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2022年:霸權崩塌之年也

1/8/2022

2 Comments

 
水秉和

中美競爭的模式

大家都看到,中美之間的鬥爭已經進入白熱化。到底它會如何了結呢?我在此略述己見。

拜登說,美國跟中國,要在不打仗的情況下,進行最激烈的競爭。在我們一般人的想象中,競爭的方式很可能是,你跑你的,我跑我的,誰跑得快,誰就贏。如果是這樣,那麽,誰輸誰贏是公平競爭的結果,無傷大雅。顯然,這完全不是拜登的想法。他的競爭方式是美國式的,是以美式足球模式進行的。

在説明這個模式之前,必須指出,拜登一上來就點錯了題:他不應當把俄羅斯定義爲最危險的對手,也不應當把中國定義爲最强勁的競爭對手,更不應該同時把兩個大國放在他設定的同一個外交目標的框架内。他應該自問,在美國内部有一大堆問題的時候,美國有必要并且有能力同時挑戰兩個大國嗎?以現況來看,他已經騎虎難下,而這個根本錯誤將爲美國和全世界帶來難以估量的風險和災難。也幾乎注定了美國霸權的崩塌。

美式足球模式

美式足球是美國的國球。球迷們知道,它非常具有刺激性,能夠使他們異常興奮,手舞足蹈。這是因爲它保持了古代人類相互殺戮的野蠻,可是把這個人類嗜血的天性局限在不殺死人的範疇之内,使它變成一種娛樂。它演變自英國的橄欖球,其核心就是兩排身強體壯的人,一字排開,互相硬撞,角力,以此手段來搶奪地盤,或者保護地盤。這當然是來自人類最原始的族群戰爭方式。到了美國,應用了科技發明,球員頭上戴了堅固的塑料頭盔,周身披上塑料護甲,減輕了盔甲的重量,也降低了體膚傷害。可是,就其實質而言,仍然非常野蠻。

安娜堡的美好記憶

這種競爭模式在美國人的頭腦裏已經固化,是他們競爭的參照系。我有幸在密西根大學讀研究院時,親身經歷到美式足球所帶來的興奮和激情:我也曾高舉右拳,歡呼“Go Blue”。

密大足球隊,赫赫有名,經常排在全美前二十名之内(今年名列第二)。那時,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裏,幾乎每個星期六,幾萬名學生,加上幾萬名校友,和安娜堡方圓百哩的居民,在艷陽高照下,踏著散落在大街上的紅葉,向哪個擁有107000座位,美國最大的足球場,闊步前進。直到今天,那幅景象依然歷歷在目。

美式足球簡介

對哪些不太瞭解美式足球的讀者,且容我稍作解釋,其他人可以跳過這一節。美式足球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它排在第一綫的壯漢,他們的任務就是勇往直前,跟對面的壯漢們進行肢體搏鬥,攻方的目的是攻占對方的地盤,守方的目的是擋住這個攻勢,守住自己的地盤。就職業球隊而言,第一綫的大漢通常都擁有250磅以上體重,所以他們衝撞的力度絕對不是我們吃五穀雜糧的人可以想見的。

在攻方大漢的後面,站著一名掌控橄欖球的四分衛。此人受到前面大漢的保護,通常制服上塵土不沾,可是他的頭腦必須異常靈活,眼觀八方,反應迅速。他必須在前綫的大漢們猛撞和互相角力的關鍵時刻把球遞給身旁或身後的半分衛,而半分衛(有時是全分衛)就立刻向大漢們糾纏在一起的第一綫猛衝,目的是在猛衝四次之後至少能挺進10碼。拿到10碼的話就可以繼續進攻,拿不到10碼就必須把球踢給對方,攻守易位,由對方開始進攻。

當然,四分衛是球隊的靈魂,他拿錢最多,名氣最大。他也可以決定,由半分衛往大漢們糾纏在一切的地方猛衝,太辛苦,還不如把球扔給接球手,由他們去爭取這10碼。不過,這麽做的壞處就是,他必須多用幾秒鐘控球時間,也就把自己暴露在對方猛衝過來的壯漢,遭到人身攻擊,弄髒制服,甚至受傷。

