端組織,被富國視為威脅,稱為恐怖主義。世界因此不安。今後國際上必須有一種大同的福利思維,仿照許多福利國家已經有的公平的福利制度,協助各國在國內和國際上建立類似的大同福利制度。各國不論貧富,基本福利一致。

   舉移民為例:不少貧窮國家的人,想盡辦法,甚至不惜生命冒險,向富國移民。富國通常有生育率降低的問題,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數量、質量卻引起種種衝突。因發展不均而產生移民,是阻止不了的。最好也是最應該的辦法,是富國協助那些移民國發展其經濟,使他們的國民在本國可以獲得就業和維持生計的機會,不必拋家離子,或全家老小,冒險移民。發達國家協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發展生產,提升消費能力,對自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為此,需要建立各種國際機制,以國際合作協助貧國提升教育,提升科技,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擴大互利的貿易和科技交流,理順未來的移民問題。

中美必須合作,積極行動,聯合其他國家,通過國際組織,有規有序地幫助那三分之二國家和人民的合理發展。中美都必須重新思考唯我獨富、獨賺,獨大的想法,轉而思考如何全人類共同發展,同享這個地球世界。將來大家都是友人友邦而不是敵國敵人。都是合作者,不是競爭者。只有這樣,將來世界上才有和平與安全。

         4.   全球普遍發展,必然產生新的問題,是全球的共同問題。至今世界上三分之一小康人口的生活、娛樂所需的生產和消費,已經造成全世界環境的嚴重污染、全球生態急劇惡化,生物物種大量滅絕,食物鏈發生危機;各種資源大量耗竭,還產生嚴重的氣候變化,使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帶即將淹沒,迫使人口大規模遷徙。氣候變化也將迫使全世界農業工業的地理重新佈局。如果今天的發展模式不變,生活習慣不變,那三分之二人口的迅猛發展,極有可能使這個地球消耗到人類難以繼續生存下去。人類擠壓生物,生物大量滅絕,連微菌都在變異求生,反過來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形成巨大威脅;眼前就有人類還不知道怎樣應付的新冠狀病毒。更且,人類的科技發展有可能產生自我毀滅的失控,至於無法挽救的程度。這些都不是一兩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單獨解決的。也沒有國家願意率先承擔拯救地球的費用。必須全人類合作,去保護地球環境,生態平衡;保護地球資源:從象獅虎豹到各種動植物種類,不被滅絕;避免科技的發展失控,免於人類自我毀滅;預防互聯網、人工智能、自動化、知識貴族、 “技術專政” 等等可能衍生出來的種種負面災難。

全人類的命運是共同的,不可分割。任何國家不可再想要唯我獨尊、獨富、獨大,或自我形成壁壘。中、美都必須拋棄無意義的競爭、懷疑、爭鬥,並與所有其他國家合作,完善國際組織,國際機制,多元合作,拯救地球,也為自己的國家民族謀幸福。

結論:過去人類歷史的主軸基本就是悲慘的衝突史。今後人類是不是聰明些,互信與合作多於競爭與戰爭?但願美、中合作,改變過去的競爭心理、你死我活心態、以爭勝為光榮的歷史悲劇,轉而協助全球共同發展,共享幸福。

美國是國際領袖,應當負主要的責任。中國責任較小。但是中國在中美對抗中吃虧大,並且國內有很多重大事項有待努力,更迫切需要主動設法結束與美國的鏖戰。少輸算贏,退一步海闊天空。中國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6,與美國鏖戰越久越不利,有必要及早停止與美國的爭執,致力於國內的建設。對外應以國際團隊合作的精神,虛心交友,包括美國,為世界做出些有益全人類的事情來,便自然成為一個國際領袖。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老保釣中最早對美國歸還冲繩而產生的釣魚台歸屬問題提出質疑的人之一。後來的保釣運動就是從他們的質疑開始的。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November 2023
    October 2023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