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2023年中美關係的新階段

4/8/2023

3 Comments

 
吳章銓
 
     2022年世局在很多方面發生重大事件。2023年必然是探索新階段的一年。

     中美衝突在2022年越來越加深,迫使雙方都認識到有必要穩定雙方的關係。拜登說,與中國是競爭,不要衝突conflict,不必形成新的冷戰。習近平稱,不想取代美國或改變現行國際秩序,也呼籲中美合作,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拜習於2022/11/4在印尼的巴厘會談,雙方都反對烏戰用核武,同意在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經濟問題上保持對話。劉鶴與葉倫在達沃斯論壇明白表示願意管控對立,避免衝突。顯然中美雙方都認識到,合作應當是主流。雙方基本政策有交集的空間。但雙方將如何頡頏,可能十分驚險。      

     中美間的進出口貿易年達5萬億人民幣(約7000億美元)。貿易總額並未下降。中國需要外國產品,如機械工具、化學產品、半導體產品、電子產品、以及能源、食物、藥品,以至奢侈品,更需要大量進口能源、糧食和自然資源。美國需要中國代工生產,能降低生產成本,發揮經濟效益。也需要中國的其他廉價產品,同時需要中國市場。美國的大小廠商並不願意離開中國。經貿的全球化,合乎經濟優化的規律,促進人類全體的進步和優化。但美國擔心高科技產業的優勢被中國大陸攫取,影響國家安全。西方國家大多數有同感。科技戰正方興未艾。

     美國在本國致力加強經濟,加強基本建設、半導體產業、綠色能源、稀有元素等; 外則從北美到歐洲到印太,掌握各地的經濟、產業和各種資源。並針對中國的一帶一路,與歐洲制定新的外援計劃,鞏固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美國完成盟邦關係環環相扣,以期立於不敗之地。更致力於推動眾多打工國興起,主要是印度,使中國不再是獨大的產業打工國,無力與美國競爭。

     中國(大陸)也一方面重新重視經濟發展,一方面開拓國際空間。中國基本上是靠為外國打工和對全球貿易而崛起。近年打擊民營企業和IT業,失掉創新和飛躍發展的勢頭,並使外國投資者卻步,不可挽回地失去過去三四十年吸引外資的機遇。最近發現這是危機。開始致力於恢復其疲弱的經濟,盡量維持出口業,安撫民營企業,以保持經濟活力和就業,政府收入。同時大力投資發展高科技研發。還有跡像要提高城市的社會福利,以安定社會,鼓勵消費。在國際上,收斂戰狼姿態,爭取友國和開拓經貿的空間。王毅訪問歐洲,並邀請歐洲領袖訪問中國。又牽線使沙特與伊朗恢復關係;外交官訪問東南亞的越南、菲律賓、文萊、泰國等。各國都聰明,會利用中美之間的頡頏而從雙方攫取利益,不是簡單地選擇左右偏袒。中國因此有很多機會重建國際關係。

     中美關係的發展,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影響。以下略談幾點,以窺見中美互動的因果。

1.  俄羅斯因素:中美對立的最根本源頭是蘇聯留下來的。大陸是遵照蘇聯意識形態而建國,視蘇聯是“我方”,非蘇聯體系的世界為“他方”,是敵方。反過來,美國視“蘇-中”是要顛覆西方體制的“對方”,敵方。尼克松把大陸拉出蘇聯勢力範圍,經濟上大陸成為西方主導的世界經貿體系的一員,但是政治的上層建築卻不變。美國和西方原期待經濟發展會改變大陸的社會和政治,結果失望,轉而視大陸是最大威脅。而大陸必須親俄,並維持俄羅斯的大國存在,以維持其“奉蘇承運”的合理性。

     歷史上,俄羅斯始終是眼望西方,學習西歐,想要融入西歐文明。蘇聯解體後,俄人想方設法移民去西方國家,顯示人心仍是嚮往歐美。如果俄羅斯變天,則大陸的“體制合理性”將面臨重大挑戰,四境便全被敵人包圍。日本、印度虎視眈眈,東南亞各國個個是“國防靠美國”。因此大陸必須支持普金的俄羅斯,以維護本身的存在和安全。

     由於地緣戰略和經濟資源依賴的雙重關係,包括武器硬件和軍事的依賴,大陸中國也必須保持與俄國的友誼:失去後院的安全和資源都是不可承受。這次是習普第41次會唔,他的兩大目的便是:鞏固普金帝國和簽訂經濟協議。

2.   俄烏戰的因素:俄國入侵烏克蘭,歐洲國家在俄羅斯的直接威脅下,堅決援烏抗俄。由於習近平承諾給普金無上限支持,意思就是支持普金以武力恢復俄羅斯帝國,普金支持他對台武統。東西兩個戰場便聯繫起來。歐洲國家加入在亞洲以台海為前沿的抗中聯盟,而東南亞國家的恐中心理也更強烈,“烏克蘭之後就是我”和“台灣之後就是我”的心理互應,形成全球性對壘。

