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歷史
美國除了開國總統華盛頓(1789-1797)是無黨派當選的,以后44 任都是有黨派當選的。在林肯(16任1861-1865)之前,美國總統的黨籍由聯邦黨,到民主共和黨,到演變成后來的民主黨,可說是沒有明顯的兩黨競爭,林肯是第一個共和黨總統,他被刺殺后,安柱強森(D17任1865-1869)為民主黨繼任,從那以后,就有了兩黨輪替的現像, 起初共和黨當家的多,直到近年几乎是每八年或四年輪替(4R-D-R-D-3R-D-3R-2D-R-2D-2R-D-2R-D-R-D-R),最近四位是克林頓(D,1993-2001),小布希(R,2001-2009),奧巴馬(D,2009-2017)和特朗普(R,2017-2021+?)。
這種頻繁輪替現象是好現象嗎?
民主政治基因
美國大選近年變化,兩黨對歭,造成社會分裂,爭論議題多元化,產生利益集團,競選金錢化,參加競選人變多,競選有似無本生意,只要找到金主,或則能迷惑選民捐款,就能當選,由地方到國會,到總統,幾步就能登上青天,即使不成,退休待遇包括醫療保險特佳, 這就是為何近來美國總統候選人都有一兩打之多。在此情況下,我們不得不了解民主政治的基因。
首先要指出,共和黨,民主黨頻繁輪替是民主失敗的象徵。執政好政策不失敗,不應當輪替,一黨執政有效,即應連任。但一黨有效執政多屆,就自然有一黨專政形象。所以多黨民主制度,有一個基因上的限制,如果要避免走向一黨專政,就必須輪替。如果是執政不佳而輪替,那就國家人民遭殃,如果執政佳而輪替,那就會好事中斷,政策效率成果必減。這就是民主政治體制的基因在其發展上的詛咒。一人一票人民作主,老百姓的民主智商必須要高,才能達到民主制度的上限,選賢與能,督促做好,理智輪替,這不但要選民有智慧,而且要靠各黨都有人才,老百姓才有賢能可選,可做正面的輪替。這種情況在美國的兩黨中是每況愈下,在台灣那更是空中樓閣,沙漠迷象。
今年美國大選
特朗普2016年黑馬當選,是民主黨奧巴馬做的不夠好,美國經濟自2008 房貸崩盤產生的經濟大蕭條,恢復不順,人民生活指數下降,最糟糕是貧富不均增大,中下階層普遍不滿。特朗普是由分裂的百姓選出的,更是由分裂的州選舉人票定出輸贏的,這就表現美國人民分裂,美國州郡也是分裂。今年美國大選與2016 年情況並無大不同,特朗普雖很努力對選舉承諾兌現,但因新冠疫情打擊經濟太大,以致有連任危機。
大家都看到今年美國大選裡,中國議題特別突出,為什麼?這要從遠近長短視角來看,從長遠視角看,中國的崛起早在奧巴馬時代已經驚醒了美國情治單位及延伸到美國精英,(中國漢奸供給不少情報和假信息給情治單位(CIA),美國智庫,和政治精英, 如拜登(D)賴斯(D),盧比奧(R),科魯斯(R)之流)。所以美國在奧巴馬時早有回歸亞太策略,但是策略進行並不順利,中東,北韓,及國內經濟等問題使美國力不從心。特朗普上任以其保守派立場和思維,不會改變對中國提防策略,只會改變手法與奧巴馬有別,所以更為明顯反中抗中。從短近的視角看,特朗普的對中貿易戰本是他對全球經濟策略的一環,可是從2018中期選舉以后,特朗普就感覺連任有壓力,再加上民主黨是卯足了勁誓必拿下特朗普,不遺餘力弄彈劾案,雖未成,但對特朗普有相當打擊。這就使中國政策從圍堵到把中國定位成美國的主要競爭者。
中國議題突出原因
時間逼近2020年大選,特朗普選情落后,新冠疫情更是雪上加霜。特朗普不得不想方設法扳轉選情,他的保守派支持者算是他的鐵票,但不過半數,必須拉到中間票和搖擺擺州選票才有勝選希望。美國的左右,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對歭已成無法退讓的地步, 因而無法在國內議題上左右選民,就在大法官提名的議題上都不能造成大的選票波動。而中國議題則是一個全民有共識的議題, 兩黨也無大分歧。在這議題上,特朗普有執政權故站有利地位,可以有所動作,這就是特朗普在接近選舉日要大打中國牌的原因。而民主黨控制的國會也不願讓特朗普獨享中國牌紅利,因此在國會中也必須有所作為,人權,台灣也就成為作文章的題目, 用不痛不癢的立法來表態。因此今年美國大選,中國議題就特別突出,成為特朗普可以找到共識,沒有分岐也就是不傷鐵票,而可拉到中間偏左選民的議題。這是特朗普的選舉策略,用中國威脅議題來轉移選民對疫情,經濟的聚焦。或許,今年美國大選就像2016年一樣讓特朗普得勝。
台灣如何解讀美國
美國大選固然是全球關注的事件,但今年美國大選特別引起台灣的注意。台灣民進黨獲得連任後,有加碼促獨的思維。碰上特朗普打中國梭哈,台灣領導人有觀牌興奮症,看著美國出牌而興奮。但是很顯然的,美國打中國牌是有明確底線的。第一,國際公認的一個中國原則她不會違背,所以不會有什麼與台灣建交的可能。美中貿易戰的延伸到科技等制裁,也都是試探性的進行,保留後路絕不損害美國企業,至於殃及歐日韓台那是次等考慮。以華為例子來看,大選后變化如何雖不能預斷,但華爾街並無恐慌現象。以向台售賣美國軍火來看,那更是個為美國圖利之舉,對選情有利無害。在沒有任何人願意開第一槍情況下,美國一直掌握著主動權,可放可收,尤其在台海問題上,其重要性不及南海。以美國智庫思維,美國對日本韓國所謂盟國都感到頭大,駐軍都要加碼收費,美國是不會再收台灣為保護地的。看她對菲律賓的態度,也就不難揣度了。台灣一直有押寶美國大選的跡象,以為特朗普當選會對台灣更加友好,這可是極大錯誤。特朗普可能不按美國建制派出牌,但他絕不會打不賺錢的仗,他非常了解打仗不賺錢,賣軍火賺錢。台灣對美國的價值是以美國在全球的價值來衡量的,在全球價值上,美中關係是最大資產,比歐俄都大,台灣這個棋子隨時都有可能被放棄來與中國做個大買賣。台灣押寶在特朗普,如今落空,雖然特朗普還不完全放棄大選失敗,但是台灣的挺特明招,已經顯露了干預美大選的尾巴,美國政治人物和精英是不會忘的。
美國亞裔投票分裂抵消
今年美國大選是亞裔最難決定的一次大選。以世界大局來看,不論特朗普或拜登當選都沒有明確方向,拜登不會完全走奧巴馬老路,但新路他不知道,特朗普不願打仗是好事,但他的外交政策多半走損人只利己的路。不但美籍華裔分成兩股各投一黨,就連印裔也分成兩股,即使拜登副手有一半印度血統,美籍越南人通常偏向民主黨,但也有不少人認同特朗普抗中作法, 同樣地,美籍菲裔也分為兩半。可想而知,為何今年美國大選到最后勝負難分,直到十二月官方正式選舉結果都未能出爐。現德州提出法律訴訟以選舉違憲,要求選舉作廢。此案似乎有可能要弄到最高法院由大法官決定。
作者:張一飛,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來美四十餘年,現已退休,仍致力於推動中美文化及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