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 殷紅傷疤 — 被打斷的獨白 》

11/26/2016

0 Comments

 
林融蒂
图片
性別符號的失衡分歧,亦是道德上的畸形演變。 這一毀滅性遺產,如同瘟疫般殘酷地瘧襲,沒有國界分別,更不受宗教、文化所約束;在自詡的現代文明社會中,顯得格外諷刺。由世界各族裔共擔的人間悲劇,在淪陷的城市裡反覆上演;女嬰呱呱墜地之初,已無可奈何地得背負一輩子沉重十字架的旅程。
 
《 私密的傷痕—由慰安婦看性別暴力與女性議題國際巡迴展 》 展覽目的在于引導洞見、遠景瞻望,試圖佐以補償與溝通之必要,透過藝術的力量,伴隨女性視點的提出,審視性別暴力議題,並給予堅定回應。 筆者係由協同發起人兼展出藝術家高媛女仕的引薦下,適逢其會地加入了團隊,並於臺北場擔任策展人助理、貴賓導覽、展覽專員、口譯員等工作。

​
景美女中的老師(前右)帶著學生參觀《 私密的傷痕—由慰安婦看性別暴力與女性議題國際巡迴展 》,生由本文作者(前左)導覽。
 
 
溯及既往
「 時代是在 『 方生未死 』 之間,年代相隔久遠之事,抑或都有部分錯訛。」 -  程抱一《 天一言 》
 
原先對議題認知不足的我,在資料蒐集過程,發現了諸多文獻尚有待釐清之處;譬如在受害人數的官方統計上,就與事實大相逕庭,這還只是冰山一隅。 自古來,政局遞嬗之際,論責任歸屬,施壓曲筆,受害者即消失于歷史之中。 釣沉輯佚,爬梳脈絡,探究史實,還原真相,承認道歉,不再重蹈他國覆轍,是不二要務。
 
從來,歷史就是對抗遺忘。
 
 
荏苒年華
「過去的隨風飄逝,未來的靜候佳音。」 — 托馬斯 · 艾略特
 
她們純淨的身軀曾被殖民者潦草地刻劃下一道道血腥、又絕望得令人窒息的無禮字眼,也是動盪年代受辱女性朋友們身體記憶的共同語彙;那些微弱的迴聲,生命的痕跡上難以拔除的芥蒂。又曾有一群人,頑強地抗拒生命加諸于她們的暴力,被失去情慾自主權的傷痛啃蝕著,抑或是為了設法保有尊嚴,曾做了那麼多可悲可泣的努力的故事。
 
「 手諭 」一詞 — 使得侵略行為被賦予了神聖的命題。這些侵略者通常姿態堂而皇之,做了毫無天理的可恥狎襲;趕不及踅回命運的姑娘們,兀自淒楚哀鳴。同時,還有不計其數遭侵略者玷污到極限的女人,她們以血淚浸透身軀直至癱軟無力,求得的是忘卻肉身的痛苦。 一連串的打擊,從身份的喪失,自我認同到人格重建,委實不易;在家鄉等候女兒歸來的年邁雙親,無法明白就裡,受傷的姑娘即使有苦也說不出聲。 等待公道,清白的歸還,荏苒年華,凋零尚幾?至今道歉仍是付諸闕如。 慘無人道的性奴隸之凌遲致死,曾經被迫囫圇吞下的羞辱,數不清的夜裡無聲的啜泣,彷彿殘柳敗絮的軍旗,惶惶不可終日矣!
 
藝術家高媛女仕幾年前造訪了中國山西,以錄像口述史為方式記錄了二戰期間當地的慰安婦們,作品題目為《 說聲對不起,讓我原諒你。 》;部份婆婆們在影片中,以傴僂著的姿態回憶道:「 過去的日子,我憮然怨懟,寢不成寐,常常在夢裡竄醒,可怕的記憶仍清晰到揮之不去;今日,戰爭是結束了,我試著改變我的態度,選擇了原諒那些傷害過我的人 — 「 饒恕人,因我們曾經驗上帝的饒恕。」 這是多麼高貴的美德呀? 何足道哉。 往昔的歲月裡,她只能是細細地在腦中尋繹著她童年的快樂,韶光憑弔;靉靆遊去,吟詠憐惜。不禁試問:「 遺忘,是否可以成為一種自我救贖? 」
 