無論他如何決定,重要的是,衹要他們能夠不斷取得至少10碼的進程,最後就可能把球帶進對方的端區(end zone, 即球門後面的一塊地區),因而取得7分,或者3分。終場時得分多者得勝。

必須强調的是,美式足球最大的特點是,它是一種既依靠蠻力,也依仗腦力,衹能進,不能退的競爭方式。它有相當複雜的整套戰略和戰術。在進攻的過程中,如果它失去地盤(lose ground),它就需要奪回來這失去的地盤,并且仍然需要挺進10碼。所以,失去地盤是增加負擔,增加難度的失誤,所以是很糟糕的事。

這種競爭模式深植於每個美國人的腦中,已經固化。一想到競爭,他們想到的是,兩軍對陣,以實力比拼,看誰能夠繼續前進,前進則勝,後退則敗。後退者,即使是主動讓步,仍然是是弱者,是失敗者(loser)。在美國人的詞匯中,loser 是非常惡毒的毀謗人的用語。川普就特別喜歡用這個詞來駡人。

這樣或許你就瞭解,我在這裏説的是美國的文化基因。這個基因是一個深植的侵略性,充分地表現在美國人,甚至歐洲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拜登不想做Loser

拜登競選總統多次,多次都是loser,所以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有人說他是loser。以78歲的高齡,他終於選上了總統,一生奮鬥的目標得以實現,這對他是無比重要的:他終於擺脫了loser 的標簽。

當選之後,他立刻把最重要的外交工作定義爲跟中國競爭,和跟俄羅斯對抗。因爲這個定義,他個人,以至於美國,就衹能贏,不能輸。否則他自己,和美國,都將忍受loser 的命運。

在美式足球的框架下,如果中國作出讓步,那就表示中國示弱了,就是loser。同樣,如果競爭下來,美國必須讓步,但是,拜登不肯當loser,要繼續鬥下去,其危險性更不言可喻。俄國呢?俄國曾經讓步一次,所以普京冒著世界毀滅的危險,也絕對不會讓步第二次。

經典案例:美蘇冷戰的尾聲

前不久,12月26日,是戈巴喬夫宣佈蘇聯解體的30周年,也是普京認爲“二十世紀最大的悲劇”的30 周年。解體的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以蘇聯爲首的華沙公約組織,跟以美國爲首的北約組織,進行了四十多年的鬥爭之後,由於政治制度僵化,計劃經濟制度缺乏創新能力,民生工業遠遠落後於西方,實力逐漸衰退,民心渙散,最終失敗。

戈巴喬夫當年是蘇共少壯派的領軍人物,在冷戰後期,他們意識到,無論在制度架構内再進行怎麽改革,都無法扭轉頹勢,必須進行更全面的轉型。戈的關鍵詞是“開放”(glasnost),轉變成一種接近西方的體制。戈巴喬夫相信,或者説錯誤地相信,如果他主動地告訴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他願意停止冷戰,銷毀核子武器,跟西方合作共贏,他應當能夠得到西方的理解與支持,幫助蘇聯轉型。

當時的現實是,華沙公約中的中東歐諸國已經蠢蠢欲動,難以駕馭了。跟美國談判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東西德合并。他希望得到美國保證,在東西德合并後,北約組織不會向東擴張。雷根的國務卿貝克向他作出口頭承諾,說,北約“一寸”都不會東擴。

如果大家記得我前面對美式足球的描述,那麽你就會有會心的一笑,充滿了超越戈巴喬夫的智慧,知道,美國是絕對不會遵守這個承諾的。美國的本質就是一個不斷擴張挺進的國家。不過,老布什是美國老派的政治家,一位紳士,在他任内,北約沒有東擴,雖然整個中東歐國家已經紛紛獨立。

