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hina Forum (Bilingual)
                             
  • 首頁
  • 每週論壇
  • 關於我們
  • 連絡我們
  • 活動
  • 捐贈
  • 散文
  • English Home
  • 中文首頁 Chinese Home
  • Nonclickable 页
  • Nonclickable 页

​何以中國沒有名牌包包?

10/6/2018

0 Comments

 
 張一程

特朗普發起對華貿易戰,最先似真似假,打打停停,反復無常。後來卻不斷昇級,一波比一波凶狠,大有中國不屈服就要置中國於死地之勢。看到美國出拳越來越重,中國國內外出現了各種對中國帶著消極、負面、甚至責難或幸災樂禍的聲音。有的說,中國輸定了,或將輸得很慘﹔有的將貿易战歸咎於中國,說中國如此這般,所以引來美國的懲罰,有活該之意﹔有的批評中國的一些學者、官員過讚自己的成績,卻不知道這些成績的基礎其實不穩,連生存和發展都受制於人﹔有的責怪習近平不肯讓步、不肯談判﹔有的抱著看中國出醜的心態,終於有機會宣泄了;有的对中国受伤感到很擔心或无奈。

這次貿易战將怎樣發展下去,目前沒人能預見,任何言之鑿鑿的斷言都是瞎說。將來的結果大致有幾種:一是特朗普受到國內的壓力,(包括農民失去了中國市場,美國境內製造業抱怨零件、材料進口成本高了,美國在華的企業嚴重受挫,消費者抱怨物價上漲等等),軟下來,休兵不打了﹔也可能中國作些象徵性的讓步,棄卒保车護帥,大事化小,中美繼續一起賺大錢﹔也可能美國聯歐日對付中國,中國深陷四面受敵的困境﹔也可能中美兩敗俱傷,但中國損失比美國嚴重﹔也可能,……

有些人覺得中國不應強硬,不要惹惱美國,導致對中國封喉,打亂了中國經濟繼續高速成長,讓中國的經濟深度衰落。我認為,中國就應該對美國強硬。首先我們要認識到,這次貿易戰表面上是貿易,實質是美國要永遠稱霸,骨子裡不想中国发展和強大,所以長期來千方百計抑制中國,使用貿易戰衹是其中一項。特朗普商人背景,樣樣都外行,唯有在商業方面有點資歷,而且自认比别人聪明,所以在貿易方面動腦筋毫不奇怪。要知道,不管美國哪個政黨得勢,無論誰入主白宮,美國都是要為難中國的。特朗普變化無常,沒誠意,沒信用,奧巴馬更陰險,他剛在上海、北京或加州庄園和氣地與習近平見過面,一轉身就背後捅中國一刀,令中國難堪、吃悶雷。

克林顿当政,“誤”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小布殊上台不久,就派飞机来海南岛附近挑衅;若果喜辣厉上台,难保中美不会在南海发生军事衝突。她對中國的不善,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90年代中,當她老公當總統的時候,她就在河北懷柔舉辦的一個國際婦女大會上,大罵中國。喜辣厉也很可能在當選後用軍事力量在南海向中國施壓,製造軍事衝突。

在貿易戰上,中國與美國硬碰硬,當然損失會很重,就如當年中國與美國在朝鮮半島硬碰硬,雖然美軍損失數萬人,中國的損失是美國的數倍,但中國換來的是保家衛國,讓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把虎視眈眈的美國拒之門外,也讓美國及世人知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不是好欺負的,美國人終於領教到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與錯誤的對手打交道的滋味。同理,這次貿易戰,美國不但反復無常,後來更以強權訛詐欺壓不講理的方式,逼迫中國就范。如果中國屈服,可能換來暫時的不那麼痛苦,卻造成長期的不能快樂起來,從此中國就要屈就於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強權,受他們的擺佈控制,就如台灣的國民黨與民進黨,要抱著美國的大腿來生存,美國要他們高價买過時的武器,成為美國為難、抑制中國的一個棋子。

現在中國人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在美国強權之下苟且偷生,依附人家,希望人家恩賜一些廚餘過日子﹔另一個是發揮艱苦奮斗的精神,寧願束腰帶餓肚子一段時期,但保留中華民族的尊嚴,奮發圖強,換來最後的真正的繁榮昌盛。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人在記者招待會上說得好,中國人是不怕嚇的,比以前甚麼“不要傷害中國人的感情”之類的窩囊話強多了。五十年前,中国人饿着肚子把核弹搞出来,才有往後五十年不受美国的入侵。如果中國沒有核子力量,當年美機被迫降落海南島,小布殊就很可能派特種兵去中南海把江澤民抓走。回想當年,中国的外交部长陈毅说,中国人即使没有裤子,也要有核子,多么豪气!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骨氣的話,是最大的悲哀。美國有匯集多民族的精英的優勢,加上得天獨厚少自然災害,從未受過戰爭重創,成為財大氣粗、高傲橫蠻的超級大國﹔但因為它衹有幾百年歷史,缺乏文化和歷史的沉積,因此不能理解世界上唯一延續不斷有六千年歷史的文明的中華民族的意志。

