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是外交的基礎。內政治理完美,國必富強。美國為恢復並加強其世界地位,首先是迅速治疫和治理國內的宿疾,加緊社會經濟建設。中國面臨美國的戰略性競爭,同樣需要在內政上做最大努力。
1980年後改革開放的模式是維持集權統治,集中人力物力,利用市場經濟,以「少數先」的政策,讓經濟的金字塔頂迅速升高。40年來獲得巨大成績,但是發展嚴重不平等,造成社會和經濟中的重大明傷暗傷。今後應該以「全民」發展為目標,擴大改革開放。
中國大陸已經足足三代人是在共產黨政權下成長,完全接受了共產黨的領導,視為當然;在發現問題時,也是期望共產黨去解決。早已不存在反對政權或取而代之的意識。共產黨員9500萬,吸納了全國的精英,控制著所有一切黨政軍企教育社會團體和信息。政權牢固。現在也沒有外力入侵危機。因此,不必再懷疑人民,防範人民,可以放心擴大改革開放。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國難深重,民心希望借重於某一強國模式而迅速發展,產生親日、親美、親蘇各派。親蘇派得到蘇聯的直接支持而大勝。於是全面親蘇。80年後改革開放,改為與市場經濟接軌,但上層的蘇聯體制未變。
俄帝國時代是不斷擴張的「鬥」,蘇聯時期再加上意識形態的「鬥」:對內與被吞併民族和與反革命鬥,對外為擴張和為世界革命而鬥。對內對外都強調鬥爭和長期備戰。中國歷史與俄/蘇不同,但在蘇聯「體制」下,前30年對內不斷鬥同胞,對外鬥蘇聯的敵人。後40年轉變為與世界市場經濟掛鉤,國內也開放若干自由,允許人民「打工」。但對內仍嚴密控制,對外親俄反美。
今天任何人到大陸,明顯看到與美國和西方接近的傾向,不見有人提到俄國;蘇式意識形態顯然沒有吸引力。今後應改鬥爭為友好,容忍多元化,建立適合全體國民的中華體制。國家和國民的新目標應當是創造人民的幸福,社會的平等公平。不宜再強調有爭霸含義的GDP及追求國家的對外競爭,造成許多不良後果,而應轉而重視「人均GDP」和「人的發展 human development」,追求國民幸福和平等公平的社會。
1. 最需要重視的基礎建設是教育,比任何物質建設更重要。教育也正是中國的最大弱點。大陸到21世紀才開始普及小學義務教育,隨後初中納入義務教育。在那之前,有大量人口失學而為文盲,有大量人口的教育不足初中程度。因此現在中國人口中的大多數(可能高達70%甚至80%)的教育水平很低。這40年靠他們拼命廉價打工而在產業鏈低端獲得「人口紅利」。今後進入智力經濟時代,需要有大量技術型智力型勞工,去創造產業鏈高端的人口紅利。否則,將來會極端缺乏高教育的勞動力,同時幾億的低教育勞動力淪為失業大軍。
高中的入學率不如先進國家的大學入學率(90%以上),內地的差距更大。美國新政府計劃將公立大學全免費。相形之下,中國急需立刻籌備將高中教育與學前教育提升為全民義務教育,並制訂大學義務教育的時間表。
為期望在短時期內提升幾億的文盲和低教育國民,有必要為他們設計一種補充義務教育制度,不但教授一般基本學識,並且配合他們的實際需要,教授生活與工作方面的技能,切實產生學、用結合的教育功能。
必須改變 [少數人先] 的政策,致力於將各地各級學校的教育質量普遍提升到全國基本一致;各級學校的教育經費、師生比例和教學設施、教師素質,全國必須基本平等。各級民族學校的程度一般比較差,形成歧視,必須積極加以提升。对于贫寒地區和家庭,應提供补助。務必使國民的教育平等。教育基建的核心是教師。應大力增建、擴建師範學校和師範大學、調升教師待遇;獎勵優秀教師延遲退休,鼓勵各行各業優秀人士就各自的專長兼任教師教授。
應開放讓教育家為教育而辦教育:鼓勵民辦小、中、大學,研究大學(如西湖大學):公、私立學校並舉。