繼承他的就是外號“滑頭威利”的克林頓。克林頓鼓起他如簧之舌,對酒鬼葉利欽下功夫,在短期内就跟葉利欽成爲莫逆之交。他勸葉加入北約,爲俄羅斯增加G7的名額,邀請俄羅斯爲G8(聽起來就不對勁)的一員,也成爲北約的一員。當然,既然蘇聯都進來了,那麽,蘇聯的小老弟們加入北約和歐盟,也是順理成章的事。葉利欽真的就被他忽悠了,於是乎北約開始東擴,并且逐步逼近俄羅斯邊境。

普京反攻

最近普京披露,在俄國最低潮的時候,爲了養家,他曾經兼職爲黑牌計程車司機。對於北約東擴,他是堅決反對,强烈抗議,并且決心采取行動。等到俄羅斯的經濟稍有起色,脚步站穩了,他就開始反擊,不但在2008年出兵格魯吉亞,并且於2014年,在烏克蘭政變(美國在背後極力策動)和親西方政黨奪權成功後,奪回克里米亞。

在奧巴馬的内閣中,拜登曾經極力支持推動烏克蘭的群衆運動,而當時直接參與這場運動的紐蘭(Victoria Nuland),是當時主管歐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現在,升官了,在國務院的地位是布林肯和舍曼之後的第三把手,負責烏克蘭事務。

今年初,儘管澤林斯基苦苦哀求,拜登并沒有立時答應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組織。可是,近幾個月來,有報導稱,北約暗中派遣了數千名軍事人員進入烏克蘭(其中有大批美國的雇傭軍),并且有大批先進武器 源源進入烏克蘭。所以,西方大肆報導,普京在烏克蘭邊境集結了十萬以上的軍隊,加上坦克大炮等重武器,可是并沒有報導北約的行動,聽起來好像是普京要主動對烏克蘭下手,而事實上,普京很可能是不願意見到烏克蘭突然被北約接納,造成既成事實,而陷於被動罷了。

12月16日,俄國外交部向美國和北約分別遞交了兩份文件,對美國提出六項要求,對北約也提出類似要求,并要求它們簽約承諾,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不繼續向東擴張,撤除在1997年東擴以後在前華沙公約國家建立的中程導彈基地等。措辭相當嚴厲,相當於最後通牒。26日,普京更補充說, 俄羅斯已經“無處可退”,他要等“我的軍事專家的建議”再做出最後決定。

這兩份通牒的意思是,美國和北約不得再前進10碼,并且必須後退10碼,否則可能以武力對付烏克蘭。按照美式足球的邏輯,這可能嗎?

1月10日開始,俄國前後跟美國,北約和歐洲安全組織舉行幾輪對話,主題就是烏克蘭問題和俄國提出的各項要求。會談的結果是毫無結果,美國和歐洲都拒絕讓步。也就是説,僵局。

從普京的態度來看,他是不准美國和北約再前進“一寸”。美國和北約雖然不肯跟俄國簽約,可是在實際行動上可能不會繼續挑戰普京的紅綫,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也不在烏克蘭境内部署導彈,從而實際上向普京讓步。這樣, 普京多半不會動手。 就在這緊要關頭,哈薩克斯坦發生了大規模的流血暴動事件,突然,重點暫時轉移到哈薩克,烏克蘭局勢大概就僵在哪了,但是,它早晚都必須解決。

哈薩克的顔色革命

由於哈薩克政府宣佈天然氣加價一倍,大年初一,石油工人首先發起了示威活動。才不過兩天的時間,全國18個城市都出現了示威群衆,人數暴增,并且有武裝份子參雜其中。總統托卡耶夫公開指出,有準軍人參與,持有槍支,他們的攻擊重點是政府機關和機場,而他們的操作方法又很像2014年在烏克蘭發生的政變。

非常有意思的是, 1月5日,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爲了控制2日發生的,并且在極短時間内蔓延到全國的群衆運動/暴亂,宣佈切斷國内的互聯網。這麽一來,暴亂頓時失去了某方面的號令,很快就失去了動力。這個發展似乎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非常懊惱。7 日,在記者向他問到哈薩克局勢時, 他說他很關切哈薩克的局勢,說“尊重人權,媒體自由,包括恢復互聯網服務是絕對重要的…”

互聯網?絕對重要?這真是口吐真言呀!因爲他顯然知道,阿拉伯之春,烏克蘭政變,香港暴亂,等等,都極大藉助了互聯網高效隱秘的信息傳送,所以,切斷互聯網是切斷示威者/暴動者相互間的聯係最好的辦法。難道他是在爲動亂撐腰?