 
有鳳來儀
ㄧ、 紅色夾克,九十三歲,伯伯,撞見黃子明系列作品《 我要美美的 》。 「 這人哪!我見過。」他道。「 約莫七十年前,曾在新竹某一軍中慰勞所見過她。 只是從沒料想過半世紀後還會以一幀攝影為媒介覿面相逢…,當時,一人一張票台幣貳拾元呀…,伯伯說。 當時政府給我了一個相當高的軍職位階,我是可以去享受服務的,只是這真的忒不對,真的忒不對呀!女孩子家誰沒有兄弟姐妹、誰家孩子不是父母含辛茹苦拉拔大的嘛…?我自己也有女兒,這種事即使當時空允許、看似正當,但也終究是不應該的呀!這樣不對嘛…這是不對的…。」 就在他蹣跚步伐褪去之際,佇立在對角牆邊的我,仍聽得見那低沈、細微卻有力的呢喃。(圖一)
  
 
二、 爺奶攜著二孫子,為六歲與四歲。奶奶上前詢問紙飛機作品的寓意後,點點頭並道:「 弟弟呀,我們來摺紙飛機好不好呀?」弟弟:「 好呀,可是我忘記…忘記怎麼摺了耶…。」沒關係,爺爺教你。完成後,聽見一絲慈愛滿溢的聲線,輕輕地道著:「 弟弟呀,爺爺來告訴你們,牆上照片背後的故事,在說些什麼好嗎?」 祖父母牽著兩個伶俐聰慧的孫子走向黃子明藝術家的《 面具系列 》作品前,「……,弟弟呀…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剛剛摺紙飛機送給照片中的奶奶們,知道了嗎? 」爺爺問。(圖二)
 
三、 德國一位年輕女孩,計劃為期一周的台灣旅遊,生平首次訪台。 在這迷人的城市,本時間就不充裕的她,卻用了整整兩個下午時光,在《 私密的傷痕 》 裡渡過。(圖三)

她的背影,就像尋着了新思路的哲學家,那樣熱忱地深究作品意涵。
 離開的當下,澎湃地交換了她的觀展心得,真切地娓娓道來:「 這真是深具意義的展覽,我希望我國家的朋友也有機會關注到這議題。 倘若你們未來有計劃前往柏林展出,我將傾全力支援。 這是所有人都應迫切關心的事,不能慢慢來的!」
 
她深諳一切真理,我如此確信。
 
苟延殘喘
「 歷史將記取的社會轉變的最大悲劇,不是壞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 - 馬丁· 路德 · 金恩
 
當組織性的侵略暴戾、種族屠滅成了常態外,往往也用最輕率的途徑掠奪他國資源,以解決自己國家的問題。多少日,老百姓因驚駭而啞然失聲?多少夜,醜陋的私慾,飛揚跋扈? 往蹇,無從抵擋;風颸颸,霪雨霏霏,慄然迸出窒息的嗚咽;一位位姑娘的靈魂們就這麼于荒涼地裡逝去⋯。失落與韌性,悲傷與人性,我們能做的最基本參與和抗拒,正是拒絕集體失遺。 古今中外,男性主導的政治團體,似乎被戰爭帶來的權力給蠱惑了?暴力與釋放之間,衝突的存在,癡傻;戰爭究竟拯救了誰,勝利了誰? 戰場上,四面八方,鑑往知來,任誰,皆是輸家。
 
少女的哀號,重疊着劊子手的嘶吼聲,猶如被打斷的獨白,徒留喘息。
 
海晏河清
 
受辱婦女與殉其一生的桎梏,期盼有朝能獲解脫,正是我們展覽所追求的價值與社會關懷。 我相信勇氣、智慧、和實際的附諸行動,可以引領著我們趨近和諧的境地。冀盼,能獻上最高的敬意給曾經飽受風霜,卻堅忍不朽的尊貴靈魂們。
 
寒梅是在雪地吐囑著她的清香。                           

──November 2016
 
作者:林融蒂, 一九八九年生於台灣東北角,中國文化大學時尚品牌建構與經營管理學系畢業,目前工作與居住於臺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June 2023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