     中國對俄侵烏之戰的立場很尷尬。首先,中國不能讓俄國全敗,否則中國“奉蘇承運” 的政權基礎會受到根本的衝擊。其次,俄國國內會發生什麼變化,難以預測。中國將受池魚之殃。如果俄國國內形勢變化,改弦更張,加入西方陣營,對大陸政治的衝擊更大。無論如何,大陸攻台的勝算都將消失。

     但是大陸也不能讓烏克蘭全敗。歷史上俄國-蘇聯打壓中國的餘威猶存。一旦俄羅斯帝國復興,加強對中國周邊國家的控制,也會加大對中國內政的干涉。那都是中國人所恐懼的。

     外方猜測習訪俄將斡旋和平,以期維持現狀。中俄聲明中提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是否暗含什麼默識,不得而知。可能是試探能否通過聯合國-安理會的雙重斡旋 ,俄烏雙方都充分參與而不失面子,最後讓烏克蘭收回全部失土(烏方勝利),但允諾在聯合國保障下永久中立,不參加北約,讓俄羅斯達到其阻止北約東擴的作戰目的(俄方勝利)。中國是否有能力斡旋,有待觀察。

3. 日本因素: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說,美日同盟的性質已「轉守為攻」。過去美日同盟基本上是「防禦同盟」,今後轉為「進攻同盟」。日本的新版「安保3文件」載明日本應擁有反擊能力。意思是:日本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時,日本將採攻勢。美日顯然已經協議,由日本擔任攻擊任務。如果在俄烏戰中,西方允許烏克蘭採取“攻擊是最佳防禦”戰術,攻擊俄國境內軍事基地,則日本將乘機以保衛釣魚台、琉球群島為藉口,攻擊大陸;美國在背後全力支持。有美國、印度等國的支持,日本可期必勝。日本等待機會已久,已經整裝待發,並在外交上積極佈置,提升在東方抗中的地位,與在西方抗俄的歐洲有對等地位。中國面臨的形勢嚴峻。

4.  印度因素:世銀估計,2023年印度GDP增長6.7%,中國4.2%。印度志在追趕中國,擁有種種優勢,如:人口超過中國、人口結構年輕,生育率高,勞動力豐富,科技教育有基礎;GDP成長快;獨印度洋的海洋地緣優勢,周邊沒有大國威脅;政治經濟社會體制與西方國家接近,印僑在海外勢力雄厚,可以順利融入西方陣營,獲得投資、技術和市場。印度一向是第三世界的領袖,不結盟國家120國,77國集團現在134國,關係友善,不難獲得全球資源和市場,並主導龐大產業鏈。印度已經是IT產業大國,進而成為世界最大製造業大國指日可待。美國正積極扶植印度;國會3月通過議案,承認麥克馬洪線,讓藏南屬於印度,一舉使美印成為鐵桿盟友。(美國把琉球給日本,日美成為鐵桿盟友。)世界多元的新形勢將是美、俄、歐、中、印,日(東亞)、東南亞、墨西哥(融入北美)、巴西(南美)等。多極鼎立,可能緩和美中兩級對立,但對中國是新的巨大挑戰。

5.   台灣因素:台海是大中華的歷史性核心問題,也是大陸在國際上引起許多爭端的基本原因。台海與東南亞/南海的安全問題分不開,位居印太戰略中軸地位,還涉及世界半導體產業鏈、海上貿易要道等諸多問題,更是美與俄-中對立的前線。早已不僅是大中華內部的問題,而是全球大戰略的一環。大陸對此必須理解和尊重。否則陷入與全球為敵而不自知,使兩岸陷入國際性的殘殺。

     大陸有權主張統一,但以武力打台灣,就會被其他國家視為是大陸的軍事擴張。從歷史看,中華民國於1912年建立,早於人民共和國的建國,1949年後退到台灣。只得到很少國家的正式外交承認,持中華民國護照的公民在世界各地進行經貿和文化交往時,各國為避大陸的忌諱,只稱台灣,反而助長了台灣不是屬於中華的感覺,因此各國不以為大陸有權打台灣。
     
     把台海問題作為內政問題順利和平地解決,關鍵只在大陸一念之間。要點就是徹底承認中華同胞一律平等,兩岸平等;徹底放棄武統,兩岸平等談判,探討和平合作共處的未來大中華國家體制。大陸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完成和平統一,坐擁大中華統一的名份以及和平統一1+1>2的實力。武統產生毀滅和仇恨,結果是1+1<1。鷸蚌相爭,必然漁翁得利。