關於哈薩克的暴亂事件,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沈逸在他的“逸語道破”的視頻中有很詳細的分析,有興趣者不妨到YouTube  上找來看,這裏就不多說了。哈薩克動亂,如果成功,那就肯定會阻擾中國的一帶一路,也會破壞俄國與中亞五個斯坦國之間的關係,所以,可想而知,布林肯是真心想爲它撐腰。

普京的天降神兵

對於2014年的烏克蘭政變,普京仍然有深深的餘痛,所以碰到哈薩克動亂,他的動作超級迅速,在托卡耶夫提出要求之後,他以集體安全組織條約國家的名義,兩天之内就派遣了2000名以上的空降部隊到位,立刻掌控了局面。動亂於1月2日發生,到8日就被撲滅。就像炸彈還沒有爆,引信就被熄滅了一樣,沒有演變成另一個烏克蘭。托卡耶夫趁勢重組政府,清理掉哈薩克國政府内的叛徒,壓制了寡頭,消除了新政府的隱患。其結果是,政變失敗,中亞更趨穩定,對中俄兩國而言,可説是開年大喜事。

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

上面説的還不是普京唯一的一招。在這個寒冬到來之時,普京減少了20%向歐洲輸送的天然氣,而德國和歐盟 必須決定,它們是願意追隨美國,繼續拒絕啓動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忍受已經漲價8倍的天然氣,和忍耐缺乏暖氣的痛苦,還是開始讓北溪2號運行。

如果德國答應北溪2號向歐洲輸送天然氣,那就表示歐洲進一步跟美國分道揚鑣,對美國的霸權,也會是沉重的一擊。接著哈薩克内亂的平息,德國總理和幾位政府官員發聲,他們不把北溪2號跟烏克蘭事件挂鈎。且讓我們觀察它的進一步發展。

接下來,且讓我們談談中美之間的鬥爭。

實際行爲比美麗辭藻重要

再重複一次,不管是拜登還是川普,他們的參照系都是美式足球,而不是無肢體衝突的競賽。它衹能前進,不能後退,後退的就是loser。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禁運,封鎖,制裁,長臂管轄,乃至於顔色革命,劫持與引渡人質,甚至在安全理事會上弄個白粉末的瓶子,誣陷別人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都是美式足球模式下工具箱裏面收藏的法寶。如此,我們對什麽國際規則,民主,人權,人道主義等美麗的辭藻,都應該有新的認識。即使最醉心於美國民主制度的人也應該審視一下美國言行之間的巨大矛盾。

中國的鬥爭方式

對於美式足球,中共并不瞭解它的實質内容,可能對其侵略性有所低估。不過,幸運的是,中共的鬥爭方式也很厲害,可能不輸給美國。

根據中共的革命經驗,它從來就是以少勝多,經常使用的是急行軍,游擊戰,圍點打援,迂迴包抄,佈陣以待,請君入甕等等,都是所謂的不對稱的戰爭方式。衹有在勝利的概率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它才會打主力戰。并且,在毛澤東思想的關照下,人民解放軍一直有一種拼到底,打掉牙齒和血吞的硬脾氣。現在跟美式足球的競爭模式對上了,真可謂半斤八兩,各有千秋。

7月1日,中國共產黨舉行了創立一百年的慶祝大典。幸運的是,一百年下來,它沒有出現像戈巴喬夫這種自廢武功的領袖,仍然保持了强勁的戰鬥力。

中國共產黨,自從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它表現出隨機應變的能力,發揮著摸著石頭過河的實用主義,同時又有長期規劃,集中力量辦大事,自我糾正錯誤和强勁治理能力等特點。這是它四十年高速發展的原因。這也保證,在任何競爭環境中,它具有强大的應變能力和足夠的韌性。

