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談談俄烏戰爭涉及的道德責任問題

11/12/2022

1 Comment

 
水秉和

     許多人,包括我的家人,對俄烏戰爭有一個直覺的看法:普京主動向烏克蘭發動侵略,以大欺小,恃強凌弱,還佔領烏克蘭領土,所以錯在普京。普京出身KGB,一般人都認為他冷酷無情,對他本來就沒有好感,而這場戰爭似乎恰好暴露了他的本性,因此人們的同情心普遍是在澤連斯基這一邊。以此推論,支持烏克蘭的美國和北約,也被視為站在正義的一邊。如此,道德責任應當由誰負,一目瞭然。

    基於這個認知,任何其他的論點,如:美國2014年在烏克蘭搞了顔色革命,製造出親美政權;北約不肯停止東擴,被俄國認為威脅到它的安全;烏克蘭撕毀了俄烏之間的明斯克協議,不斷向尋求自主的東部兩州發動攻擊,等等理由,就變得無足輕重了。因為,從非常根本的道德立場,普京就是錯的,俄羅斯就是侵略者。

    因此,在討論其他各方的道德責任之前,我們首先承認,普京必須承擔俄烏戰爭的道德責任。但是,我們知道,儘管大批逃避兵役的俄國人出走,可是在整個俄烏戰爭期間,直到今天,80%左右的俄國人是支持普京的。他們認可普京的特別軍事行動,為什麽呢?這是因為普京說,他採取行動的主要理由是:1,東部兩州的人口大多數人為俄裔,他們自2014年以來就一直受到烏克蘭政府軍和納粹民兵的攻擊,死傷慘重,俄國有責任給予保護;2,烏克蘭要加入北約,而北約會把導彈部署在它的境內,可以在8分鐘之內打到莫斯科,直接威脅到俄國的安全。他要求北約停止東擴,但是遭到北約拒絶。也就是說,對普京,這不是道德問題,這是俄羅斯和俄羅斯人的安全問題。

    各國的政治領袖排列優先事項時,國家安全一定是排在首位的。我們都熟悉美國是以什麽理由打壓華為的,因為它說華為威脅到美國的安全。相比之下,北約東擴對俄國安全的威脅絶對遠遠高於華為對美國的威脅,即便華為的5G真的能算作威脅的話。所以,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普京要為他入侵烏克蘭承擔道德責任,另一方面我們也理解,比起美國以國家安全為藉口大規模制裁中國,以及其他國家,普京持的理由更加充分。    

     在國際關係中,拿道德說事的大概只有教皇和一般老百姓,因為它不是政治領袖考慮的因素。但是,為了獲得人民的支持,或者得到國際間的同情,他們會利用宣傳機器,宣傳他們如何如何佔據了道德高地。事實上,各國的優先次序是安全,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國家安全更高居所有考慮之上。

     以國家安全作為理由,普京發動了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西方指控他的戰爭是“選擇性的戰爭”, 意思是,可打可不打。那麽,如果我們以同樣標準評價北約的東擴呢?豈不更是可擴可不擴嗎?那麽,為什麽拜登一定要東擴呢?東擴引發了戰爭,那麽他要不要承擔道德責任呢?

     拜登要東擴是基於地緣政治,目的是削弱俄國,和強力撕裂歐洲與俄國之間的合作。為了制止東擴,普京於2021年底在烏克蘭邊境部署了十萬大軍,同時直接向北約發出警告,要求北約停止東擴。拜登與澤連斯基都拒絶了他的要求。

    談到道德責任的時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當事人必須具備作出獨立選擇的能力。拜登和澤連斯基顯然都具備這個能力。拜登可以選擇停止東擴,而澤連斯基可以選擇中立。他們沒有作出這樣的選擇,所以他們也應當為他們的選擇承擔道德責任。

    北約的其他29個成員國的政府首腦,在美國的壓力下,很可能不具備作出獨立選擇的能力。雖然他們被動地參與了戰爭,但是對他們本國的公民的福利而言,他們沒有負起道德責任。

    承認了普京應當承擔道德責任之後,接下來讓我們討論一下拜登的道德責任。在俄羅斯於2月24日發動攻擊之前,拜登曾經發出嚴重警告,說,如果普京攻擊烏克蘭,他不會出兵,可是他會跟北約國家一起,對俄羅斯進行最嚴厲的制裁。也就是說,他作出了一個決定,決定不接受普京停止東擴的要求,選擇對抗。普京的要求是提給北約的,而拜登的回答是,北約拒絶他的要求,可是他強調,北約不會跟他正面對抗,北約只支持烏克蘭——一個沒有被北約接受的國家——跟他打!