我們知道,如果中國屈服,美國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向中國施壓,例如不準中國航母超過三艘;不準中國對境外來的網絡監控,讓美歐可以利用網絡在中國製造動亂,發生甚麼紫色革命…… 這不是說笑話,看看最近美國國會通過甚麼法案,鼓勵美國高官去台灣,允許美軍與台軍一起軍演,公開要與中國過不去,還想把中国在南海岛的设施摧毁,美國已經動用美國的國內的法案來制裁、欺壓中國的企業……

在貿易戰之前,中國的學者、官員、媒體、企業都在宣揚中國在經濟、科技和各種領域的成就﹔貿易戰後暴露了中國仍有很多問題,比如有些技術或物資仍掌握在外國手上,很容易受到別人的控制、封鎖。於是有人就趁機大肆嘲笑、否定。前一段時期,著重正面宣揚的做法,我觉得,雖然有人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之類的大話,整体来说,還是對的,不必全盘否定,激勵自己的意氣,肯定自己的成績,與清楚自己的不足,不要過於驕傲,應拿捏恰當。现在负面的冒出来,令不少人感到很洩氣。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我們看問題要全面、客觀。前一段時期宣揚比較多正面的成就,並不等於說甚麼問題也沒有了。這些正面的成就,要與三十年前、六十年前的情況來比較,有這些驚人的成就,中國人當然值得自豪。現在發現了或出現了一些問題,卻極大的嘲笑、否定前一段時期的作法,其實更加不客觀、不中肯。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警示,一個經驗,一個教訓,為將來的提昇進步提供了動力和參考。然而有一小撮的人,卻似抓到人家的痛處一樣,得意忘形,大作文章。實情是,一直不想中國好起來的人,很長時間找不到甚麼好機會、好題材唱衰中國,現在如獲至寶。

中國沒有名牌的包包,為甚麼?很簡單,西方在這方面對中國沒實施封鎖、制裁。西方卻在高科技和軍事用品,對中國制裁、封鎖,結果中國造出核彈飛彈、飞天神舟、奔月嫦娥、入海蛟龙、高速火車、快速電腦、量子通訊等等。現在美國對中國這般限制,那樣制裁,未嘗不是好事,結果將是加速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研發。

這次貿易戰,美國人口口聲聲說中國偷美國的技術,他們主要指美國企業來華投資,要將有關技術轉讓,或把秘密告訴中國,不肯就不能進入中國。這種說法是似乎有理,卻是強權強詞奪理。你窺見中國廣大的市場可以讓你發財,你才願意用技術轉讓作為交易的條件﹔你不願意,人家沒有強迫你成交呀。好比你想來我這個國家觀光,你不願意我的海關檢查你的行李,你可以不來呀。再譬如,我有一個超市商場,人流旺盛,你想我給你擺個攤位賣牛肉麺,我要求你告訴我用甚麼料子,你不肯就拉到。美國人說中國這種作法,不合規矩。誰定的規矩?!美國人橫蠻高傲,就是喜歡用自己定的規矩強加於別人,所以用美國的法案來限制別人與伊朗做生意,壓迫別國改變制度、政權和文化,挑起南海爭端,把台灣當作一個獨立的國家來搞軍演或軍艦訪台,廢掉國際公約,無視國際法,入境美國要檢查手機通訊內容,…… 美國利用這個“中國人偷美國技術”議題來妖魔化中國,所以無論貿易戰如何進行和結局,已經達到中傷中國的目的。可惜中國沒有盡早作出回擊。

無論特朗普用貿易戰對付中國,或喜辣厲在南海挑起軍事衝突;無論誰坐在白宮挑動台獨作亂,最後導致中國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無論,…… 都有一個共同點,即美國民眾、政客和媒體操縱、欺騙,對中國、中國人深度不了解,他們衹得到被妖魔化的中國的概念,所以,中國應該注意做美國民眾的工作,讓他們了解到中國人、中國文化的和諧包容的特徵,可以與美國一起把這個世界搞得更和諧美好。
​
萬一貿易戰對中國造成巨大傷害,中國老百姓要過苦日子,這當然不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但從某一意義上來說,這也可能是好事。這幾十年來中國經濟不停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卻帶來很多副作用。例如年輕的一代不但不能吃苦,也不曉得中華民族經歷過的苦難。中華民族五、六千年累積的堅韌不拔、艱苦奮斗、克苦耐勞的基因迅速退化,貿易戰帶來的苦日子有利於尋回流失的優良特質。又例如,土豪亦必受到重大衝擊,他們被打醒,他們的發達與國家的興衰息息相關。至於那些日本馬桶蓋迷和希望自己的寶寶成為美國人的黄皮白心的香蕉,要不乾脆成為假洋鬼子,自我感覺良好, (但人家並不當你是一等公民)要不猛醒到自己到底仍是炎黃子孫,應有骨氣,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8/8/2018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类别

    All
    保釣專題
    兩岸議題
    台灣點滴
    國際政治軍事
    國際財經
    國際財經
    大陸政經
    大陸政經
    大陸觀察
    科學
    科學
    觀察
    觀察


    An advertisement
    will go here


    Archives

    May 2023
    April 2023
    March 2023
    February 2023
    January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August 2013

    RSS Feed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