遠的我們不說,就拿2018年開始川普不擇手段打壓中國說吧。中共從頭到尾沒有示弱。這一點極端重要。中國不像美國,把實力都擺在第一綫,想用先聲奪人的方式恐嚇對方,可是中共一直都奉陪到底,見招拆招,絕不示弱,逼使美國拿出所有看家本領。中國有的是撐到最後拼到底的底氣。

川普選擇單打獨鬥,沒有能壓倒中國;拜登就想用聯盟的力量來壓制中國。看來,這也不行。

中美鬥爭如何了結?

我們一大批早年從臺灣來美,留在美國安身立命的人,對美國曾經充滿著憧憬和美好的意願,不論是爲自己家人還是爲美國,都不希望中美之間爆發重大衝突。後來,大陸有更多的同胞,施展八仙過海的神通,也來到了美國,他們中間絕大多數對美中關係也有同樣的期望,希望看到兩個大國能夠合作共贏。但是,目前看來,這已經沒有可能。毫無疑問,我們對此都深感遺憾。

作了這番表白之後,不能不說,主要的責任在美國。中國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無可厚非,絕對有權利這麽做。如果美國接受一種互不傷害的競爭方式,也就是你跑你的,我跑我的,誰跑得快誰贏,那麽,如前述,誰輸誰贏都無傷大雅。可惜的是,美國采取了傷害對方來保護自己的競爭方式。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經過百年國恥,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是收回固有國土,這當然包括香港和臺灣,也包括南海。美國稱這些行動是中共的“侵略性”,而它自己在世界各地擁有好幾百個軍事基地,未經安理會批准就侵略弱小國家,并且在全世界進行顔色革命,顛覆合法政府,現在又在南海和臺灣海峽鬧事,卻不自覺自己在侵略。這也是美式足球模式下的心態使然。
美國會不會成功呢?客觀地說,美國注定會失敗的。失敗的理由很多,也頗複雜,在此不可能說清楚,不過,可以簡單談談。

誰被誰孤立?

最近,拜登跟習近平進行了表面上還算友好的視頻談話,可是沒有幾天之後就宣佈,基於中共在新疆侵害維吾爾人的人權,美國將不派官員出席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會,以示抗議。接下來,英國,澳洲和加拿大等極少數國家也作了同樣的宣告。無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怎麽説,這的確是對奧運和對中國舉行這件盛事的一種打擊。

不過,拜登似乎沒有把他杯葛奧運的意向預先通知盟友,就像他從阿富汗撤軍沒有預先通知英國,跟澳洲簽了幫助後者打造核潛艇的事沒有通知法國,卻讓法國失去了660億歐元的訂單一樣,這次,他又沒有預先通知盟國。既然沒有通知,那麽盟國樂得不予理會。問題是,爲什麽這點禮數他都不知道做?到底這位參與美國外交的核心運作達三十多年的老頭子,他的外交能力跑到哪裏去了?

顯然,他杯葛奧運的行徑沒有獲得他想要得到的效果,支持者寥寥,相當沒面子。隨後他又悄悄地讓18名美國官員申請了到中國參加奧運的簽證。雖然說是爲了保護運動員的安全,可是,這難道是沒有參加嗎?豈不是非常尷尬?這麽做,叫英國,澳洲等死黨,如何做人?

最有意思的是,法國的馬克隆是第一個出來發話的人。他説, 僅僅讓官員杯葛冬奧,毫無意義,要杯葛就不派運動員,法國不參與這個行動。這是狠狠打拜登的臉呀!爲什麽怎麽做?因爲拜登搶了法國的生意呀!不能不説,拜登真的是老糊塗了,法國比澳洲要重要的多,拜登賞賜家奴而搶了夥伴的生意,法國能不報復嗎?

