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快速傳播,影響到了每一個人,而與此同時,新冠疫情明顯加速了疫情暴發之前就已經出現的去全球化趨勢。
這一趨勢已發酵多年,各種因素相互交織,但導致去全球化的根本因素是美國的焦慮感,美國認為“中國具備挑戰美國的資格”,並在全球發揮其影響力,從而開始貿易、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降維打擊。未來數年,這種力量衝突會導致混亂、無序和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格局,我們很可能就會進入“熵時代”。
新冠疫情危機暴露且加劇了這一可悲的現狀,它所帶來的衝擊和後果是如此嚴重,我們不能排除任何一種極端場景發生的可能。
當今世界的互聯互通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但過去10多年來,催生全球化及推動全球化發展的經濟和政治動力不斷減弱。而與此同時,在政治和社會層面,反對全球化的聲音卻在持續增強。隨著全球化非對稱效應導致的社會成本不斷增加(尤其是高收入國家製造業工人的失業率越來越高),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金融全球化風險也日益提高。上述因素共同發揮作用,導致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社會)民粹主義和右翼政黨的崛起。這也是從特朗普開始,要在經濟上與中國切割的內部動因。
全球經濟已經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因此想終結全球化不太可能。但是,減緩全球化甚至逆轉全球化趨勢還是有可能的。新冠疫情就恰恰發揮這樣的作用,讓國與國之間重新樹立了邊界,並不斷演變成為極端的趨勢。在此期間,許多國家採取了更加嚴格的邊境控制措施(主要是擔心移民問題)和貿易保護主義舉措(主要是擔心全球化),同時重構供應鏈,解決本國就業問題,及將涉及國家安全的產業留在本國或者能夠控制的國家。
漸進式去全球化的最顯著特徵表現在其核心領域:代表全球化的全球供應鏈。供應鏈的縮短或再次當地語系化有兩大動力:第一,企業認為它是一項風險減緩措施,能夠防範供應鏈中斷;第二,來自左右黨派的政治壓力。在後疫情時代這一趨勢會加劇。比如本次新冠疫情對環境的積極影響(大大降低了碳排放量、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水準的要求),比如,美國政府如何能接受國內市場供應的97%的抗生素都產自中國呢?
逆全球化進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完成;縮短供應鏈不僅極具挑戰性,而且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比如,如果要全面徹底地和中國脫鉤,美國企業就必須投入數萬億美元來建設新的工廠,政府也必須要投入同樣巨額的資金來建設基礎設施,包括機場、交通樞紐和房產,來為新建的供應鏈提供服務。還有就是吃福利習慣的美國人,是否願意再次成為產業工人,還有就是AI工廠的挑戰。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帕拉格·康納指出:“在新冠疫情暴露出基於遠距離的相互依存關係具有很多漏洞之前,區域主義已經開始明確地代替全球主義”,如2019年,隨著中美發生貿易爭端,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的貿易不斷增加,北美自由貿易區三國內部的貿易量已超過其與中國或歐洲的貿易量。與此同時,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首次超過3000億美元。簡言之,去全球化的趨勢已經發生,主要表現為區域化不斷發展。
新冠疫情會加速這一全球分化趨勢,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將把重點逐漸轉向區域內部的自給自足上,而不是依賴此前作為全球化代表的遙遠且錯綜複雜的全球供應鏈。
當前,關於推動實現產業回流的呼聲很高,不僅包括醫療服務業和農業,還應包括大宗非戰略性產品。這次疫情危機,積極推進貿易保護主義議程,設置更高的壁壘,阻止資本商品和人員的自由流動。美國採取的行動措施勢必會波及其他地區,促使其他發達經濟體採取強化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舉措。
隨著企業紛紛縮短供應鏈,確保其不再依賴某一個國家或海外企業來供應關鍵零部件,全球貿易幾乎肯定會萎縮。對於一些特別敏感的行業(比如製藥或醫用材料)和涉及國家安全利益的領域(比如電信或能源生產),這種產業分散化的趨勢將會持續下去。在美國,這已經成為一項要求。如果這種態度不會傳播到其他國家和其他行業,那才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地緣政治也會通過所謂的“貿易武器化”給經濟帶來一些損害,企業再也不能根據國際法,按照有序的、可預測的方式解決貿易爭端。至於國際資本流動,國家和公眾的反對將會對其形成限制。澳大利亞、印度和歐盟等許多國家和地區採取的措施已經表明在後疫情時代,保護主義因素將變得極其普遍。比如國家政府購買“戰略性”企業的股份,防止其被外資企業收購;針對外資企業的收購,設置形式多樣的限制性規定;外商直接投資要獲得政府批准。
未來數年,由於國家主義的抬頭和國際分化進一步加劇,一定程度的去全球化難以避免。試圖恢復原狀毫無意義,預防自由落體式下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傷害。倉促地退出全球化將會導致貿易和貨幣戰爭,損害每一個國家的經濟,引發社會浩劫,並觸國家納粹化。這是全球政治家和經濟學家必須思考的問題。
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尚不清楚這世界會如何變化。目前出現的預兆表明,它沒有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世界很快陷入非常危險的境地。如果沒有一個全球性、戰略性的治理框架,世界就不可能迎來持久的復蘇,甚至和平。
作者: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