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克薩斯思想者大會今年首度邀請大陸學者與會,復旦大學教授張維為與歐美頂尖意見領袖就當今國際大勢和大陸發展模式展開辯論。張維為是大陸活躍的意見領袖,他認為大陸崛起的背後有其文化、制度的優勢,也有能力不斷修正國家治理過程中的錯誤,這場辯論是近年來中西治理模式之辯的縮影。
長期以來西方世界只看到大陸的發展成就,但並不認同大陸的發展方式,近年來隨著西方國家不斷陷入治理危機,全球化趨勢也接連受到「黑天鵝」事件衝擊而逆轉,西方國家開始探討大陸的發展理念乃至發展模式。對台灣來說,也同樣身處變局。
兩岸政治社會制度不同,但同屬中華文化,面對大陸快速的發展,更需要翻轉過去的視角,不能再以「民主的傲慢」對大陸發展經驗不屑一顧,而應正視自己出現的種種問題,學習借鑑大陸的經驗。
兩岸之間雖有制度之爭,但爭論並不是為了展現所謂的優越感,更不是貶抑乃至仇視對方,而是為自己的發展道路尋找參照,檢視自己發展經驗的利弊得失,並加以修正,這才是理性務實的治理態度。大陸既然取得巨大的發展成就,顯然有其合理性,台灣當然不能視而不見。
一個顯而易見的對比,在大陸能不斷透過改革解決面對的新舊問題,正如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所言,「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台灣民主化近30年,卻仍然深陷不斷製造問題的惡性循環中,舊的問題未解決而新的問題卻層出不窮,每一屆新政府上任後都高喊改革,卸任之後卻都留下爛攤子給下一屆政府。如此循環往復,台灣的競爭力也在虛耗中不斷沉淪。
當然,大陸的所謂「中國模式」不盡然是永世典範,「中國模式」是現在進行式,其本身也在不斷修正之中,對此,大陸也應該有清醒的認知,不要因為目前的成績而驕傲自滿,甚至認為已經能夠與美國乃至整個西方式發展模式平起平坐,甚至能夠取而代之。過去百年時間,曾出現許多成功的發展模式,蘇聯曾與美國平起平坐,成為全球兩霸之一,最終卻落得崩解的結局;日本也曾一度急起直追,大有趕超美國之勢,日本經驗也曾風靡全球,但在廣場協議之後卻隨之迎來「失去的20年」,到現在還未恢復元氣,鑑往知今,值得大陸警惕。
中央研究院朱雲漢院士對當前的逆全球化潮流和全球治理改革有深刻的洞見,他認同美國學者約瑟夫‧奈伊的見解,中美兩大國陷入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乃至兵戎相見的概率其實並不大,而更可能出現的局面是「金德爾伯格陷阱」,意即當美國拋棄國際公共財提供者角色的時候,中國大陸是否有能力和意願來填補這個真空。二戰結束以來特別是冷戰以來,美國主導了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同時也扮演著規則制定者和秩序維護者的角色,但在朱院士看來,美國在此過程中也不盡然扮演著完全正面的角色。
事實上,許多紛爭以及當前的許多困境恰恰是因美國而起,舊秩序的根基在眾多衝突中也已經開始動搖,國際體系進入了秩序重組時期,人類正從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秩序,過渡到非西方世界崛起的階段。與此同時,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模式,也漸漸轉軌中國推進的全球化方案,大陸的「一帶一路」就是中國推進的全球化方案代表作。朱雲漢提醒,舊秩序不是一夕之間崩解的,新秩序也不是馬上就能確立的,新舊秩序還會並存很長時間,形成一個漫長的過渡期。
這正是大陸當前所必須審慎面對的現實,好在我們也看到,大陸並不急於取而代之,而更傾向於與美國擴大合作,共同解決當前世界面對的諸多問題。針對區域糾紛,大陸也抱持有限參與的原則。
大陸務必要保持戰略定力,冷靜面對當前國際局勢的發展變化,並對自身的問題保持謙卑的態度,不斷自省。也只有這樣,中國模式才能漸趨發展成熟,才能真正為各國所學習借鑑。
台灣面對國際新秩序的重新建構,必須誠實面對制度劣勢問題,並重新確立台灣與大陸及世界的關係,若繼續與大陸為敵、仇視中國、否定大陸的制度與模式,台灣將加速沒落。(本文轉載自2017年11月30日 中時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