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先前談的台灣要改變遊戲規則是指在目前的情況下,還不是在進入“一國兩制”之後。首先,應讓經濟增長的利益分配向一般人,小市民,農民,工作者傾斜,不再讓1%的人取得絕大部分;再者,選舉法必須嚴格規定選舉經費的來源,並有監督機制,媒體應給予各候選人同樣發表政見的時間;3. 立法院必須文明議事,文明質詢政府官員;4. 挑起族群矛盾應屬違法行為; 等等。總之,希望將目前台灣的一些不合理現象去除掉。也希望聽聽教授的看法。
林教授:這是社會財富重分配,如何進行呢?中共早年曾經以沒收資本家的財產方式,將其收歸為國家所有,結果經濟發展一落千丈。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富人有九成以上都是中共黨員或其子孫,中共又有何方法可以改變中國社會?無官不貪一直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老問題,國民黨因此丟掉大陸政權,中共的毛澤東與習近平都以反貪腐為名,獲得人民支持,可是為何貪腐春風吹又生?這是中共與國民黨獨裁體制缺乏制衡的問題!
作者:如何進行是個好問題,應大家集思廣益,想出辦法。有些西方國家在財富分配與民主選舉上比美國做的好,譬如:加拿大、德國等,台灣可以參考。
林教授:中國社會的政治改革呢?如何確定中國人民有知的權力?中國人民有權力令貪官污吏下台?而不是等了三四十年才來個清官習近平,也不知道會不會是另一個暴君毛澤東又要出現?
作者:我相信不可能再有所謂的“暴君”出現,但我們仍需拭目以待。
林教授:如果中國與台灣人民都認知到人類都是一家族,拿掉腦中的中國和台灣種族觀念,他們就不會被挑起族群矛盾作為統一或執政的手段。
作者:長遠來說是的。但目前先認同海峽兩岸都是中華民族為要。
林教授:"如果把台灣到目前為止的發展歷史簡單的畫個延長線,的確,台灣的人民會是輸家。" 這句話意義不清, 需再進一步解釋。
作者:我的意思是說台灣目前的狀態是台灣現存資本主義系統加美國附庸下的產物,要想在此制約條件下改善台灣工作人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從本文第一部分所提Piketty先生的論述已明顯可見,不論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執政。這兩個政黨又都得看華盛頓的臉色行事,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買辦政黨。美國的國際策略是以美國利益為準,或者說是為美國某些利益集團的利益為準,近年來這個本質似乎越來越明顯。台灣做為美國的一枚棋子,是得不到自己利益的基本保障的。所以說把現在的發展軌跡畫個延長線,工作人的薪資只能每況愈下,財富的兩極化亦會越加嚴重。現在該是尋找轉折點的時候了。
林教授:依這個道理推論下去,台灣加入中國一國兩制之後,看中國的臉色,台灣的經濟就可以改善?
作者:中國大陸實在沒必要給台灣臉色看,一國兩制之後台灣不用擔心國防,可專心建設台灣,同時沒了藍綠惡鬥,少去了內耗,對經濟建設有利而無害。現在大陸就不斷讓利給台灣,一國兩制後只能更多。
林教授:台灣經濟 20 年來沒有長進,其實就是台灣的政經掌權者採取錯誤的發展策略,大舉向低工資國家投資,而不向先進國家投資以獲取先進的研發生產與行銷管理知識,這才是台灣經濟 20年來沒有長進的真正原因。就像一家企業老是向技術比其落後的企業投資,以為便宜就能獲利。
作者:說的對,總之,目前的系統得改變,不能讓執政黨與大商家上下勾結大賺其錢,而一般老百姓生活水準卻不進反退。按中美論壇73期 關宇 先生文章中所提一國兩制對台灣的一些好處來看,軍購與軍費皆可取消,這筆費用應相當可觀,用來建設台灣應可發揮不小的作用。
林教授:中國現行自由程度比起蔣家統治台灣時期差不多嗎?
作者:作為一個從台灣到美國,而後留在美國的華人,我在大陸經商27年之久(1986-2013),公司座落在北京與河北。親身體會了大陸的變化,包括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就拿言論自由來說,現在任何人批評時政都可以,但不可付諸行動,擾亂社會治安。大陸最忌諱的是國內人與國外反華勢力有聯繫,只要沾到這點,恐怕就會有麻煩。平心靜氣的想想,有哪一個國家不會維護自身的安全?美國也是一樣會把有問題(與恐怖組織有聯繫)的人關在關塔那摩,且用刑。大陸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在司法方面,但從時間的發展來看,它是不斷的在進步的。我個人認為大陸現況應優於蔣家統治台灣時的情況,尤其與老蔣時代相比。
林教授:香港人要選擇自己的公僕不行嗎? 還需中共同意? 這是什麼兩制?
作者:兩制的前提是一國,大陸是按照基本法行事的。香港從一個英國的殖民地(對治理香港毫無發言權的狀態),轉化成港人治港,是需要一個發展過程的,2017年的特首選舉是還沒有完全敞開候選人資格,但我看在香港目前的情況下,這還是必要的。中國大陸是按照當初同意的方式在進行逐步開放,但可惜香港一小部分人(非常可能受美英當局的挑唆與經濟支援)卻偏要加快這開放的步伐,但結果則是欲速而不達。
林教授:香港人的知識水準比中國人差,中國人又比中國共產黨差,所以一切重要決策都須由中國共產黨批准才是有智慧的決策,以免遭外國勢力操控?
作者:中共領導層確實有一些精英智囊團隊,在世界頂級的博弈中才可立於不敗之地,比參加佔中的年輕人必定要看的高些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