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從中期選擧看美國面臨的内外挑戰

12/3/2022

0 Comments

 
張文基

美國2022年的中期選擧結果已經初步決定了,選前精英們所預測的代表共和黨的紅色浪潮沒有出現,只不過是掀起了小小的浪花:民主黨已經確定將維持參議院的主控權,而共和黨將在衆議員取得微小的多數。  這個結果反映出美國政治的什麽現實?  對美國未來的內政和外交,特別是美中關系及台灣問題又會有什麼衝擊?  11月10日法國發佈的最新國家戰略報告,其中不僅提及中國對全球的威脅, 更指責北京武力威脅台海現況。 這將如何影響亞太格局?14日拜登與習近平舉行自拜登就職以來的首次見面會議,對美中關系能有什麼突破嗎?

美國内政將是一滩泥潭

這次選舉結果更強化了我長期以來的看法:1.  美國的選民比美國的精英階級更理性和務實,這從長遠看對於美國的撥亂反正,走回正確的道路是有利的。 2.  美國選民中的最大共識是70%選民認爲美國民主出了問題。 然而,眼前最大的危機是對如何改正民主亂象,解決許多百姓關心的實際和切身問題,如墮胎、通脹、貧富差距、治安等等,沒有共識。 最根本的原因是NoTrust,沒有互信,而沒有互信就是因爲沒有共同的價值觀。而這也是美中之間的根本问题。

民主黨之所以能夠避免大敗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大多數選民,特別是婦女們,對今年6月24日最高法院以5比4的裁決推翻了羅伊 訴 韋德案,否定了自1973年美國確立憲法墮胎權的里程碑式裁決 ,的不滿。 這次選擧有5個州提出了與墮胎有關的創制法案,包括了兩個共和黨傾向的州,肯塔基和蒙塔納的進一步限制墮胎的法案,都被選民否決; 而三個州:加利福尼亞,密歇根和佛蒙特,的保証墮胎權的法案都得到通過。 以我所居住的加州為例,民主黨的選民僅佔46.8%,但是該法案的支持率超過66%,顯示選民對宗教勢力,特別是福音派,的極端反墮胎主張的拒絕。

這次選擧也是對川普和支持他的右翼極端力量的否定,因爲,那些否定美國2020總統選舉的合法性的候選人,許多都被選民拋棄了,例如賓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川普支持的參議員候選人。 而相對務實的共和黨佛羅里達州州長德 桑蒂斯不僅個人取得大勝更領導共和黨在各個職位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並獲得了西裔選民的廣大支持,這些突破將使得他可能成爲共和黨2024 總統選擧的熱門候選人。 這對川普的捲土重來的企圖是嚴重的挑戰。

選舉的結果顯示未來兩年美國聯邦政府的運做更加困難。 對拜登而言失去衆院的控制權將使得許多法案的通過更爲困難。 而共和黨在眾議院不到10席的微小優勢將使得未來的共和黨議長也可能受到黨內異議分子的挾持,很難有所作為。 未來兩年的美式民主將是一灘泥潭,很難做重要的開創性決定,這對處在闗鍵時刻的美國是非常不幸的。

中期選舉結果,對美國外交的影響

談兩個問題:俄烏戰爭及美中關系。

美國對烏克蘭的政策可能會調整但是不會很快,烏克蘭問題仍然是“拖”的局面,這對美國的短期利益沒有什麼不好,然而,對西歐盟友將是災難,因爲烏克蘭戰爭重創了德法意等西歐國家的經濟利益,會導致這些國家的政治不安,這是美歐的根本矛盾,而今年冬天就是第一個大挑戰。

由於美聯儲在通脹的壓力下放棄了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無節制濫發美元的政策,在經濟和財政的壓力下,美國本身很難持續的對烏克蘭約每天1.5 億美元的援助。 共和黨重新控制眾議院後,對於財政支出一向比較保守的共和黨,很可能會緊縮援助規模。 此外,共和黨內一些人對於激化美俄關系並不認同,美國很可能將希望用談判的方式結束俄烏戰爭,然而,歴史告訴我們發動戰爭容易,結束戰爭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美中關系上,美國兩黨精英有高度共識,那就是把中國看成最大的兢爭對手甚至敵人,希望採取除了大規模軍事衝突以外的一切激烈手段來延緩中國的崛起,包括組織“反中”統一戰缐。 而共和黨較民主黨更積極反中,所以,不要希望今後幾年美中關系會緩和。

10日法國發佈的最新國家戰略報告顯示出在美國的壓力下,法國的國安團隊,甚至包括馬克龍自己,進一步的向美國的國際安全觀靠攏,這是否意味著朝著美國領導下的擁抱西方價值的發達國家集團,和包括中俄及亜非拉非西方集團,的兩個集團對抗的成型? 這絕非世界之福也非法國之福,特別是中國並沒有威脅法國的利益,而在經濟上實際對法國輸送了重要利益。然而,爲什麼法國要做這樣的選擇呢?

四個原因:1. 俄烏戰爭使得歐洲許多國家真實的感覺到俄羅斯的威脅,而歐洲當前須要美國領導下的北約的保護,所以必須迎合美國的安全觀。 2. 對於一個完全不同於歐美文明的中國文明的重新崛起感到不安。 3. 爲了延遲中國的崛起,在台灣問題上必須盡量維持現狀,爲西方解決所面臨的嚴重問題爭取時間。 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在未來的高科技領域中有重要作用的晶元領域阻止中國的進步速度,在台灣問題上加速台積電所代表的產業集團將人才、技術、資金和生産轉移到美國。 4. 在印太和台灣,法國的影響力是有限的,然而不費太大的代價的表態是法國做為美國盟友必須付出的代價。

拜習會對未來美中關係有什麼影響?我有五點看法:1. 中美能夠在激烈競爭的客觀環境下,各自坦誠的表達自己的立場,有助於避免競爭失控釀成悲劇,這是好事。 2. 今後兩年,特別是共和黨掌控眾議院後,中美間的競爭必定是激烈而充滿變數的。 3. 二十大後的中國,對目標、道路和措施更加清晰、更加自信,因此對世界的影響力會更大。 4. 今後幾年兩種制度的和平競爭對世界是好事。 5. 在這期間中美發生軍事大衝突的機率很低。

美中關系的前景

美中矛盾的本貭就是中國不願意做為像日本一樣的美國小弟。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後,中國看到美式民主的問題,沿著美國所希望的道路走,只會加劇貧富差距,和貪婪資本的無序發展,無法產生國家所需要的創造真正的科技突破,也無法滿足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所以必須走自己的道路才能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才能解決發展和分配的根本問題,從而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給世界各地的發展提供另一個選擇。 廿大後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公開和自信表逹了中國道路。 過去50年的美中關系已經一去不返了,今後幾年是重組美中新關係的闗鍵年代。 兩個模式和平兢爭的結果和如何建立相互學習,包容的機制是維持穩定和平的世界秩序的基礎。



​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