其次,已經有百年歷史的中國共產黨,應有自信選擇若干大、中、小學試點,撤出黨委組織和黨委書記:讓有黨委和沒有黨委的兩類學校競爭辦學。
新冠疫情促進遠程教學的應用,應擴大研究和利用網上教學、遠距教學,與課室教學優勢互補,以提高和拉平教學的數量和質量。
近代以來,中國人多的優勢,一直被日本的教育優勢壓倒。韓國從日本殘酷殖民統治獨立出來,又陷入慘烈的內戰,但是重視一律平等的全民素質教育,迅速進入發達國家之列。中國人應該以教育落後為恥。以明恥教戰的精神改革教育,提升全民素質水平。
2. 大陸最近初步開始解決最基本的政治社會改革,目標是:公民平等。4月出台的解放戶口政策,初步承認任何國民都擁有“戶口權利”,即公民權利。不再是城市選優吸納少數外地人才“入籍”,新政策仍有很多限制。例如新政策只在30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實行。大城市依靠幾百萬外地人和農民打工,才成就其輝煌,卻不讓他們父母子女同住和子女讀書,是最大的社會性悲劇。上億的留守兒童身心發育不健全,教育差,永遠是底層人口,是悲劇中的悲劇。
戶口問題是階級制度和人民分屬地方的制度所造成。階級制度傳自蘇聯:規定農民為次等階級,犧牲農民去建設工業。屬地制度則是50年後所規定:形同封建制度。前30年還曾經有身份屬於“單位”的制度,後來取消。階級制和封建制都規定永久不變。農民的身份被釘死在農村,無論外出打什麼工,都不能改變為產業工人,永遠是“民工”;子孫也永遠是農民和民工。中小城市青年擁有較好的教育,進入大城市打工,是中國經濟、特別互聯網業迅猛發展的智力勞工的主力,也只能是996拼命打工而沒有權利。這兩種制度至少剝奪了十億國民的權利。
民工工資低,生活和工作條件最差,沒有家庭生活,沒有福利,健保有名無實(健保很低,並必須回缺醫少藥的農村去),長時間打工生活使他們健康不良,傷、病、死亡率很高。年輕的農民工因為工作時間長,工資低,故結婚難。結婚的往往夫妻分別打工,被迫分住,養孩子難,故生育難。死亡率高和生育率低,造成嚴重人口問題:人口減少,勞動力不足。
打工族有旺盛的上進心,渴望為改進生活和子孫前途拼搏。一旦他們和子女能獲得良好的教育,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利和機會,將迸發巨大的新動力、新生產力和創造力。國民的幸福水平才能進入世界的前列。為他們投入的學校、醫保、住房等城鄉建設,將強力刺激經濟的健康成長。
3.氣候變化、環境和生態保護,關係著全球人類的生死存亡,也是評判國家的重要標準。全球特別重視中、美兩國這方面的表現。中國因氣候變化是受災最多最厲害的國家,又因為水土空氣全面污染而造成的健康、生命、經濟損失也是最大。綠色經濟、資源循環利用、環保措施和國民環保意識、節約習慣,等等,都必須是今後努力的重點。
新冠病毒可能與環境有關。疫情爆發後,國民健康和健保成為評判一個國家的新標尺;健保成為新人權。防疫治疫是對國民,也是對國際的責任。必須做到不論居住地點,不論“身份”,國民一律切實享有平等的健保和免疫權利。
4.在萬般落後,拼命追趕外國的時期,以集權領導,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財力,全力追趕某些被視為必要的先進技術,有其投入大,攻堅力強的好處。不過那種辦法,投入產出的效率低,並有舉一漏萬的缺點;偏重應用科技,基礎研究不足;偏重工科,忽視文法科;偏重物質建設,忽略“人的發展”。全國損失的機會成本難以估計,結果是偏大偏多而基本科研與教育素質落後。今後從模仿imitation轉為創新innovation, 理應擴大開放,讓人民有追求自我發展,自我攀登的機會,允許民營企業發揮特立獨行的企業精神。政府應予鼓勵和支持而不干涉。公、私機制並行不悖。