再舉一個例子。美國的F-35戰機號稱是世界最先進的第五代戰機,是所有盟國都積極爭取的,儘管購買該戰機都需要遵守美國提出的許多條件。美國對阿聯酋提出的條件就是停止跟華爲合作,拒絕使用華爲的5G 設備。12月14日,阿聯酋空軍寫信給五角大廈,說它取消購買總共價值爲230億美元的50架F-35的意向書。也就是説,阿聯酋決定,不接受美國以打壓華爲作爲購買F-35的交換條件。

一月間,中東的四大產油國的外交部長齊聚北京,包括阿聯酋,去跟中國談建立自貿區的事。據報導,中國於2004年就試探跟中東國家建立自貿區,現在終於獲得產油國的慎重考慮,可能因爲時機成熟,會開花結果。這就是中國的長期規劃,放長綫釣大魚的另一個例子。

下面這件事似乎已經不值得一提了,不過,前不久布林肯到亞洲訪問三國,在印尼和馬來西亞時公開批評中國,主人都沒有附和。在他去泰國之前,行程就因爲隨隊人員中發現疫情,取消了。

說那麽多,什麽意思呢?總的來説,拜登拉攏盟邦來共同打壓中國,無論在歐洲還是在亞洲,都遭遇到很大的阻力。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想使出最厲害的殺手,即承認臺灣爲獨立國家,他也必然得不到絕大多數的盟友們支持,更不要談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了。所以,即使他放出這個大招,習近平也不會立時武統。因此,他想孤立中國的所有大小動作,都將失敗,被孤立的反而是美國自己。

2022年,美國開始崩塌年

這就是本文的預言。拜登以烏克蘭加入北約來挑戰俄國,他踢到了鐵板:普京出動十萬大軍,目的反而是要逼他後退。對美國而言,後退就代表示弱,就是霸權崩塌的開始。

拜登以聯合盟邦來打壓中國,可是他已經調動不了盟邦了。事實證明,他能夠調動的國家非常少,這也顯示霸權的衰退。

習近平對付拜登的辦法跟普京不同,他沒有拿著鐵板給拜登踢,沒有在第一綫排列一批壯漢,硬碰硬。他的辦法是擺出了八卦陣,把拜登與之前的川普和奧巴馬的招數一一化解。這個八卦陣綜合了經濟,貿易,外交和軍事各方面的手段(如韜光養晦,南海種島,一帶一路,香港國安法,中俄伊鐵三角的建立,RCEP等)。他逼平了川普,現在正逼迫拜登後退。後退就是霸權崩塌的開始。拜登上臺,同時挑戰兩個大國,而兩個大國正在倒逼美國。

拜登會不會後退呢? 他當然不會主動後退,可是, 形勢比人強,美國在軍事,外交,盟邦體系,金融掌控,貿易關係等方面,都碰到了不能繼續擴張的難題。不但不能擴張,在軍事領域,美國放棄了南亞和中東,明顯是在進行戰略退縮,濫印美元的結果會使更多國家放棄美元支付,去美元化的步伐正在加速,隨著中國繼續擴大它的自貿區夥伴,美國的貿易大國地位也將被中國取代。當這些趨勢走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我們將看到的是墻倒衆人推的景象。按照美式足球的邏輯,不能擴張就是loser,不是繼續挺進就是後退,就是失敗。2022年完全可以視爲一個歷史性的拐點。

從小布什入侵阿富汗,到拜登退出阿富汗,在過去二十二年的時間裏,我們見證的是歷史規律的變奏,因爲“阿富汗是帝國墳場”的規律,早已寫進了世界史。
 
 
 
 

2 Comments
憂天
1/14/2022 04:30:19 am

除了作者提到“美國的文化基因即美式足球模式”之外,我看另两個就是政客的‘法庭对抗’(兩党鬥争),加上西部拓荒时的双槍侠,到今天的槍隻泛滥,和‘3000億政军工複合体’文化,三者塑成了根深蒂固的男人霸权,1/6 千人暴动一週年后,政客们似乎仍然是麻木。
最终是蒼天有眼,因不断天災,内乱, 还是核弹而使人类归正?或灭亡?

Reply
北狼
1/27/2022 11:55:47 am

分析的非常精準,為作者點讚!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