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後疫情時代也是後全球化時代

10/22/2022

0 Comments

 
王文軍
 
     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快速傳播,影響到了每一個人,而與此同時,新冠疫情明顯加速了疫情暴發之前就已經出現的去全球化趨勢。
 
     這一趨勢已發酵多年,各種因素相互交織,但導致去全球化的根本因素是美國的焦慮感,美國認為“中國具備挑戰美國的資格”,並在全球發揮其影響力,從而開始貿易、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降維打擊。未來數年,這種力量衝突會導致混亂、無序和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格局,我們很可能就會進入“熵時代”。
 
     新冠疫情危機暴露且加劇了這一可悲的現狀,它所帶來的衝擊和後果是如此嚴重,我們不能排除任何一種極端場景發生的可能。
 
     當今世界的互聯互通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但過去10多年來,催生全球化及推動全球化發展的經濟和政治動力不斷減弱。而與此同時,在政治和社會層面,反對全球化的聲音卻在持續增強。隨著全球化非對稱效應導致的社會成本不斷增加(尤其是高收入國家製造業工人的失業率越來越高),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金融全球化風險也日益提高。上述因素共同發揮作用,導致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社會)民粹主義和右翼政黨的崛起。這也是從特朗普開始,要在經濟上與中國切割的內部動因。
 
     全球經濟已經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因此想終結全球化不太可能。但是,減緩全球化甚至逆轉全球化趨勢還是有可能的。新冠疫情就恰恰發揮這樣的作用,讓國與國之間重新樹立了邊界,並不斷演變成為極端的趨勢。在此期間,許多國家採取了更加嚴格的邊境控制措施(主要是擔心移民問題)和貿易保護主義舉措(主要是擔心全球化),同時重構供應鏈,解決本國就業問題,及將涉及國家安全的產業留在本國或者能夠控制的國家。
 
     漸進式去全球化的最顯著特徵表現在其核心領域:代表全球化的全球供應鏈。供應鏈的縮短或再次當地語系化有兩大動力:第一,企業認為它是一項風險減緩措施,能夠防範供應鏈中斷;第二,來自左右黨派的政治壓力。在後疫情時代這一趨勢會加劇。比如本次新冠疫情對環境的積極影響(大大降低了碳排放量、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水準的要求),比如,美國政府如何能接受國內市場供應的97%的抗生素都產自中國呢?
 
     逆全球化進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完成;縮短供應鏈不僅極具挑戰性,而且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比如,如果要全面徹底地和中國脫鉤,美國企業就必須投入數萬億美元來建設新的工廠,政府也必須要投入同樣巨額的資金來建設基礎設施,包括機場、交通樞紐和房產,來為新建的供應鏈提供服務。還有就是吃福利習慣的美國人,是否願意再次成為產業工人,還有就是AI工廠的挑戰。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帕拉格·康納指出:“在新冠疫情暴露出基於遠距離的相互依存關係具有很多漏洞之前,區域主義已經開始明確地代替全球主義”,如2019年,隨著中美發生貿易爭端,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的貿易不斷增加,北美自由貿易區三國內部的貿易量已超過其與中國或歐洲的貿易量。與此同時,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首次超過3000億美元。簡言之,去全球化的趨勢已經發生,主要表現為區域化不斷發展。
 
     新冠疫情會加速這一全球分化趨勢,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將把重點逐漸轉向區域內部的自給自足上,而不是依賴此前作為全球化代表的遙遠且錯綜複雜的全球供應鏈。
 
     當前,關於推動實現產業回流的呼聲很高,不僅包括醫療服務業和農業,還應包括大宗非戰略性產品。這次疫情危機,積極推進貿易保護主義議程,設置更高的壁壘,阻止資本商品和人員的自由流動。美國採取的行動措施勢必會波及其他地區,促使其他發達經濟體採取強化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舉措。
 
     隨著企業紛紛縮短供應鏈,確保其不再依賴某一個國家或海外企業來供應關鍵零部件,全球貿易幾乎肯定會萎縮。對於一些特別敏感的行業(比如製藥或醫用材料)和涉及國家安全利益的領域(比如電信或能源生產),這種產業分散化的趨勢將會持續下去。在美國,這已經成為一項要求。如果這種態度不會傳播到其他國家和其他行業,那才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地緣政治也會通過所謂的“貿易武器化”給經濟帶來一些損害,企業再也不能根據國際法,按照有序的、可預測的方式解決貿易爭端。至於國際資本流動,國家和公眾的反對將會對其形成限制。澳大利亞、印度和歐盟等許多國家和地區採取的措施已經表明在後疫情時代,保護主義因素將變得極其普遍。比如國家政府購買“戰略性”企業的股份,防止其被外資企業收購;針對外資企業的收購,設置形式多樣的限制性規定;外商直接投資要獲得政府批准。
 
     未來數年,由於國家主義的抬頭和國際分化進一步加劇,一定程度的去全球化難以避免。試圖恢復原狀毫無意義,預防自由落體式下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傷害。倉促地退出全球化將會導致貿易和貨幣戰爭,損害每一個國家的經濟,引發社會浩劫,並觸國家納粹化。這是全球政治家和經濟學家必須思考的問題。
 
     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尚不清楚這世界會如何變化。目前出現的預兆表明,它沒有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世界很快陷入非常危險的境地。如果沒有一個全球性、戰略性的治理框架,世界就不可能迎來持久的復蘇,甚至和平。
 
作者:王文軍,1968生於重慶,1989年北京航空學院三分校肄業。2007年參與保釣活動。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創會會員。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