最近一二十年中國的互聯網經濟發展最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新的領域不受國企領導和約束。因此,需要開放民營企業的發展,開放國內外信息交流,創業合作。提升與國外的科研和學術研究的交流與國際合作,以期產生新視野、新技術、新企業。中國在集體努力方面已經有相當的經驗;在開放獨立研發和創業方面,需要大力摸索,敢於開拓。集中和自由兩條路線互助合作。
5.意識形態是大陸強調的特色。這是蘇聯傳下來的。然而蘇聯已經走入歷史,這個沉重包袱應該放下了。毛時期的意識形態把同胞視為革命對象,一個一個運動都是內鬥同胞。今天大陸內部應該沒有什麼敵人了;應該改「鬥民」為「親民」: 致力於同胞間的友愛與團結:學校應減少意識形態的課程;對外不再以「特色」自我束縛。兼容乃廣,有容乃大。中國的內外面貌將煥然一新。
6. 改革意識形態,需要同時改革體制內的若干機構,首先是統戰部。統戰的最初設想是為抗日,但很快轉變為鬥國民政府。日本投降已經七十多年,但統戰部至今仍在。毛澤東曾宣稱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就是統一戰線。統戰有助於共產黨打天下,但在建政後仍不斷製造國民間的仇恨,進行分化打擊,卻造成國家民族的損失,是負面的統治工具。
2018年把少數民族、宗教、華僑工作從政府工作中剝離,歸統戰部直接管,其意義是把三類同胞劃為敵人,以統戰手段加以分化、打擊,最終將予以消滅或吸收,同化。
華僑被規定為統戰對像,令海外千萬華僑心寒。使外國對華僑另眼相看:懷疑被統戰利用。留學生首當其衝,在學校和社會上受到歧視,留學之路也多荊棘。統戰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少數民族制度也是來自蘇聯。蘇聯的少數民族都是近三百年征服併吞來的“非我族類”。盡力剝削、壓榨之餘,全力壓迫、防範。中國歷史上也有民族間的征戰殺戮與仇恨,但經歷兩千多年,漸漸完成大融合,到清末出現中華民族的概念,民國採取自然融合的原則。1950後採取蘇聯模式,使民族關係成為問題。美國和西方加以利用,佔領人道主義的道德制高點,團結盟邦,並拉攏回教國家,中國反居被動。
2018年把少數民族、宗教、華僑工作從政府工作中剝離,歸統戰部直接管,把三類同胞劃為統戰對象,以統戰手段加以分化、吸收、打擊。這是走歷史的回頭路。
「華僑」被規定為統戰對像,令海外千萬華僑心寒。使外國對華僑另眼相看:懷疑有人被統戰利用。留學生首當其衝,被另眼相看,留學之路也增加荊棘。
「少數民族」一詞來自蘇聯。蘇聯的少數民族都是近三百年征服併吞來的“非我族類”,故利用、壓迫、防範。中國歷史上也有民族間的征戰與仇恨,但經歷兩千多年,漸漸完成大融合,矛盾逐漸消解。到清末出現中華民族的概念(梁啟超提出的),民國接受其概念,採取自然融合的原則。1950後採取蘇聯模式,不符合中國的客觀環境,並給外國指責和分化中國的機會。
統戰部的任務是在同胞之間製造懷疑,仇恨,鬥爭,導致社會喪失誠信意識,破壞國民團結,消耗國力。以統戰觀念和手段對付香港、台灣幾十年,都是失敗。理應讓它走入歷史。
結論:人類歷史是長期的慘烈爭鬥。勝敗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制度和文明水準是決定性要素。大陸面臨美國的全面戰略競爭,有必要除舊更新,增進整體民族的體質。誤認美國和西方在衰落而忽略自己的弱點,盲目自大,乃是自誤。「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吳章銓,聯合國退休人員,是最早注意釣魚台群島問題的老保釣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