    這其實很奇葩。他的意思是,俄國可以打烏克蘭,但是,如果它真動手,那麽美國會制裁它。也就是說,烏克蘭得先挨打!這就產生了道德問題了。他必須為挨了打的烏克蘭人的生命承擔道德責任。

    許多論者指出,這是代理人戰爭。拜登是預謀把烏克蘭當作犧牲品,拿他們的生命和正常生活的權利作為代價,來削弱俄羅斯的國力。也有論者指出,拜登不但不是消極地接受澤連斯基想要加入北約的意願,而是積極鼓勵他加入北約。在普京發出了警告之後,他依然這麽做,這就是陷烏克蘭於戰亂,挖了個大坑,埋葬烏克蘭人。這就更罪加一等了。

    在2月24日前一週,拜登在電視上公開指出,普京即將向烏克蘭進攻。他也把這則消息親口告訴了澤連斯基(澤沒有向烏克蘭人宣佈)。如果要避免戰爭,這應當是最後的機會。如果道德上的考慮是首要的話,那麽,拜登理應勸阻澤連斯基,不要加入北約,保持中立。這樣,如果澤連斯基發現美國不支持他,那麽他多半會選擇中立,而不會選擇獨自對付俄羅斯,烏克蘭就不至於落入今天這種悽慘的局面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拜登沒有勸架,他反而在拱火。戰爭開打之後,他更是不斷運送武器,擴大戰爭的慘烈性。為此,他非常不道德。但是, 他的道德責任還不止於此,因為他一方面在烏克蘭拱火,另一方面他對俄羅斯進行極限制裁,可是他的制裁範圍並不僅限於俄羅斯,他的制裁範圍極大,其實是針對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他的制裁傷害到全世界絶大多數人的利益——他們的糧食需求,化肥需求,能源需求,自由貿易需求——等等,而這些人完全與俄烏衝突或者俄美衝突無關,可是卻承受到重大損失。傷及無辜,這才是拜登應當承擔的最大的道德責任。

     下面就輪到澤連斯基了。他是喜劇演員,而實際上他為烏克蘭帶來了浩劫,也是本世紀最大的悲劇。他有沒有道德責任呢?當然有,並且極大。他是猶太裔。猶太人出了一位弗洛伊德,也產生了無數一流的心理學家,因為他們似乎具有一種超越一般人的自我反思能力,特別擅長於挖掘自己的靈魂。如果澤連斯基承繼了任何這樣的反思能力,而他居然把烏克蘭引領到這場浩劫之中,我覺得,除了自殺以謝國人之外,他真的是別無選擇。

     最近,因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不太順利,所以普京換將,任命號稱“末世將軍“的蘇洛維金為總指揮。這位將軍名不虛傳,接任之後立刻發動了對烏克蘭全境的持續轟炸,炸毀發電廠,水廠,公路等基礎設施,嚴重打擊了老百姓的生活。澤連斯基乃公開抱怨,說俄羅斯要把烏克蘭”從地球上抹掉“。這暴露出,他原來早就知道俄羅斯有能力徹底毀掉烏克蘭。這就是問題的核心了。第一,既然他知道,拜登已經表明,美國和北約不會參戰,只會在烏克蘭挨打之後制裁俄羅斯,他為什麽還不立刻宣佈中立,避免讓烏克蘭成為拜登地緣政治的犧牲品;第二,他既然知道,俄羅斯有能力把烏克蘭從地球上”抹掉“,他為什麽口口聲聲說,他會收復所有失地,烏克蘭會取得最後勝利?這樣,他促使烏克蘭人民作出無謂的犧牲。

     他應當知道,芬蘭和瑞典在1948年就跟前蘇聯訂約,宣佈中立,而兩國數十年來跟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和平相處,在全世界的幸福指數榜上一直名列前茅。芬蘭還跟俄羅斯緊鄰,邊境長達800英里。這是說,保持中立並不是可怕的選項,并不會使烏克蘭人民生活在恐怖之中。如果澤連斯基答應讓烏克蘭保持中立,那就沒有這場戰爭。作為總統,為了烏克蘭人民的安全,他為什麽在獲得拜登的預先警告之後,還拒絶跟普京和談,為什麽不宣佈中立?

     根據聯合國難民事務機構的資料,烏克蘭外逃的難民高達1300萬,其中逃到歐洲的將近1000萬,其中90%是婦孺。在2014年宣佈自主的東部兩州(現在已經加入俄羅斯),人口約850萬。數據顯示,烏克蘭原來的人口約為4100萬。現在,考慮到已經在戰爭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烏克蘭境內(不包括已經被并入俄羅斯的地區)的人口已經不到原先的一半,而且剩下的大多數是被禁止出國的壯丁,和不願離開家園的老年人,能夠生育的婦女,和能夠成為生產力的兒童,留下的非常少。也就是說,無論這場戰爭如何結束,烏克蘭已經國將不國了。

     還應當考慮到發電廠,水廠,公路,橋樑,居民公寓等等,都被炸得稀爛,它們需要多少錢和多少年才能修復?還有,按照美國的法律,美國援助的絶大部分武器和物資都算是借貸給烏克蘭的,是將來需要償還的。試問,澤連斯基,或者他的繼任者,拿什麽去修復家園,拿什麽去還債?

     澤連斯基居然被西方媒體熱炒為民族英雄!真是匪夷所思!他儼然擺出一副號令天下的姿態,風頭出盡,卻把自己國家的人民和資產糟蹋到萬劫不復的地步。至少我認為,澤連斯基不但愚蠢至極,被拜登忽悠到烏克蘭國將不國,並且應當為俄烏戰爭承擔最大的道德責任。



​

1 Comment
Reinhard Lai
11/15/2022 05:01:34 am

This is one fo the best reasoned essay on the
so-called"moral" question on the Russia-Ukraine War.

Congratulation to eh author.

Reply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