     武統是帝王思想,時代進步,民權進步,從帝王專制到君主立憲、民主共和、軍事獨裁、一黨專政,到聯邦、聯盟等等各種國體,各國又各因國情而制定各自的制度。台海兩岸不可能以復古方式統一,必須開創一個理想的新制度。

     香港的“一國兩制” 曾經提供一個思考。其缺點是:限期50年,有人問:50年以後呢?而共產黨還等不到50年,於是夭折。如果將“一國兩制”增訂為升級版,並確定為永久版,建立穩妥的制度,陸、台、港、澳共建聯邦,便可能是中華長治久安之計。同時釜底抽薪地解除許許多多國際糾紛。一舉數得。那不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是“進一步海闊天空”。

結論:中美顯然都理解,必須是共存共贏,不能分裂衝突。新加坡的李顯龍說:“世界經不起美中衝突”。是智者之言。全世界都期望中美合作,否則是全人類的災難。兩國都有義務,不要因為對方不合作便也不合作,不必為對方的莽撞舉動而加碼報復。不休不止。兩國都應該對自己負責,也對國際負責。
​
     世界必然走向全球化,多元多極共存。即使中東的以色列和伊斯蘭國家,沙特和伊朗,都在致力於化敵為友,攜手共榮。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哈利Nikki Haley打出“世代變革generational changes” 的競選口號。歷史上,重大變革往往是因為新世代上台而不可避免的、自然的產生“世代變遷”。她認為世代變遷的時機成熟。這是一個啟示。大陸統治層中是否會出現“紅三代”,推動世代變遷,從而改善中美關係,將受全球矚目。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
 
 

3 Comments
Ken
4/11/2023 04:25:03 pm

贵网站少见的一篇满纸废话,毫无观点,牵强附会的文章。

1)全文想要表达什么?中美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不可武统台湾?还是中国需要新的领导者?读完都看不出来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中国打压外资、民企,失去了30-40年吸引外资的机遇。”我不知道作者的结论是从什么数据得出,还是仅仅信口开河。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2021年中国的FDI占GDP比例为1.9%,与美国持平,高于德国、日本、英国,甚至作者大爱的印度,所以作者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3)中国“奉蘇承運”这种讲法就更加是滑天下之大稽。自苏联解体,俄罗斯就已经不再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就算如作者所说視蘇聯是“我方”,那也是苏联而不是俄罗斯。更何况作者要多学点历史,中国和苏联从60年代末就开始关系恶化,之后中国全面倒向西方阵营,而这也是冷战中对苏的绝命一击,所以作者要再多读点书。讲回俄乌战争,中国一开始就是域外方,打或者不打对中国影响都不大,打的话甚至有小幅利好(当然最大利好的是美国),只是苦了广大欧洲国家。中国劝和更多的是出于道义层面,而非作者所谓的利益考量。
3)台湾问题,我觉得可能这才是作者图穷匕首见的关键问题。要不要武统决定权在大陆,但是主动权在台湾。鼓动民粹,给人民不断洗脑的是所谓“民主社会”台湾。如果像这样持续制造两岸间的仇恨和敌视的同时又要求中国不可以采取任何反击,是否有点流氓逻辑呢?另外,远的不说,近的就看英国对苏格兰,西班牙对加泰罗尼亚,涉及到核心利益,哪一个国家会允许轻易分裂。如果台湾的美国爸爸真的那么支持台湾,可以先&#

Reply
Jon Chou
4/17/2023 11:10:09 am

文中所述。。。把台海問題作為內政問題順利和平地解決,。。徹底放棄武統。。大陸有權主張統一, 【各國不以為大陸有權打台灣 】…

我的回应:对於(1),"不以為大陸有權打台灣" 的看法:这個‘打’可以用外交,贸易,法律,禁航,巡查等“军民”组合拳(權),即不需一槍一炮的。所以“统一”必定是和平渐進的,但军武只是反制那小搓的“黑熊”(鄙视大陆的心态),最主要,还是防止外力从台湾東部上岛。

(2),“和平地解決” – 应该不是台北政府说了什麽,而是“做”了啥?取消台独党綱?到大江南北塞外看看,去北京谈谈?应该不是老跑東太平洋去买武器吧!

Reply
大中華
4/18/2023 06:05:34 am

完全同意 “進一步海闊天空”(五颗心 ♥♥♥♥♥ ) :
即 “一国两制/统一中国”(三民主義早已在大陆实行),香港的蘭花、澳門的荷花,加上台湾方案的“梅花旗”,並且正名 “台湾海峡” 为 “閩台海峡”,中國人(台湾人)祖傳的智慧!不需任何外力介入,更不需武统!!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December 2023
    November 2023
    October 2023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